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心涼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何維持‘法’呢?”
嬴政這裏說的法,並不是指‘法律’。
因為按照法律條文來看,不管怎麽處罰都遵循了法,三年和六年之間,三年也是合規的嘛!
他指的是人們心中的‘法’。
這次的事件可以說極其惡劣,一個處理不好,平穩了幾十年的北地郡很可能會再次動亂——雖然這動亂對秦國來說沒啥大的影響,但這總歸是不好的。
要麽是義渠人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要麽是秦人覺得上頭偏心義渠人。
官府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百姓心中對社會的認知。
李緣想起了後世的一些新聞,明明有人犯了罪大惡極的錯,但法律判決結果卻是那一條法條裏的處罰下限,力度與罪行完全不符合……
也有人明明毫無卵用,但卻因為一個所謂的‘純真身份’大火,不僅傷了其他人的心,甚至讓一些和他同族的人都會嘲笑一句:換我去我也可以芝士雪豹……
那時的情景,和此刻大秦所麵臨的景象,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王,中等量刑也是‘法’啊!”李斯說:“盜賊犯法、官吏犯法都可以從重,前者是因為殺人違律,後者是因為不作為違律;但對民眾,如果一律量刑過重,那秦法的更改豈不是違背了本意嗎?”
最開始要修改秦法時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法律寬鬆一些嗎?
嬴政搖了搖頭:“話是如此,可百姓未必會理解。寡人覺得,若從輕處罰,一定會有人亂想的,畢竟北地郡義渠人的……身份認同還沒有徹底形成。”
還有一些義渠人盜匪在期盼著那遙不可及的複國,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斯能說什麽?
這個時代的百姓是很淳樸,可卻也是愚昧的,即便李斯把事情都給他們解釋清楚,可一旦有心人從中挑撥,難保不會有人多想。
但要不說李斯牛批呢,他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在這個時代最有效的方法。
“要不把這事刊登在報紙上?當做典型案例進行處理,並且強調違法事實、依違法程度來判決,淡化雙方身份,著重強調律法?”
許多時候,文字上的偏心,比現實中的偏心更不易察覺。
嬴政想了想,心裏覺得可行,但出於保險起見還是看向了李緣。
後者正看著棋盤發呆。
“別想了,大不了寡人下次放水。”
李緣從發呆中迴過神,當從李斯那聽到處理意見後,他點了點頭:“以報紙的權威來背書,是可以。”
“但得保證一點。”
“那就是絕對到位的執行?”李斯接過話頭,這一點他也想到了。
如果沒執行到位,那不僅沒處理好,反而還會拉報紙下水。
這個後果,李緣……
算了,說那麽多幹嘛……
於是接下來,李斯一邊重新整理好了棋盤,一邊匯報了對淩喆其他方麵的調查結果。
之前數年,以淩喆為首的一些官員,總共貪墨了上百萬錢,經過搜查,如今還剩下三十多萬的贓款,韓非想要留下一半給北地郡用作發展,另一半上繳國庫。
“說來,那個卓維還真是可以。”
李斯看到嬴政直接來了個當頭炮後,動了馬:“他在北地郡雖然也當了幾年郡丞,但卻一直沒收過賄賂,甚至因此被淩喆排擠過。”
李緣看了他一眼,心裏知道李斯這話隻能信一半。
雖然卓維是郡丞,可在當了幾年郡守的淩喆麵前,如果他真的被排擠了,那之前幾年可幹不出那麽多事。
所以最有可能是,他自己沒貪,但允許了手下人貪,所以才有人願意為他幹事,淩喆也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然一條絕對清澈的魚,在一片渾濁的湖裏,活不了多久的。
但這個,在這個時代幾乎屬於潛規則了,沒看到連嬴政都沒說什麽嗎?
如果不是李緣來了,這個時代的貪汙幾乎屬於公開化。
比如秦國使臣出使別國,別國送給他大量財物,這一點秦國是允許的,甚至那使臣迴來後還會拿出部分獻給秦王。
之前對楚作戰時,出使的彭丹迴來後不就把得來的東西讓李緣和蒙武挑了嗎?
這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李緣沒想過邁大步子改,怕扯著蛋。
而對北地郡的處理結果,在嬴政和李斯這場勢均力敵的對戰中結束。
除了在報紙上刊登處罰結果以避免當地人多想外,其餘的一律按照韓非的建議來;至於這棋,雙方打成了和局。
這讓李緣和李斯大感意外。
李緣意外的是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象棋也能打成平局的;李斯意外的是他確實是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功力,但大王居然能和他打成平手?
之前下圍棋時,自己可是放了水才讓大王贏的,怎麽象棋就……
“不錯。”
嬴政很高興,又拿出一盒圍棋:“來,接著下。”
他不是高興自己的棋術,而是高興李斯終於肯拿出全部實力來和自己下了;他需要的是真誠的臣子,哪怕自己輸了也無妨。
而之前的李斯太不真誠了……
……
趙國國都。
城外的一處茶攤上,喬裝打扮的李牧正和幾個親兵坐在一張桌子旁。
一旁,一些路人正談論著最近國都裏關於大將軍和郭相國的事。
而聽著那些談論,又看著麵前陶碗裏的涼水,李牧隻感覺自己的心也是涼的……
事情的起因,是兩天前的一次朝會。
在朝會上,相國郭開提出了新的稅收製度,大體上向秦國學習,加大對商稅的征收,減小其他農業稅收。
其他方麵好不好暫且不說,主要是郭開好死不死的,第一個加大商稅征收的對象就是秦國人……
這讓李牧當即就表示了反對!
你特丫的怎麽天天就想著幹秦國人?
嬴政這裏說的法,並不是指‘法律’。
因為按照法律條文來看,不管怎麽處罰都遵循了法,三年和六年之間,三年也是合規的嘛!
他指的是人們心中的‘法’。
這次的事件可以說極其惡劣,一個處理不好,平穩了幾十年的北地郡很可能會再次動亂——雖然這動亂對秦國來說沒啥大的影響,但這總歸是不好的。
要麽是義渠人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要麽是秦人覺得上頭偏心義渠人。
官府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百姓心中對社會的認知。
李緣想起了後世的一些新聞,明明有人犯了罪大惡極的錯,但法律判決結果卻是那一條法條裏的處罰下限,力度與罪行完全不符合……
也有人明明毫無卵用,但卻因為一個所謂的‘純真身份’大火,不僅傷了其他人的心,甚至讓一些和他同族的人都會嘲笑一句:換我去我也可以芝士雪豹……
那時的情景,和此刻大秦所麵臨的景象,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王,中等量刑也是‘法’啊!”李斯說:“盜賊犯法、官吏犯法都可以從重,前者是因為殺人違律,後者是因為不作為違律;但對民眾,如果一律量刑過重,那秦法的更改豈不是違背了本意嗎?”
最開始要修改秦法時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法律寬鬆一些嗎?
嬴政搖了搖頭:“話是如此,可百姓未必會理解。寡人覺得,若從輕處罰,一定會有人亂想的,畢竟北地郡義渠人的……身份認同還沒有徹底形成。”
還有一些義渠人盜匪在期盼著那遙不可及的複國,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斯能說什麽?
這個時代的百姓是很淳樸,可卻也是愚昧的,即便李斯把事情都給他們解釋清楚,可一旦有心人從中挑撥,難保不會有人多想。
但要不說李斯牛批呢,他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在這個時代最有效的方法。
“要不把這事刊登在報紙上?當做典型案例進行處理,並且強調違法事實、依違法程度來判決,淡化雙方身份,著重強調律法?”
許多時候,文字上的偏心,比現實中的偏心更不易察覺。
嬴政想了想,心裏覺得可行,但出於保險起見還是看向了李緣。
後者正看著棋盤發呆。
“別想了,大不了寡人下次放水。”
李緣從發呆中迴過神,當從李斯那聽到處理意見後,他點了點頭:“以報紙的權威來背書,是可以。”
“但得保證一點。”
“那就是絕對到位的執行?”李斯接過話頭,這一點他也想到了。
如果沒執行到位,那不僅沒處理好,反而還會拉報紙下水。
這個後果,李緣……
算了,說那麽多幹嘛……
於是接下來,李斯一邊重新整理好了棋盤,一邊匯報了對淩喆其他方麵的調查結果。
之前數年,以淩喆為首的一些官員,總共貪墨了上百萬錢,經過搜查,如今還剩下三十多萬的贓款,韓非想要留下一半給北地郡用作發展,另一半上繳國庫。
“說來,那個卓維還真是可以。”
李斯看到嬴政直接來了個當頭炮後,動了馬:“他在北地郡雖然也當了幾年郡丞,但卻一直沒收過賄賂,甚至因此被淩喆排擠過。”
李緣看了他一眼,心裏知道李斯這話隻能信一半。
雖然卓維是郡丞,可在當了幾年郡守的淩喆麵前,如果他真的被排擠了,那之前幾年可幹不出那麽多事。
所以最有可能是,他自己沒貪,但允許了手下人貪,所以才有人願意為他幹事,淩喆也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然一條絕對清澈的魚,在一片渾濁的湖裏,活不了多久的。
但這個,在這個時代幾乎屬於潛規則了,沒看到連嬴政都沒說什麽嗎?
如果不是李緣來了,這個時代的貪汙幾乎屬於公開化。
比如秦國使臣出使別國,別國送給他大量財物,這一點秦國是允許的,甚至那使臣迴來後還會拿出部分獻給秦王。
之前對楚作戰時,出使的彭丹迴來後不就把得來的東西讓李緣和蒙武挑了嗎?
這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李緣沒想過邁大步子改,怕扯著蛋。
而對北地郡的處理結果,在嬴政和李斯這場勢均力敵的對戰中結束。
除了在報紙上刊登處罰結果以避免當地人多想外,其餘的一律按照韓非的建議來;至於這棋,雙方打成了和局。
這讓李緣和李斯大感意外。
李緣意外的是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象棋也能打成平局的;李斯意外的是他確實是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功力,但大王居然能和他打成平手?
之前下圍棋時,自己可是放了水才讓大王贏的,怎麽象棋就……
“不錯。”
嬴政很高興,又拿出一盒圍棋:“來,接著下。”
他不是高興自己的棋術,而是高興李斯終於肯拿出全部實力來和自己下了;他需要的是真誠的臣子,哪怕自己輸了也無妨。
而之前的李斯太不真誠了……
……
趙國國都。
城外的一處茶攤上,喬裝打扮的李牧正和幾個親兵坐在一張桌子旁。
一旁,一些路人正談論著最近國都裏關於大將軍和郭相國的事。
而聽著那些談論,又看著麵前陶碗裏的涼水,李牧隻感覺自己的心也是涼的……
事情的起因,是兩天前的一次朝會。
在朝會上,相國郭開提出了新的稅收製度,大體上向秦國學習,加大對商稅的征收,減小其他農業稅收。
其他方麵好不好暫且不說,主要是郭開好死不死的,第一個加大商稅征收的對象就是秦國人……
這讓李牧當即就表示了反對!
你特丫的怎麽天天就想著幹秦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