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_content_up;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伯父此話怎講?”
安和震驚過後,卻又是一頭的霧水,現在才是永徽元年,也是李小九繼位後的第一年,正是國家強盛百業興旺的時候,永徽之治是被稱為貞觀之治的延續,是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一,曆史上也沒聽說有什麽事情能威脅到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賢侄可知陛下之誌?”
張行成沒有迴答安和的問題,反而又問了一個讓安和摸不到頭腦的問題。
“這……”
安和遲疑了一下,答不上來。
“陛下看似柔弱,其實心存大治,與太宗相比亦毫不遜色!”
張行成說到這裏,語氣轉為高亢,“現在突厥已滅,北方草原亂成一團,吐穀渾也已被平定,隻剩下東南的高句麗還未征服,雖然這兩年吐蕃日漸強盛,但在陛下心中,最想征服的還是高句麗,當年高句麗趁著中原內亂,占據了遼東,前隋煬帝和太宗幾次征伐,卻都是無功而返,反而使得數十萬大漢兒郎戰死遼東,每每講到此處,陛下都為之扼腕歎息……”
張行成不愧是大唐丞相,對李小九的想法十分清楚,在他的解說下,安和也明白了張行成迫切想要修路的原因。原來這段時間大唐外無強敵,國內也十分安穩,李小九也動了征伐高句麗的心思,張行成和李世績雖然全都反對,但卻無法改biàn李小九做下的決定。
正當張行成感到無計可施的時候,安和忽然發明了水泥,這讓張行成靈機一動,想到如果大肆修建全國道路,肯定會耗費大量錢財,就算是大唐的國庫也拿不出多餘錢糧支撐大規模的征戰。這不但可以極大的改善大唐的交通狀況,而且還能拖延征伐高句麗的時間,可謂是一舉兩得。畢竟修路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再加上修完路積蓄實力的時間,這一下七八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到時說不定李小九已經改biàn了自己的想法。正是有此打算。所以他才如此積極的讚成修路。
政治果然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搞政治的人更是沒有一個簡單人物!聽完張行成的解說後,安和心中不禁哀歎道,本來一件挺簡單的事,可一到張行成這些人手中,卻又變得無比複雜,誰能想到修個路竟然還牽扯到征伐高句麗的事?
“伯父所言小侄聽明白了,可……可這和我有什麽關xi?”
張行成極力主張修路的原因安和是明白了,可張行成為什麽要對他說這些。水泥是他發明的沒錯,但方法已經教給了將作監這些人,以後怎麽用就沒他什麽事了。
“嗬嗬,修路之事因水泥而起,水泥又是安中郎將發明的,怎麽能說這件事和你沒有關xi?”
張行成笑道,安和剛要辯解,又聽他接著說道。
“陛下雖一心想要征伐高句麗,但之前安和與百官的勸阻。也不是沒有一點的效果,現在又有了修路這一正當理由,陛下就算是心有不甘,可也不得不慎重衡量兩件事的得失,以安和對陛下的了解,他肯定會再次召見安和們這些心腹大臣商議。而安中郎將做為水泥的發明者,也一定會被叫去參加,現在你可明白了?”
“噢,原來是這樣!”
安和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張行成是來當說客的。“您是想侄兒在那天,與您以及各位大臣統一口徑,一起勸誡皇上,讓他打消征伐高句麗的念頭,不知小侄說的可對?”
“哈哈哈~,賢侄果然聰慧!”
張行成大笑道,他費了這麽多的口舌,其實就是想說服安和站在他們這一邊。
“嗬嗬,其實房伯父不用轉這麽大的圈子,小侄對於現在就對高句麗用兵的事,也是不讚成的,畢竟現在時機未到,我大唐周邊也不太平,為了一個小國而大動幹戈,實在是得不償失。”
安和微xiào道,對於李小九的高句麗情結,安和倒是有一些了解,他記得在原來li史上,李世民舉全國之兵征伐高麗,雖然前期順利的收複了遼東,但後來卻被一個小城擋住了腳步,最後不得不黯然退兵,根本沒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地,一直到李小九當政的時候,大唐第二次征討高句麗,這才一舉滅亡這個給中原帶來無窮麻煩的小國。
“沒想到賢侄郎你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識,真乃我大唐之福啊!”
張行成有些驚yà的說道,安和同意站在自己這邊他並不意外,讓他意外的是安和竟然能看到,現在不是征伐高句麗的時機,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有這種戰略眼光,這可比絕大部分朝臣看的還要明白。
“哈哈~,伯父謬讚了!”
安和最喜歡聽別人誇自己,更何況誇他的還是大唐的丞相,更讓他高興的差點連北都找不到了。
正事談完了,張行成也不在停留,打道迴府了,怕安和這小子以為他要偷學水泥的製造技術似的。
第二天早shàng安和睡的正香的時候,宮裏卻來人宣他進宮,昨天安和喝了不少酒,睡的又那晚,所以無論尉遲阿敏怎麽叫,他就是不醒。尉遲阿敏雖然心疼安和,但又不敢耽擱,急忙讓人將安和抬上馬車,自己在車上服侍安和穿衣。
進了宮之後,安和迷迷糊糊的跟著引路的小太監去兩儀殿,剛走到門口,就聽見李小九在殿內在大聲咆哮,嚇的他渾身一哆嗦,腦子立刻清醒了。
打量了一下周圍的環境,又想到昨天張行成對自己說的話,安和立刻明白了召自己進宮的原因。聽聲音裏麵的情形好像不妙啊,要不然李小九也不會發這麽大的火?
難道是張行成和李小九扛上了?
“陛下,前有煬帝三征高句麗之敗,致使損兵折將動搖國本,後有太宗征高麗無功而返,陛下不聽勸誡,難道也要學隋煬帝做一個無道昏君嗎?”
安和剛一進qu,就聽見一個毫不畏懼的聲音說道。殿中的人不多,但大部分都是身著紫袍,個個都是位高權重之輩。現在李小九正一臉怒容的坐在殿上,一個老臣滿身正氣的與李小九對視,剛才的話就是他說的。
看到說話的老臣,安和心中立刻釋然:也就隻有他才敢這麽對李小九說話。這個老臣不是別人,正是以直諫出名的褚遂良。
“褚遂良,你竟然敢將朕比作昏君,真當朕不敢殺你嗎?”
李小九也是氣的夠嗆,本來他今天想要說服群臣同意先征伐高句麗,修路之事可以向後推遲一下,但沒想到下麵的群臣無論文武,都是一致反對。
張行成他們顧及李小九的麵子,勸誡的十分婉轉。但褚遂良這家夥卻根本不顧什麽情麵,直接就和李小九硬頂起來,現在更是連昏君都罵出來了,氣的李小九殺氣四溢,恨不得親手宰了褚遂良。
“陛下要殺要刮,那是陛下的事,不過征討高句麗一事,老臣是萬萬不會同意!”
褚遂良牛脾氣也上來了,硬著脖子又將李小九的話頂了迴去。周圍的張行成等人都默不作聲,心裏卻對褚遂良佩服不已,連那些膽包天的武將也都不得不佩服他的膽量。(未完待續。)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伯父此話怎講?”
安和震驚過後,卻又是一頭的霧水,現在才是永徽元年,也是李小九繼位後的第一年,正是國家強盛百業興旺的時候,永徽之治是被稱為貞觀之治的延續,是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一,曆史上也沒聽說有什麽事情能威脅到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賢侄可知陛下之誌?”
張行成沒有迴答安和的問題,反而又問了一個讓安和摸不到頭腦的問題。
“這……”
安和遲疑了一下,答不上來。
“陛下看似柔弱,其實心存大治,與太宗相比亦毫不遜色!”
張行成說到這裏,語氣轉為高亢,“現在突厥已滅,北方草原亂成一團,吐穀渾也已被平定,隻剩下東南的高句麗還未征服,雖然這兩年吐蕃日漸強盛,但在陛下心中,最想征服的還是高句麗,當年高句麗趁著中原內亂,占據了遼東,前隋煬帝和太宗幾次征伐,卻都是無功而返,反而使得數十萬大漢兒郎戰死遼東,每每講到此處,陛下都為之扼腕歎息……”
張行成不愧是大唐丞相,對李小九的想法十分清楚,在他的解說下,安和也明白了張行成迫切想要修路的原因。原來這段時間大唐外無強敵,國內也十分安穩,李小九也動了征伐高句麗的心思,張行成和李世績雖然全都反對,但卻無法改biàn李小九做下的決定。
正當張行成感到無計可施的時候,安和忽然發明了水泥,這讓張行成靈機一動,想到如果大肆修建全國道路,肯定會耗費大量錢財,就算是大唐的國庫也拿不出多餘錢糧支撐大規模的征戰。這不但可以極大的改善大唐的交通狀況,而且還能拖延征伐高句麗的時間,可謂是一舉兩得。畢竟修路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再加上修完路積蓄實力的時間,這一下七八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到時說不定李小九已經改biàn了自己的想法。正是有此打算。所以他才如此積極的讚成修路。
政治果然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搞政治的人更是沒有一個簡單人物!聽完張行成的解說後,安和心中不禁哀歎道,本來一件挺簡單的事,可一到張行成這些人手中,卻又變得無比複雜,誰能想到修個路竟然還牽扯到征伐高句麗的事?
“伯父所言小侄聽明白了,可……可這和我有什麽關xi?”
張行成極力主張修路的原因安和是明白了,可張行成為什麽要對他說這些。水泥是他發明的沒錯,但方法已經教給了將作監這些人,以後怎麽用就沒他什麽事了。
“嗬嗬,修路之事因水泥而起,水泥又是安中郎將發明的,怎麽能說這件事和你沒有關xi?”
張行成笑道,安和剛要辯解,又聽他接著說道。
“陛下雖一心想要征伐高句麗,但之前安和與百官的勸阻。也不是沒有一點的效果,現在又有了修路這一正當理由,陛下就算是心有不甘,可也不得不慎重衡量兩件事的得失,以安和對陛下的了解,他肯定會再次召見安和們這些心腹大臣商議。而安中郎將做為水泥的發明者,也一定會被叫去參加,現在你可明白了?”
“噢,原來是這樣!”
安和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張行成是來當說客的。“您是想侄兒在那天,與您以及各位大臣統一口徑,一起勸誡皇上,讓他打消征伐高句麗的念頭,不知小侄說的可對?”
“哈哈哈~,賢侄果然聰慧!”
張行成大笑道,他費了這麽多的口舌,其實就是想說服安和站在他們這一邊。
“嗬嗬,其實房伯父不用轉這麽大的圈子,小侄對於現在就對高句麗用兵的事,也是不讚成的,畢竟現在時機未到,我大唐周邊也不太平,為了一個小國而大動幹戈,實在是得不償失。”
安和微xiào道,對於李小九的高句麗情結,安和倒是有一些了解,他記得在原來li史上,李世民舉全國之兵征伐高麗,雖然前期順利的收複了遼東,但後來卻被一個小城擋住了腳步,最後不得不黯然退兵,根本沒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地,一直到李小九當政的時候,大唐第二次征討高句麗,這才一舉滅亡這個給中原帶來無窮麻煩的小國。
“沒想到賢侄郎你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識,真乃我大唐之福啊!”
張行成有些驚yà的說道,安和同意站在自己這邊他並不意外,讓他意外的是安和竟然能看到,現在不是征伐高句麗的時機,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有這種戰略眼光,這可比絕大部分朝臣看的還要明白。
“哈哈~,伯父謬讚了!”
安和最喜歡聽別人誇自己,更何況誇他的還是大唐的丞相,更讓他高興的差點連北都找不到了。
正事談完了,張行成也不在停留,打道迴府了,怕安和這小子以為他要偷學水泥的製造技術似的。
第二天早shàng安和睡的正香的時候,宮裏卻來人宣他進宮,昨天安和喝了不少酒,睡的又那晚,所以無論尉遲阿敏怎麽叫,他就是不醒。尉遲阿敏雖然心疼安和,但又不敢耽擱,急忙讓人將安和抬上馬車,自己在車上服侍安和穿衣。
進了宮之後,安和迷迷糊糊的跟著引路的小太監去兩儀殿,剛走到門口,就聽見李小九在殿內在大聲咆哮,嚇的他渾身一哆嗦,腦子立刻清醒了。
打量了一下周圍的環境,又想到昨天張行成對自己說的話,安和立刻明白了召自己進宮的原因。聽聲音裏麵的情形好像不妙啊,要不然李小九也不會發這麽大的火?
難道是張行成和李小九扛上了?
“陛下,前有煬帝三征高句麗之敗,致使損兵折將動搖國本,後有太宗征高麗無功而返,陛下不聽勸誡,難道也要學隋煬帝做一個無道昏君嗎?”
安和剛一進qu,就聽見一個毫不畏懼的聲音說道。殿中的人不多,但大部分都是身著紫袍,個個都是位高權重之輩。現在李小九正一臉怒容的坐在殿上,一個老臣滿身正氣的與李小九對視,剛才的話就是他說的。
看到說話的老臣,安和心中立刻釋然:也就隻有他才敢這麽對李小九說話。這個老臣不是別人,正是以直諫出名的褚遂良。
“褚遂良,你竟然敢將朕比作昏君,真當朕不敢殺你嗎?”
李小九也是氣的夠嗆,本來他今天想要說服群臣同意先征伐高句麗,修路之事可以向後推遲一下,但沒想到下麵的群臣無論文武,都是一致反對。
張行成他們顧及李小九的麵子,勸誡的十分婉轉。但褚遂良這家夥卻根本不顧什麽情麵,直接就和李小九硬頂起來,現在更是連昏君都罵出來了,氣的李小九殺氣四溢,恨不得親手宰了褚遂良。
“陛下要殺要刮,那是陛下的事,不過征討高句麗一事,老臣是萬萬不會同意!”
褚遂良牛脾氣也上來了,硬著脖子又將李小九的話頂了迴去。周圍的張行成等人都默不作聲,心裏卻對褚遂良佩服不已,連那些膽包天的武將也都不得不佩服他的膽量。(未完待續。)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