第462章 名不虛傳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數據是我研發飛艇時所依據的標準。至於背後的理論,他們提到了厄爾尼諾現象和南方濤動等概念,但我也沒太明白。
如果你有興趣深入了解,我可以提供研究人員的聯係方式。”
“我有個人選……”
許寧首先想到的是氣象學專家林哲彬。
兩人之前在飛機結冰預測項目上有過愉快的合作。
不過,考慮到這是浙大尚未完成的研究,公開未發表的結果在學術界被視為嚴重的違規行為,所以他很快決定:
“好吧,師兄,請你幫我聯係他們,說明京航大學和電科集團有興趣參與應用層麵的合作。”
盡管還未與第14研究所溝通,但許寧有信心電科集團的加入會使合作更具吸引力。
“不必通過我來聯係,你自己發郵件給他們就行。”
方爭指了指實驗室裏的電腦:“現在實驗室已經聯網了。”
“實驗室真的連上網了嗎?”
許寧驚訝地問道,他因為參與八三工程,最近幾乎沒在軍工學院待過,對軍工學院的變化知之甚少。
“年初就通網了。”方爭迴答,啟動了旁邊的電腦,以及牆上的調製解調器,隨之傳來了熟悉的撥號聲。
“不隻是實驗室,教室、圖書館也都連接上了網絡,據說明年學生宿舍也會通網,隻是需要按時長計費。”
20世紀90年代後期是華夏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
自1994年4月20日華夏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盡管初期隻有一條64kbps的國際專線,但互聯網在華夏的發展速度驚人。
1995年時,互聯網在華夏還隻是個稀罕物,僅在像京都、新海和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剛剛起步。
那時候,普通老百姓還沒機會接觸這新鮮事物。不過到了1997年,大中城市幾乎都接入了網絡。
許寧再次迴到計算機前,發現變化巨大。
他坐下來,麵對著那台連接到互聯網的電腦。
在90年代,共享網絡是違規的行為,所以實驗室裏除了他麵前這台,其他電腦都無法上網。
“我們上的是國際網還是國內網?”
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因為他計劃開發多物理場仿真軟件,需要參考國外的研究資料,而這些信息在國內網上是找不到的。
方爭聽到問話,一臉疑惑地轉過頭來。
對他來說,用電腦不過是發郵件而已,並不怎麽了解網絡的區別。
許寧換了一種說法:“我們撥號上網的號碼開頭是163還是169?”
“是163,費用很高,老師說每小時要6塊錢。建議你先寫好郵件內容再聯網發送。”方爭迴答道。
得到這個答案,許寧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他可以接觸到外麵的世界了。
盡管華夏早在80年代就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但直到90年代中期,由於技術和成本限製,電子郵件在國內並沒有廣泛傳播。
即便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95-97年間,它的普及也相對滯後。
根據許寧的記憶,直到2000年前後,高校和研究機構才開始大量使用電子郵件。
浙大能為方爭提供電子郵箱,在這方麵確實領先於全國。
考慮到這一點,許寧覺得這裏的前瞻性的確名不虛傳。
最終,經過大約十分鍾的努力,許寧通過這條56kbps的窄帶成功發送了電子郵件。
如果放在以前,這麽慢的速度肯定讓人無法忍受。
但對於已經遠離互聯網一段時間的他來說,能夠重新連上網絡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1997年,網絡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
許寧試了試網上幾個老外的學術資料庫,心想:即使研究所給的錢夠用半年,也不能因此就舍不得上網查資料啊。
他試著訪問了一些早期的國外數據庫,結果大多數網頁還是一片空白。
然而,當他輸入“web of science”的網址時,奇跡發生了——頁麵竟然開始加載,盡管速度慢得讓人著急,但最終還是顯示了出來。
“沒想到這數據庫在1997年就已經有了!”
許寧看著簡單的23win界麵,心中湧起一股親切感,仿佛找到了一絲熟悉的線索。
雖然這個時期的web of science功能簡單,內容也不如後來那麽豐富,但他還是費了好大勁尋找注冊選項,甚至刷新了幾次頁麵。
不過,獲取數據庫的訪問權限並不像想象中那麽難。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相對開放,特別是漂亮國為了擴大互聯網市場,對於外國機構接入網絡持歡迎態度。
而許寧所在的軍工學院,在他重生前因某些原因被漂亮國列入了製裁名單;
但在1997年,可能隻有少數研究人員知道東方有這樣一所高校,部分人可能是通過許寧與同事發表的論文了解到的。
意識到這一點後,許寧決定行動起來。
他關閉電腦和調製解調器,披上外套準備離開辦公室。
至於浙省大學那邊的郵件迴複,考慮到現在是周日,大家都不會急著查看郵箱,所以至少要等到明天才有迴應。
“師兄,麻煩你留意下郵箱,如果有迴複記得通知我……”
許寧自言自語道,隨即意識到目前並沒有有效的聯係方式:“算了,我還是自己來處理吧。”
他邊走邊想著,或許該考慮入手一部手機了。
有些事情不能在不安全的電話裏討論,但隨著工作越來越忙,許寧意識到擁有一部隨時可用的通訊工具變得至關重要。
過去一年,他完成了幾個重要的項目,收入頗豐,累積了大約二十萬元。
雖然這數目比不上商界的大富豪,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同時,手機的價格也逐漸變得更加親民,普通機型已降至2000元以下,讓擁有個人手機不再是夢想。
就在思考這些問題時,他已經走到了同一棟樓裏的院長辦公室前。
即使周末,唐正林依舊在那裏忙碌著。
京航大學內部,各個學院的地位並不平等,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軍工學院的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院長甚至兼任副校長一職。
因此,像數據庫申請這樣的事務,直接找唐正林就足夠了。
如果你有興趣深入了解,我可以提供研究人員的聯係方式。”
“我有個人選……”
許寧首先想到的是氣象學專家林哲彬。
兩人之前在飛機結冰預測項目上有過愉快的合作。
不過,考慮到這是浙大尚未完成的研究,公開未發表的結果在學術界被視為嚴重的違規行為,所以他很快決定:
“好吧,師兄,請你幫我聯係他們,說明京航大學和電科集團有興趣參與應用層麵的合作。”
盡管還未與第14研究所溝通,但許寧有信心電科集團的加入會使合作更具吸引力。
“不必通過我來聯係,你自己發郵件給他們就行。”
方爭指了指實驗室裏的電腦:“現在實驗室已經聯網了。”
“實驗室真的連上網了嗎?”
許寧驚訝地問道,他因為參與八三工程,最近幾乎沒在軍工學院待過,對軍工學院的變化知之甚少。
“年初就通網了。”方爭迴答,啟動了旁邊的電腦,以及牆上的調製解調器,隨之傳來了熟悉的撥號聲。
“不隻是實驗室,教室、圖書館也都連接上了網絡,據說明年學生宿舍也會通網,隻是需要按時長計費。”
20世紀90年代後期是華夏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
自1994年4月20日華夏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盡管初期隻有一條64kbps的國際專線,但互聯網在華夏的發展速度驚人。
1995年時,互聯網在華夏還隻是個稀罕物,僅在像京都、新海和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剛剛起步。
那時候,普通老百姓還沒機會接觸這新鮮事物。不過到了1997年,大中城市幾乎都接入了網絡。
許寧再次迴到計算機前,發現變化巨大。
他坐下來,麵對著那台連接到互聯網的電腦。
在90年代,共享網絡是違規的行為,所以實驗室裏除了他麵前這台,其他電腦都無法上網。
“我們上的是國際網還是國內網?”
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因為他計劃開發多物理場仿真軟件,需要參考國外的研究資料,而這些信息在國內網上是找不到的。
方爭聽到問話,一臉疑惑地轉過頭來。
對他來說,用電腦不過是發郵件而已,並不怎麽了解網絡的區別。
許寧換了一種說法:“我們撥號上網的號碼開頭是163還是169?”
“是163,費用很高,老師說每小時要6塊錢。建議你先寫好郵件內容再聯網發送。”方爭迴答道。
得到這個答案,許寧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他可以接觸到外麵的世界了。
盡管華夏早在80年代就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但直到90年代中期,由於技術和成本限製,電子郵件在國內並沒有廣泛傳播。
即便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95-97年間,它的普及也相對滯後。
根據許寧的記憶,直到2000年前後,高校和研究機構才開始大量使用電子郵件。
浙大能為方爭提供電子郵箱,在這方麵確實領先於全國。
考慮到這一點,許寧覺得這裏的前瞻性的確名不虛傳。
最終,經過大約十分鍾的努力,許寧通過這條56kbps的窄帶成功發送了電子郵件。
如果放在以前,這麽慢的速度肯定讓人無法忍受。
但對於已經遠離互聯網一段時間的他來說,能夠重新連上網絡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1997年,網絡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
許寧試了試網上幾個老外的學術資料庫,心想:即使研究所給的錢夠用半年,也不能因此就舍不得上網查資料啊。
他試著訪問了一些早期的國外數據庫,結果大多數網頁還是一片空白。
然而,當他輸入“web of science”的網址時,奇跡發生了——頁麵竟然開始加載,盡管速度慢得讓人著急,但最終還是顯示了出來。
“沒想到這數據庫在1997年就已經有了!”
許寧看著簡單的23win界麵,心中湧起一股親切感,仿佛找到了一絲熟悉的線索。
雖然這個時期的web of science功能簡單,內容也不如後來那麽豐富,但他還是費了好大勁尋找注冊選項,甚至刷新了幾次頁麵。
不過,獲取數據庫的訪問權限並不像想象中那麽難。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相對開放,特別是漂亮國為了擴大互聯網市場,對於外國機構接入網絡持歡迎態度。
而許寧所在的軍工學院,在他重生前因某些原因被漂亮國列入了製裁名單;
但在1997年,可能隻有少數研究人員知道東方有這樣一所高校,部分人可能是通過許寧與同事發表的論文了解到的。
意識到這一點後,許寧決定行動起來。
他關閉電腦和調製解調器,披上外套準備離開辦公室。
至於浙省大學那邊的郵件迴複,考慮到現在是周日,大家都不會急著查看郵箱,所以至少要等到明天才有迴應。
“師兄,麻煩你留意下郵箱,如果有迴複記得通知我……”
許寧自言自語道,隨即意識到目前並沒有有效的聯係方式:“算了,我還是自己來處理吧。”
他邊走邊想著,或許該考慮入手一部手機了。
有些事情不能在不安全的電話裏討論,但隨著工作越來越忙,許寧意識到擁有一部隨時可用的通訊工具變得至關重要。
過去一年,他完成了幾個重要的項目,收入頗豐,累積了大約二十萬元。
雖然這數目比不上商界的大富豪,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同時,手機的價格也逐漸變得更加親民,普通機型已降至2000元以下,讓擁有個人手機不再是夢想。
就在思考這些問題時,他已經走到了同一棟樓裏的院長辦公室前。
即使周末,唐正林依舊在那裏忙碌著。
京航大學內部,各個學院的地位並不平等,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軍工學院的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院長甚至兼任副校長一職。
因此,像數據庫申請這樣的事務,直接找唐正林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