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榮耀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榮耀這句話引起全場共鳴,掌聲雷動,持續不斷。這不僅是對聽眾的鼓勵,也是對自己兩世人生的深刻反思。
重生給了他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從未動搖他對理想的堅持。
這番話既是獻給台下的每一個人,也是寫給自己上一世的告白。
接下來是頒獎環節。因為證書早已分發,今天隻需頒發獎章。
禮儀人員端來紅木盒,裏麵靜靜躺著一枚金質獎章,麥穗環繞下半部分,五顆星點綴其上,中央圖案為兩人共握火炬,象征著傳承與不息的生命力。
團領導親自將獎章別在許寧胸前,這一刻,榮譽加身,是對努力的最佳肯定。
一位熟悉的麵孔走了過來。
“剛才的發言,真的很棒。”他邊說邊與許寧握手。
“希望未來你能帶給我們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許寧同誌。”
儀式結束後,還有專門為獲獎者準備的晚宴。因此,即便在後台卸了妝,大家也不能立刻離開。
秦文貴坐在休息室的沙發上,望著許寧感歎道:
“剛才一見到許寧同誌,真把我嚇了一跳,沒想到他這麽年輕。本以為這次大家年紀相仿,結果我比他還大上一輪多呢。”
公舉東穿著軍裝,難得地放鬆下來,附和道:“是啊,一看就是個學生模樣,看到他就想起了我當年上大學的時候,看來咱們確實老了。”
宋芳蓉作為獲獎者中唯一的女性,正躺在旁邊卸妝,她開玩笑地說:“說到學生,我現在其實也在讀書,別把我算作老年人那一撥哦。”
她正在鄂省教育學院攻讀成人本科研究,所以這麽說。
許寧聽到大家的讚美,連忙擺手:“別這麽說,我隻是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運氣好罷了。真正值得學習的是你們的精神。”
這是他的真心話。相比其他幾位獲獎者,他的工作環境要優越得多,尤其是與秦文貴和宋芳蓉相比。
另一位獲獎者李斌,一個大約四十歲的技工,補充道:
“這段時間以來,許寧這個名字在我們圈子裏已經非常響亮了。之前我還以為會是一位資深教授或技術工人呢。”
秦文貴好奇地問李斌:“你不是在新海液壓泵廠工作嗎?怎麽和航空領域扯上了關係?”
許寧為我們廠的幾個項目擔任顧問,他推出的新工藝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難題。
比如,為了解決渦噴14b發動機葉片氣膜孔拋光的問題,他開發了軟性磨料加工技術。
這項技術在過去半年已經在首批精工計劃的工廠中應用,並且從李斌的反饋來看,效果非常好。
在一次交流中,秦文貴分享了他的感慨,提到如果能在退休前看到國內生產的工業泵取代進口品牌,那將是他最大的心願。
這時,他已經洗去了臨時染發劑,恢複了標誌性的灰白頭發,這一轉變讓在場的人感到驚訝。
李斌隨後轉向宋芳蓉詢問關於成人本科教育的信息,想知道是否有年齡限製。
宋芳蓉迴答說她的同學大多與她年紀相仿,但並沒有明確的年齡上限。
李斌表示自己有意進修,因為接手許寧開發的軟性磨料工藝後,發現需要更多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
許寧默默傾聽大家的對話,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正影響著越來越多人的職業道路。
晚宴上出現了不少重要人物,這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對於熟知這段曆史的許寧來說,這並不意外。
建國初期,由於各種原因,國家並未建立完整的功勳體係,直到很久以後才開始設立勳章和獎勵製度。
非軍警人員即使貢獻巨大,也難以獲得正式的認可。而現在,這種狀況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努力被看見和重視。
為了遵守規定,特殊榮譽不能直接用獎章或證書來體現。
於是,就有了許寧手中那枚非同尋常的“獵蝠行動”紀念章。
按照規則,比一等功更高級的是榮譽稱號,但這些稱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個人事跡量身定製。
這種獨特性雖是一種榮耀,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帶來不少問題。
例如,沒有直觀的方式展示一個人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總不可能隨身攜帶獎狀吧。
另外,對於獲得多個榮譽稱號的人來說,也沒有明確的順序規則,雖然原則上所有稱號是平等的,但實際上不同的稱號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並不相同。
而在軍隊和警察係統之外,榮譽體係更加混亂,一些頒獎機構隻負責頒發榮譽而不記錄,導致很多看似重要的榮譽其實並無實質意義。
這不僅給獲獎者帶來了心理上的落差,還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欺詐。
直到80年代末,這種情況才開始改變。
中華全國總工會推出了麵向全體公民的五一勞動獎章,並確保一線工人占一定比例。
而許寧和他的同事們所獲得的華夏青年五四獎章則是第二個這樣的獎項。
在這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建立一套規範化的國家榮譽體係,對提升民眾的精神麵貌尤為重要,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
因此,第一屆五四獎章的頒獎典禮被安排得極為隆重,出席的領導級別很高,媒體陣容也十分強大,無疑將引起廣泛的關注和宣傳。
當慶祝活動結束後,已是深夜,許寧迴到家中,看著桌上的獎狀和獎牌,他撥通了一個電話號碼,或許是要與某人分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許寧有個習慣,總是在事情完全落實後才慶祝。
現在,頒獎儀式已經結束,他終於可以和家人分享這個好消息了。
但當他看到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時間時,猶豫了一下——太晚了,還是明天再告訴他們吧。
幾個小時的興奮過後,身體的疲憊感一下子湧了上來。
再加上前一天晚上為了準備獲獎感言和熟悉流程幾乎沒怎麽休息,許寧換了衣服就直接倒在床上睡著了。
1997年的華夏,互聯網還遠未普及,移動網絡更是聞所未聞。
重生給了他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從未動搖他對理想的堅持。
這番話既是獻給台下的每一個人,也是寫給自己上一世的告白。
接下來是頒獎環節。因為證書早已分發,今天隻需頒發獎章。
禮儀人員端來紅木盒,裏麵靜靜躺著一枚金質獎章,麥穗環繞下半部分,五顆星點綴其上,中央圖案為兩人共握火炬,象征著傳承與不息的生命力。
團領導親自將獎章別在許寧胸前,這一刻,榮譽加身,是對努力的最佳肯定。
一位熟悉的麵孔走了過來。
“剛才的發言,真的很棒。”他邊說邊與許寧握手。
“希望未來你能帶給我們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許寧同誌。”
儀式結束後,還有專門為獲獎者準備的晚宴。因此,即便在後台卸了妝,大家也不能立刻離開。
秦文貴坐在休息室的沙發上,望著許寧感歎道:
“剛才一見到許寧同誌,真把我嚇了一跳,沒想到他這麽年輕。本以為這次大家年紀相仿,結果我比他還大上一輪多呢。”
公舉東穿著軍裝,難得地放鬆下來,附和道:“是啊,一看就是個學生模樣,看到他就想起了我當年上大學的時候,看來咱們確實老了。”
宋芳蓉作為獲獎者中唯一的女性,正躺在旁邊卸妝,她開玩笑地說:“說到學生,我現在其實也在讀書,別把我算作老年人那一撥哦。”
她正在鄂省教育學院攻讀成人本科研究,所以這麽說。
許寧聽到大家的讚美,連忙擺手:“別這麽說,我隻是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運氣好罷了。真正值得學習的是你們的精神。”
這是他的真心話。相比其他幾位獲獎者,他的工作環境要優越得多,尤其是與秦文貴和宋芳蓉相比。
另一位獲獎者李斌,一個大約四十歲的技工,補充道:
“這段時間以來,許寧這個名字在我們圈子裏已經非常響亮了。之前我還以為會是一位資深教授或技術工人呢。”
秦文貴好奇地問李斌:“你不是在新海液壓泵廠工作嗎?怎麽和航空領域扯上了關係?”
許寧為我們廠的幾個項目擔任顧問,他推出的新工藝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難題。
比如,為了解決渦噴14b發動機葉片氣膜孔拋光的問題,他開發了軟性磨料加工技術。
這項技術在過去半年已經在首批精工計劃的工廠中應用,並且從李斌的反饋來看,效果非常好。
在一次交流中,秦文貴分享了他的感慨,提到如果能在退休前看到國內生產的工業泵取代進口品牌,那將是他最大的心願。
這時,他已經洗去了臨時染發劑,恢複了標誌性的灰白頭發,這一轉變讓在場的人感到驚訝。
李斌隨後轉向宋芳蓉詢問關於成人本科教育的信息,想知道是否有年齡限製。
宋芳蓉迴答說她的同學大多與她年紀相仿,但並沒有明確的年齡上限。
李斌表示自己有意進修,因為接手許寧開發的軟性磨料工藝後,發現需要更多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
許寧默默傾聽大家的對話,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正影響著越來越多人的職業道路。
晚宴上出現了不少重要人物,這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對於熟知這段曆史的許寧來說,這並不意外。
建國初期,由於各種原因,國家並未建立完整的功勳體係,直到很久以後才開始設立勳章和獎勵製度。
非軍警人員即使貢獻巨大,也難以獲得正式的認可。而現在,這種狀況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努力被看見和重視。
為了遵守規定,特殊榮譽不能直接用獎章或證書來體現。
於是,就有了許寧手中那枚非同尋常的“獵蝠行動”紀念章。
按照規則,比一等功更高級的是榮譽稱號,但這些稱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個人事跡量身定製。
這種獨特性雖是一種榮耀,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帶來不少問題。
例如,沒有直觀的方式展示一個人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總不可能隨身攜帶獎狀吧。
另外,對於獲得多個榮譽稱號的人來說,也沒有明確的順序規則,雖然原則上所有稱號是平等的,但實際上不同的稱號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並不相同。
而在軍隊和警察係統之外,榮譽體係更加混亂,一些頒獎機構隻負責頒發榮譽而不記錄,導致很多看似重要的榮譽其實並無實質意義。
這不僅給獲獎者帶來了心理上的落差,還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欺詐。
直到80年代末,這種情況才開始改變。
中華全國總工會推出了麵向全體公民的五一勞動獎章,並確保一線工人占一定比例。
而許寧和他的同事們所獲得的華夏青年五四獎章則是第二個這樣的獎項。
在這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建立一套規範化的國家榮譽體係,對提升民眾的精神麵貌尤為重要,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
因此,第一屆五四獎章的頒獎典禮被安排得極為隆重,出席的領導級別很高,媒體陣容也十分強大,無疑將引起廣泛的關注和宣傳。
當慶祝活動結束後,已是深夜,許寧迴到家中,看著桌上的獎狀和獎牌,他撥通了一個電話號碼,或許是要與某人分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許寧有個習慣,總是在事情完全落實後才慶祝。
現在,頒獎儀式已經結束,他終於可以和家人分享這個好消息了。
但當他看到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時間時,猶豫了一下——太晚了,還是明天再告訴他們吧。
幾個小時的興奮過後,身體的疲憊感一下子湧了上來。
再加上前一天晚上為了準備獲獎感言和熟悉流程幾乎沒怎麽休息,許寧換了衣服就直接倒在床上睡著了。
1997年的華夏,互聯網還遠未普及,移動網絡更是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