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刮目相看.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完成頻率調整後,王致抬頭目送一架運8j運輸機起飛並逐漸遠去,直至消失在東方的天空。
他知道,在700公裏外的某處,一場對全國人民來說意義非凡的儀式正在籌備當中。
過去一個月裏他們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確保這場儀式能夠順利進行,無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粵江,我們收到消息,他們在北緯8度03分、東經109度14分的位置遇到了一艘英列海軍的軍艦,並確認為19型護衛艦。雷達還捕捉到了四架固定翼飛機升空的信號。”
“粵江明白。”
唐亦臻的聲音透露出一絲緊張。雖然沒有發現對方主力艦隊的確切位置,但連驅逐艦上的低空搜索雷達都能捕捉到海鷂式戰機的起飛,說明航母就在不遠處。
六架早已準備就緒的戰鬥機幾乎同時啟動了引擎,連接機體的加油管線迅速被移除。“粵江,請求起飛許可。”
“起飛允許,祝你們勝利歸來。”
隨著指令下達,12台發動機轟鳴起來,飛機依次滑入跑道。
唐亦臻帶領的第一梯隊率先升空,接著是王致和他的小組。
當輪到王致時,他深吸一口氣,戴上了氧氣麵罩。
憑借在青唐省訓練期間表現出色,他被選中執行這次帶有偵察任務的飛行,掛載著照相吊艙記錄重要時刻。
這是他自加入特別行動以來一直渴望的任務。
作為一名飛行員,王致的文化修養讓他深知華夏海軍和英列國皇家海軍之間的曆史聯係,盡管這段曆史並不總是友好。
1840年不是華夏唯一一次麵對挑戰的時刻。
1953年,年輕的人民海軍在粵江口外,用一艘改裝的運輸船成功驅逐了企圖挑釁的外國艦艇,打響了成立後的第一場對外戰鬥。
幾十年後,當曆史的車輪轉到20世紀末,華夏空軍再次準備應對來自過去的對手——英列國。
飛行員王致正準備駕駛新型戰鬥機升空。
他輕推油門,鬆開刹車,飛機迅速加速並在短時間內順利起飛。
確認僚機趙毅緊隨其後,王致專注於前方。最後一架殲轟-7則在跑道上準備就緒。
盡管這架新飛機僅服役四個月,但每次起飛都讓王致感到震撼。
它的性能遠超舊型號,在對抗訓練中表現出色,即便是攜帶額外裝備,也能輕鬆起降。
新型發動機和改進的設計使得這架戰機不再像老款那樣笨重,特別是在低空飛行時。
王致一邊收起落架,一邊讚歎設計團隊的智慧,他們通過簡單的改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問題。
他心中對設計師充滿了敬意,這種創新不僅提高了飛機的性能,也增強了飛行員的信心。
在同一時期,空軍副參謀長康仕俊曾在一次訓練事故中受傷,而當時與他一同在殲教-6上的年輕學員戴明盟,日後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一支由三十多艘艦船組成的艦隊正緩緩駛向北方。
在艦隊中央,旗艦卓越號航空母艦上,海軍少將阿蘭·韋斯特穩坐在作戰信息中心內,雙眼緊鎖著雷達屏幕。
大約一天前,兩艘老舊的華夏軍艦開始出現在艦隊周圍,但它們並不是少將當前關注的重點。
雷達屏幕上一個微弱的信號引起了注意——這架飛機以曲折的航線飛行,顯然正在進行海麵搜索任務。
卓越號在設計時借鑒了蘇連的經驗,巧妙地將其定位為“全通甲板指揮巡洋艦”,從而繞過了預算限製。
盡管這一做法使得航母在某些方麵戰鬥力有所削弱,但它擁有一個寬敞的作戰信息中心,遠超其噸位應有的規模。
經過90年代初的數據鏈升級後,指揮官能實時獲取艦隊各艦探測到的信息,這對曾經遭受重創的皇家海軍來說至關重要。
1982年後,42型驅逐艦的雷達係統也進行了改進。
然而,迴憶起當年作為熱心號護衛艦艦長的經曆,阿蘭至今心有餘悸。
那次事件暴露了皇家海軍防空體係的問題:遠程警戒雷達與火控雷達之間的銜接不暢,導致即便發現了目標也無法有效鎖定。
不過,新加入的23型護衛艦薩默賽特號帶來了希望。
在幾次演習中,它成功攔截了模擬攻擊,甚至包括反艦導彈的靶標。
這讓阿蘭對新型號及其年輕艦長多塞姆·斯萊特刮目相看。
然而,更讓阿蘭頭疼的是這次行動被國內不少人視為一場皇家巡遊,而非嚴肅的軍事任務。
因此,原本精幹的艦隊被迫接納了許多非作戰船隻,其中許多連基本的航行間補給能力都沒有,隻能依賴直升機轉運物資。
這些額外的船隻有些是出於個人關係擠進來,有些則是為了獲取政府補貼而注冊成油料運輸船的老化貨輪。
保守黨內閣的宣傳策略似乎已經影響到了實際操作層麵,使這次出航變得複雜起來。
這種策略讓他們的支持率從低穀中反彈,原本預定5月初確定的議會席位也因此懸念迭起,一直持續到了兩個月後。
身為經驗豐富的海軍指揮官,韋斯特起初堅決反對這種做法。
然而,背後有高層和王室撐腰的大公司,並不是他這位少將能夠抗衡的。
直到五天前,一艘滿載遊客的皇家遊輪加入艦隊,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現在,這支部隊更像是一個移動的旅遊團,而非作戰力量。
“韋斯特,目標離我們快200公裏了,你已經盯著它看了很久了。”
一位與韋斯特年紀相仿的男人走過來,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韋斯特臉上閃過一絲不滿,但很快消失不見。
邁克爾·博伊西海軍中將,傳聞中的下一任第一海務大臣候選人,正站在他身後。
這樣的傳聞往往意味著任命已成定局,因此韋斯特不敢輕易得罪這位可能的上司。
“爵士,記得熱心號和謝菲爾德號沉沒前,我們也曾長時間被一架在防區邊緣徘徊的p2巡邏機監視著。”
韋斯特迴答道,馬島之戰的記憶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他知道,在700公裏外的某處,一場對全國人民來說意義非凡的儀式正在籌備當中。
過去一個月裏他們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確保這場儀式能夠順利進行,無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粵江,我們收到消息,他們在北緯8度03分、東經109度14分的位置遇到了一艘英列海軍的軍艦,並確認為19型護衛艦。雷達還捕捉到了四架固定翼飛機升空的信號。”
“粵江明白。”
唐亦臻的聲音透露出一絲緊張。雖然沒有發現對方主力艦隊的確切位置,但連驅逐艦上的低空搜索雷達都能捕捉到海鷂式戰機的起飛,說明航母就在不遠處。
六架早已準備就緒的戰鬥機幾乎同時啟動了引擎,連接機體的加油管線迅速被移除。“粵江,請求起飛許可。”
“起飛允許,祝你們勝利歸來。”
隨著指令下達,12台發動機轟鳴起來,飛機依次滑入跑道。
唐亦臻帶領的第一梯隊率先升空,接著是王致和他的小組。
當輪到王致時,他深吸一口氣,戴上了氧氣麵罩。
憑借在青唐省訓練期間表現出色,他被選中執行這次帶有偵察任務的飛行,掛載著照相吊艙記錄重要時刻。
這是他自加入特別行動以來一直渴望的任務。
作為一名飛行員,王致的文化修養讓他深知華夏海軍和英列國皇家海軍之間的曆史聯係,盡管這段曆史並不總是友好。
1840年不是華夏唯一一次麵對挑戰的時刻。
1953年,年輕的人民海軍在粵江口外,用一艘改裝的運輸船成功驅逐了企圖挑釁的外國艦艇,打響了成立後的第一場對外戰鬥。
幾十年後,當曆史的車輪轉到20世紀末,華夏空軍再次準備應對來自過去的對手——英列國。
飛行員王致正準備駕駛新型戰鬥機升空。
他輕推油門,鬆開刹車,飛機迅速加速並在短時間內順利起飛。
確認僚機趙毅緊隨其後,王致專注於前方。最後一架殲轟-7則在跑道上準備就緒。
盡管這架新飛機僅服役四個月,但每次起飛都讓王致感到震撼。
它的性能遠超舊型號,在對抗訓練中表現出色,即便是攜帶額外裝備,也能輕鬆起降。
新型發動機和改進的設計使得這架戰機不再像老款那樣笨重,特別是在低空飛行時。
王致一邊收起落架,一邊讚歎設計團隊的智慧,他們通過簡單的改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問題。
他心中對設計師充滿了敬意,這種創新不僅提高了飛機的性能,也增強了飛行員的信心。
在同一時期,空軍副參謀長康仕俊曾在一次訓練事故中受傷,而當時與他一同在殲教-6上的年輕學員戴明盟,日後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一支由三十多艘艦船組成的艦隊正緩緩駛向北方。
在艦隊中央,旗艦卓越號航空母艦上,海軍少將阿蘭·韋斯特穩坐在作戰信息中心內,雙眼緊鎖著雷達屏幕。
大約一天前,兩艘老舊的華夏軍艦開始出現在艦隊周圍,但它們並不是少將當前關注的重點。
雷達屏幕上一個微弱的信號引起了注意——這架飛機以曲折的航線飛行,顯然正在進行海麵搜索任務。
卓越號在設計時借鑒了蘇連的經驗,巧妙地將其定位為“全通甲板指揮巡洋艦”,從而繞過了預算限製。
盡管這一做法使得航母在某些方麵戰鬥力有所削弱,但它擁有一個寬敞的作戰信息中心,遠超其噸位應有的規模。
經過90年代初的數據鏈升級後,指揮官能實時獲取艦隊各艦探測到的信息,這對曾經遭受重創的皇家海軍來說至關重要。
1982年後,42型驅逐艦的雷達係統也進行了改進。
然而,迴憶起當年作為熱心號護衛艦艦長的經曆,阿蘭至今心有餘悸。
那次事件暴露了皇家海軍防空體係的問題:遠程警戒雷達與火控雷達之間的銜接不暢,導致即便發現了目標也無法有效鎖定。
不過,新加入的23型護衛艦薩默賽特號帶來了希望。
在幾次演習中,它成功攔截了模擬攻擊,甚至包括反艦導彈的靶標。
這讓阿蘭對新型號及其年輕艦長多塞姆·斯萊特刮目相看。
然而,更讓阿蘭頭疼的是這次行動被國內不少人視為一場皇家巡遊,而非嚴肅的軍事任務。
因此,原本精幹的艦隊被迫接納了許多非作戰船隻,其中許多連基本的航行間補給能力都沒有,隻能依賴直升機轉運物資。
這些額外的船隻有些是出於個人關係擠進來,有些則是為了獲取政府補貼而注冊成油料運輸船的老化貨輪。
保守黨內閣的宣傳策略似乎已經影響到了實際操作層麵,使這次出航變得複雜起來。
這種策略讓他們的支持率從低穀中反彈,原本預定5月初確定的議會席位也因此懸念迭起,一直持續到了兩個月後。
身為經驗豐富的海軍指揮官,韋斯特起初堅決反對這種做法。
然而,背後有高層和王室撐腰的大公司,並不是他這位少將能夠抗衡的。
直到五天前,一艘滿載遊客的皇家遊輪加入艦隊,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現在,這支部隊更像是一個移動的旅遊團,而非作戰力量。
“韋斯特,目標離我們快200公裏了,你已經盯著它看了很久了。”
一位與韋斯特年紀相仿的男人走過來,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韋斯特臉上閃過一絲不滿,但很快消失不見。
邁克爾·博伊西海軍中將,傳聞中的下一任第一海務大臣候選人,正站在他身後。
這樣的傳聞往往意味著任命已成定局,因此韋斯特不敢輕易得罪這位可能的上司。
“爵士,記得熱心號和謝菲爾德號沉沒前,我們也曾長時間被一架在防區邊緣徘徊的p2巡邏機監視著。”
韋斯特迴答道,馬島之戰的記憶在他心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