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不能再拖了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鬆小心翼翼的安撫好白馬,這才哈哈大笑著誇道:“厲害!厲害!我家女將軍天下無敵!”
誰說這兄弟倆一點兒不像的?
在寵孩子上簡直一模一樣,甚至至今還沒娶妻的武二郎,比他哥武大更沒底線。
連“女將軍”都是張嘴就來!
也是小武英太會哄人兒,直接從馬背上就往二叔懷裏跳,被接住後先就狠狠“吧唧”了一口。
武從文骨子裏是現代人,這個時代的什麽女子規矩?根本不存在的。
在他的縱容,甚至是刻意引導下,小武英絲毫沒有半點兒所謂的“禮法規矩”,搞得潘金蓮整天唉聲歎氣,一些老古板大臣整日裏在背後偷偷吐槽“瘋丫頭”。
武從文沒有加速,等著武臨安也縱馬衝了出去。
武臨安比妹妹規矩多了,遠遠便下了馬,走過去恭恭敬敬的叫了一聲:“二叔。”
武鬆也沒有絲毫區別對待,抱著侄女大步上前,一彎腰,另一隻手把侄子也抱了起來,順便在他臉上也狠狠親了一口。
“呦嗬!你小子又沉了啊!個頭也長高了!”
武臨安雖然不是大哥的親生骨肉,卻是自己當年親手在臨安東門拚死救下的嬰兒,怎麽會有親疏之分。
大隊人馬走近,武鬆先恭恭敬敬的向三嫂子問好,這才發現哥哥的臉色不太好看。
扈三娘和他也是老交情了,下江南時便是同伴,見狀連忙過去把兩個小家夥接了過來,順便使了個眼色。
超模同誌雖然性子大大咧咧,如今好歹也是當了娘的人,心思也細膩了不少。
武鬆會意,上馬趕到了哥哥身邊。
“我剛去過太原,那裏雖然殘破,卻也比這燕京強上百倍。”
跟自己親弟弟,武從文也不客氣,一句話直入主題。
武鬆也嚴肅了表情,點點頭道:“燕京周遭百姓的日子確實難過!”
武從文默然不語。
他之前的話並不是責怪弟弟治理地方不利,因為心裏很清楚換誰來都是一樣!
原因很簡單,沒有那個基礎條件。
當年逼著女真人簽了條約,雖然成功拿迴了燕京一線,說是要構築北方防線,可現實哪有那麽容易?!
汴梁一戰過後,武家軍滿打滿算也就剩下兩萬來人,分守四方之下,派到北邊的能有多少?
無奈之下,武從文幹脆放棄了邊境,連古北口、居庸關、得勝口等幾個最重要的關隘都沒派一兵一卒,命令武鬆將一萬兵馬全部聚集在燕京城。
說白了,根本就沒有什麽北方防線,曾經的大遼都城燕京,其實就是武家軍釘在最北邊的一顆釘子!
女真人要南下劫掠?
可以,我堅壁清野!
想要向南深入?
就問你怕不怕燕京守軍斷了退路!
在這種政策之下,除了燕京周邊三十裏範圍,再遠一點兒都是荒無人煙,後勤全靠後方輸送。
這也是河北大地三年都沒恢複過來的一個主要原因。
有人問在當地屯田豈不是更劃算?
的確是這樣,可時不時南下騷擾的女真人也會有的搶啊!
武從文寧可咬牙硬挺,也不會讓女真人從自己手裏得到半分好處!
至於燕京周邊的百姓?
別怪武從文心狠,他曾經給過機會的。
可從當年拒絕跟隨武家軍南下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
而且,實際情況是這裏也沒剩多少人了。
金軍第一次攻占燕京的時候就開始向北劫掠人口,第二次南下時也幹了同樣的事情,僅剩的那點兒人要麽進入已成軍事堡壘的燕京城討生活,要麽南下進入涿易兩州尋活路。
反正這兩個地方也都需要人,越多越好!
......
武從文很快就消失了,連扈三娘都不知道自家男人去了哪裏。
小武英別看平時調皮,其實心裏透著呢,可知道什麽時候應該做什麽了。
也不嚷嚷著找爹,拉著哥哥武臨安就開始逛起了燕京城。
原遼國皇宮。
這裏稍微值錢點兒的東西早就被拆光了,失去了金屬部件裝飾的古代房屋,怎麽看怎麽是濃濃的破敗感。
一間孤零零得有些突兀的密室,陳二狗負手立在門前,百步之外才有武鬆的親兵站崗。
密室之內,武家兄弟對麵而坐。
武鬆匯報完最新的情況,目光灼灼的看著自家大哥。
他總覺得大哥這迴來和前幾次不一樣,心頭隱隱有種興奮感----難道是到時候了?
武從文閉著眼睛沉思半晌後緩緩開口。
“太原已降,我留了楊嗣業在那。這事兒你知道了吧?”
武鬆點點頭,眼中光彩更盛。
武從文一行走的慢,這消息早就提前傳到了燕京。
“還有河南、京兆兩府,汴梁也已經派遣了官員前去。”
武從文接著說,武鬆更激動了,終於沒忍住問道:“大哥,是要動手了嗎?”
武從文沒讓弟弟失望,點了點頭。
武鬆豁然起身,激動的喊道:“大哥,弟願為前鋒!”
這兩年他眼看著小股金軍隔三差五就來逛蕩一圈,自己卻隻能忍氣吞聲的緊守城池,早就快被憋瘋了。
武從文笑著招唿他坐下,“自然跑不了你,古北口那邊怎麽樣了?”
武鬆強壓著激動,沉聲道:“各項情報早已摸清,隻要發動,該有七成把握!”
“七成不夠!”武從文皺眉道,“三年時間太短,大軍糧草是最大的問題,必須速戰速決!”
武鬆知道大哥說的沒錯,卻還是麵露難色。
雖然諸般布置一刻未停,但古北口畢竟是金軍駐守的要地,總不可能有百分百的把握吧?
武從文突然話鋒一轉,問了個不相幹的問題:“那些家夥最近來過嗎?”
武鬆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哥哥問的是什麽,眯起眼睛答道:“下個月就是大哥與長公主的大婚,那些家夥就像聞著了味兒的老鼠,來的更勤了!”
武從文笑了,“來得好!”
......
臨安。
到底是江南溫暖之地,三月初城中已是繁花似錦。
“秦相,蜀王的人還沒到嗎?”
問話的是弘光朝廷的太尉董雲,相比三年前明顯蒼老了許多。
坐在他對麵的尚書右丞秦檜聞言,慢悠悠的品了口盞中香茗,放下後才臉露譏諷道:“那些鼠輩,看來是鐵了心要偏安一隅了。”
董雲眉頭皺得更緊,憂心忡忡。
秦檜見狀笑著勸道:“太尉大人勿憂,本就沒指望他們。”
頓了頓手指南方,“閩王那邊要不是實在撐不下去了,也不會派人前來。”
董雲搖搖頭,“不是指望他們幫忙,而是擔心他們趁機生事。”
秦檜重新端起茶盞喝了一口,“生事?那可再好不過了!”
董雲一愣,隨即恍然,眼神複雜難明。
誰說這兄弟倆一點兒不像的?
在寵孩子上簡直一模一樣,甚至至今還沒娶妻的武二郎,比他哥武大更沒底線。
連“女將軍”都是張嘴就來!
也是小武英太會哄人兒,直接從馬背上就往二叔懷裏跳,被接住後先就狠狠“吧唧”了一口。
武從文骨子裏是現代人,這個時代的什麽女子規矩?根本不存在的。
在他的縱容,甚至是刻意引導下,小武英絲毫沒有半點兒所謂的“禮法規矩”,搞得潘金蓮整天唉聲歎氣,一些老古板大臣整日裏在背後偷偷吐槽“瘋丫頭”。
武從文沒有加速,等著武臨安也縱馬衝了出去。
武臨安比妹妹規矩多了,遠遠便下了馬,走過去恭恭敬敬的叫了一聲:“二叔。”
武鬆也沒有絲毫區別對待,抱著侄女大步上前,一彎腰,另一隻手把侄子也抱了起來,順便在他臉上也狠狠親了一口。
“呦嗬!你小子又沉了啊!個頭也長高了!”
武臨安雖然不是大哥的親生骨肉,卻是自己當年親手在臨安東門拚死救下的嬰兒,怎麽會有親疏之分。
大隊人馬走近,武鬆先恭恭敬敬的向三嫂子問好,這才發現哥哥的臉色不太好看。
扈三娘和他也是老交情了,下江南時便是同伴,見狀連忙過去把兩個小家夥接了過來,順便使了個眼色。
超模同誌雖然性子大大咧咧,如今好歹也是當了娘的人,心思也細膩了不少。
武鬆會意,上馬趕到了哥哥身邊。
“我剛去過太原,那裏雖然殘破,卻也比這燕京強上百倍。”
跟自己親弟弟,武從文也不客氣,一句話直入主題。
武鬆也嚴肅了表情,點點頭道:“燕京周遭百姓的日子確實難過!”
武從文默然不語。
他之前的話並不是責怪弟弟治理地方不利,因為心裏很清楚換誰來都是一樣!
原因很簡單,沒有那個基礎條件。
當年逼著女真人簽了條約,雖然成功拿迴了燕京一線,說是要構築北方防線,可現實哪有那麽容易?!
汴梁一戰過後,武家軍滿打滿算也就剩下兩萬來人,分守四方之下,派到北邊的能有多少?
無奈之下,武從文幹脆放棄了邊境,連古北口、居庸關、得勝口等幾個最重要的關隘都沒派一兵一卒,命令武鬆將一萬兵馬全部聚集在燕京城。
說白了,根本就沒有什麽北方防線,曾經的大遼都城燕京,其實就是武家軍釘在最北邊的一顆釘子!
女真人要南下劫掠?
可以,我堅壁清野!
想要向南深入?
就問你怕不怕燕京守軍斷了退路!
在這種政策之下,除了燕京周邊三十裏範圍,再遠一點兒都是荒無人煙,後勤全靠後方輸送。
這也是河北大地三年都沒恢複過來的一個主要原因。
有人問在當地屯田豈不是更劃算?
的確是這樣,可時不時南下騷擾的女真人也會有的搶啊!
武從文寧可咬牙硬挺,也不會讓女真人從自己手裏得到半分好處!
至於燕京周邊的百姓?
別怪武從文心狠,他曾經給過機會的。
可從當年拒絕跟隨武家軍南下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
而且,實際情況是這裏也沒剩多少人了。
金軍第一次攻占燕京的時候就開始向北劫掠人口,第二次南下時也幹了同樣的事情,僅剩的那點兒人要麽進入已成軍事堡壘的燕京城討生活,要麽南下進入涿易兩州尋活路。
反正這兩個地方也都需要人,越多越好!
......
武從文很快就消失了,連扈三娘都不知道自家男人去了哪裏。
小武英別看平時調皮,其實心裏透著呢,可知道什麽時候應該做什麽了。
也不嚷嚷著找爹,拉著哥哥武臨安就開始逛起了燕京城。
原遼國皇宮。
這裏稍微值錢點兒的東西早就被拆光了,失去了金屬部件裝飾的古代房屋,怎麽看怎麽是濃濃的破敗感。
一間孤零零得有些突兀的密室,陳二狗負手立在門前,百步之外才有武鬆的親兵站崗。
密室之內,武家兄弟對麵而坐。
武鬆匯報完最新的情況,目光灼灼的看著自家大哥。
他總覺得大哥這迴來和前幾次不一樣,心頭隱隱有種興奮感----難道是到時候了?
武從文閉著眼睛沉思半晌後緩緩開口。
“太原已降,我留了楊嗣業在那。這事兒你知道了吧?”
武鬆點點頭,眼中光彩更盛。
武從文一行走的慢,這消息早就提前傳到了燕京。
“還有河南、京兆兩府,汴梁也已經派遣了官員前去。”
武從文接著說,武鬆更激動了,終於沒忍住問道:“大哥,是要動手了嗎?”
武從文沒讓弟弟失望,點了點頭。
武鬆豁然起身,激動的喊道:“大哥,弟願為前鋒!”
這兩年他眼看著小股金軍隔三差五就來逛蕩一圈,自己卻隻能忍氣吞聲的緊守城池,早就快被憋瘋了。
武從文笑著招唿他坐下,“自然跑不了你,古北口那邊怎麽樣了?”
武鬆強壓著激動,沉聲道:“各項情報早已摸清,隻要發動,該有七成把握!”
“七成不夠!”武從文皺眉道,“三年時間太短,大軍糧草是最大的問題,必須速戰速決!”
武鬆知道大哥說的沒錯,卻還是麵露難色。
雖然諸般布置一刻未停,但古北口畢竟是金軍駐守的要地,總不可能有百分百的把握吧?
武從文突然話鋒一轉,問了個不相幹的問題:“那些家夥最近來過嗎?”
武鬆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哥哥問的是什麽,眯起眼睛答道:“下個月就是大哥與長公主的大婚,那些家夥就像聞著了味兒的老鼠,來的更勤了!”
武從文笑了,“來得好!”
......
臨安。
到底是江南溫暖之地,三月初城中已是繁花似錦。
“秦相,蜀王的人還沒到嗎?”
問話的是弘光朝廷的太尉董雲,相比三年前明顯蒼老了許多。
坐在他對麵的尚書右丞秦檜聞言,慢悠悠的品了口盞中香茗,放下後才臉露譏諷道:“那些鼠輩,看來是鐵了心要偏安一隅了。”
董雲眉頭皺得更緊,憂心忡忡。
秦檜見狀笑著勸道:“太尉大人勿憂,本就沒指望他們。”
頓了頓手指南方,“閩王那邊要不是實在撐不下去了,也不會派人前來。”
董雲搖搖頭,“不是指望他們幫忙,而是擔心他們趁機生事。”
秦檜重新端起茶盞喝了一口,“生事?那可再好不過了!”
董雲一愣,隨即恍然,眼神複雜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