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時代精神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編寫這本被譽為工程模擬領域聖經的教材時,連第二主編也經曆了類似學生們上課時的心路曆程——從困惑到理解,再到掌握。
編寫教材並非一日之功,許寧從午後一直講到傍晚,才把第六章的基本框架梳理清楚,並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精心研發了一係列貼合實際的課後習題。
迴憶起自己學生時代麵對課後習題時的無奈,許寧決心要改進這一現狀。
舊教材中的題目難度跳躍性大,答案也不盡如人意,因此他決定不僅要提供複雜的習題,還要附上詳細的解題思路,盡量做到公平合理。
實際上,編寫教材的過程對於許寧而言也是自我提升的機會。
他將前世所學、工作領悟、重生後的學習以及係統提供的知識融會貫通,通過整理這些內容,他的理論經驗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增長。
盡管許寧恨不得立即繼續交流,但他明白,將討論的內容轉化為正式教材需要時間。
接下來的一周,是許寧重生以來最為平靜的日子,他耐心等待著新的篇章逐漸成形。
每天,許寧除了要和浙省大學商討在零風層複製平流層飛艇以提供通訊中繼的計劃外,最讓他開心的事就是終於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手機號碼。
那時候申請電話卡不像現在這麽簡單,需要登記個人信息並支付押金,然後等待大約一周才能拿到電話卡和手機。
他選擇了當時市場上最便宜的一款手機,外形像對講機,屏幕很小。
盡管這款手機剛進入華夏時售價接近一萬元,但隨著技術進步和新功能手機的出現,它的價格已經大幅下降到1700元。
對於隻需要基本通話功能的許寧來說,這已經足夠用了。
這款手機是當時華夏市場上的首款gsm製式手機,這讓許寧能夠選擇一個139開頭的11位號碼,而不再是早期模擬網絡的7位數。
這意味著隻要他願意,這個號碼可以一直保留使用,這對於不喜歡麻煩的他來說是個大好消息。
當他第二次從電信營業廳走出來,手中握著新的手機,心裏五味雜陳。
一方麵,這部手機讓他感覺自己離重生前的世界更近了一步;
另一方麵,他也意識到工作將更快地找到他頭上。
不出所料,第一個找上門的工作電話來自杜亦熵。
某天中午,正在家裏吃飯的許寧接到電話,得知高性能計算中心即將正式啟用。
作為代主任,他被期望在開幕儀式上親自運行一段程序,就像建築奠基時領導鏟下第一鍬土一樣,象征性地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這段程序不能有任何錯誤,必須完美無瑕。
對於要在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什麽程序,許寧費了不少心思。
雖然他擅長編寫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這類程序不僅複雜,而且對外行人來說可能顯得枯燥乏味。
考慮到出席儀式的人群構成多樣,他決定尋找一個既展示技術實力又易於理解的方案。
許寧最終決定簡化方案。
他想起了編程入門的經典——“hello world”。
這個簡單的程序,是無數程序員的起點,無論是否使用c語言,幾乎每個開發者都寫過類似的代碼。
它不僅象征著編程教育的開始,也體現了編程世界的簡潔與力量。
在1997年,計算機研究尚未普及到全國大學生,但“hello world”早已成為內行人心照不宣的笑話。
這個小程序簡單卻充滿意義,即使對於不了解編程的人來說,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意和時代精神。
根據前世的經驗,許寧迅速擬定了一份揭牌儀式的簡要流程,並交給了唐正林處理。
雖然杜亦熵一直與他對接,但涉及具體行政事務時,還是需要唐院長的批準。
至於後續細節,軍工學院自然會有人專門負責,無需他過多操心。
接下來三天,許寧的任務就是準備一套得體的西裝和熟悉自己的演講稿。
此外,他還需與方爭合作優化平流層飛艇的研發。
盡管這項工作現在主要由方爭主導,但在關鍵算法上,許寧仍然提供指導。
重生一年來,許寧已經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包括方爭。
曾經對方爭來說複雜的氣動分析,如今已成為他的專長,甚至吸引了浙省大學的合作邀請。
這種改變帶來的成就感,讓許寧感到無比滿足。
隨著下班時間即將到來,許寧迅速收拾東西準備迴家。
這幾天的工作讓他好好享受了一番從未體驗過的朝九晚五的生活。
“許……”
方爭剛抬頭說了一個字,還沒來得及開口玩笑幾句,辦公室的門就被輕輕敲響了。
門外傳來一個略帶羞澀的聲音:“您好,請問許寧老師在這裏嗎?”
這句話讓辦公室裏的三個人——方爭、許寧和夏天都愣了一下,然後一同望向門口。
站在那裏的是一男兩女三位年輕人,看起來比方爭年輕得多,顯然是學生。
“我是許寧,不過我現在還不是正式的老師。”
許寧迴應道,同時把衣服重新搭在椅背上。
他心中雖好奇這些學生的來意,但已經預感到今天下班不會太早了。
“你們找我有事?”許寧問道。
他的年輕麵龐似乎讓來訪者有些意外,過了片刻,那個最先敲門的女孩才繼續說道:
“我們是燕京大學計算機係的學生,想請您指導一下關於差分進化算法在約束優化問題中的應用。
這是我們的學生證,還有楊芙青老師給我們寫的介紹信。”
三人急忙掏出各種文件和資料展示給許寧看。
其中一個包裏隱約可見兩條熊貓香煙,可能是準備送給“許教授”的禮物,但現在看來顯然不太合適。
許寧對此並不在意,甚至有點慶幸他們沒拿出來,便裝作沒看見,接過證件和介紹信仔細查看。
“原來是燕大的同學啊。”許寧心想,雖然自己的軍工學院在京航領域很有地位,但在學術圈裏與燕大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編寫教材並非一日之功,許寧從午後一直講到傍晚,才把第六章的基本框架梳理清楚,並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精心研發了一係列貼合實際的課後習題。
迴憶起自己學生時代麵對課後習題時的無奈,許寧決心要改進這一現狀。
舊教材中的題目難度跳躍性大,答案也不盡如人意,因此他決定不僅要提供複雜的習題,還要附上詳細的解題思路,盡量做到公平合理。
實際上,編寫教材的過程對於許寧而言也是自我提升的機會。
他將前世所學、工作領悟、重生後的學習以及係統提供的知識融會貫通,通過整理這些內容,他的理論經驗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增長。
盡管許寧恨不得立即繼續交流,但他明白,將討論的內容轉化為正式教材需要時間。
接下來的一周,是許寧重生以來最為平靜的日子,他耐心等待著新的篇章逐漸成形。
每天,許寧除了要和浙省大學商討在零風層複製平流層飛艇以提供通訊中繼的計劃外,最讓他開心的事就是終於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手機號碼。
那時候申請電話卡不像現在這麽簡單,需要登記個人信息並支付押金,然後等待大約一周才能拿到電話卡和手機。
他選擇了當時市場上最便宜的一款手機,外形像對講機,屏幕很小。
盡管這款手機剛進入華夏時售價接近一萬元,但隨著技術進步和新功能手機的出現,它的價格已經大幅下降到1700元。
對於隻需要基本通話功能的許寧來說,這已經足夠用了。
這款手機是當時華夏市場上的首款gsm製式手機,這讓許寧能夠選擇一個139開頭的11位號碼,而不再是早期模擬網絡的7位數。
這意味著隻要他願意,這個號碼可以一直保留使用,這對於不喜歡麻煩的他來說是個大好消息。
當他第二次從電信營業廳走出來,手中握著新的手機,心裏五味雜陳。
一方麵,這部手機讓他感覺自己離重生前的世界更近了一步;
另一方麵,他也意識到工作將更快地找到他頭上。
不出所料,第一個找上門的工作電話來自杜亦熵。
某天中午,正在家裏吃飯的許寧接到電話,得知高性能計算中心即將正式啟用。
作為代主任,他被期望在開幕儀式上親自運行一段程序,就像建築奠基時領導鏟下第一鍬土一樣,象征性地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這段程序不能有任何錯誤,必須完美無瑕。
對於要在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什麽程序,許寧費了不少心思。
雖然他擅長編寫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這類程序不僅複雜,而且對外行人來說可能顯得枯燥乏味。
考慮到出席儀式的人群構成多樣,他決定尋找一個既展示技術實力又易於理解的方案。
許寧最終決定簡化方案。
他想起了編程入門的經典——“hello world”。
這個簡單的程序,是無數程序員的起點,無論是否使用c語言,幾乎每個開發者都寫過類似的代碼。
它不僅象征著編程教育的開始,也體現了編程世界的簡潔與力量。
在1997年,計算機研究尚未普及到全國大學生,但“hello world”早已成為內行人心照不宣的笑話。
這個小程序簡單卻充滿意義,即使對於不了解編程的人來說,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意和時代精神。
根據前世的經驗,許寧迅速擬定了一份揭牌儀式的簡要流程,並交給了唐正林處理。
雖然杜亦熵一直與他對接,但涉及具體行政事務時,還是需要唐院長的批準。
至於後續細節,軍工學院自然會有人專門負責,無需他過多操心。
接下來三天,許寧的任務就是準備一套得體的西裝和熟悉自己的演講稿。
此外,他還需與方爭合作優化平流層飛艇的研發。
盡管這項工作現在主要由方爭主導,但在關鍵算法上,許寧仍然提供指導。
重生一年來,許寧已經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包括方爭。
曾經對方爭來說複雜的氣動分析,如今已成為他的專長,甚至吸引了浙省大學的合作邀請。
這種改變帶來的成就感,讓許寧感到無比滿足。
隨著下班時間即將到來,許寧迅速收拾東西準備迴家。
這幾天的工作讓他好好享受了一番從未體驗過的朝九晚五的生活。
“許……”
方爭剛抬頭說了一個字,還沒來得及開口玩笑幾句,辦公室的門就被輕輕敲響了。
門外傳來一個略帶羞澀的聲音:“您好,請問許寧老師在這裏嗎?”
這句話讓辦公室裏的三個人——方爭、許寧和夏天都愣了一下,然後一同望向門口。
站在那裏的是一男兩女三位年輕人,看起來比方爭年輕得多,顯然是學生。
“我是許寧,不過我現在還不是正式的老師。”
許寧迴應道,同時把衣服重新搭在椅背上。
他心中雖好奇這些學生的來意,但已經預感到今天下班不會太早了。
“你們找我有事?”許寧問道。
他的年輕麵龐似乎讓來訪者有些意外,過了片刻,那個最先敲門的女孩才繼續說道:
“我們是燕京大學計算機係的學生,想請您指導一下關於差分進化算法在約束優化問題中的應用。
這是我們的學生證,還有楊芙青老師給我們寫的介紹信。”
三人急忙掏出各種文件和資料展示給許寧看。
其中一個包裏隱約可見兩條熊貓香煙,可能是準備送給“許教授”的禮物,但現在看來顯然不太合適。
許寧對此並不在意,甚至有點慶幸他們沒拿出來,便裝作沒看見,接過證件和介紹信仔細查看。
“原來是燕大的同學啊。”許寧心想,雖然自己的軍工學院在京航領域很有地位,但在學術圈裏與燕大還是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