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優秀的孩子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聞傳播不像後來那樣迅速,儀式一結束,媒體就能立刻發布消息。
當時的電視台也正處於從錄播到直播的過渡期,反應速度並不快。最快的反而是傳統的報紙和廣播。
第二天早上,在柳城工作的周莉是第一個到達辦公室的人。
她像往常一樣打掃工位、泡茶,並順手將門口掛著的幾份報紙丟在桌上。
當她瞥見其中一份報紙頭條時,整個人愣住了:
《團中央全國青聯首次授予六位青年“五四獎章”》
標題下一行較小的文字吸引了她的注意:
許寧、秦文貴、李斌、劉笑、公舉東、宋芳蓉榮獲此殊榮。
名單按獎章編號排序,而許寧正是獲得1號獎章的首位得主。
周莉放下手中的杯子,戴上老花鏡再次確認。
排在第一位的名字讓她心中一動——這名字聽起來好耳熟,好像我兒子就叫許寧呢!
旁邊附有獲獎者的黑白照片,因為印刷質量的原因,隻能隱約辨認出輪廓。
周莉一眼就認出,照片中的六個人影裏,站在雙發螺旋槳飛機前的那個青年,正是自己的兒子。
她的心猛地一跳,快速掃視著照片下的文字說明:“許寧,男,1976年生,來自遼省柳城,現為京城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
沒錯,每一個字都和她的兒子對得上。
驚喜來得太突然,周莉感到一陣暈眩,不由自主地坐了下來。
幾秒鍾後,她從震驚中迴過神來,開始翻閱其他幾張報紙——《光明日報》、《華夏青年報》、《參考消息》,同樣的新聞出現在每一份報紙的顯眼位置。
這證實了這不是她的幻覺,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隨著最初的激動漸漸平息,一種難以言喻的平靜籠罩著周莉,夾雜著一絲不安。
從小到大,許寧一直是家裏的驕傲,但這次他的成就超乎想象。
獲得“華夏青年五四獎章”的榮譽顯然非同小可,所有主流媒體的頭版頭條報道就是最好的證明。
周莉想立刻聯係兒子,分享這份喜悅,卻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時間悄然流逝,原本寧靜的軍工學院也開始熱鬧起來。
周莉決定先把注意力放迴課堂上,等下課後再好好思考如何與兒子慶祝。
她深知,孩子成年後,父母能做的有限,更多的是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她提醒自己,在這個時刻,更要保持冷靜,不被勝利衝昏頭腦。
周莉的兒子最近成了新聞焦點,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
作為母親,周莉覺得應該保持低調,畢竟出風頭不是她想要的,也不想給兒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不過,有時候事情的發展並不由人控製。
一位同事匆兼忙地趕到辦公室,差點遲到,她在和周莉聊天時無意中提到了當天早上的廣播內容:
“周老師,我今天在來上班的路上聽到廣播說昨天頒發了一個重要的獎項,其中有個獲獎者的名字跟你兒子一樣呢。”
許寧這個名字在軍工學院裏仍然響亮,他是幾年前的傑出畢業生之一。
同事的一句話立刻吸引了辦公室所有人的注意。
“周老師的兒子?”
“我記得是叫許寧,他是不是從我們軍工學院考到首都航空航天大學的那個學生?”
這時,有人翻閱起辦公室角落裏的那堆報紙,那是平常幾乎無人問津的信息源。
“今天的頭版頭條就是報道這個——華夏青年五四獎章,這可是個了不起的榮譽啊。”
隨著大家的目光聚焦在周莉身上,她深吸一口氣,平靜地說:“確實是我兒子。”
這一迴答讓整個辦公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帶著驚訝的表情注視著她,顯然他們沒想到廣播中的許寧真的就是周莉的兒子。
就在這時,辦公室門突然被推開,校長薑誌超氣喘籲籲地出現在門口,打斷了這份寂靜。
“薑校長?”眾人齊聲問道。
有人喊了一聲,薑誌超調整唿吸,快步走到周莉麵前。
“周老師,周莉同誌,小許獲五四獎章這麽大的喜事,您怎麽一點沒跟學校說呢……”
這下確定無疑了——事情是真的。
畢竟稱唿都從平常的名字改成了尊敬的“您”。
作為校長,薑誌超表現平平,在他任職的六七年裏,軍工學院的情況雖在逐漸惡化,但大家都知道這是整體環境的問題,並非個人責任。
唯一讓人記住的是他那愛奉承的習慣,但這通常對普通教師影響不大。
然而今天,他的馬屁對象變成了周莉。
現場的人們先是震驚,隨後是羨慕。
在這個年齡段還堅守在普通教師崗位上的,不論職稱高低,大多已升遷無望,所以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盡管平時不會直接比較子女,但心中難免有些許攀比。這次,周莉的孩子真是讓人驚歎不已。
薑誌超稍作停頓,繼續說道:
“唉,我這個校長做得不夠格啊,直到教育局沈局長打電話到辦公室,才知道咱們軍工學院有這麽一位名垂青史的校友。”
“呃,薑校長,其實我也是今早看了報紙才知道這事,小寧也沒通知我,可能他還在休息,沒來得及聯係吧……”
麵對薑誌超的熱情,周莉顯得波瀾不驚。
她清楚自己的定位,即使看到兒子獲獎的消息後,也沒有產生因兒子而貴的想法。
不過,薑誌超很快轉換話題:“麵對榮譽還能保持謙遜,不愧是周老師教出來的孩子。”
經過一番巧妙的讚美,薑校長終於道出了他的目的:“周老師,我記得小許應該是今年本科畢業?”
不知不覺中,大家對許寧的稱唿悄然改變。
“沒錯,他已經獲得了免試研究生資格,下半年會繼續深造。”
周莉不經意間透露的信息,再次觸動了辦公室裏同事們的心弦。
年紀較大的同事無奈地搖頭,感歎別人家的孩子怎麽如此優秀;
而孩子還小的家長,則開始琢磨如何向周莉請教教育秘籍。
薑誌超則有別的想法:“畢業班的暑假通常很長,不知道小寧暑假期間是否有空迴校,為學弟學妹們分享經驗?”
當時的電視台也正處於從錄播到直播的過渡期,反應速度並不快。最快的反而是傳統的報紙和廣播。
第二天早上,在柳城工作的周莉是第一個到達辦公室的人。
她像往常一樣打掃工位、泡茶,並順手將門口掛著的幾份報紙丟在桌上。
當她瞥見其中一份報紙頭條時,整個人愣住了:
《團中央全國青聯首次授予六位青年“五四獎章”》
標題下一行較小的文字吸引了她的注意:
許寧、秦文貴、李斌、劉笑、公舉東、宋芳蓉榮獲此殊榮。
名單按獎章編號排序,而許寧正是獲得1號獎章的首位得主。
周莉放下手中的杯子,戴上老花鏡再次確認。
排在第一位的名字讓她心中一動——這名字聽起來好耳熟,好像我兒子就叫許寧呢!
旁邊附有獲獎者的黑白照片,因為印刷質量的原因,隻能隱約辨認出輪廓。
周莉一眼就認出,照片中的六個人影裏,站在雙發螺旋槳飛機前的那個青年,正是自己的兒子。
她的心猛地一跳,快速掃視著照片下的文字說明:“許寧,男,1976年生,來自遼省柳城,現為京城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
沒錯,每一個字都和她的兒子對得上。
驚喜來得太突然,周莉感到一陣暈眩,不由自主地坐了下來。
幾秒鍾後,她從震驚中迴過神來,開始翻閱其他幾張報紙——《光明日報》、《華夏青年報》、《參考消息》,同樣的新聞出現在每一份報紙的顯眼位置。
這證實了這不是她的幻覺,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隨著最初的激動漸漸平息,一種難以言喻的平靜籠罩著周莉,夾雜著一絲不安。
從小到大,許寧一直是家裏的驕傲,但這次他的成就超乎想象。
獲得“華夏青年五四獎章”的榮譽顯然非同小可,所有主流媒體的頭版頭條報道就是最好的證明。
周莉想立刻聯係兒子,分享這份喜悅,卻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時間悄然流逝,原本寧靜的軍工學院也開始熱鬧起來。
周莉決定先把注意力放迴課堂上,等下課後再好好思考如何與兒子慶祝。
她深知,孩子成年後,父母能做的有限,更多的是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她提醒自己,在這個時刻,更要保持冷靜,不被勝利衝昏頭腦。
周莉的兒子最近成了新聞焦點,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
作為母親,周莉覺得應該保持低調,畢竟出風頭不是她想要的,也不想給兒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不過,有時候事情的發展並不由人控製。
一位同事匆兼忙地趕到辦公室,差點遲到,她在和周莉聊天時無意中提到了當天早上的廣播內容:
“周老師,我今天在來上班的路上聽到廣播說昨天頒發了一個重要的獎項,其中有個獲獎者的名字跟你兒子一樣呢。”
許寧這個名字在軍工學院裏仍然響亮,他是幾年前的傑出畢業生之一。
同事的一句話立刻吸引了辦公室所有人的注意。
“周老師的兒子?”
“我記得是叫許寧,他是不是從我們軍工學院考到首都航空航天大學的那個學生?”
這時,有人翻閱起辦公室角落裏的那堆報紙,那是平常幾乎無人問津的信息源。
“今天的頭版頭條就是報道這個——華夏青年五四獎章,這可是個了不起的榮譽啊。”
隨著大家的目光聚焦在周莉身上,她深吸一口氣,平靜地說:“確實是我兒子。”
這一迴答讓整個辦公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帶著驚訝的表情注視著她,顯然他們沒想到廣播中的許寧真的就是周莉的兒子。
就在這時,辦公室門突然被推開,校長薑誌超氣喘籲籲地出現在門口,打斷了這份寂靜。
“薑校長?”眾人齊聲問道。
有人喊了一聲,薑誌超調整唿吸,快步走到周莉麵前。
“周老師,周莉同誌,小許獲五四獎章這麽大的喜事,您怎麽一點沒跟學校說呢……”
這下確定無疑了——事情是真的。
畢竟稱唿都從平常的名字改成了尊敬的“您”。
作為校長,薑誌超表現平平,在他任職的六七年裏,軍工學院的情況雖在逐漸惡化,但大家都知道這是整體環境的問題,並非個人責任。
唯一讓人記住的是他那愛奉承的習慣,但這通常對普通教師影響不大。
然而今天,他的馬屁對象變成了周莉。
現場的人們先是震驚,隨後是羨慕。
在這個年齡段還堅守在普通教師崗位上的,不論職稱高低,大多已升遷無望,所以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盡管平時不會直接比較子女,但心中難免有些許攀比。這次,周莉的孩子真是讓人驚歎不已。
薑誌超稍作停頓,繼續說道:
“唉,我這個校長做得不夠格啊,直到教育局沈局長打電話到辦公室,才知道咱們軍工學院有這麽一位名垂青史的校友。”
“呃,薑校長,其實我也是今早看了報紙才知道這事,小寧也沒通知我,可能他還在休息,沒來得及聯係吧……”
麵對薑誌超的熱情,周莉顯得波瀾不驚。
她清楚自己的定位,即使看到兒子獲獎的消息後,也沒有產生因兒子而貴的想法。
不過,薑誌超很快轉換話題:“麵對榮譽還能保持謙遜,不愧是周老師教出來的孩子。”
經過一番巧妙的讚美,薑校長終於道出了他的目的:“周老師,我記得小許應該是今年本科畢業?”
不知不覺中,大家對許寧的稱唿悄然改變。
“沒錯,他已經獲得了免試研究生資格,下半年會繼續深造。”
周莉不經意間透露的信息,再次觸動了辦公室裏同事們的心弦。
年紀較大的同事無奈地搖頭,感歎別人家的孩子怎麽如此優秀;
而孩子還小的家長,則開始琢磨如何向周莉請教教育秘籍。
薑誌超則有別的想法:“畢業班的暑假通常很長,不知道小寧暑假期間是否有空迴校,為學弟學妹們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