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圓環工程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受到鼓舞,何虎分享了他的見解:“我認為要提升反潛能力,首先應該考慮安裝燃氣輪機以提高中高速條件下的搜潛效率;
同時增加航空反潛力量,一架反潛直升機的效能可以抵得上兩三艘水麵艦艇。”
簡而言之,沒有先進的裝備,再優秀的士兵也難以施展。
高技術作戰需要現代化的武器係統支持。當然,這些話對於一位上校艦長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表達希望的方式。
海軍新船的建造,特別是燃氣輪機驅動的船隻,如今麵臨一個大難題:
關鍵的lm2500燃氣輪機供應被切斷後,國內找不到可靠的替代動力源。
若不是國內企業緊急解決了部分易損件的修複和再製造問題,連第二艘052型驅逐艦都難以建成,因為需要從第一艘上拆卸零件來維持。
對於楊良玉而言,情況卻有些不同。
他正麵對一個新型護衛艦項目的最終選擇:一種是采用全柴油動力,類似於縮小版的052;
另一種則是更先進的全燃氣或柴燃混合動力係統,這將是一個全新的設計。
設計團隊顯然更看好後者,因為它不僅潛力巨大,而且動力係統國產化程度更高。
節省下來的外匯甚至可以用來購買三倍數量的卡27ps反潛直升機。
然而,這個選擇並非毫無風險。國產燃氣輪機仍在研製中,如果性能不達標,可能連替代方案都沒有,必須重新開始。
而使用皮爾斯蒂克柴油機雖然國產化率較低,但已經成熟可靠,不會出錯,價格也更為實惠。
考慮到國家外匯緊張的局麵不會長久,等到批量生產時,嚴格的外匯配額製度或許已經放寬。
因此,海軍在兩種方案之間猶豫不決。
但在今天的情景下,楊良玉的心中似乎有所觸動。
重大裝備發展的決策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定奪的,尤其是像何虎這樣的基層人員幾乎沒有影響力。
但在決策天平搖擺不定之際,哪怕是最微小的因素也可能成為決定性的轉折點。
另一邊,次日一封加密信件抵達首都。
根據保密規定,許寧被邀請到國防科工委的一間會議室閱讀文件。
戴國榮半開玩笑地說:“我們考慮給你在這裏設立一個專用辦公室,這樣你處理涉軍事務時就不用顧慮家裏的環境了。”
科技部已正式任命許寧為973項目專家組成員,作為他的“娘家”,科工委自然也要給予相應的支持。
許寧覺得這個提議雖然誘人,但還是婉拒了。
畢竟,他一個月也難得來科工委兩次,專門給他安排一間辦公室顯得太過浪費,也不符合他低調的個性。
戴國榮沒有堅持,他知道未來還有許多合作的機會。
他把信遞給許寧後,便安靜地坐在會議室角落的沙發上等待迴應。
看完信件內容,許寧靠在椅背上低聲嘀咕:“果然不出所料,這些英列國人真會玩手段。”
盡管語氣中帶著調侃,他的臉上卻浮現出一絲神秘的笑容。
輕輕揉了揉額頭,他拿起早就準備好的紙筆,迅速構思迴信的內容。
“這麽快就想好了?”
戴國榮驚訝地問,原本以為要等上幾個小時,沒想到許寧的速度遠超預期。
“當然不是剛想到的。”
許寧解釋道:“我在電子14所的時候就已經思考過類似的問題了。”
隨著筆尖在紙上飛舞,許寧繼續說:
“他們其實是把問題想複雜了。這顯然是因為對方的海鷂戰鬥機攜帶了老式的電子幹擾裝置,隻是簡單的噪聲幹擾器而已。”
戴國榮雖是化學工程出身,但對於基本的軍事技術並不陌生,聽到這裏不禁問道:
“那豈不是說他們的技術比我們先進?畢竟他們以前的吊艙性能優於我們的新服役電子戰機,而且海鷂好像沒有專門的電子戰型號吧?”
“沒那麽誇張。”
許寧搖搖頭:“噪聲幹擾確實需要較大的功率,並且是非定向的幹擾方式;
但如果掌握了雷達信號的具體參數,就可以實施有效的幹擾。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技術水平高於我們。”
“對於現代的捷變頻雷達,進行這樣的幹擾非常困難,需要複雜的算法分析。
但是搜水2000ms雷達本身就是英列國的產品,他們肯定有破解之道,因此可以跳過最難的步驟直接進行幹擾。”
“就好比考試時已經有了解題步驟,隻需要計算出最後的答案。
所以他們能快速得到結果,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有能力從頭開始解答這個問題。”
起初,他隻是想安撫一下顯得有些緊張的懷副主任。
然而,話一出口,懷副主任反而變得更加焦慮了。
這也不怪懷副主任反應強烈。
要知道,在海軍的關鍵作戰計劃裏,運8j預警機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無論是早期利用殲轟7戰機群進行低空突襲,還是後來導彈艇編隊的大規模攻擊,都離不開它提供的目標探測和引導支持。
盡管這種策略對擁有航母的敵人來說效果有限,但在當時,這已是我國海軍所能采用的最佳戰術。
而這次,對方竟然成功地幹擾了運8j的功能!
迴想起當初決定引進英列國的搜水2000雷達時,我們雖然擔心過設備可能存在缺陷或被降級處理;
但誰也沒料到,真正的威脅在於對方掌握著可以克製我們的關鍵技術。
那時,對於電子戰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因此在合同簽訂和驗收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硬件的質量,而非潛在的技術後門。
幸好這隻是次模擬對抗,如果真的爆發衝突,發現對手能用老舊設備就讓我們的先進雷達失靈,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盡管現在中英兩國之間的直接矛盾不多,但眾所周知,英列國與漂亮國之間信息共享幾乎是透明的。
更令人擔憂的是,懷副主任很快意識到,問題遠不止於此。
運8j畢竟隻是一個過渡產品,真正影響深遠的是“圓環工程”。
這項計劃涉及空軍未來15至20年的戰鬥力提升,從雷達到指揮係統,再到電子對抗裝備,全部依賴於大衛國的技術。
同時增加航空反潛力量,一架反潛直升機的效能可以抵得上兩三艘水麵艦艇。”
簡而言之,沒有先進的裝備,再優秀的士兵也難以施展。
高技術作戰需要現代化的武器係統支持。當然,這些話對於一位上校艦長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表達希望的方式。
海軍新船的建造,特別是燃氣輪機驅動的船隻,如今麵臨一個大難題:
關鍵的lm2500燃氣輪機供應被切斷後,國內找不到可靠的替代動力源。
若不是國內企業緊急解決了部分易損件的修複和再製造問題,連第二艘052型驅逐艦都難以建成,因為需要從第一艘上拆卸零件來維持。
對於楊良玉而言,情況卻有些不同。
他正麵對一個新型護衛艦項目的最終選擇:一種是采用全柴油動力,類似於縮小版的052;
另一種則是更先進的全燃氣或柴燃混合動力係統,這將是一個全新的設計。
設計團隊顯然更看好後者,因為它不僅潛力巨大,而且動力係統國產化程度更高。
節省下來的外匯甚至可以用來購買三倍數量的卡27ps反潛直升機。
然而,這個選擇並非毫無風險。國產燃氣輪機仍在研製中,如果性能不達標,可能連替代方案都沒有,必須重新開始。
而使用皮爾斯蒂克柴油機雖然國產化率較低,但已經成熟可靠,不會出錯,價格也更為實惠。
考慮到國家外匯緊張的局麵不會長久,等到批量生產時,嚴格的外匯配額製度或許已經放寬。
因此,海軍在兩種方案之間猶豫不決。
但在今天的情景下,楊良玉的心中似乎有所觸動。
重大裝備發展的決策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定奪的,尤其是像何虎這樣的基層人員幾乎沒有影響力。
但在決策天平搖擺不定之際,哪怕是最微小的因素也可能成為決定性的轉折點。
另一邊,次日一封加密信件抵達首都。
根據保密規定,許寧被邀請到國防科工委的一間會議室閱讀文件。
戴國榮半開玩笑地說:“我們考慮給你在這裏設立一個專用辦公室,這樣你處理涉軍事務時就不用顧慮家裏的環境了。”
科技部已正式任命許寧為973項目專家組成員,作為他的“娘家”,科工委自然也要給予相應的支持。
許寧覺得這個提議雖然誘人,但還是婉拒了。
畢竟,他一個月也難得來科工委兩次,專門給他安排一間辦公室顯得太過浪費,也不符合他低調的個性。
戴國榮沒有堅持,他知道未來還有許多合作的機會。
他把信遞給許寧後,便安靜地坐在會議室角落的沙發上等待迴應。
看完信件內容,許寧靠在椅背上低聲嘀咕:“果然不出所料,這些英列國人真會玩手段。”
盡管語氣中帶著調侃,他的臉上卻浮現出一絲神秘的笑容。
輕輕揉了揉額頭,他拿起早就準備好的紙筆,迅速構思迴信的內容。
“這麽快就想好了?”
戴國榮驚訝地問,原本以為要等上幾個小時,沒想到許寧的速度遠超預期。
“當然不是剛想到的。”
許寧解釋道:“我在電子14所的時候就已經思考過類似的問題了。”
隨著筆尖在紙上飛舞,許寧繼續說:
“他們其實是把問題想複雜了。這顯然是因為對方的海鷂戰鬥機攜帶了老式的電子幹擾裝置,隻是簡單的噪聲幹擾器而已。”
戴國榮雖是化學工程出身,但對於基本的軍事技術並不陌生,聽到這裏不禁問道:
“那豈不是說他們的技術比我們先進?畢竟他們以前的吊艙性能優於我們的新服役電子戰機,而且海鷂好像沒有專門的電子戰型號吧?”
“沒那麽誇張。”
許寧搖搖頭:“噪聲幹擾確實需要較大的功率,並且是非定向的幹擾方式;
但如果掌握了雷達信號的具體參數,就可以實施有效的幹擾。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技術水平高於我們。”
“對於現代的捷變頻雷達,進行這樣的幹擾非常困難,需要複雜的算法分析。
但是搜水2000ms雷達本身就是英列國的產品,他們肯定有破解之道,因此可以跳過最難的步驟直接進行幹擾。”
“就好比考試時已經有了解題步驟,隻需要計算出最後的答案。
所以他們能快速得到結果,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有能力從頭開始解答這個問題。”
起初,他隻是想安撫一下顯得有些緊張的懷副主任。
然而,話一出口,懷副主任反而變得更加焦慮了。
這也不怪懷副主任反應強烈。
要知道,在海軍的關鍵作戰計劃裏,運8j預警機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無論是早期利用殲轟7戰機群進行低空突襲,還是後來導彈艇編隊的大規模攻擊,都離不開它提供的目標探測和引導支持。
盡管這種策略對擁有航母的敵人來說效果有限,但在當時,這已是我國海軍所能采用的最佳戰術。
而這次,對方竟然成功地幹擾了運8j的功能!
迴想起當初決定引進英列國的搜水2000雷達時,我們雖然擔心過設備可能存在缺陷或被降級處理;
但誰也沒料到,真正的威脅在於對方掌握著可以克製我們的關鍵技術。
那時,對於電子戰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因此在合同簽訂和驗收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硬件的質量,而非潛在的技術後門。
幸好這隻是次模擬對抗,如果真的爆發衝突,發現對手能用老舊設備就讓我們的先進雷達失靈,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盡管現在中英兩國之間的直接矛盾不多,但眾所周知,英列國與漂亮國之間信息共享幾乎是透明的。
更令人擔憂的是,懷副主任很快意識到,問題遠不止於此。
運8j畢竟隻是一個過渡產品,真正影響深遠的是“圓環工程”。
這項計劃涉及空軍未來15至20年的戰鬥力提升,從雷達到指揮係統,再到電子對抗裝備,全部依賴於大衛國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