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寶貴的學習機會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有經驗老到的隊長唐亦臻帶隊,其餘三位飛行員依然感到緊張。
他們從瓊省直飛至此,燃油有限,導航必須精準無誤。
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沒有空中加油計劃,飛機仍配備了受油管,這雖然增加了阻力,但設計簡單可靠。
幸運的是,一切順利。大約15分鍾後,電台傳來基地模糊卻連貫的指示,命令他們調整航向至145度,並開始下降高度。
塔台指揮官解釋說,由於機場僅有一條跑道,所以他們需分兩批降落。
根據曆史記錄,一條跑道可以在短時間內起降多架戰鬥機,但這對於當時的華夏航空兵來說幾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因此,王致和他的僚機必須在機場上方盤旋等待。
就在這一圈中,王致注意到遠處停機區有兩架巨大的運輸機被緩緩移入機庫。
憑借對各種軍用裝備的了解,他迅速辨認出了它們的型號。
“這裏居然有兩架伊爾76?”王致驚訝地說道。
這個位於共和縣恰卜恰鎮的小機場,平時連一架飛機都沒有,隻有少量的駐守人員。所以,眼前這兩架大型運輸機顯然不是這裏的常客。
趙毅,13號機的飛行員,順著王致的目光看去,發現不僅有這兩架顯眼的伊爾76,旁邊還有電源車和氣源車待命。
“看來不止這兩架。”
他補充道:“肯定還有其他飛機在附近,這次行動不簡單。”
在90年代末,不同類型的飛機聯合演練可不是小事,通常需要軍區級別的批準。
而且,這些伊爾76明顯不屬於海軍航空兵——它們屬於空軍19師,而整個國家也僅有14架這樣的飛機。
“這可能是跨軍種的演習。”
王致心裏想著,感到一陣興奮。
對於一個渴望提升技能的飛行員來說,能與空軍同僚交流經驗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正當兩人猜測時,電台裏傳來了準備降落的指令。
他們迅速迴到駕駛艙,專注於著陸程序。隨著飛機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減速傘被收走,他們緩緩駛向指定位置。
停穩後,王致看到了更多的飛機:一個大鼻子的運8和一架殲轟7,隱藏在機棚之中。他們的四架殲8c也被引導至安全區域停放。
“這次飛行2000公裏到這裏,不會隻是為了轉場訓練吧?”
王致對著剛摘下頭盔的唐亦臻問道。
唐亦臻接過飛行記錄表簽名,然後笑著迴答:“你猜得沒錯,很快就會知道更多,現在跟我來。”
說完,便帶著王致走向了會議地點。
王致走向旁邊一座不起眼的樓房,路過兩個停放大型飛機的機庫時,忍不住好奇地往裏看了一眼。
這一看之下,他立即意識到有什麽不對勁。
眼前的兩架飛機機翼和機尾掛著白色的吊艙——那是空中加油設備。
王致曾在航校模擬過空中加油,對這些裝備並不陌生。
他驚唿:“這難道是伊爾78嗎?”要知道,華夏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此前從未擁有過這種戰略級別的加油機。
更讓他驚訝的是,一架飛機塗裝為華夏的天藍白相間,而另一架則保留著蘇連空軍的舊塗裝,隻是國旗被草草地塗掉了。
瞬間,王致明白了他們為何要帶上受油管——這是為了進行專項訓練,涉及超遠程飛行任務,極有可能與南海有關。
想到這裏,他的心情變得異常激動。
當王致和其他三人跟著唐亦臻進入一間地下會議室時,裏麵已經坐滿了人。
作為飛行員,他們享受了一點特殊待遇,在會議桌旁還有空位留給她們。
幾個人迅速坐下,整理好飛行頭盔,並從背包中取出筆記本和筆準備記錄。
講台上,一位空軍大校正在調整筆記本電腦,顯然對技術不太熟悉。
待所有人到齊後,他才抬頭開始準備發言。
王致認得這位軍官,記得在內部學習會上見過他的照片,但當時隻聽說了他在新裝備換裝期間的付出的努力。
他隨即低聲地向旁邊的唐亦臻問道:“師長,這位是不是之前全軍表彰過的那位……”
鄭良群副師長,空一師的領導之一,在年初接機時也在場。
王致聽出同行者話裏帶著一絲羨慕,推測鄭良群可能很快就要升任師長了。
畢竟,唐亦臻幾年前就已經是師長了。
就在王致想進一步詢問時,會議開始了。講台上的鄭良群麵對著幾十名中高級軍官,心情暢快。
盡管最近幾個月他獲得了不少榮譽和表彰,並參與了重要的演習,但他一直有個遺憾——無法公開討論自己在克什米爾上空取得的戰果。
今天,情況不同。
鄭良群接到指示,這次演講可以無所不談。他將分享改裝新型殲8c戰鬥機的經驗,以及訓練、演習和作戰中的心得。
隨著鄭良群展示殲8c飛行包線圖並講解飛機性能,王致注意到他使用了“作戰”這個詞。
這在軍隊高層人物中並不常見,特別是對於像鄭良群這樣近期備受矚目的飛行員而言。
鄭良群詳細介紹了殲8c戰鬥機的特點:它在中低空的表現優異,地勤對國產飛機更加熟悉,導致更高的出動率;
雷達係統在5000米以下的高度有出色的下視能力和雜波過濾能力;霹靂11導彈在高空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證明。
當提到擊落三倍音速的米格25時,王致再次看向唐亦臻,意識到這次演講遠比表麵看起來重要得多。
盡管之前已經有了些許預感,但當事實從他人嘴中說出時,那種衝擊力依然令人難以平靜。
被擊落的竟然是米格25——這款戰機在航空史上享有傳奇地位。
它曾在海灣戰爭中麵對聯軍壓倒性的空中力量,卻依舊能靈活穿梭,如入無人之境。
而現在,這樣一款傳奇戰機竟被輕易擊落,這讓王致感到震撼不已。
他這才明白,為什麽自家師長剛才的話語中充滿了羨慕。
畢竟,這是30多年來航空兵部隊取得的第一個戰果,怎能不讓人豔羨?
鄭良群的報告持續了一個小時,對於海航9師的四位飛行員而言,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他們從瓊省直飛至此,燃油有限,導航必須精準無誤。
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沒有空中加油計劃,飛機仍配備了受油管,這雖然增加了阻力,但設計簡單可靠。
幸運的是,一切順利。大約15分鍾後,電台傳來基地模糊卻連貫的指示,命令他們調整航向至145度,並開始下降高度。
塔台指揮官解釋說,由於機場僅有一條跑道,所以他們需分兩批降落。
根據曆史記錄,一條跑道可以在短時間內起降多架戰鬥機,但這對於當時的華夏航空兵來說幾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因此,王致和他的僚機必須在機場上方盤旋等待。
就在這一圈中,王致注意到遠處停機區有兩架巨大的運輸機被緩緩移入機庫。
憑借對各種軍用裝備的了解,他迅速辨認出了它們的型號。
“這裏居然有兩架伊爾76?”王致驚訝地說道。
這個位於共和縣恰卜恰鎮的小機場,平時連一架飛機都沒有,隻有少量的駐守人員。所以,眼前這兩架大型運輸機顯然不是這裏的常客。
趙毅,13號機的飛行員,順著王致的目光看去,發現不僅有這兩架顯眼的伊爾76,旁邊還有電源車和氣源車待命。
“看來不止這兩架。”
他補充道:“肯定還有其他飛機在附近,這次行動不簡單。”
在90年代末,不同類型的飛機聯合演練可不是小事,通常需要軍區級別的批準。
而且,這些伊爾76明顯不屬於海軍航空兵——它們屬於空軍19師,而整個國家也僅有14架這樣的飛機。
“這可能是跨軍種的演習。”
王致心裏想著,感到一陣興奮。
對於一個渴望提升技能的飛行員來說,能與空軍同僚交流經驗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正當兩人猜測時,電台裏傳來了準備降落的指令。
他們迅速迴到駕駛艙,專注於著陸程序。隨著飛機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減速傘被收走,他們緩緩駛向指定位置。
停穩後,王致看到了更多的飛機:一個大鼻子的運8和一架殲轟7,隱藏在機棚之中。他們的四架殲8c也被引導至安全區域停放。
“這次飛行2000公裏到這裏,不會隻是為了轉場訓練吧?”
王致對著剛摘下頭盔的唐亦臻問道。
唐亦臻接過飛行記錄表簽名,然後笑著迴答:“你猜得沒錯,很快就會知道更多,現在跟我來。”
說完,便帶著王致走向了會議地點。
王致走向旁邊一座不起眼的樓房,路過兩個停放大型飛機的機庫時,忍不住好奇地往裏看了一眼。
這一看之下,他立即意識到有什麽不對勁。
眼前的兩架飛機機翼和機尾掛著白色的吊艙——那是空中加油設備。
王致曾在航校模擬過空中加油,對這些裝備並不陌生。
他驚唿:“這難道是伊爾78嗎?”要知道,華夏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此前從未擁有過這種戰略級別的加油機。
更讓他驚訝的是,一架飛機塗裝為華夏的天藍白相間,而另一架則保留著蘇連空軍的舊塗裝,隻是國旗被草草地塗掉了。
瞬間,王致明白了他們為何要帶上受油管——這是為了進行專項訓練,涉及超遠程飛行任務,極有可能與南海有關。
想到這裏,他的心情變得異常激動。
當王致和其他三人跟著唐亦臻進入一間地下會議室時,裏麵已經坐滿了人。
作為飛行員,他們享受了一點特殊待遇,在會議桌旁還有空位留給她們。
幾個人迅速坐下,整理好飛行頭盔,並從背包中取出筆記本和筆準備記錄。
講台上,一位空軍大校正在調整筆記本電腦,顯然對技術不太熟悉。
待所有人到齊後,他才抬頭開始準備發言。
王致認得這位軍官,記得在內部學習會上見過他的照片,但當時隻聽說了他在新裝備換裝期間的付出的努力。
他隨即低聲地向旁邊的唐亦臻問道:“師長,這位是不是之前全軍表彰過的那位……”
鄭良群副師長,空一師的領導之一,在年初接機時也在場。
王致聽出同行者話裏帶著一絲羨慕,推測鄭良群可能很快就要升任師長了。
畢竟,唐亦臻幾年前就已經是師長了。
就在王致想進一步詢問時,會議開始了。講台上的鄭良群麵對著幾十名中高級軍官,心情暢快。
盡管最近幾個月他獲得了不少榮譽和表彰,並參與了重要的演習,但他一直有個遺憾——無法公開討論自己在克什米爾上空取得的戰果。
今天,情況不同。
鄭良群接到指示,這次演講可以無所不談。他將分享改裝新型殲8c戰鬥機的經驗,以及訓練、演習和作戰中的心得。
隨著鄭良群展示殲8c飛行包線圖並講解飛機性能,王致注意到他使用了“作戰”這個詞。
這在軍隊高層人物中並不常見,特別是對於像鄭良群這樣近期備受矚目的飛行員而言。
鄭良群詳細介紹了殲8c戰鬥機的特點:它在中低空的表現優異,地勤對國產飛機更加熟悉,導致更高的出動率;
雷達係統在5000米以下的高度有出色的下視能力和雜波過濾能力;霹靂11導彈在高空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證明。
當提到擊落三倍音速的米格25時,王致再次看向唐亦臻,意識到這次演講遠比表麵看起來重要得多。
盡管之前已經有了些許預感,但當事實從他人嘴中說出時,那種衝擊力依然令人難以平靜。
被擊落的竟然是米格25——這款戰機在航空史上享有傳奇地位。
它曾在海灣戰爭中麵對聯軍壓倒性的空中力量,卻依舊能靈活穿梭,如入無人之境。
而現在,這樣一款傳奇戰機竟被輕易擊落,這讓王致感到震撼不已。
他這才明白,為什麽自家師長剛才的話語中充滿了羨慕。
畢竟,這是30多年來航空兵部隊取得的第一個戰果,怎能不讓人豔羨?
鄭良群的報告持續了一個小時,對於海航9師的四位飛行員而言,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