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問題已經明確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裏,主設計師許寧微微一笑,明白林暉的舉動是為了讓團隊更加安心。
準備就緒後,林暉手持手電筒和相機走進了車間,眾人緊隨其後。
隻見他迅速地觀察了一下1001號原型機的矩形進氣口,然後靈活地鑽進了狹窄的空間。
多虧了這種可調節的矩形進氣道,為進入提供了便利。
幾分鍾後,林暉的聲音從內部傳來:“我發現風扇葉片上有幾處不尋常的白色痕跡!”
在發動機進氣道的深處,內壁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痕跡,似乎是在低壓壓氣機附近。
從那狹窄的空間裏傳來的迴音加重了大家心中的不安。
薛知壽和宋聞聰兩人顯得尤為緊張,他們幾乎是一左一右趴在了進氣道的邊緣,試圖更清楚地觀察內部情況。
“小林,你能確定那些白色印記是損害造成的,還是其他原因嗎?”
薛知壽焦急地向裏麵喊話。
“稍等……”林暉的聲音從深處傳來。
他費力地調整姿勢,嘴中叼著手電筒,騰出一隻手用力擦拭著進氣道與發動機連接處的位置。
“這些印記是可以擦掉的,應該是某種粉末,至於是否有損害,這裏看不清楚。”
他補充說,並收集了一些樣本,承諾出來後再給大家看。
幾分鍾後,滿臉汗水的林暉帶著一張沾有銀白色細粉和金屬絲的小紙片從進氣道鑽了出來。
“這到底是什麽?”宋聞聰蘸了一點細粉仔細端詳,猜測可能是金屬碎屑。
試飛站主任周自全堅決否認這種可能性,保證測試車間嚴格控製環境,絕不會有異物或金屬碎屑混入。
在試車前,團隊已經確認過現場環境符合高標準要求。
盡管如此,薛知壽還是決定采取行動:“不管怎樣,這表明我們存在潛在問題。先把這些粉末送去化驗,確定是否為金屬以及具體成分。”
他繼續指揮:“其他人,將飛機送迴總裝車間進行全麵檢查!”
麵對這一突發狀況,所有人都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沒有一人提出異議。
於是,這架剛出廠不久的飛機,在半天之內又迴到了它的誕生地,準備接受全麵的審查。
在眾人的注視下,總裝車間的效率驚人,當晚就拆解了飛機的關鍵部位,特別是發動機。
132廠雖不能完全拆卸渦扇發動機,但對於風扇和低壓壓氣機的部分組件進行檢查是可行的。
“薛總,我們發現發動機風扇葉片和低壓壓氣機的前兩級葉片上有白色粉末,清理後檢查,並未發現明顯損傷。”總裝負責人陳陽報告說。
第四級葉片所在的區域由於結構複雜暫時無法拆解,但鑒於第三級葉片狀態良好,這表明問題被及時控製住了。
大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發動機沒有遭受致命損害。
與此同時,粉末檢測結果也出來了。
“這些粉末是鈦鋁合金碎屑,成分包括ti-8mo-8v-2fe-3al和ti-6al-4v。”
林暉將報告遞給薛知壽:“它們來自航空緊固件常用的tc4和tb3合金,進氣道末端還發現了大尺寸碎屑。
如果當時繼續測試,可能會對發動機造成災難性後果。”
留裏卡僅交付了兩台al31fn發動機給132廠,分別用於1001號機和即將組裝的1003號機。
地麵試車時若損壞一台發動機,不僅會延遲首飛時間,更嚴重的是可能導致原型機損毀,影響整個項目進度。
會議室安靜下來,直到有人提議讓許工分享他的見解。
這位606所的工程師主動鑽入發動機檢查,避免了可能的災難。
他的細心和專業精神挽救了殲10的第一架原型機,值得所有人尊敬。
許寧無需多言,既然問題已經明確,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飛機製造是一項極其精細的工作,即使到了今天,許多工序依然需要手工完成。
在這樣的過程中,偶爾會有小零件如鉚釘或金屬屑不小心遺留下來。
不過,通常情況下,每完成一個組裝步驟都會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清理,這能有效避免大部分問題。
對於一些難以觸及的地方,雖然可能有少量殘留物,但它們進入關鍵部位如進氣道的可能性非常小。
麵對1001號原型機的問題,許寧對132廠的代表投去了理解的一瞥。
考慮到十號工程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在總裝期間會經曆多次細致的檢查。
如果質量管理真的如此鬆懈,類似的錯誤應該早就出現了。
想到這裏,他迴憶起112廠的生產流程,並準備發言。
然而,會議室內突然響起的掌聲打斷了他的思路,起初是零星的幾聲,很快便匯聚成熱烈的掌聲。
盡管許寧試圖平息掌聲,但顯然大家已經被他的存在所折服。
“根據檢測報告,我們可以確認那些出現在進氣道末端和發動機葉片上的金屬碎片,確實是來自鑽孔和壓釘過程。”
這句話讓現場氣氛再度緊張起來。
作為總工程師的薛知壽深知自己難辭其咎,但許寧接下來的話卻讓他稍感寬慰:
“這不是人為疏忽或質量控製不力的結果,而是技術挑戰帶來的新問題。”
許寧指出,十號工程相比之前的殲7係列飛機,在設計和技術要求上都有了質的飛躍,而相應的質量標準和檢測手段卻沒有同步升級。
因此,過去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現在可能不再適用。
為此,他建議立即采取兩項措施:
一是全麵排查飛機,確保所有可能遺留在機體內的多餘物體都被清除;二是深入審查設計,查明異物如何能夠進入進氣道。
簡明扼要地闡述完觀點後,許寧坐迴了座位,給團隊留下了深思的空間。
薛知壽在十號工程中擔任顧問,盡管他在項目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他不是611所和132廠的一員,因此不會深入幹涉內部的具體責任分配。
那是組織內部的事情。
“我再補充兩點。”
薛知壽調整了話筒的位置,繼續說道:“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主要責任由我承擔,希望大家工作時不要有心理負擔。
此外,排查結束後,我們要根據殲10的特點製定嚴格的生產規章,確保未來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會讓異物進入機體。”
準備就緒後,林暉手持手電筒和相機走進了車間,眾人緊隨其後。
隻見他迅速地觀察了一下1001號原型機的矩形進氣口,然後靈活地鑽進了狹窄的空間。
多虧了這種可調節的矩形進氣道,為進入提供了便利。
幾分鍾後,林暉的聲音從內部傳來:“我發現風扇葉片上有幾處不尋常的白色痕跡!”
在發動機進氣道的深處,內壁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痕跡,似乎是在低壓壓氣機附近。
從那狹窄的空間裏傳來的迴音加重了大家心中的不安。
薛知壽和宋聞聰兩人顯得尤為緊張,他們幾乎是一左一右趴在了進氣道的邊緣,試圖更清楚地觀察內部情況。
“小林,你能確定那些白色印記是損害造成的,還是其他原因嗎?”
薛知壽焦急地向裏麵喊話。
“稍等……”林暉的聲音從深處傳來。
他費力地調整姿勢,嘴中叼著手電筒,騰出一隻手用力擦拭著進氣道與發動機連接處的位置。
“這些印記是可以擦掉的,應該是某種粉末,至於是否有損害,這裏看不清楚。”
他補充說,並收集了一些樣本,承諾出來後再給大家看。
幾分鍾後,滿臉汗水的林暉帶著一張沾有銀白色細粉和金屬絲的小紙片從進氣道鑽了出來。
“這到底是什麽?”宋聞聰蘸了一點細粉仔細端詳,猜測可能是金屬碎屑。
試飛站主任周自全堅決否認這種可能性,保證測試車間嚴格控製環境,絕不會有異物或金屬碎屑混入。
在試車前,團隊已經確認過現場環境符合高標準要求。
盡管如此,薛知壽還是決定采取行動:“不管怎樣,這表明我們存在潛在問題。先把這些粉末送去化驗,確定是否為金屬以及具體成分。”
他繼續指揮:“其他人,將飛機送迴總裝車間進行全麵檢查!”
麵對這一突發狀況,所有人都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沒有一人提出異議。
於是,這架剛出廠不久的飛機,在半天之內又迴到了它的誕生地,準備接受全麵的審查。
在眾人的注視下,總裝車間的效率驚人,當晚就拆解了飛機的關鍵部位,特別是發動機。
132廠雖不能完全拆卸渦扇發動機,但對於風扇和低壓壓氣機的部分組件進行檢查是可行的。
“薛總,我們發現發動機風扇葉片和低壓壓氣機的前兩級葉片上有白色粉末,清理後檢查,並未發現明顯損傷。”總裝負責人陳陽報告說。
第四級葉片所在的區域由於結構複雜暫時無法拆解,但鑒於第三級葉片狀態良好,這表明問題被及時控製住了。
大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發動機沒有遭受致命損害。
與此同時,粉末檢測結果也出來了。
“這些粉末是鈦鋁合金碎屑,成分包括ti-8mo-8v-2fe-3al和ti-6al-4v。”
林暉將報告遞給薛知壽:“它們來自航空緊固件常用的tc4和tb3合金,進氣道末端還發現了大尺寸碎屑。
如果當時繼續測試,可能會對發動機造成災難性後果。”
留裏卡僅交付了兩台al31fn發動機給132廠,分別用於1001號機和即將組裝的1003號機。
地麵試車時若損壞一台發動機,不僅會延遲首飛時間,更嚴重的是可能導致原型機損毀,影響整個項目進度。
會議室安靜下來,直到有人提議讓許工分享他的見解。
這位606所的工程師主動鑽入發動機檢查,避免了可能的災難。
他的細心和專業精神挽救了殲10的第一架原型機,值得所有人尊敬。
許寧無需多言,既然問題已經明確,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飛機製造是一項極其精細的工作,即使到了今天,許多工序依然需要手工完成。
在這樣的過程中,偶爾會有小零件如鉚釘或金屬屑不小心遺留下來。
不過,通常情況下,每完成一個組裝步驟都會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清理,這能有效避免大部分問題。
對於一些難以觸及的地方,雖然可能有少量殘留物,但它們進入關鍵部位如進氣道的可能性非常小。
麵對1001號原型機的問題,許寧對132廠的代表投去了理解的一瞥。
考慮到十號工程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在總裝期間會經曆多次細致的檢查。
如果質量管理真的如此鬆懈,類似的錯誤應該早就出現了。
想到這裏,他迴憶起112廠的生產流程,並準備發言。
然而,會議室內突然響起的掌聲打斷了他的思路,起初是零星的幾聲,很快便匯聚成熱烈的掌聲。
盡管許寧試圖平息掌聲,但顯然大家已經被他的存在所折服。
“根據檢測報告,我們可以確認那些出現在進氣道末端和發動機葉片上的金屬碎片,確實是來自鑽孔和壓釘過程。”
這句話讓現場氣氛再度緊張起來。
作為總工程師的薛知壽深知自己難辭其咎,但許寧接下來的話卻讓他稍感寬慰:
“這不是人為疏忽或質量控製不力的結果,而是技術挑戰帶來的新問題。”
許寧指出,十號工程相比之前的殲7係列飛機,在設計和技術要求上都有了質的飛躍,而相應的質量標準和檢測手段卻沒有同步升級。
因此,過去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現在可能不再適用。
為此,他建議立即采取兩項措施:
一是全麵排查飛機,確保所有可能遺留在機體內的多餘物體都被清除;二是深入審查設計,查明異物如何能夠進入進氣道。
簡明扼要地闡述完觀點後,許寧坐迴了座位,給團隊留下了深思的空間。
薛知壽在十號工程中擔任顧問,盡管他在項目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他不是611所和132廠的一員,因此不會深入幹涉內部的具體責任分配。
那是組織內部的事情。
“我再補充兩點。”
薛知壽調整了話筒的位置,繼續說道:“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主要責任由我承擔,希望大家工作時不要有心理負擔。
此外,排查結束後,我們要根據殲10的特點製定嚴格的生產規章,確保未來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會讓異物進入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