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跨越性的進步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等待**時,許寧注意到報紙上的一則新聞——英列國艦隊正穿越蘇伊士運河,計劃訪問南亞和東南亞國家。
新聞日期顯示為半個多月前,今天是6月20日。
這讓他想起了這支艦隊背後的行動:海浪97任務組,一個在原時間線中同樣存在的事件。
雖然許寧已經記不清具體有哪些船隻參與,但他記得這是二戰後皇家海軍組建的最大規模的單一艦隊,甚至超過了1982年福克蘭群島衝突時期的編隊。
在原先的時間線上,由於地理位置的限製,華夏海軍未能直接幹預這支遠距離之外的艦隊;
僅派遣了一艘護衛艦,在6月30日晚阻止了兩艘船試圖進入香江水域的行為。
雙方各有所得,可以說是打了一場平局。
雙方都覺得公開此事不太光彩,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盡量保持低調。
然而,最近報紙上刊登的文章雖然沒有直接指責英列國方麵有挑釁之意,但明眼人還是能察覺到文章中的暗諷與批評。
迴到家後,許寧特意翻閱了這幾天積累的報紙。
果然,在前天的報紙中找到了相關後續報道。
報道指出,這支艦隊已經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了越南附近海域,並計劃與越南海軍舉行聯合軍演。
相較於之前的溫和措辭,現在的語氣明顯強硬了許多。
如果換作其他時間和地點,這樣的事件可能依然會低調處理。
但“英列國在6月派遣近40艘艦船進入該區域”,這一行為觸及到了華夏的曆史敏感點——1840年的鴉片戰爭正是以類似的方式開始的。
得益於許寧的努力,華夏的軍事裝備水平相比之前有所提升。
不過,對方選擇的演習地點距離華夏大陸約1500公裏遠,對於當時的軍隊來說,確實難以迅速做出反應。
飛機的有效作戰範圍有限,而水麵艦艇部隊也尚未完全受益於許寧帶來的改進。
盡管如此,接下來的十天內將發生什麽,許寧心中滿是好奇。
畢竟,他雖然是軍工係統的重要人物,但並非軍人,很多軍事動態他並不知曉。
例如,空軍緊急引進了兩架伊爾-78加油機,並與海軍航空兵進行了多時的協同訓練。
不久之後,這支特別組建的混成航空兵部隊秘密轉移至海南島陵水機場,準備與參與行動的海軍艦艇一起,向那些輕視華夏的英列國人展示實力。
6月23日清晨7點,晨霧輕籠,兩聲悠長的汽笛劃破了湛江港的寧靜。
在輔助船的幫助下,靜江號驅逐艦和戎州號護衛艦緩緩駛離港口,開始了它們的重要航程。
這兩艘軍艦,雖然加起來排水量不過5000噸左右,遠不及海浪97艦隊中一艘航母及其護航艦群的規模,但此刻它們承載的任務意義非凡。
麵對可能存在的劣勢,軍人的字典裏沒有退縮二字。
令人振奮的是,這次任務將有空軍的支援——一個前所未有的安排。
過去,由於航程限製,岸基飛機隻能短暫現身即返,而此次不同,參與任務的官兵們親眼見證了陵水機場停機坪上排列整齊的新式戰鬥機與殲擊轟炸機。
這些飛機不僅體型更大,而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能飛抵1500公裏外的任務區域並停留約半小時。
這半小時,在戰場上往往足以改變一切。
一些經驗豐富的指揮員迴憶起過往的海上衝突,那些緊張激烈的戰鬥時刻,也通常持續相近的時間長度。
這意味著,他們終於可以不必擔憂敵方安南的蘇22戰機了。
更讓人驚歎的是,還有兩架大型加油機,其體積幾乎相當於五層樓高,徹底打消了許多人心中的疑慮。
盡管海軍一直習慣於以弱勝強,但在出征前建立充分的信心無疑更為理想。
6月30日下午2點30分,陵水機場陽光明媚,六架戰術飛機整裝待發,準備為即將到來的行動提供關鍵支持。
地勤人員正忙碌著,將電纜和氣管從靜止的電源車和氣源車連接到飛機上,為起飛做最後的準備。
不遠處,空軍的四架殲8d戰鬥機也在機庫內進行著同樣的步驟。
由於空軍戰機的設計未充分考慮海濱機場的鹽霧腐蝕問題,它們顯得更為嬌貴,因此將東道主的殲8h擠到了臨時停機位。
而兩架龐大的伊爾78加油機因缺乏配套設備,隻能用雨布覆蓋後停放在露天。
與此同時,近40名機組成員正準備開始緊張的飛行前準備工作。他們經過多輪訓練與模擬,對工作的各項細節早已爛熟於心,。
最近的一個月裏,172廠和電子14所的高效工作使得第二架殲轟電7提前交付部隊,這給了攻擊編隊更多的戰術選擇。
因此,在接近英軍海浪97艦隊時,六架飛機將分為兩組行動:
唐亦臻師長駕駛的10號機帶領一架僚機及最新的21號電子戰機保持高度吸引敵方注意;
而另兩架殲8h加上22號殲轟電7則會降至超低空,執行拍攝敵艦反應的關鍵任務。
王致上尉的09號機會攜帶一個照相吊艙記錄整個過程。
下午三點半,飛行員們換好裝備登機。作為前鋒的7j首先啟動滑向了跑道。
這架飛機將在海鷂戰機的作戰半徑邊緣遊蕩,以分散敵艦載機的注意力,並在必要時使用其英列國製雷達為友軍指引目標。
同時,它還承擔了一項重要的指揮演訓任務——模擬預警機,指導其他六架海軍航空兵飛機。
這對於初次嚐試空中指揮的空軍來說,是一個跨越性的進步。
某兵部副參謀長康時君也登上了運8j監督此次演練。
這時塔台傳來指令:“設置通話頻道至56.3兆赫。”
“明白。”飛行員迴應道。
在12號機的駕駛艙內,王致冷靜地調整電台頻率至塔台指定的頻道。
這個頻率適用於電離層散射通信,是海軍臨時建立的通訊方式。
由於時間緊迫,海軍尚未能部署數據鏈係統,所以艦艇與飛機之間不能直接通話。
不過,借助高空中的氣象研究飛艇作為中繼站,塔台可以作為兩者的溝通橋梁。
新聞日期顯示為半個多月前,今天是6月20日。
這讓他想起了這支艦隊背後的行動:海浪97任務組,一個在原時間線中同樣存在的事件。
雖然許寧已經記不清具體有哪些船隻參與,但他記得這是二戰後皇家海軍組建的最大規模的單一艦隊,甚至超過了1982年福克蘭群島衝突時期的編隊。
在原先的時間線上,由於地理位置的限製,華夏海軍未能直接幹預這支遠距離之外的艦隊;
僅派遣了一艘護衛艦,在6月30日晚阻止了兩艘船試圖進入香江水域的行為。
雙方各有所得,可以說是打了一場平局。
雙方都覺得公開此事不太光彩,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盡量保持低調。
然而,最近報紙上刊登的文章雖然沒有直接指責英列國方麵有挑釁之意,但明眼人還是能察覺到文章中的暗諷與批評。
迴到家後,許寧特意翻閱了這幾天積累的報紙。
果然,在前天的報紙中找到了相關後續報道。
報道指出,這支艦隊已經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了越南附近海域,並計劃與越南海軍舉行聯合軍演。
相較於之前的溫和措辭,現在的語氣明顯強硬了許多。
如果換作其他時間和地點,這樣的事件可能依然會低調處理。
但“英列國在6月派遣近40艘艦船進入該區域”,這一行為觸及到了華夏的曆史敏感點——1840年的鴉片戰爭正是以類似的方式開始的。
得益於許寧的努力,華夏的軍事裝備水平相比之前有所提升。
不過,對方選擇的演習地點距離華夏大陸約1500公裏遠,對於當時的軍隊來說,確實難以迅速做出反應。
飛機的有效作戰範圍有限,而水麵艦艇部隊也尚未完全受益於許寧帶來的改進。
盡管如此,接下來的十天內將發生什麽,許寧心中滿是好奇。
畢竟,他雖然是軍工係統的重要人物,但並非軍人,很多軍事動態他並不知曉。
例如,空軍緊急引進了兩架伊爾-78加油機,並與海軍航空兵進行了多時的協同訓練。
不久之後,這支特別組建的混成航空兵部隊秘密轉移至海南島陵水機場,準備與參與行動的海軍艦艇一起,向那些輕視華夏的英列國人展示實力。
6月23日清晨7點,晨霧輕籠,兩聲悠長的汽笛劃破了湛江港的寧靜。
在輔助船的幫助下,靜江號驅逐艦和戎州號護衛艦緩緩駛離港口,開始了它們的重要航程。
這兩艘軍艦,雖然加起來排水量不過5000噸左右,遠不及海浪97艦隊中一艘航母及其護航艦群的規模,但此刻它們承載的任務意義非凡。
麵對可能存在的劣勢,軍人的字典裏沒有退縮二字。
令人振奮的是,這次任務將有空軍的支援——一個前所未有的安排。
過去,由於航程限製,岸基飛機隻能短暫現身即返,而此次不同,參與任務的官兵們親眼見證了陵水機場停機坪上排列整齊的新式戰鬥機與殲擊轟炸機。
這些飛機不僅體型更大,而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能飛抵1500公裏外的任務區域並停留約半小時。
這半小時,在戰場上往往足以改變一切。
一些經驗豐富的指揮員迴憶起過往的海上衝突,那些緊張激烈的戰鬥時刻,也通常持續相近的時間長度。
這意味著,他們終於可以不必擔憂敵方安南的蘇22戰機了。
更讓人驚歎的是,還有兩架大型加油機,其體積幾乎相當於五層樓高,徹底打消了許多人心中的疑慮。
盡管海軍一直習慣於以弱勝強,但在出征前建立充分的信心無疑更為理想。
6月30日下午2點30分,陵水機場陽光明媚,六架戰術飛機整裝待發,準備為即將到來的行動提供關鍵支持。
地勤人員正忙碌著,將電纜和氣管從靜止的電源車和氣源車連接到飛機上,為起飛做最後的準備。
不遠處,空軍的四架殲8d戰鬥機也在機庫內進行著同樣的步驟。
由於空軍戰機的設計未充分考慮海濱機場的鹽霧腐蝕問題,它們顯得更為嬌貴,因此將東道主的殲8h擠到了臨時停機位。
而兩架龐大的伊爾78加油機因缺乏配套設備,隻能用雨布覆蓋後停放在露天。
與此同時,近40名機組成員正準備開始緊張的飛行前準備工作。他們經過多輪訓練與模擬,對工作的各項細節早已爛熟於心,。
最近的一個月裏,172廠和電子14所的高效工作使得第二架殲轟電7提前交付部隊,這給了攻擊編隊更多的戰術選擇。
因此,在接近英軍海浪97艦隊時,六架飛機將分為兩組行動:
唐亦臻師長駕駛的10號機帶領一架僚機及最新的21號電子戰機保持高度吸引敵方注意;
而另兩架殲8h加上22號殲轟電7則會降至超低空,執行拍攝敵艦反應的關鍵任務。
王致上尉的09號機會攜帶一個照相吊艙記錄整個過程。
下午三點半,飛行員們換好裝備登機。作為前鋒的7j首先啟動滑向了跑道。
這架飛機將在海鷂戰機的作戰半徑邊緣遊蕩,以分散敵艦載機的注意力,並在必要時使用其英列國製雷達為友軍指引目標。
同時,它還承擔了一項重要的指揮演訓任務——模擬預警機,指導其他六架海軍航空兵飛機。
這對於初次嚐試空中指揮的空軍來說,是一個跨越性的進步。
某兵部副參謀長康時君也登上了運8j監督此次演練。
這時塔台傳來指令:“設置通話頻道至56.3兆赫。”
“明白。”飛行員迴應道。
在12號機的駕駛艙內,王致冷靜地調整電台頻率至塔台指定的頻道。
這個頻率適用於電離層散射通信,是海軍臨時建立的通訊方式。
由於時間緊迫,海軍尚未能部署數據鏈係統,所以艦艇與飛機之間不能直接通話。
不過,借助高空中的氣象研究飛艇作為中繼站,塔台可以作為兩者的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