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洪武四大案之郭桓案
開局盤點曆史十大明君 作者:雲沐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十八年三月,驚天動地的郭桓案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大明朝廷炸開了鍋。這起案件乃是洪武年間、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大明王朝曆史上最為令人觸目驚心的貪汙大案!其涉案金額之巨,竟然高達驚人的 1200 萬兩白銀白銀,這個數字幾乎等同於洪武年間朝廷整整一年的財政收入啊!一時間,朝野震驚,人心惶惶。
此案牽連甚廣,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眾多官員紛紛被處以極刑,六部衙門一時之間變得空空蕩蕩,人去樓空。而放眼全國上下,受此牽連的人員更是數不勝數,多達數萬之眾。如此規模浩大的貪腐案件,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栗。
那麽,這位攪動風雲的郭桓究竟是何方神聖?這起驚世駭俗的郭桓案又是如何發生的呢?原來,郭桓官居大明戶部侍郎一職。然而,從他升任這一要職到東窗事發,不過才短短的一年時間而已。誰能想到,就在這短暫的時光裏,竟會釀成如此大禍。
要說這郭桓案的導火索,還得追溯到一場由督察院發起的彈劾。正是這場看似普通的彈劾,揭開了隱藏在背後那深不見底的腐敗黑幕……
洪武十八年三月,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在這看似平靜的日子裏,一場驚天動地的風暴正悄然醞釀。
禦史於敏和丁廷舉懷揣著滿腔的正義與勇氣,毅然決然地聯合上書明太祖朱元璋。他們的奏折猶如一道驚雷,劃破了朝堂之上的寧靜。
這份奏折詳細揭露了戶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享與北平布政使司暗察使司官員李玉和趙德全等人間相互勾結、舞弊營私之事。這些人狼狽為奸,大肆侵吞官糧,致使國家糧倉空虛,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朱元璋接到告發後,龍顏大怒,他那威嚴的目光中閃爍著怒火。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若不加以嚴懲,必將動搖國之根本。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下令將郭桓等一眾嫌疑人悉數逮捕收押,並責令審刑司右審刑吳庸對其嚴加審訊。
吳庸領命後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迅速組織人手展開調查。幾日來,他不眠不休,抽絲剝繭般地梳理著案件的每一個細節。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吳庸很快便查清了整個案情。
當他將審理結果呈遞給朱元璋時,這位鐵血皇帝也不禁被眼前的事實驚得目瞪口呆。此次貪汙案規模之大,令人咋舌。不僅牽涉到禮部和刑部的兩位尚書,還有六部侍郎及以下的所有官員,甚至連 12 個行省的布政使司及其下屬的地方官員都深陷其中。
更為驚人的是,貪汙的金額竟然高達約兩千四百萬噸糧食,折合白銀一千二百萬兩!這個數字簡直超乎想象,幾乎相當於大明王朝整整一年的財政收入!朱元璋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貪汙數額,心中既憤怒又震驚。
朱元璋瞪大了雙眼,滿臉驚愕地看著眼前這份觸目驚心的審訊結果,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著,憤怒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一般從他口中噴湧而出:“古往今來,這世間貪汙之人可謂數不勝數,但能將事情搞得如此厲害、如此不堪入目的,實在是少之又少!”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筆墨紙硯都跳了起來。
“那這數額如此巨大的貪汙案,郭桓等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朱元璋眉頭緊皺,目光如炬,仿佛要透過這幾頁薄薄的紙張看穿那些人的心思。
原來,他們貪汙的手段花樣繁多,令人瞠目結舌。其一,便是膽大包天地直接盜取官糧,然後將這些本應用於救濟百姓或是充實軍餉的糧食,偷偷販賣到市場上去謀取暴利;其二,更是肆無忌憚地收受賄賂,且不說平日裏那些零零散散的賄賂,單說各地布政使一次性給郭桓行賄的金額就高達五十萬貫,換算成白花花的銀子,足足有五十萬兩之多啊!其三,他們竟然私自印製紙幣。戶部本就是掌管國家財政的要害部門,對於郭桓等人而言,想要弄點紙幣簡直易如反掌,不過是小菜一碟罷了。
然而,這還遠遠不是全部。郭桓等人還絞盡腦汁地巧立名目,強行向百姓征收諸如水餃錢、口食錢、褲子錢以及神佛錢等諸多根本不在朝廷規定征收範圍之內的雜稅。更有甚者,他們連國庫裏的金銀珠寶和寶鈔也不放過,肆意盜取,毫無顧忌。
總而言之,各種各樣的貪汙手段,就沒有他們不敢嚐試的。郭桓等人沆瀣一氣、上下其手,貪汙之勢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直把整個官場攪得天翻地覆、烏煙瘴氣。
古往今來,如此大規模的殺戮實屬罕見。正因如此,當朱元璋得知此事後,雷霆震怒,怒不可遏地抽出屠刀,大肆殺伐。這一場腥風血雨之中,除了那幾名罪大惡極的主犯被處以極刑外,就連與此案有所牽連的禮部尚書趙茂、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治以及工部侍郎麥誌德等一幹人等,也未能幸免,一同被拉出來梟首示眾。緊接著,六部自左右侍郎以下的數百名官員,亦全部被處決。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終結。依據這些人犯的供詞,這場風波竟然波及到了全國所有十二部正史司的官員,無數官員紛紛鋃鐺入獄,慘遭殺害者多達數萬人之眾。而後,隨著追贓行動的展開,更是牽連到了全國各地眾多的大地主以及中等以上的地主。這些地主們或因家產被抄沒,或因自身身陷囹圄,導致家破人亡者數不勝數。
或許有的朋友不禁會心生疑惑:不過是一起普通的經濟犯罪案件,為何朱元璋竟要下此狠手,斬殺如此多的人?其實原因很簡單,朱元璋自幼曆經磨難,目睹了太多百姓因貪官汙吏的剝削而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慘狀。因此,他對於貪官的痛恨可謂是刻骨銘心,深入骨髓。如今,好不容易打下大明江山,卻又見這些貪腐之徒妄圖興風作浪,危害社稷。故而,他下定決心,定要將這些貪官汙吏趕盡殺絕,以保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
郭桓案絕非僅僅是朱元璋懲治貪官汙吏的一個普通事件,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契機。朱元璋的真正目的遠不止於此,他渴望借此機會一舉鏟除天下所有的貪官,從而營造出一個清正廉明、風氣純正的大明官場環境。
不僅如此,如果深入剖析郭桓案,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其背後竟然還隱匿著朱元璋打壓地主豪強勢力的深層用意。隻要稍加細致地研究和分析,就能察覺到其中存在諸多令人費解的疑點。
從時間跨度來看,郭桓案前後足足延續了長達三年之久。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桓於洪武五年獲任山西鞍山市千戶一職後,一直到案發前的一年,即洪武十七年,才被朱元璋召迴南京出任戶部侍郎。這意味著,在案件發生的最初兩年裏,郭桓實際上並未深度介入其中。嚴格說來,他頂多隻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來實施犯罪行為。
可是,就在這極為有限的一年時間裏,郭桓卻要想方設法將兩部尚書、六部侍郎、十二個省份的布政司以及其他眾多地方官員緊密串聯在一起,共同密謀並實施貪汙行徑。這樣的操作難度簡直超乎想象,幾乎是一件絕無可能完成的任務。
由此一點就可以說明 郭桓至少不是這起案件的主謀 或者說郭桓很有可能替別人背了黑鍋 成了替罪羊 那麽朱元璋為什麽要將郭桓案 一再的擴大範圍呢 因為朱元璋是想借機將地主豪強勢力 都牽連進去 大明王朝是在戰亂的廢墟中建立起來的 而朝廷絕大部分的財力都用於了軍事活動 再加上連年災荒不斷 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 朝廷財政也是捉襟見肘 所以要想給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就需要有充實的大明國庫 那麽錢去哪裏找呢從這一點便能夠清晰地看出,郭桓絕對不可能是這起驚天大案的幕後主謀。甚至極有可能,他不過是被人推出來頂罪的無辜羔羊罷了。那麽問題來了,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一而再、再而三地擴大郭桓案的波及範圍呢?其實原因並不難理解。
眾所周知,大明王朝乃是於戰亂的殘垣斷壁之上艱難崛起的。當時,朝廷絕大多數的財力資源皆被投入到了緊張激烈的軍事行動當中。不僅如此,天災還連連肆虐,致使災荒頻繁爆發,百姓們苦不堪言,生活過得異常艱辛。與此同時,朝廷自身的財政狀況也已陷入了極度困窘的境地,可謂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若想要切實改善百姓的生存環境,為他們營造更為優質的生活條件,當務之急便是要讓空虛的大明國庫重新充盈起來。可錢究竟該從何處尋覓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朱元璋終於將目光鎖定在了那些財大氣粗的地主豪強身上。
然而,即便心中已經明確了目標,但也總不能毫無緣由、堂而皇之地直接去向這些地主豪強們伸手要錢啊!因此,此時迫切需要一個名正言順且合乎法理的借口和理由。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郭桓案宛如一顆救命稻草般出現了,成為了朱元璋手中絕佳的工具和契機。就這樣,朱元璋順勢而為,毫不留情地對所有與案件有所牽涉的地主展開了大規模的查抄行動。
毫無疑問,他們根本就沒有膽量去申辯買賣官糧這樣的行徑竟然是合乎法理的。相反地,這些人把攻擊的矛頭徑直指向了負責審理這樁案子的主審官吳庸,信口雌黃地宣稱吳庸通過嚴刑拷打等手段逼迫犯人認罪,從而炮製出了一起冤假錯案。刹那間,整個大明王朝無論是朝廷之上還是民間鄉野之間,各種議論聲此起彼伏、沸反盈天。原本看似簡單明了的案情,隨著這些謠言和指責的傳播擴散,變得愈發撲朔迷離起來。而那洶湧澎湃的輿情浪潮也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局勢不斷惡化,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而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然成功地鏟除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使得國庫變得充盈起來。他所設定的目標基本上都已如願實現。然而,為了平息民眾心中的怨恨與不滿,朱元璋緊接著頒布詔書,詳細剖析了郭桓等人犯下的種種罪行。與此同時,右審星吳庸等相關人員也被判處了折刑。通過這一係列舉措,有效地緩和了與地主官僚階層之間緊張的關係。
實際上,早在郭桓案爆發之前,當空印案以及胡惟庸案相繼浮出水麵之時,朱元璋就曾不禁慨歎:“朕自身才學淺薄、德行不足,對於掌控駕馭國家的方法還未能精通掌握啊!”待到郭桓案塵埃落定之後,朱元璋愈發堅信有關部門的官員當中存在著許多無能無德之人。正因如此,他更加堅決果斷地大力推行那套以嚴厲的律法和殘酷的刑罰來治理國家的既定方針策略,且執行得更為雷厲風行。
郭桓案與此前的空印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明太祖朱元璋重點治國、大力整治官場亂象的典型表現。這兩起驚天大案所牽涉的範圍極其廣泛,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被冤枉而死之人。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對於澄清大明朝綱紀、樹立良好政治風氣,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也給那些貪汙受賄、徇私枉法的官員們敲響了沉重的警鍾。
自案件審結之後,全國各地的大小官員無一不對此感到警戒和恐懼。當時甚至有人這樣形容道:“郡縣之官即便身處偏遠的瓊山絕地,距離京城有萬裏之遙,但他們依然會因為害怕受到懲處而心驚膽戰。那種感覺仿佛神明降臨在他們的公堂之上,使其絲毫不敢肆意妄為。”
此外,郭桓案還對後世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且影響深遠的結果——它直接促成了大寫數字的出現。
此案牽連甚廣,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眾多官員紛紛被處以極刑,六部衙門一時之間變得空空蕩蕩,人去樓空。而放眼全國上下,受此牽連的人員更是數不勝數,多達數萬之眾。如此規模浩大的貪腐案件,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栗。
那麽,這位攪動風雲的郭桓究竟是何方神聖?這起驚世駭俗的郭桓案又是如何發生的呢?原來,郭桓官居大明戶部侍郎一職。然而,從他升任這一要職到東窗事發,不過才短短的一年時間而已。誰能想到,就在這短暫的時光裏,竟會釀成如此大禍。
要說這郭桓案的導火索,還得追溯到一場由督察院發起的彈劾。正是這場看似普通的彈劾,揭開了隱藏在背後那深不見底的腐敗黑幕……
洪武十八年三月,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在這看似平靜的日子裏,一場驚天動地的風暴正悄然醞釀。
禦史於敏和丁廷舉懷揣著滿腔的正義與勇氣,毅然決然地聯合上書明太祖朱元璋。他們的奏折猶如一道驚雷,劃破了朝堂之上的寧靜。
這份奏折詳細揭露了戶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享與北平布政使司暗察使司官員李玉和趙德全等人間相互勾結、舞弊營私之事。這些人狼狽為奸,大肆侵吞官糧,致使國家糧倉空虛,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朱元璋接到告發後,龍顏大怒,他那威嚴的目光中閃爍著怒火。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若不加以嚴懲,必將動搖國之根本。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下令將郭桓等一眾嫌疑人悉數逮捕收押,並責令審刑司右審刑吳庸對其嚴加審訊。
吳庸領命後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迅速組織人手展開調查。幾日來,他不眠不休,抽絲剝繭般地梳理著案件的每一個細節。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吳庸很快便查清了整個案情。
當他將審理結果呈遞給朱元璋時,這位鐵血皇帝也不禁被眼前的事實驚得目瞪口呆。此次貪汙案規模之大,令人咋舌。不僅牽涉到禮部和刑部的兩位尚書,還有六部侍郎及以下的所有官員,甚至連 12 個行省的布政使司及其下屬的地方官員都深陷其中。
更為驚人的是,貪汙的金額竟然高達約兩千四百萬噸糧食,折合白銀一千二百萬兩!這個數字簡直超乎想象,幾乎相當於大明王朝整整一年的財政收入!朱元璋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貪汙數額,心中既憤怒又震驚。
朱元璋瞪大了雙眼,滿臉驚愕地看著眼前這份觸目驚心的審訊結果,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著,憤怒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一般從他口中噴湧而出:“古往今來,這世間貪汙之人可謂數不勝數,但能將事情搞得如此厲害、如此不堪入目的,實在是少之又少!”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筆墨紙硯都跳了起來。
“那這數額如此巨大的貪汙案,郭桓等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朱元璋眉頭緊皺,目光如炬,仿佛要透過這幾頁薄薄的紙張看穿那些人的心思。
原來,他們貪汙的手段花樣繁多,令人瞠目結舌。其一,便是膽大包天地直接盜取官糧,然後將這些本應用於救濟百姓或是充實軍餉的糧食,偷偷販賣到市場上去謀取暴利;其二,更是肆無忌憚地收受賄賂,且不說平日裏那些零零散散的賄賂,單說各地布政使一次性給郭桓行賄的金額就高達五十萬貫,換算成白花花的銀子,足足有五十萬兩之多啊!其三,他們竟然私自印製紙幣。戶部本就是掌管國家財政的要害部門,對於郭桓等人而言,想要弄點紙幣簡直易如反掌,不過是小菜一碟罷了。
然而,這還遠遠不是全部。郭桓等人還絞盡腦汁地巧立名目,強行向百姓征收諸如水餃錢、口食錢、褲子錢以及神佛錢等諸多根本不在朝廷規定征收範圍之內的雜稅。更有甚者,他們連國庫裏的金銀珠寶和寶鈔也不放過,肆意盜取,毫無顧忌。
總而言之,各種各樣的貪汙手段,就沒有他們不敢嚐試的。郭桓等人沆瀣一氣、上下其手,貪汙之勢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直把整個官場攪得天翻地覆、烏煙瘴氣。
古往今來,如此大規模的殺戮實屬罕見。正因如此,當朱元璋得知此事後,雷霆震怒,怒不可遏地抽出屠刀,大肆殺伐。這一場腥風血雨之中,除了那幾名罪大惡極的主犯被處以極刑外,就連與此案有所牽連的禮部尚書趙茂、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治以及工部侍郎麥誌德等一幹人等,也未能幸免,一同被拉出來梟首示眾。緊接著,六部自左右侍郎以下的數百名官員,亦全部被處決。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終結。依據這些人犯的供詞,這場風波竟然波及到了全國所有十二部正史司的官員,無數官員紛紛鋃鐺入獄,慘遭殺害者多達數萬人之眾。而後,隨著追贓行動的展開,更是牽連到了全國各地眾多的大地主以及中等以上的地主。這些地主們或因家產被抄沒,或因自身身陷囹圄,導致家破人亡者數不勝數。
或許有的朋友不禁會心生疑惑:不過是一起普通的經濟犯罪案件,為何朱元璋竟要下此狠手,斬殺如此多的人?其實原因很簡單,朱元璋自幼曆經磨難,目睹了太多百姓因貪官汙吏的剝削而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慘狀。因此,他對於貪官的痛恨可謂是刻骨銘心,深入骨髓。如今,好不容易打下大明江山,卻又見這些貪腐之徒妄圖興風作浪,危害社稷。故而,他下定決心,定要將這些貪官汙吏趕盡殺絕,以保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
郭桓案絕非僅僅是朱元璋懲治貪官汙吏的一個普通事件,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契機。朱元璋的真正目的遠不止於此,他渴望借此機會一舉鏟除天下所有的貪官,從而營造出一個清正廉明、風氣純正的大明官場環境。
不僅如此,如果深入剖析郭桓案,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其背後竟然還隱匿著朱元璋打壓地主豪強勢力的深層用意。隻要稍加細致地研究和分析,就能察覺到其中存在諸多令人費解的疑點。
從時間跨度來看,郭桓案前後足足延續了長達三年之久。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桓於洪武五年獲任山西鞍山市千戶一職後,一直到案發前的一年,即洪武十七年,才被朱元璋召迴南京出任戶部侍郎。這意味著,在案件發生的最初兩年裏,郭桓實際上並未深度介入其中。嚴格說來,他頂多隻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來實施犯罪行為。
可是,就在這極為有限的一年時間裏,郭桓卻要想方設法將兩部尚書、六部侍郎、十二個省份的布政司以及其他眾多地方官員緊密串聯在一起,共同密謀並實施貪汙行徑。這樣的操作難度簡直超乎想象,幾乎是一件絕無可能完成的任務。
由此一點就可以說明 郭桓至少不是這起案件的主謀 或者說郭桓很有可能替別人背了黑鍋 成了替罪羊 那麽朱元璋為什麽要將郭桓案 一再的擴大範圍呢 因為朱元璋是想借機將地主豪強勢力 都牽連進去 大明王朝是在戰亂的廢墟中建立起來的 而朝廷絕大部分的財力都用於了軍事活動 再加上連年災荒不斷 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 朝廷財政也是捉襟見肘 所以要想給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就需要有充實的大明國庫 那麽錢去哪裏找呢從這一點便能夠清晰地看出,郭桓絕對不可能是這起驚天大案的幕後主謀。甚至極有可能,他不過是被人推出來頂罪的無辜羔羊罷了。那麽問題來了,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一而再、再而三地擴大郭桓案的波及範圍呢?其實原因並不難理解。
眾所周知,大明王朝乃是於戰亂的殘垣斷壁之上艱難崛起的。當時,朝廷絕大多數的財力資源皆被投入到了緊張激烈的軍事行動當中。不僅如此,天災還連連肆虐,致使災荒頻繁爆發,百姓們苦不堪言,生活過得異常艱辛。與此同時,朝廷自身的財政狀況也已陷入了極度困窘的境地,可謂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若想要切實改善百姓的生存環境,為他們營造更為優質的生活條件,當務之急便是要讓空虛的大明國庫重新充盈起來。可錢究竟該從何處尋覓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朱元璋終於將目光鎖定在了那些財大氣粗的地主豪強身上。
然而,即便心中已經明確了目標,但也總不能毫無緣由、堂而皇之地直接去向這些地主豪強們伸手要錢啊!因此,此時迫切需要一個名正言順且合乎法理的借口和理由。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郭桓案宛如一顆救命稻草般出現了,成為了朱元璋手中絕佳的工具和契機。就這樣,朱元璋順勢而為,毫不留情地對所有與案件有所牽涉的地主展開了大規模的查抄行動。
毫無疑問,他們根本就沒有膽量去申辯買賣官糧這樣的行徑竟然是合乎法理的。相反地,這些人把攻擊的矛頭徑直指向了負責審理這樁案子的主審官吳庸,信口雌黃地宣稱吳庸通過嚴刑拷打等手段逼迫犯人認罪,從而炮製出了一起冤假錯案。刹那間,整個大明王朝無論是朝廷之上還是民間鄉野之間,各種議論聲此起彼伏、沸反盈天。原本看似簡單明了的案情,隨著這些謠言和指責的傳播擴散,變得愈發撲朔迷離起來。而那洶湧澎湃的輿情浪潮也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局勢不斷惡化,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而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然成功地鏟除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使得國庫變得充盈起來。他所設定的目標基本上都已如願實現。然而,為了平息民眾心中的怨恨與不滿,朱元璋緊接著頒布詔書,詳細剖析了郭桓等人犯下的種種罪行。與此同時,右審星吳庸等相關人員也被判處了折刑。通過這一係列舉措,有效地緩和了與地主官僚階層之間緊張的關係。
實際上,早在郭桓案爆發之前,當空印案以及胡惟庸案相繼浮出水麵之時,朱元璋就曾不禁慨歎:“朕自身才學淺薄、德行不足,對於掌控駕馭國家的方法還未能精通掌握啊!”待到郭桓案塵埃落定之後,朱元璋愈發堅信有關部門的官員當中存在著許多無能無德之人。正因如此,他更加堅決果斷地大力推行那套以嚴厲的律法和殘酷的刑罰來治理國家的既定方針策略,且執行得更為雷厲風行。
郭桓案與此前的空印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明太祖朱元璋重點治國、大力整治官場亂象的典型表現。這兩起驚天大案所牽涉的範圍極其廣泛,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被冤枉而死之人。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對於澄清大明朝綱紀、樹立良好政治風氣,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也給那些貪汙受賄、徇私枉法的官員們敲響了沉重的警鍾。
自案件審結之後,全國各地的大小官員無一不對此感到警戒和恐懼。當時甚至有人這樣形容道:“郡縣之官即便身處偏遠的瓊山絕地,距離京城有萬裏之遙,但他們依然會因為害怕受到懲處而心驚膽戰。那種感覺仿佛神明降臨在他們的公堂之上,使其絲毫不敢肆意妄為。”
此外,郭桓案還對後世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且影響深遠的結果——它直接促成了大寫數字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