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千古武侯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ps:本章包含大量對諸葛亮的肯定、對西晉和司馬家的批判。)
.
.
.
武侯隻有一個……
嬴政略微思索,上一次聽到李緣講這種話,還是在他剛來大秦時誇自己功績的時候。
而自己是他眼中的千古一帝,這個武侯又是千古一相……
這麽想來,倒也還勉強夠格了。
李緣看著他突然有些釋懷的樣子,不由得莫名其妙,政哥這是想到什麽了?
“接著說吧,劉備兵敗夷陵之後的事,寡人今天有的是時間。”
“今天?剩下幾個小時都說?”
“不然呢?你還想休息?”
李緣沉默了一下,這話貌似……
有點耳熟……
當初自己拉退休的呂不韋幹事的時候好像也這麽說過……
他翻開了《三國誌》。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
他沿著《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說著劉備兵敗夷陵後的事,說著那個暮年的昭烈帝將自己畢生的夢想和期望托付給諸葛亮的真切。
以當時蜀漢的形勢而言,諸葛亮麵對的是一個絕對的爛攤子。
東吳和曹魏都有基本盤,可劉備是真沒有……
在他入主益州之前,劉備和他手下的那幫人,基本就是一幫為了自己的理想居無定所的流浪騎士團。
哪怕入主了益州,劉備等人也是外來者。
整個蜀漢集團基本就是靠劉備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名聲團結在一起的。
劉備死後,蜀漢麵對的是外部東吳關係緊張、魏國隨時可能進攻、內部派係分裂、境內還有人造反的局麵。
加上當時軍隊精銳都在夷陵打完了,中基層將領幾乎損失殆盡,諸葛亮所掌控的中央政權幾乎連武力保障都快沒了,朝中人心浮動、後主又沒有足夠威信……
與其說是托孤,還不如說是讓諸葛亮幫自己頂起這份原本不屬於他的沉重責任。
這樣一對真切的君臣情,後世的居然還有陰謀論說:劉備在死前試探諸葛亮、如果他有反心就派出埋伏好的刀斧手幹掉他……
還刀斧手,刀斧手都被陸遜打完了好嗎?!
真要有刀斧手,估計也會是如同網友玩笑裏說的一樣:
劉備是埋伏了刀斧手,如果諸葛亮不答應自己的托孤,就讓刀斧手出來把劉禪砍死、把黃袍披到諸葛亮身上……
當聽到諸葛亮為丞相、武鄉侯,又開府治事、領益州牧、決斷所有國事,而那個後主劉禪隻知道給他批條子加上在朝會時給諸葛亮‘嗯嗯嗯’後,嬴政的麵容都變了一下。
特麽的,當初呂不韋掌管政務時,好歹還有些事會問下趙姬,或者有時候需要跟自己說幾句表麵上的好話。
這諸葛亮權勢簡直比呂不韋還過分……
“那劉禪不會真如你之前說的《三國演義》裏一樣,被劉備摔傻了吧?”在李緣喝水的間隙,嬴政忍不住問了一句。
李緣看了他一眼。
“劉禪傻不傻我不知道,但待會政哥你可能會覺得自己這話說得不太好。”
他接著說起了南征之事,隨後深吸一口氣,念起了讀書時那篇讓自己恨了一個晚上的文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一旁,嬴政聽著這篇出師表,神情恍然。
呂不韋辭相當天,那篇表文……
……
呂府在城外的一處莊園裏。
被嬴政莫名想起的呂不韋突然打了兩個噴嚏。
揉了揉鼻子,他看著手中這份商行在六國的財務匯總,沉默不語。
賺錢,肯定是賺錢的。
但這裏麵許多錢賺來的方式或者說條件,估計隻有自己的商行能做到。
比如在某地的商鋪,除了官府明麵上的稅以外,有沒有官員暗地來敲竹杠?
他呂不韋都要分一點小錢出去打點,如果換做是其他沒有背景的小商人……
“商稅、三大商行……”
他思考著李緣的動作,試圖猜測出後世的商業和稅收模式。
加上朝中的一些動作——他在朝中雖無權了、但消息依舊靈通,他腦海裏拚湊出了一個大秦未來要做的稅收製度。
有些事,官府不好做,政兒不好做。
但自己的商行可以,自己也還活著,自己可以。
“來人,將平兒喊來。”
……
“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李緣念完這一段,看了嬴政一眼。
自從自己開始念出師表後,嬴政就不說話了,可能,他也想起了什麽?
接下來。
時間在李緣的講述中度過。
從六出岐山,到秋風星落五丈原。
從薑維那看不見希望的北伐,到最後以叛臣身份收場、又帶著不甘死於亂軍中的臨死一搏……
當李緣念完《三國誌》又念起三國演義裏對諸葛亮的一些情節做補充時,嬴政忽然長歎了一口氣。
“怎麽了?”
“寡人明白他是什麽人了。”嬴政沉默了一下:“你曾說隻有一個武侯,寡人信了。”
“此人,自他往前不曾有過。”
“之後也沒有。”李緣接了一句。
在他之前,人們以周公伊尹為榜樣;他之後,人們就改對象了。
而且他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個諸葛姓氏的高度,讓這整個姓氏幾乎都被打上了“智慧”的標簽。
上一個有這種能力的叫黃帝、另一個有標簽的姓氏叫“軒轅”。
甚至不僅他,蜀漢其他人的也帶著幾乎不屬於那個時代的浪漫色彩。
後世有人說是三國演義帶火了三國這個大ip,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言論——不是三國演義帶火了三國,而是三國這個大ip熱度本身就高,所以才在明朝有了《三國演義》。
不然同樣是亂世,咋沒見明朝人給其他亂世寫的小說大火?
而在整個三國人物裏,諸葛亮的名聲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因為三國結束後,最開始被人們懷念、封神的三國人物就是他,是他在之後的時間裏讓人們開始談論起那個並不算美好的時代。
“所以,寡人和他比,其實名聲還不如他?”李緣對武侯的高評價,讓嬴政都問了句。
“網絡時代之前確實是的。”李緣點了點頭:“你是功大於過的千古一帝,但他確是一個集智慧忠誠於一身的丞相,沒有過的那種。”
“網絡時代?有人黑他?”
“就是隨著科技發展,人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許多人就出來獻醜了。”
後來的網絡時代上,很多人黑武侯,那隻是一小幫人的嘩眾取寵罷了——因為他們黑武侯的很多方式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王朝就用過了。
司馬炎建立西晉時,擺在他麵前第一個難題不是太子選誰、或者怎麽攻取吳國——太子可以拖一段時間,攻取天下也不是一時半會,第一個難題是:立國必修史,而修史書該怎麽在史書上對待諸葛亮?
司馬家要寫自家曆史,自家爺爺司馬懿是重中之重。
可一說到司馬懿,諸葛亮又繞不過去。
誇他?
蜀漢一直都以漢朝正統自居,他在時更是給魏國帶來了天大的麻煩,誇了他,自己爺爺司馬懿怎麽寫?被他視為亂臣賊子的自家怎麽辦?
可要是說黑他,那更不行。
他在蜀地極得人心,為了安撫當地人,晉朝不得不對他表達尊敬,忌日祭掃、征召其子孫做官、讓蜀漢降官編纂《諸葛亮集》等等行為都是基本操作。
黑了他,光蜀地人心不附就是個大麻煩,更別提之後寫自家的創業史了。
人家翻開你家創業史一看,你爺爺被他打成了孫子……
那你這究竟在黑誰?
想到後麵司馬炎沒轍了,按照當時西晉流行的品評方式,在正史上講述事實、肯定他的功績,在民間私底下進行曲解、抹黑。
為了北伐進行的集權?
你隻是個臣子,你那是內貪專擅!
劉備三顧茅廬請你?
不好意思,在評說裏是你自己三次去求劉備,一個靠著口舌之能獲得主公信任的幸臣而已!
你被稱唿為軍事家?
可劉備在時壓根沒讓你獨自領軍,你的軍事家之名也是假的,是你自己不放權給別人強行立的,反正我不認!
你全能?
那是你掌權後不給別人機會讓人吹出來的!
病逝五丈原?
那是你得知我皇(司馬懿)執掌雍涼、畏懼天威而不戰先死!
蜀地人心盡附?
我把李嚴墓碑搬出來你跟他說。
……
總之,你在史書上有多高尚我不管,但我就是要以庸俗之論來理解你——史書?那是有政治目的的,實際上你是個什麽人,我知道……
可緊接著,尷尬的事情就來了。
統一三國後,司馬炎開始天天念叨諸葛亮,希望群臣向他看齊……
畢竟這樣一個鞠躬盡瘁還智慧忠誠至極的賢臣、但凡腦子沒病的皇帝誰不想要?
他甚至公開直言過:若我得到他的輔佐,今天我豈會如此勞累?
可問題在於:
你司馬家不是在黑他嗎?
一邊黑他,一邊讓我們學他?
學他什麽?
學他跟你家說的一樣:以臣子身份集權?
所以黑了沒多久,到晉惠帝時期,晉朝又不黑他了,轉而以《三國誌》為標準對他進行全麵肯定。
當然,陳壽留的白、晉朝也留了——依舊說他軍事不行。
但士林輿論對此已經無感了。
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街亭之戰後被諸葛亮送去跟馬謖一起作伴了,他說諸葛亮軍事不行……額,我心裏有數……
而且諸葛亮把魏國打得焦頭爛額,要是哪個天才軍事家說他不行、那我可能也不會說什麽,畢竟我也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有鄙視諸葛亮軍事才華的實力。
可你司馬家說他不行?
你開心就好……
到了東晉衣冠南渡後,原本隻是在蜀地被懷念的諸葛亮,徹底成為了整個華夏大地所有漢族人民心中的神!
他執掌蜀地,讓一方百姓安康無恙;
可你西晉建國不過36年,就躲到南方去讓北方處於水深火熱。
他集權治理,蜀地官民無不拜服;
可你晉朝世家林立,吏治一片腐敗混亂。
他以一地之力打得占據半壁江山的魏國舉國震動,後方百姓還能祥和的過日子,日子還是三國之中最好的;
可你晉朝占據半壁江山,卻tm連北伐都不敢。
他死後,蜀漢之人都還心心念念著‘還於舊都’直至滅亡;
可你東晉朝,連個小兒都知道‘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晉武帝當年黑他的那些言論,如一個個巴掌,越過數十年時光、扇在了偏安一隅的東晉臉上。
同當時的大亂相比。
昔日的益州簡直是理想國,昔日的諸葛丞相簡直是神人!
自那之後,諸葛亮成“神”了。
然而華夏的‘神’之所以被人懷念,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價值,東晉之後幾百年的亂世,讓人們神化他的行為從未停止。
空城計、借東風、八陣圖、死諸葛走生仲達……
神化他的行為一直延續到了唐代!
然而曆史本就是一個輪迴。
經曆過盛世,當唐朝中期再次進入動亂以後,早就被封神的他再一次被人們懷念起來,甚至於連和尚都開始參與進對他的封神之舉!
唐朝佛教作品、題“江東杭州華嚴寺沙門大覺撰”的《四分律鈔批》中。
文中寫到五丈原“孔明因致病垂死”,擔心魏軍來攻,便囑咐道:“吾死已後,可將一帒(dai)土置我腳下,取鏡照我麵”。
後來魏軍有‘擅卜者’占卜,發現“此人未死”,因為他“踏土照鏡,故知未死”。
到李緣所處之時,武候去世已經接近兩千年。
輪迴之下,網絡時代再次出現了黑他的人。
甚至黑他的方式也‘與時俱進’:
它們乘著網絡翻案風,將一些同時代的人吹成比他更牛、隻是早死的天縱之才,武侯卻反而成了隻會內政、徒有虛名的管家。
千年前的西晉成了笑話,如今這幫黑他的人,那些言論最後也隻是個笑話而已。
延續上千年的香火,依舊證明著武侯無可爭議的神位!
武侯祠前默念丞相的人群,是我們千年後的後人們對他最好的紀念!
他超越曆史長河站在文明的頂峰,如此璀璨至極的光芒又怎麽可能是幾滴汙水能掩蓋的?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
大殿裏陷入了沉默。
嬴政忽然想到了李斯,這個原本要、也注定要成為自己統一天下最大功臣的臣子。
別說曆史上如何,那家夥興許現在都還在想著如何能讓李由分家呢……
他有些心累的歎了口氣。
要是寡人也有個武侯……
李緣看了他一眼,似乎知道他在想什麽,直接打破了他的幻想。
“別歎氣了,你很好,武侯也很好,可你倆要是湊一對,那就不好了。”
.
.
.
武侯隻有一個……
嬴政略微思索,上一次聽到李緣講這種話,還是在他剛來大秦時誇自己功績的時候。
而自己是他眼中的千古一帝,這個武侯又是千古一相……
這麽想來,倒也還勉強夠格了。
李緣看著他突然有些釋懷的樣子,不由得莫名其妙,政哥這是想到什麽了?
“接著說吧,劉備兵敗夷陵之後的事,寡人今天有的是時間。”
“今天?剩下幾個小時都說?”
“不然呢?你還想休息?”
李緣沉默了一下,這話貌似……
有點耳熟……
當初自己拉退休的呂不韋幹事的時候好像也這麽說過……
他翻開了《三國誌》。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
他沿著《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說著劉備兵敗夷陵後的事,說著那個暮年的昭烈帝將自己畢生的夢想和期望托付給諸葛亮的真切。
以當時蜀漢的形勢而言,諸葛亮麵對的是一個絕對的爛攤子。
東吳和曹魏都有基本盤,可劉備是真沒有……
在他入主益州之前,劉備和他手下的那幫人,基本就是一幫為了自己的理想居無定所的流浪騎士團。
哪怕入主了益州,劉備等人也是外來者。
整個蜀漢集團基本就是靠劉備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名聲團結在一起的。
劉備死後,蜀漢麵對的是外部東吳關係緊張、魏國隨時可能進攻、內部派係分裂、境內還有人造反的局麵。
加上當時軍隊精銳都在夷陵打完了,中基層將領幾乎損失殆盡,諸葛亮所掌控的中央政權幾乎連武力保障都快沒了,朝中人心浮動、後主又沒有足夠威信……
與其說是托孤,還不如說是讓諸葛亮幫自己頂起這份原本不屬於他的沉重責任。
這樣一對真切的君臣情,後世的居然還有陰謀論說:劉備在死前試探諸葛亮、如果他有反心就派出埋伏好的刀斧手幹掉他……
還刀斧手,刀斧手都被陸遜打完了好嗎?!
真要有刀斧手,估計也會是如同網友玩笑裏說的一樣:
劉備是埋伏了刀斧手,如果諸葛亮不答應自己的托孤,就讓刀斧手出來把劉禪砍死、把黃袍披到諸葛亮身上……
當聽到諸葛亮為丞相、武鄉侯,又開府治事、領益州牧、決斷所有國事,而那個後主劉禪隻知道給他批條子加上在朝會時給諸葛亮‘嗯嗯嗯’後,嬴政的麵容都變了一下。
特麽的,當初呂不韋掌管政務時,好歹還有些事會問下趙姬,或者有時候需要跟自己說幾句表麵上的好話。
這諸葛亮權勢簡直比呂不韋還過分……
“那劉禪不會真如你之前說的《三國演義》裏一樣,被劉備摔傻了吧?”在李緣喝水的間隙,嬴政忍不住問了一句。
李緣看了他一眼。
“劉禪傻不傻我不知道,但待會政哥你可能會覺得自己這話說得不太好。”
他接著說起了南征之事,隨後深吸一口氣,念起了讀書時那篇讓自己恨了一個晚上的文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一旁,嬴政聽著這篇出師表,神情恍然。
呂不韋辭相當天,那篇表文……
……
呂府在城外的一處莊園裏。
被嬴政莫名想起的呂不韋突然打了兩個噴嚏。
揉了揉鼻子,他看著手中這份商行在六國的財務匯總,沉默不語。
賺錢,肯定是賺錢的。
但這裏麵許多錢賺來的方式或者說條件,估計隻有自己的商行能做到。
比如在某地的商鋪,除了官府明麵上的稅以外,有沒有官員暗地來敲竹杠?
他呂不韋都要分一點小錢出去打點,如果換做是其他沒有背景的小商人……
“商稅、三大商行……”
他思考著李緣的動作,試圖猜測出後世的商業和稅收模式。
加上朝中的一些動作——他在朝中雖無權了、但消息依舊靈通,他腦海裏拚湊出了一個大秦未來要做的稅收製度。
有些事,官府不好做,政兒不好做。
但自己的商行可以,自己也還活著,自己可以。
“來人,將平兒喊來。”
……
“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李緣念完這一段,看了嬴政一眼。
自從自己開始念出師表後,嬴政就不說話了,可能,他也想起了什麽?
接下來。
時間在李緣的講述中度過。
從六出岐山,到秋風星落五丈原。
從薑維那看不見希望的北伐,到最後以叛臣身份收場、又帶著不甘死於亂軍中的臨死一搏……
當李緣念完《三國誌》又念起三國演義裏對諸葛亮的一些情節做補充時,嬴政忽然長歎了一口氣。
“怎麽了?”
“寡人明白他是什麽人了。”嬴政沉默了一下:“你曾說隻有一個武侯,寡人信了。”
“此人,自他往前不曾有過。”
“之後也沒有。”李緣接了一句。
在他之前,人們以周公伊尹為榜樣;他之後,人們就改對象了。
而且他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個諸葛姓氏的高度,讓這整個姓氏幾乎都被打上了“智慧”的標簽。
上一個有這種能力的叫黃帝、另一個有標簽的姓氏叫“軒轅”。
甚至不僅他,蜀漢其他人的也帶著幾乎不屬於那個時代的浪漫色彩。
後世有人說是三國演義帶火了三國這個大ip,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言論——不是三國演義帶火了三國,而是三國這個大ip熱度本身就高,所以才在明朝有了《三國演義》。
不然同樣是亂世,咋沒見明朝人給其他亂世寫的小說大火?
而在整個三國人物裏,諸葛亮的名聲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因為三國結束後,最開始被人們懷念、封神的三國人物就是他,是他在之後的時間裏讓人們開始談論起那個並不算美好的時代。
“所以,寡人和他比,其實名聲還不如他?”李緣對武侯的高評價,讓嬴政都問了句。
“網絡時代之前確實是的。”李緣點了點頭:“你是功大於過的千古一帝,但他確是一個集智慧忠誠於一身的丞相,沒有過的那種。”
“網絡時代?有人黑他?”
“就是隨著科技發展,人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許多人就出來獻醜了。”
後來的網絡時代上,很多人黑武侯,那隻是一小幫人的嘩眾取寵罷了——因為他們黑武侯的很多方式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晉王朝就用過了。
司馬炎建立西晉時,擺在他麵前第一個難題不是太子選誰、或者怎麽攻取吳國——太子可以拖一段時間,攻取天下也不是一時半會,第一個難題是:立國必修史,而修史書該怎麽在史書上對待諸葛亮?
司馬家要寫自家曆史,自家爺爺司馬懿是重中之重。
可一說到司馬懿,諸葛亮又繞不過去。
誇他?
蜀漢一直都以漢朝正統自居,他在時更是給魏國帶來了天大的麻煩,誇了他,自己爺爺司馬懿怎麽寫?被他視為亂臣賊子的自家怎麽辦?
可要是說黑他,那更不行。
他在蜀地極得人心,為了安撫當地人,晉朝不得不對他表達尊敬,忌日祭掃、征召其子孫做官、讓蜀漢降官編纂《諸葛亮集》等等行為都是基本操作。
黑了他,光蜀地人心不附就是個大麻煩,更別提之後寫自家的創業史了。
人家翻開你家創業史一看,你爺爺被他打成了孫子……
那你這究竟在黑誰?
想到後麵司馬炎沒轍了,按照當時西晉流行的品評方式,在正史上講述事實、肯定他的功績,在民間私底下進行曲解、抹黑。
為了北伐進行的集權?
你隻是個臣子,你那是內貪專擅!
劉備三顧茅廬請你?
不好意思,在評說裏是你自己三次去求劉備,一個靠著口舌之能獲得主公信任的幸臣而已!
你被稱唿為軍事家?
可劉備在時壓根沒讓你獨自領軍,你的軍事家之名也是假的,是你自己不放權給別人強行立的,反正我不認!
你全能?
那是你掌權後不給別人機會讓人吹出來的!
病逝五丈原?
那是你得知我皇(司馬懿)執掌雍涼、畏懼天威而不戰先死!
蜀地人心盡附?
我把李嚴墓碑搬出來你跟他說。
……
總之,你在史書上有多高尚我不管,但我就是要以庸俗之論來理解你——史書?那是有政治目的的,實際上你是個什麽人,我知道……
可緊接著,尷尬的事情就來了。
統一三國後,司馬炎開始天天念叨諸葛亮,希望群臣向他看齊……
畢竟這樣一個鞠躬盡瘁還智慧忠誠至極的賢臣、但凡腦子沒病的皇帝誰不想要?
他甚至公開直言過:若我得到他的輔佐,今天我豈會如此勞累?
可問題在於:
你司馬家不是在黑他嗎?
一邊黑他,一邊讓我們學他?
學他什麽?
學他跟你家說的一樣:以臣子身份集權?
所以黑了沒多久,到晉惠帝時期,晉朝又不黑他了,轉而以《三國誌》為標準對他進行全麵肯定。
當然,陳壽留的白、晉朝也留了——依舊說他軍事不行。
但士林輿論對此已經無感了。
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街亭之戰後被諸葛亮送去跟馬謖一起作伴了,他說諸葛亮軍事不行……額,我心裏有數……
而且諸葛亮把魏國打得焦頭爛額,要是哪個天才軍事家說他不行、那我可能也不會說什麽,畢竟我也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有鄙視諸葛亮軍事才華的實力。
可你司馬家說他不行?
你開心就好……
到了東晉衣冠南渡後,原本隻是在蜀地被懷念的諸葛亮,徹底成為了整個華夏大地所有漢族人民心中的神!
他執掌蜀地,讓一方百姓安康無恙;
可你西晉建國不過36年,就躲到南方去讓北方處於水深火熱。
他集權治理,蜀地官民無不拜服;
可你晉朝世家林立,吏治一片腐敗混亂。
他以一地之力打得占據半壁江山的魏國舉國震動,後方百姓還能祥和的過日子,日子還是三國之中最好的;
可你晉朝占據半壁江山,卻tm連北伐都不敢。
他死後,蜀漢之人都還心心念念著‘還於舊都’直至滅亡;
可你東晉朝,連個小兒都知道‘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
晉武帝當年黑他的那些言論,如一個個巴掌,越過數十年時光、扇在了偏安一隅的東晉臉上。
同當時的大亂相比。
昔日的益州簡直是理想國,昔日的諸葛丞相簡直是神人!
自那之後,諸葛亮成“神”了。
然而華夏的‘神’之所以被人懷念,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價值,東晉之後幾百年的亂世,讓人們神化他的行為從未停止。
空城計、借東風、八陣圖、死諸葛走生仲達……
神化他的行為一直延續到了唐代!
然而曆史本就是一個輪迴。
經曆過盛世,當唐朝中期再次進入動亂以後,早就被封神的他再一次被人們懷念起來,甚至於連和尚都開始參與進對他的封神之舉!
唐朝佛教作品、題“江東杭州華嚴寺沙門大覺撰”的《四分律鈔批》中。
文中寫到五丈原“孔明因致病垂死”,擔心魏軍來攻,便囑咐道:“吾死已後,可將一帒(dai)土置我腳下,取鏡照我麵”。
後來魏軍有‘擅卜者’占卜,發現“此人未死”,因為他“踏土照鏡,故知未死”。
到李緣所處之時,武候去世已經接近兩千年。
輪迴之下,網絡時代再次出現了黑他的人。
甚至黑他的方式也‘與時俱進’:
它們乘著網絡翻案風,將一些同時代的人吹成比他更牛、隻是早死的天縱之才,武侯卻反而成了隻會內政、徒有虛名的管家。
千年前的西晉成了笑話,如今這幫黑他的人,那些言論最後也隻是個笑話而已。
延續上千年的香火,依舊證明著武侯無可爭議的神位!
武侯祠前默念丞相的人群,是我們千年後的後人們對他最好的紀念!
他超越曆史長河站在文明的頂峰,如此璀璨至極的光芒又怎麽可能是幾滴汙水能掩蓋的?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
大殿裏陷入了沉默。
嬴政忽然想到了李斯,這個原本要、也注定要成為自己統一天下最大功臣的臣子。
別說曆史上如何,那家夥興許現在都還在想著如何能讓李由分家呢……
他有些心累的歎了口氣。
要是寡人也有個武侯……
李緣看了他一眼,似乎知道他在想什麽,直接打破了他的幻想。
“別歎氣了,你很好,武侯也很好,可你倆要是湊一對,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