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話語權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提議讓周莉心動。作為母親,她當然希望兒子能借此機會光宗耀祖。
但理智告訴她不能草率決定:“我會轉告他,不過小寧已經成年且事務繁忙,連過年也隻在家待了不到一周,所以我無法替他答應。”
薑誌超理解地點點頭:“我們學校也會尊重他的意願。”
隨後提到教育局沈局長將親自送來喜報,請求周莉調整上午的研究安排。一位數學老師立刻表示願意幫忙代課。
看著他們離開,一位同齡教師感慨地說:“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像周老師的兒子一樣出色就好了。”
另一位年輕些的教師插話道:“我最佩服的是,換成我們在那種情況下,能忍住不立刻答應讓自己的孩子迴來講話嗎?”
此言一出,辦公室再度陷入沉默,片刻後才有人輕歎迴應。
當許寧從午睡中醒來時,已經是午後了。
參加這麽盛大的典禮,比在機房連續熬夜還要疲憊。
重生後,許寧發現自己不僅獲得了係統幫助,還解鎖了一項特別的技能——睡眠時間儲存。
這意味著他可以一次性睡很長時間,然後接下來幾天隻需要少量的休息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這簡直是職場人士夢寐以求的能力。
這次,他一覺睡了十幾個小時,並不覺得奇怪。昨晚迴家已是深夜,所以沒給家裏打電話。
洗漱完畢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聯係家人。
手機解鎖後,發現有不少未接來電,除了預期內的朋友杜亦熵和唐正林的電話外,還有一些陌生號碼,而且好幾個都重複撥打過。
1997年的手機隻能用來打電話,沒有短信功能,如果錯過了電話,就隻能等待對方再次嚐試聯係或自己主動迴撥。
考慮到現在接近下班時間,家裏的電話可能也無人接聽,他決定先給杜亦熵迴電。
杜亦熵的祝賀充滿熱情,特別讚揚了他在頒獎典禮上的表現。
“小許啊,你昨晚的迴答真是說到大家心坎裏去了!”
杜亦熵的聲音中透露出難得的興奮:
“今天好多媒體找上門來,想拿你的發言稿。我告訴他們那是臨時加進去的環節,沒有準備稿子,他們一開始都不信。”
“我能理解。”
許寧心裏想著:“畢竟我才22歲,取得的成績已經超過了很多人一輩子的努力,而我在獲獎感言時表現出的成熟度,確實讓人難以置信。”
這番話從一個看似年輕有為的人口中說出,確實容易引起外界的好奇與質疑。
年輕的許寧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這種獨特的氣質自然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麵對大家的好奇,他不想透露那番話其實是說給前世的自己聽的,於是輕描淡寫地迴應道:
“隻是些個人的心得,如果軍工學院需要,我也可以整理出來。”
他對京航有著深厚的感情,畢竟這裏是他兩世求學的地方。
對於能夠幫忙的事,他並不推辭。
“不必麻煩你了,央視會處理好這些記錄,雖然會有些延遲,但關於五四獎章的報道將至少持續一周,我們不急。”對方說道。
“連續報道……一整周?”
正準備做番茄炒蛋的許寧聞言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杜亦熵接著解釋:“沒錯,從今天起,新聞聯播中會有三分鍾的特別節目,持續七天。今晚是綜述,接下來六天則分別介紹每位獲獎者的成就。”
杜亦熵補充道:“所有提交的材料都已經過軍工學院和相關部門的篩選,確保公開後不會造成泄密風險。
宣傳部門會在完稿後送一份給你審核,確認無誤後再正式播出。”
這次的大規模報道,彰顯了五四獎章的重要性。
在當今時代,正麵引導尤為重要。而有杜亦熵參與審查,許寧對報道內容感到放心。
“老師考慮得很周到,這樣安排確實穩妥。”
電話裏,杜亦熵還分享了一個細節:
“考慮到你的特殊情況,我們特意要求主持人改變個人出場次序;這樣可以讓你最後出場,為節目製作和主持人提供更多準備時間。”
這細微之處的調整,顯示了對許寧的重視。
稍作停頓後,杜亦熵又提到接下來的計劃:“因為涉及到個人經曆,後麵應該還會有一對一的簡短訪談,你看這兩天什麽時候方便?”
“這兩天我在家,隨時都可以配合他們的時間。”
盡管通常不喜歡參與這類活動,但對於央視的專訪,許寧認為這是必要的——不僅是為了個人榮譽,更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現在,他已經在航空工業的發展方向上擁有了相當的話語權。
如果迴到一年前,當他還是一名普通大學生時,誰又會重視他的見解呢?
那時的他,甚至連發表意見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對他人產生影響了。
隻有在逐步完成項目、證明自己的能力之後,他的聲音才開始被認真對待,意見也變得有價值。
隨著時間推移,個人榮譽和地位也隨之提升,這一切都讓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為了確保一切順利,我打算讓記者今天下午就過來找你。
這樣如果有任何需要調整的地方,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改。請保持電話暢通,等記者到了我會再聯係你。”
安排好後續宣傳事宜後,許寧緊接著給唐正林打了電話。
得知采訪已經安排妥當,唐正林隻是簡短地迴應了幾句便結束了通話。
接下來,許寧撥打了幾個之前未記錄的號碼。在這個詐騙電話尚不常見的年代,迴撥陌生號碼通常不會帶來麻煩。
第一個電話來自京都本地,接通後對方自稱是航空工業第一招待所的工作人員。
許寧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昨晚儀式參與者打來的電話。
報上名字後,對方顯然早有準備,讓他稍等片刻。
不久,一個響亮的聲音傳來:“小許,昨天的表現非常出色,真是為我們的航空事業爭光,也為國家添彩!”
盡管通話質量不高,但許寧還是立刻認出了那是楊知書的聲音。
但理智告訴她不能草率決定:“我會轉告他,不過小寧已經成年且事務繁忙,連過年也隻在家待了不到一周,所以我無法替他答應。”
薑誌超理解地點點頭:“我們學校也會尊重他的意願。”
隨後提到教育局沈局長將親自送來喜報,請求周莉調整上午的研究安排。一位數學老師立刻表示願意幫忙代課。
看著他們離開,一位同齡教師感慨地說:“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像周老師的兒子一樣出色就好了。”
另一位年輕些的教師插話道:“我最佩服的是,換成我們在那種情況下,能忍住不立刻答應讓自己的孩子迴來講話嗎?”
此言一出,辦公室再度陷入沉默,片刻後才有人輕歎迴應。
當許寧從午睡中醒來時,已經是午後了。
參加這麽盛大的典禮,比在機房連續熬夜還要疲憊。
重生後,許寧發現自己不僅獲得了係統幫助,還解鎖了一項特別的技能——睡眠時間儲存。
這意味著他可以一次性睡很長時間,然後接下來幾天隻需要少量的休息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這簡直是職場人士夢寐以求的能力。
這次,他一覺睡了十幾個小時,並不覺得奇怪。昨晚迴家已是深夜,所以沒給家裏打電話。
洗漱完畢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聯係家人。
手機解鎖後,發現有不少未接來電,除了預期內的朋友杜亦熵和唐正林的電話外,還有一些陌生號碼,而且好幾個都重複撥打過。
1997年的手機隻能用來打電話,沒有短信功能,如果錯過了電話,就隻能等待對方再次嚐試聯係或自己主動迴撥。
考慮到現在接近下班時間,家裏的電話可能也無人接聽,他決定先給杜亦熵迴電。
杜亦熵的祝賀充滿熱情,特別讚揚了他在頒獎典禮上的表現。
“小許啊,你昨晚的迴答真是說到大家心坎裏去了!”
杜亦熵的聲音中透露出難得的興奮:
“今天好多媒體找上門來,想拿你的發言稿。我告訴他們那是臨時加進去的環節,沒有準備稿子,他們一開始都不信。”
“我能理解。”
許寧心裏想著:“畢竟我才22歲,取得的成績已經超過了很多人一輩子的努力,而我在獲獎感言時表現出的成熟度,確實讓人難以置信。”
這番話從一個看似年輕有為的人口中說出,確實容易引起外界的好奇與質疑。
年輕的許寧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這種獨特的氣質自然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麵對大家的好奇,他不想透露那番話其實是說給前世的自己聽的,於是輕描淡寫地迴應道:
“隻是些個人的心得,如果軍工學院需要,我也可以整理出來。”
他對京航有著深厚的感情,畢竟這裏是他兩世求學的地方。
對於能夠幫忙的事,他並不推辭。
“不必麻煩你了,央視會處理好這些記錄,雖然會有些延遲,但關於五四獎章的報道將至少持續一周,我們不急。”對方說道。
“連續報道……一整周?”
正準備做番茄炒蛋的許寧聞言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杜亦熵接著解釋:“沒錯,從今天起,新聞聯播中會有三分鍾的特別節目,持續七天。今晚是綜述,接下來六天則分別介紹每位獲獎者的成就。”
杜亦熵補充道:“所有提交的材料都已經過軍工學院和相關部門的篩選,確保公開後不會造成泄密風險。
宣傳部門會在完稿後送一份給你審核,確認無誤後再正式播出。”
這次的大規模報道,彰顯了五四獎章的重要性。
在當今時代,正麵引導尤為重要。而有杜亦熵參與審查,許寧對報道內容感到放心。
“老師考慮得很周到,這樣安排確實穩妥。”
電話裏,杜亦熵還分享了一個細節:
“考慮到你的特殊情況,我們特意要求主持人改變個人出場次序;這樣可以讓你最後出場,為節目製作和主持人提供更多準備時間。”
這細微之處的調整,顯示了對許寧的重視。
稍作停頓後,杜亦熵又提到接下來的計劃:“因為涉及到個人經曆,後麵應該還會有一對一的簡短訪談,你看這兩天什麽時候方便?”
“這兩天我在家,隨時都可以配合他們的時間。”
盡管通常不喜歡參與這類活動,但對於央視的專訪,許寧認為這是必要的——不僅是為了個人榮譽,更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現在,他已經在航空工業的發展方向上擁有了相當的話語權。
如果迴到一年前,當他還是一名普通大學生時,誰又會重視他的見解呢?
那時的他,甚至連發表意見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對他人產生影響了。
隻有在逐步完成項目、證明自己的能力之後,他的聲音才開始被認真對待,意見也變得有價值。
隨著時間推移,個人榮譽和地位也隨之提升,這一切都讓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為了確保一切順利,我打算讓記者今天下午就過來找你。
這樣如果有任何需要調整的地方,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改。請保持電話暢通,等記者到了我會再聯係你。”
安排好後續宣傳事宜後,許寧緊接著給唐正林打了電話。
得知采訪已經安排妥當,唐正林隻是簡短地迴應了幾句便結束了通話。
接下來,許寧撥打了幾個之前未記錄的號碼。在這個詐騙電話尚不常見的年代,迴撥陌生號碼通常不會帶來麻煩。
第一個電話來自京都本地,接通後對方自稱是航空工業第一招待所的工作人員。
許寧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昨晚儀式參與者打來的電話。
報上名字後,對方顯然早有準備,讓他稍等片刻。
不久,一個響亮的聲音傳來:“小許,昨天的表現非常出色,真是為我們的航空事業爭光,也為國家添彩!”
盡管通話質量不高,但許寧還是立刻認出了那是楊知書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