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少幹少錯,平安無錯
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 作者:最後一個修仙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和國家的統治工具——這是後世每一個人都知道的。
如今的大秦,人們沒有這麽清晰的認知,但也都知道一點:
官越大,法的約束越小。
而麵前的韓非,淩喆了解過他的地位,不僅是秦王和國師都看重的人才,官位上還是刑部副部長,論私交又是首席廷會官李斯的同門師兄。
他還有一個讓淩喆感到絕望的身份——新秦法的製定者之一。
這是真正的“法律解釋權在我”。
他可以拿著新秦法中的那一條去懟卓維,畢竟他倆官位差不多;但在韓非麵前說這個就……
他沉默了,韓非可沒有,還直接看向卓維:“去將那兩個大人也……也抓來,先當著他……他們的麵處決了兇……兇手,再審問!”
卓維都愣了下,當著父母的麵先把孩子宰了?
“唯!”
看到卓維跑出去親自帶人了,淩喆心裏頓時閃過一個念頭:完了……
沒多久,一旁另一個院子裏傳來了一陣喧鬧聲,但緊接著就變為了哭聲。
卓維和幾個士卒帶著一對哭喪著臉的中年夫婦走來,看到韓非這一群人,其中的男人還忽然大叫:“淩副守,卓郡守要違法判案啊!您可得……”
一個士卒直接一巴掌把他剩下的話給打迴去了。
而卓維此時很是貼心的解釋了起來,說明了韓非的身份,以及他是新秦法、尤其是他們依仗的那一條的製定者後,兩人的臉色都變了。
遇上規則製定者了,這怎麽玩?
這時,那個房間裏方便麵還沒吃完的男孩也被士卒拖了出來,雙手已經被捆綁在身後,看到院子裏一堆人和哭泣著的父母時,臉上還有些驚慌。
“傳命!”
韓非當著他們的麵再次下令,讓士卒馬上去案發地周圍通傳,他要當著所有人的麵給這個男孩一家定罪,處決兇手。
“不要!不要啊!”那個婦人當即跪地:“韓副部,草民一家冤枉啊,我丈夫是受人挑撥才這麽做的!兇手不是我們啊!”
韓非看了淩喆一眼,後者閉上眼,心如死灰。
“帶……帶下去審問。”韓非對著卓維吩咐道。
自己已經做到了這地步,卓維要是還幹不了後麵的事,那這郡守之位也可以換人了。
等那一家人被卓維帶走後,韓非看向身後的十幾個郡裏的局長:“你們不……不應該在這。”
至於去幹什麽,清白的人和心中有鬼的人,是不一樣的。
等他們也走後,看著神情恢複鎮靜的淩喆,韓非道:“為何要……如此?”
淩喆看了看周圍,這個小院子還不錯,隻是周圍這十幾個士卒有些煞風景。
不過也可以理解,韓非畢竟是大官,怕自己鋌而走險也正常。
韓非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意思,率先走到了院子中的一個石台旁,又讓士卒拿來了兩個凳子。
“你……你似乎,有苦衷?”韓非冷笑一聲:“再大的苦……苦衷,也不能以……以無辜者的生命為代……代價,你這是自以為是!”
“韓副部自詡高人呐。”
淩喆說:“可剛才又為何利用父母對孩子的關切之心呢?以孩子的生命進行攻心之舉,你這也沒多高尚啊!”
更讓他想不通的是,韓非就算是中央派來的,可自己所有的動作在明麵上都符合秦法或者製度,你不應該找到突破口再進行調查嗎?
一來就直接以勢壓人,甚至要直接殺兇手,你這還是官僚嗎?這符合傳統嗎?
“我跟國師學的。”韓非說。
淩喆:“???”
李緣雖然是國師,可縱覽他的從政經曆,他壓根就沒進行過一次正常的‘政治鬥爭’,一直都是以勢壓人。
而偏偏這種舉動,在那些對他最為關注的秦國百姓眼中,這屬於最微小、甚至都不會怎麽在意的小事,他們隻關注李緣的官又大了,又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好處了。
結果是好的,那這方式,還重要嗎?
“不依法律辦事,走這種邊緣之道,這就是韓副部的以身作則?”淩喆心裏氣急敗壞,表麵上卻隻是不屑了一句。
韓非笑了。
如果是以前,他會認為法不可亂,應該要按照正常的程序來走,按照傳統的政治鬥爭方法一點點的來查案鬥倒對方。
可有了韓國和秦國兩個不同的強盛之路和結果,有了李緣那另類的政治之路和那在民間龐大的名聲,現在他覺得,許多事情上,可以先把結果找出來,再去補足過程——尤其是在這件正常來辦會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上。
如果是在後世的華夏,這方法行不通,在極快的信息流通速度麵前,哪個大官要是和韓非一樣由著自己的性子這麽幹了,那會帶來大問題。
可在現在的大秦,百姓不會知道的,他們隻會為韓非拍手叫好。
這一番理論讓淩喆不知怎麽迴。
國師的事情迴不了,因為百姓的口碑擺在那。
韓國強盛之路走歪了,而秦國靠著嚴刑峻法和戰功授爵強大起來了、現在再開始改變一些事也來得及,這現實結果也擺在這。
這種事情上,結果,真的比過程重要?
“我也是這麽幹的啊!”淩喆忽然道。
那個義渠人家庭,是他養的一群盜匪殺的,他為了給卓維下套,讓那個男孩一家頂下了這個罪責,並且以法律空子和自己的權勢讓卓維無法暴力審問。
隻要卓維沒了,自己不一樣成功了嗎?
憑什麽自己在北地郡那麽久,官製改革後他當了郡守,自己卻被降職了?
我隻是想拿迴我的一切,我隻是想往上走,我有錯嗎?
“你居……居然敢豢養盜匪?!”韓非都驚了!
秦國有盜匪嗎?
有,但是極少!
那都是一些實在是過不下去或者犯了秦法的人,而且規模都不大,又因為秦國官府時常的清掃,大部分人與其說是盜匪,還不如說一群躲入深山脫離朝廷管轄的自由民,指不定哪天就被老虎當成口糧的那種……
可一個官吏,還是郡一級的主官,居然明知郡中有盜匪不清剿、還和他們聯絡,甚至於暗中豢養?
有這膽子,你上戰場拚一把不好嗎?何必幹這會被夷三族的事呢?
“我就是想拚一把。”
淩喆淡定說道。
雖然也可以稱之為豢養,但他隻是給了那些盜匪一點喘息空間,沒讓郡兵去剿他們而已,並沒有允許他們下山搶劫。
他似乎還覺得自己挺夠意思。
那群盜匪是一些不服秦國管教的義渠人,想著造反又知道沒希望,所以蟄伏在山林裏。
隻要郡裏有心,郡兵都可以清剿了他們。
淩喆其實是有些瞧不起他們的。
他們和在塞外遊走的義渠人有聯係,隨時準備在他們打迴來時出來接應複國;在原本的曆史上,塞外遊走的那部分義渠人會在秦朝時期被壯大的匈奴吞並。
但這個時空裏,還沒等匈奴來吞並他們呢,匈奴自己就死了……
在秦軍把匈奴打掉並且打包迴來當奴隸後,他們就跑到更西邊靠近月氏的地方去了。
月氏人也知道那群人的身份,由於秦國國內也有義渠人,為了保險起見,他們並沒有斬盡殺絕,而是想著把他們往大秦這邊趕。
然後越趕那部分義渠人人數越少,如今就算沒死絕,也應該在月氏人的打擊下瑟瑟發抖,自身難保。
“這個時候他們找上了我,想著投誠,徹底歸入秦國。”
淩喆冷笑一聲:“我不認為他們會安分下來,但也不想現在就讓郡兵去清剿,畢竟我還跟他們有過聯係,我怕他們把我供出來。”
“我就讓他們配合我給卓維下了一次套,等我幹掉卓維當上郡守後,再以郡守的身份穩住他們,等我銷毀所有證據後再把他們引誘到一起,全部斬殺。”
“隻可惜,我當不了郡守了。”
韓非看著他那淡定的臉色,恨不得一拳打上去讓他變紅……
你往上爬,就要拿無辜者的命?
雖然在這個時代人命並不值錢,可這不符合君子道義。
而更讓韓非氣憤的是,這貨簡直是將他和李斯在內的中央官員當成了傻子……
你為啥沒當上郡守,難道心裏沒點數?
郡一級的主官都是要經過大王和國師批準的,國師看沒看韓非不知道,但大王可是都過目了的,真要是哪個廷會官委屈了你,大王難道看不出來?
一個在北地郡當了好幾年郡守的人反而被降職了,這裏頭一看就有問題啊!
“問題?”淩喆反問道:“是因為我懶政嗎?”
“難道你沒……沒有嗎?”韓非指責道。
淩喆之前在北地郡當了許多年郡守,可北地郡幾乎每天都可以擺在他這個郡守麵前的案子,在嚴刑峻法和高壓統治下的秦國,每天都有需要郡守處理的案子,這北地郡的情況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要是放到後世,哪個省要是每天都有需要省長親自處理的案件,那這個省長估計也快涼了。
“可韓副部,您怎麽不來北地郡當個官試試?”
淩喆說:“北地郡是每天都有案子,可需要最後上報鹹陽來備案的大案,又有幾個?”
“去年,十七件。”韓非脫口而出。
“那一年又有多少天呢?”
韓非沒說話。
“這裏可是北地郡啊,每年都有些人被遷來,本地又有許多義渠人,雙方的矛盾持續了這麽多年,這種環境下,要不您來當個郡守試試呢?”
“如果要讓民眾開墾一塊已經無主的荒地,可那塊荒地是以前一些義渠人生活的地方,現在即便那裏是無主之地、之前的人都死了,可其他的義渠人仍舊不希望我們動,你怎麽辦?”
這時候,要麽好言相勸,或給與相應補貼,又或者新選土地,再不然就強製執行。
“但如果每一個都辦不成呢?”淩喆又問道。
韓非沉默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
而他也好像明白了淩喆的想法,這不就是抱著“少幹少錯,平安無錯”的想法嗎?
隻要能維持大局平穩,懶政一些又何妨?
這種事情……
“不應該。”
……
鹹陽宮。
當李斯拿著韓非對北地郡事件的處理報告找來時,嬴政和李緣在下著象棋。
看到李斯一來,李緣趕忙起身:“李廷會肯定有政務匯報,我就先迴去了,我還有……”
“站住,你是國師你避什麽?”
“……”
李斯對兩人行了一禮,走過來一看。
國師敗局已定,輸得隻剩下將和兩個士、兩馬和一個炮;再看大王那邊,隻丟了三個兵和一馬一炮。
這還下什麽?
“李斯,你來替國師下。”
李斯:“……”
何苦為難我呢?
但麵對兩個地位比他高的人,他隻能默默接受。
一邊下棋,一邊說著韓非的處理結果:對淩喆降職,去蜀郡某工廠裏當沒有任何待遇的工人和教書先生,家財全部充公,家人三代內不得從官、從軍、從工,隻能當農人。
如果不是因為淩喆算個高級知識分子,恐怕早就被拉去礦洞和那些匈奴人一起為伍了。
“韓兄的意思是,此風氣必須止住。”
這個問題上,李斯和韓非是一個想法:“大秦如今處於特殊時刻,以前也就罷了,可以後絕對不行,如果為官不作為,那還不如拉去當苦力,將位置騰出來給其他人。”
“總共牽連了多少人?”李緣問了句。
“郡衙內二十六人,其中十四名官員,餘者為小吏,那些盜匪人數一百多人,民眾犯法者十八人。”李斯說:“師兄已經清剿盜匪,且認為其他官吏和牽連民眾都應該從重處罰,以遏製這種近乎塌方式的官吏墮落行為,但在下覺得……”
“覺得官吏可以從重處罰,那些民眾就沒必要刻意加重了?”李緣問道。
李斯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中等量刑即可。”
意思就是,如果是判罰三年至六年這個範圍的,罰四年半。
“之前的案子被淩喆的流言一攪,已經隱隱在當地有了割裂之勢,即便師兄已經澄清了此案全過程,但當地畢竟義渠人占多數;在下理解師兄是想以此告誡當地秦人,不要欺負義渠人,這是為了維護當地的團結。”
“可如果量刑過重,維護了義渠人,難道就不怕老秦人傷心嗎?”
李緣沒說話,和李斯互相對視沉默著。
一旁,嬴政用‘車’徹底將李斯的‘將’逼到了死地,這才看向他們。
“如何維持‘法’呢?”
如今的大秦,人們沒有這麽清晰的認知,但也都知道一點:
官越大,法的約束越小。
而麵前的韓非,淩喆了解過他的地位,不僅是秦王和國師都看重的人才,官位上還是刑部副部長,論私交又是首席廷會官李斯的同門師兄。
他還有一個讓淩喆感到絕望的身份——新秦法的製定者之一。
這是真正的“法律解釋權在我”。
他可以拿著新秦法中的那一條去懟卓維,畢竟他倆官位差不多;但在韓非麵前說這個就……
他沉默了,韓非可沒有,還直接看向卓維:“去將那兩個大人也……也抓來,先當著他……他們的麵處決了兇……兇手,再審問!”
卓維都愣了下,當著父母的麵先把孩子宰了?
“唯!”
看到卓維跑出去親自帶人了,淩喆心裏頓時閃過一個念頭:完了……
沒多久,一旁另一個院子裏傳來了一陣喧鬧聲,但緊接著就變為了哭聲。
卓維和幾個士卒帶著一對哭喪著臉的中年夫婦走來,看到韓非這一群人,其中的男人還忽然大叫:“淩副守,卓郡守要違法判案啊!您可得……”
一個士卒直接一巴掌把他剩下的話給打迴去了。
而卓維此時很是貼心的解釋了起來,說明了韓非的身份,以及他是新秦法、尤其是他們依仗的那一條的製定者後,兩人的臉色都變了。
遇上規則製定者了,這怎麽玩?
這時,那個房間裏方便麵還沒吃完的男孩也被士卒拖了出來,雙手已經被捆綁在身後,看到院子裏一堆人和哭泣著的父母時,臉上還有些驚慌。
“傳命!”
韓非當著他們的麵再次下令,讓士卒馬上去案發地周圍通傳,他要當著所有人的麵給這個男孩一家定罪,處決兇手。
“不要!不要啊!”那個婦人當即跪地:“韓副部,草民一家冤枉啊,我丈夫是受人挑撥才這麽做的!兇手不是我們啊!”
韓非看了淩喆一眼,後者閉上眼,心如死灰。
“帶……帶下去審問。”韓非對著卓維吩咐道。
自己已經做到了這地步,卓維要是還幹不了後麵的事,那這郡守之位也可以換人了。
等那一家人被卓維帶走後,韓非看向身後的十幾個郡裏的局長:“你們不……不應該在這。”
至於去幹什麽,清白的人和心中有鬼的人,是不一樣的。
等他們也走後,看著神情恢複鎮靜的淩喆,韓非道:“為何要……如此?”
淩喆看了看周圍,這個小院子還不錯,隻是周圍這十幾個士卒有些煞風景。
不過也可以理解,韓非畢竟是大官,怕自己鋌而走險也正常。
韓非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意思,率先走到了院子中的一個石台旁,又讓士卒拿來了兩個凳子。
“你……你似乎,有苦衷?”韓非冷笑一聲:“再大的苦……苦衷,也不能以……以無辜者的生命為代……代價,你這是自以為是!”
“韓副部自詡高人呐。”
淩喆說:“可剛才又為何利用父母對孩子的關切之心呢?以孩子的生命進行攻心之舉,你這也沒多高尚啊!”
更讓他想不通的是,韓非就算是中央派來的,可自己所有的動作在明麵上都符合秦法或者製度,你不應該找到突破口再進行調查嗎?
一來就直接以勢壓人,甚至要直接殺兇手,你這還是官僚嗎?這符合傳統嗎?
“我跟國師學的。”韓非說。
淩喆:“???”
李緣雖然是國師,可縱覽他的從政經曆,他壓根就沒進行過一次正常的‘政治鬥爭’,一直都是以勢壓人。
而偏偏這種舉動,在那些對他最為關注的秦國百姓眼中,這屬於最微小、甚至都不會怎麽在意的小事,他們隻關注李緣的官又大了,又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好處了。
結果是好的,那這方式,還重要嗎?
“不依法律辦事,走這種邊緣之道,這就是韓副部的以身作則?”淩喆心裏氣急敗壞,表麵上卻隻是不屑了一句。
韓非笑了。
如果是以前,他會認為法不可亂,應該要按照正常的程序來走,按照傳統的政治鬥爭方法一點點的來查案鬥倒對方。
可有了韓國和秦國兩個不同的強盛之路和結果,有了李緣那另類的政治之路和那在民間龐大的名聲,現在他覺得,許多事情上,可以先把結果找出來,再去補足過程——尤其是在這件正常來辦會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上。
如果是在後世的華夏,這方法行不通,在極快的信息流通速度麵前,哪個大官要是和韓非一樣由著自己的性子這麽幹了,那會帶來大問題。
可在現在的大秦,百姓不會知道的,他們隻會為韓非拍手叫好。
這一番理論讓淩喆不知怎麽迴。
國師的事情迴不了,因為百姓的口碑擺在那。
韓國強盛之路走歪了,而秦國靠著嚴刑峻法和戰功授爵強大起來了、現在再開始改變一些事也來得及,這現實結果也擺在這。
這種事情上,結果,真的比過程重要?
“我也是這麽幹的啊!”淩喆忽然道。
那個義渠人家庭,是他養的一群盜匪殺的,他為了給卓維下套,讓那個男孩一家頂下了這個罪責,並且以法律空子和自己的權勢讓卓維無法暴力審問。
隻要卓維沒了,自己不一樣成功了嗎?
憑什麽自己在北地郡那麽久,官製改革後他當了郡守,自己卻被降職了?
我隻是想拿迴我的一切,我隻是想往上走,我有錯嗎?
“你居……居然敢豢養盜匪?!”韓非都驚了!
秦國有盜匪嗎?
有,但是極少!
那都是一些實在是過不下去或者犯了秦法的人,而且規模都不大,又因為秦國官府時常的清掃,大部分人與其說是盜匪,還不如說一群躲入深山脫離朝廷管轄的自由民,指不定哪天就被老虎當成口糧的那種……
可一個官吏,還是郡一級的主官,居然明知郡中有盜匪不清剿、還和他們聯絡,甚至於暗中豢養?
有這膽子,你上戰場拚一把不好嗎?何必幹這會被夷三族的事呢?
“我就是想拚一把。”
淩喆淡定說道。
雖然也可以稱之為豢養,但他隻是給了那些盜匪一點喘息空間,沒讓郡兵去剿他們而已,並沒有允許他們下山搶劫。
他似乎還覺得自己挺夠意思。
那群盜匪是一些不服秦國管教的義渠人,想著造反又知道沒希望,所以蟄伏在山林裏。
隻要郡裏有心,郡兵都可以清剿了他們。
淩喆其實是有些瞧不起他們的。
他們和在塞外遊走的義渠人有聯係,隨時準備在他們打迴來時出來接應複國;在原本的曆史上,塞外遊走的那部分義渠人會在秦朝時期被壯大的匈奴吞並。
但這個時空裏,還沒等匈奴來吞並他們呢,匈奴自己就死了……
在秦軍把匈奴打掉並且打包迴來當奴隸後,他們就跑到更西邊靠近月氏的地方去了。
月氏人也知道那群人的身份,由於秦國國內也有義渠人,為了保險起見,他們並沒有斬盡殺絕,而是想著把他們往大秦這邊趕。
然後越趕那部分義渠人人數越少,如今就算沒死絕,也應該在月氏人的打擊下瑟瑟發抖,自身難保。
“這個時候他們找上了我,想著投誠,徹底歸入秦國。”
淩喆冷笑一聲:“我不認為他們會安分下來,但也不想現在就讓郡兵去清剿,畢竟我還跟他們有過聯係,我怕他們把我供出來。”
“我就讓他們配合我給卓維下了一次套,等我幹掉卓維當上郡守後,再以郡守的身份穩住他們,等我銷毀所有證據後再把他們引誘到一起,全部斬殺。”
“隻可惜,我當不了郡守了。”
韓非看著他那淡定的臉色,恨不得一拳打上去讓他變紅……
你往上爬,就要拿無辜者的命?
雖然在這個時代人命並不值錢,可這不符合君子道義。
而更讓韓非氣憤的是,這貨簡直是將他和李斯在內的中央官員當成了傻子……
你為啥沒當上郡守,難道心裏沒點數?
郡一級的主官都是要經過大王和國師批準的,國師看沒看韓非不知道,但大王可是都過目了的,真要是哪個廷會官委屈了你,大王難道看不出來?
一個在北地郡當了好幾年郡守的人反而被降職了,這裏頭一看就有問題啊!
“問題?”淩喆反問道:“是因為我懶政嗎?”
“難道你沒……沒有嗎?”韓非指責道。
淩喆之前在北地郡當了許多年郡守,可北地郡幾乎每天都可以擺在他這個郡守麵前的案子,在嚴刑峻法和高壓統治下的秦國,每天都有需要郡守處理的案子,這北地郡的情況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要是放到後世,哪個省要是每天都有需要省長親自處理的案件,那這個省長估計也快涼了。
“可韓副部,您怎麽不來北地郡當個官試試?”
淩喆說:“北地郡是每天都有案子,可需要最後上報鹹陽來備案的大案,又有幾個?”
“去年,十七件。”韓非脫口而出。
“那一年又有多少天呢?”
韓非沒說話。
“這裏可是北地郡啊,每年都有些人被遷來,本地又有許多義渠人,雙方的矛盾持續了這麽多年,這種環境下,要不您來當個郡守試試呢?”
“如果要讓民眾開墾一塊已經無主的荒地,可那塊荒地是以前一些義渠人生活的地方,現在即便那裏是無主之地、之前的人都死了,可其他的義渠人仍舊不希望我們動,你怎麽辦?”
這時候,要麽好言相勸,或給與相應補貼,又或者新選土地,再不然就強製執行。
“但如果每一個都辦不成呢?”淩喆又問道。
韓非沉默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
而他也好像明白了淩喆的想法,這不就是抱著“少幹少錯,平安無錯”的想法嗎?
隻要能維持大局平穩,懶政一些又何妨?
這種事情……
“不應該。”
……
鹹陽宮。
當李斯拿著韓非對北地郡事件的處理報告找來時,嬴政和李緣在下著象棋。
看到李斯一來,李緣趕忙起身:“李廷會肯定有政務匯報,我就先迴去了,我還有……”
“站住,你是國師你避什麽?”
“……”
李斯對兩人行了一禮,走過來一看。
國師敗局已定,輸得隻剩下將和兩個士、兩馬和一個炮;再看大王那邊,隻丟了三個兵和一馬一炮。
這還下什麽?
“李斯,你來替國師下。”
李斯:“……”
何苦為難我呢?
但麵對兩個地位比他高的人,他隻能默默接受。
一邊下棋,一邊說著韓非的處理結果:對淩喆降職,去蜀郡某工廠裏當沒有任何待遇的工人和教書先生,家財全部充公,家人三代內不得從官、從軍、從工,隻能當農人。
如果不是因為淩喆算個高級知識分子,恐怕早就被拉去礦洞和那些匈奴人一起為伍了。
“韓兄的意思是,此風氣必須止住。”
這個問題上,李斯和韓非是一個想法:“大秦如今處於特殊時刻,以前也就罷了,可以後絕對不行,如果為官不作為,那還不如拉去當苦力,將位置騰出來給其他人。”
“總共牽連了多少人?”李緣問了句。
“郡衙內二十六人,其中十四名官員,餘者為小吏,那些盜匪人數一百多人,民眾犯法者十八人。”李斯說:“師兄已經清剿盜匪,且認為其他官吏和牽連民眾都應該從重處罰,以遏製這種近乎塌方式的官吏墮落行為,但在下覺得……”
“覺得官吏可以從重處罰,那些民眾就沒必要刻意加重了?”李緣問道。
李斯沉默了一下,點了點頭:“中等量刑即可。”
意思就是,如果是判罰三年至六年這個範圍的,罰四年半。
“之前的案子被淩喆的流言一攪,已經隱隱在當地有了割裂之勢,即便師兄已經澄清了此案全過程,但當地畢竟義渠人占多數;在下理解師兄是想以此告誡當地秦人,不要欺負義渠人,這是為了維護當地的團結。”
“可如果量刑過重,維護了義渠人,難道就不怕老秦人傷心嗎?”
李緣沒說話,和李斯互相對視沉默著。
一旁,嬴政用‘車’徹底將李斯的‘將’逼到了死地,這才看向他們。
“如何維持‘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