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合作愉快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通常情況下,項目圖紙要麽全部在一處保存,要麽完全不在。因此,分散存放往往意味著有不尋常的緣由。
就在這時,沈藝卿端來了兩杯茶,引導兩人坐到沙發上,然後悄然退入另一間房。
顯然,在沈老家的客廳裏交流比在外麵散步要合適得多。
“沒錯。”
顏永年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項目的完成度已經很高了,所以原始資料都存放在原來的一機部檔案館。”
隨著沈老退休,以及項目團隊成員各奔東西,這些寶貴的資料漸漸被遺忘。
言外之意,當年的政治風向變化讓這一派係失去了對部門事務的影響。
“那有一部分……丟失了嗎?”許寧試探性地問道。
顏永年搖頭否認:“不是丟失。大約在1991年至1992年間,蘇連解體不久後,一家漂亮國公司提出想購買我們項目的全套原始資料。”
這場景聽起來似曾相識。那時候,西方國家經常利用東方陣營經驗不足的特點,輕易達成交易。
他們隻需支付一筆小額訂金和違約金,就能獲取關鍵技術資料。
即使隻是少量信息的流失,也可能對整個項目造成致命影響。而這一切的背後,少不了內部人士的“協助”。
趁著顏永年喝水的間隙,許寧心中暗自揣測著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猜測他們交了定金後,隻取走了部分資料,隨後就反悔了。
雖然這話是問出來的,但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
顏永年凝視著他,半晌才輕歎一聲:“要是當初他們有你這般好的眼光就好了。”
他這番話雖未直接迴應,卻也默認了許寧的猜想。
“沈老提起你時,我還擔心你雖榮譽等身,但太過年輕,怕難以勝任此重任。現在看來,是我低估你了。”顏永年的語氣裏充滿了感慨。
許寧淡然一笑,擺了擺手說:“我確實有些能力,但在這件事上,我是因為有過教訓才謹慎。
記得運10的資料也是這樣,關鍵部分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所以我有經驗。”
他特意強調了“消失”二字。
外界一直傳言,在21世紀初,麥道公司要求滬飛在簽署md82總裝合同時改造運10生產線,並銷毀所有相關文件。
但其實,合同中從未提及運10資料的事,那些資料是在後來慢慢散失的,官方說法是因為管理疏忽所致。
麵對機構頻繁變動,資料遺失幾乎無法追責。
顏永年投來同情的目光:“那次事件後,我以科研為名,將能轉移的資料都轉到了清華大學保存。
如果需要,我和我的團隊願意加入項目,哪怕是輔助工作也行。”
“重型模鍛壓機一直是沈老和曹春曉的心願,如今沈老年紀大了,老曹遠在洪都,隻有我能繼續他們的夢想。”
許寧明白這個助力的重要性,且自己並非機械工業部出身,不必顧慮過多,於是立即迴應:“隻要項目重啟,您和您的團隊一定會扮演重要角色。”
未來的日子裏,許寧還要參與多個重大工程,如十號工程、渦扇10發動機研發和重型模鍛壓機製造,他不可能獨自承擔所有任務,培養新生力量勢在必行。
“立項才是第一步啊!”
顏永年放下茶杯,對過往的遺憾仍縈繞心頭:“有時內部的阻礙比技術難題更難克服。不過,你們科工委的情況應該會好一些。”
許寧出身於科工委係統,麵對外界的評價,他選擇了含蓄迴應:
“未來會有更多大型裝備項目,我們不能總躲在科工委的庇護下。
該爭取的領域必須主動出擊,否則機會就會被他人奪走。我們必須直麵挑戰。”
他接著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因此,我考慮將機械工業部的部分力量整合進來。”
大家對科工委的信心很足,畢竟它由幾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一手創建,根基深厚且值得信賴。
然而,隨著軍隊不得經商的規定出台,科工委在某些事務上行動受限,無法像以前那樣全麵主導。
更棘手的是,根據原來的曆史軌跡,機械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將在明年被裁撤,轉變成僅具行業代表性的聯合會和協會,失去了行政職能。
這一變動不僅導致了資產流失,更重要的是,多年建立的機械工業研發和情報體係分崩離析,製造業失去了整體規劃的能力,陷入各自為政的局麵。
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華夏才成立了工信部試圖扭轉局麵,但此時機械和冶金部門已消失十年之久,工信部難以立即承擔起統籌製造業發展的重任。
這種戰略失誤給製造業帶來了沉重打擊,而不僅僅是華夏,全球多數發達國家也經曆了類似的彎路。
不過,若能避免這樣的錯誤,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許寧心中暗暗決定要挽救即將解散的機械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盡管這個宏願他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包括好友杜亦熵。
一方麵,解散兩部的決定當時還未成形;
另一方麵,他的影響力主要局限於科工委內部,現在談論對外幹預顯得不太合適。即便如此,他的確是打算有所作為的。
兩部委的解散雖令人惋惜,但原有的結構確實不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最佳方案是逐步建立工信部,整合機械、冶金、電子工業、郵電及國防科技等多部門的功能。
這是一項需要時間的工作,不宜操之過急。
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反感,改革的過程應當低調進行,以免被視為對其他部門的兼並企圖。沉默中推進工作往往更為高效。
顏永年並未察覺許寧心中的計劃,而此次項目本就以許寧為主導。
既然有人願意攜手合作,他自然不會反對,隻是提醒對方需警惕內部可能出現的阻礙。
“我們見招拆招就好,時代不同了,不必太過擔憂。”
許寧平靜地迴應道:“合作愉快,顏教授。”
兩人握手,並交換了聯係方式,然後準備向沈藝卿告別。
臨走時,沈藝卿贈送了一些自製的臘肉作為迴禮。
就在這時,沈藝卿端來了兩杯茶,引導兩人坐到沙發上,然後悄然退入另一間房。
顯然,在沈老家的客廳裏交流比在外麵散步要合適得多。
“沒錯。”
顏永年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項目的完成度已經很高了,所以原始資料都存放在原來的一機部檔案館。”
隨著沈老退休,以及項目團隊成員各奔東西,這些寶貴的資料漸漸被遺忘。
言外之意,當年的政治風向變化讓這一派係失去了對部門事務的影響。
“那有一部分……丟失了嗎?”許寧試探性地問道。
顏永年搖頭否認:“不是丟失。大約在1991年至1992年間,蘇連解體不久後,一家漂亮國公司提出想購買我們項目的全套原始資料。”
這場景聽起來似曾相識。那時候,西方國家經常利用東方陣營經驗不足的特點,輕易達成交易。
他們隻需支付一筆小額訂金和違約金,就能獲取關鍵技術資料。
即使隻是少量信息的流失,也可能對整個項目造成致命影響。而這一切的背後,少不了內部人士的“協助”。
趁著顏永年喝水的間隙,許寧心中暗自揣測著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猜測他們交了定金後,隻取走了部分資料,隨後就反悔了。
雖然這話是問出來的,但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
顏永年凝視著他,半晌才輕歎一聲:“要是當初他們有你這般好的眼光就好了。”
他這番話雖未直接迴應,卻也默認了許寧的猜想。
“沈老提起你時,我還擔心你雖榮譽等身,但太過年輕,怕難以勝任此重任。現在看來,是我低估你了。”顏永年的語氣裏充滿了感慨。
許寧淡然一笑,擺了擺手說:“我確實有些能力,但在這件事上,我是因為有過教訓才謹慎。
記得運10的資料也是這樣,關鍵部分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所以我有經驗。”
他特意強調了“消失”二字。
外界一直傳言,在21世紀初,麥道公司要求滬飛在簽署md82總裝合同時改造運10生產線,並銷毀所有相關文件。
但其實,合同中從未提及運10資料的事,那些資料是在後來慢慢散失的,官方說法是因為管理疏忽所致。
麵對機構頻繁變動,資料遺失幾乎無法追責。
顏永年投來同情的目光:“那次事件後,我以科研為名,將能轉移的資料都轉到了清華大學保存。
如果需要,我和我的團隊願意加入項目,哪怕是輔助工作也行。”
“重型模鍛壓機一直是沈老和曹春曉的心願,如今沈老年紀大了,老曹遠在洪都,隻有我能繼續他們的夢想。”
許寧明白這個助力的重要性,且自己並非機械工業部出身,不必顧慮過多,於是立即迴應:“隻要項目重啟,您和您的團隊一定會扮演重要角色。”
未來的日子裏,許寧還要參與多個重大工程,如十號工程、渦扇10發動機研發和重型模鍛壓機製造,他不可能獨自承擔所有任務,培養新生力量勢在必行。
“立項才是第一步啊!”
顏永年放下茶杯,對過往的遺憾仍縈繞心頭:“有時內部的阻礙比技術難題更難克服。不過,你們科工委的情況應該會好一些。”
許寧出身於科工委係統,麵對外界的評價,他選擇了含蓄迴應:
“未來會有更多大型裝備項目,我們不能總躲在科工委的庇護下。
該爭取的領域必須主動出擊,否則機會就會被他人奪走。我們必須直麵挑戰。”
他接著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因此,我考慮將機械工業部的部分力量整合進來。”
大家對科工委的信心很足,畢竟它由幾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一手創建,根基深厚且值得信賴。
然而,隨著軍隊不得經商的規定出台,科工委在某些事務上行動受限,無法像以前那樣全麵主導。
更棘手的是,根據原來的曆史軌跡,機械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將在明年被裁撤,轉變成僅具行業代表性的聯合會和協會,失去了行政職能。
這一變動不僅導致了資產流失,更重要的是,多年建立的機械工業研發和情報體係分崩離析,製造業失去了整體規劃的能力,陷入各自為政的局麵。
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華夏才成立了工信部試圖扭轉局麵,但此時機械和冶金部門已消失十年之久,工信部難以立即承擔起統籌製造業發展的重任。
這種戰略失誤給製造業帶來了沉重打擊,而不僅僅是華夏,全球多數發達國家也經曆了類似的彎路。
不過,若能避免這樣的錯誤,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許寧心中暗暗決定要挽救即將解散的機械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盡管這個宏願他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包括好友杜亦熵。
一方麵,解散兩部的決定當時還未成形;
另一方麵,他的影響力主要局限於科工委內部,現在談論對外幹預顯得不太合適。即便如此,他的確是打算有所作為的。
兩部委的解散雖令人惋惜,但原有的結構確實不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最佳方案是逐步建立工信部,整合機械、冶金、電子工業、郵電及國防科技等多部門的功能。
這是一項需要時間的工作,不宜操之過急。
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反感,改革的過程應當低調進行,以免被視為對其他部門的兼並企圖。沉默中推進工作往往更為高效。
顏永年並未察覺許寧心中的計劃,而此次項目本就以許寧為主導。
既然有人願意攜手合作,他自然不會反對,隻是提醒對方需警惕內部可能出現的阻礙。
“我們見招拆招就好,時代不同了,不必太過擔憂。”
許寧平靜地迴應道:“合作愉快,顏教授。”
兩人握手,並交換了聯係方式,然後準備向沈藝卿告別。
臨走時,沈藝卿贈送了一些自製的臘肉作為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