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汴梁血流成河終,江南腥風血雨起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坐鎮汴梁的潘金蓮一直在等這份名單。
從燕王妃到皇後的身份轉變,讓她看問題的角度立刻發生了轉變。
之前還是趙家天下,潘金蓮最重視的是自家夫君的安全和地位穩固,如今卻要更多考慮朝政運轉。
武從文之前的登基大典辦得極為簡單,也沒有例行的大赦天下,所以汴梁謀逆案的審理其實一直都沒停,牽扯的各級官員每天都在增加。
如今很多政事都已陷入停滯,各級官署快沒人了啊!
綜合了秦檜秘奏、史家投名狀和錦衣衛多年情報積累的名單,九月十五送抵汴梁,謀逆案九月十六宣布結案,大批被無辜攀咬的官員無罪獲釋。
次日,皇後潘金蓮下懿旨,所有定罪官員即刻斬首、並誅族。
一時間,汴梁西門墓園外再次血流成河,隻是這一次被砍下的上萬顆大小頭顱,沒像曾經的女真人那樣被壘成京觀。
......
張仲熊看著眼窩深陷、瘦骨嶙峋的父親,神情卻是欣喜異常。
這幾個月來,張府上下可謂度日如年,生怕下一刻就有大隊兵丁破門而入。
張仲熊不是沒想過去找武從文求情。
他相信以陛下一貫表現出的對有功將士的厚待,一定會看在哥哥為國戰死的份上,對自己父親網開一麵,至少也能下令重審。
可惜好容易盼到武從文還朝,這貨居然連城門都沒進,就開始了一係列讓人目不暇接的騷操作。
獻俘祭天、大婚、登基,一樁樁哪件不是潑天的大事,他要是敢在那個時候去給陛下找麻煩,是嫌自己父親死的不夠快嗎?
張仲熊心裏還有一個指望,那就是覺得陛下一定會大赦天下。
但凡新君繼位,這都是慣例,雖然謀逆大罪通常不在大赦之列,可這次是改朝換代啊,說不定會例外呢?
結果一直心心念念的張仲熊,沒等到大赦天下的喜訊,卻等來了陛下剛登基就攜長公主......不,現在應該叫貴妃了,就攜貴妃趙福金離京巡視西北的消息。
從宮中傳出的消息,陛下迴京後從未對謀逆大案提及過隻言片語,擺明了要一如從前,全權交由皇後處置。
至於皇後潘金蓮,張仲熊從沒想過去求。
一是根本沒有機會。
畢竟男女有別,像張家這種非梁山係的外人,根本就沒機會見到皇後。
要是自己父親在,或許還有麵子求個機會,可這次就是要救他老人家啊......
二是他聽人說,柳謙益和楊嗣業兩位大人早就因為替一些犯官求情,都被皇後罵了個狗血淋頭。
形勢還不夠明白嗎?
皇後絕對是個狠人,就是要趕盡殺絕,絕不給新皇留下任何一絲隱患!
想明白這一點兒,張仲熊算是徹底絕望了,甚至瞞著母親偷偷為父親定了一口棺材。
結果,事情的發展再次出乎了他的預料,謀逆大案依然還在審理中,根本看不到一點點要結案的跡象。
張仲熊雖然沒有對任何人說過,其實心裏已經開始琢磨要不要再多訂幾口棺材了。
之所以沒有實施,是因為他突然想到,都他媽滿門抄斬了,還要個雞毛的棺材啊?有誰會給自己一家子叛逆收屍?
最後,張仲熊發現自己又他媽猜錯了,父親毫無預兆的就被宣布無罪,然後不缺胳膊不少腿的迴到了家中。
至於掉的那些份量,純就是夥食不好餓的......
聽完自己兒子講述這段時間,那堪稱跌宕起伏的心路曆程,張叔夜久久無語,半晌後才憋出一句話。
“仲熊,你把開封府軍巡使的差事辭了吧,報名投軍去。”
“啊?”還等著求安慰的張仲熊直接就愣了,一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表情。
張叔夜暗歎口氣,心說:“自家這個兒子真不是混官場的材料,尤其是在這天子腳下的汴梁。”
不過他還是小看了兒子。
張仲熊性格憨直不假,卻不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剛剛隻是自己心驚肉跳的說了半天,結果父親開口第一句卻和自己說的毫不相關,一時被搞愣了而已。
“父親,我若從軍,您又要離開汴梁南下,那......”
說到這,張仲熊突然壓低了聲音,“是不是把母親和家人也送迴陽翟老家去?”
張叔夜看了兒子一眼,心裏默默又補充了一句:“看來到了軍中也不保險,就這腦子,說不準哪天被人玩兒死了都還不自知。”
爺倆太熟了,張仲熊一看自己爹那眼神就明白是啥意思,大腦飛快轉動,拚了命的思索自己又哪犯錯了?
張叔夜同樣了解兒子,時間有限,立即決定把話說個明白。
讓夫人和其他家人退下,他看著明顯更加忐忑的兒子,突然表情無比嚴肅的問道:“宮裏的消息你是從哪得到的?”
張仲熊倏然一驚,終於知道自己錯哪了,額頭驀地滲出一層冷汗。
一見兒子這副模樣,張叔夜也是瞬間瞪大了眼睛,疾聲問道:“你尋人打探宮中消息了?!”
張仲熊見父親誤會了,連忙擺手否認道:“沒有沒有!我是去找柳中丞打聽父親消息,他有一次無意間說漏嘴了。”
“還好還好,這小子總算還沒蠢到家。”
張叔夜心裏大喊,很明顯的重重鬆了口氣,可緊跟著就冷笑道:“說漏嘴?把你那腦子扒出來,再和八百個一樣的捆一塊兒,也比不上那小子一根毫毛!他會說漏嘴?”
張仲熊被父親貶低得有些尷尬,“他是故意說給我聽的?”
張叔夜點點頭,恨鐵不成鋼的罵道:“人家本意是暗示為父不會有事,哪知卻被你想歪了,要讓那小子知道了,非把鼻子氣歪不可!”
其實他心裏很清楚,事情遠沒有自己說的那麽簡單。
柳謙益作為陛下身邊的得力幹將、梁山係的頭號文臣,哪有必要和自家示好?
就是想拐彎抹角的向外界釋放一種信號罷了,沒想到所托非人......
至於那麽做的原因,就太複雜了,很多他也是獲釋之後才想明白的。
不過那些就沒必要和兒子細講了,講也白講,根本沒那個腦子嘛!
於是張叔夜話鋒一轉,“知道陛下召為父南下見駕,所為何事嗎?”
張仲熊搖搖頭,感覺更迷糊了。
自己這段日子本就被形勢的變幻搞得暈頭轉向,今天父親又是怎麽了?思維咋也這麽跳躍呢?
張叔夜突然壓低了聲音,“江南初定,也和當初的汴梁一樣,該殺的要殺、該貶的要貶。”
“隻是陛下沒有耐心再等一個三年了,而為父這個僥幸活命之人,就是陛下手裏的那把刀!”
說罷,他盯著兒子的眼睛,沉聲問道:“現在明白了吧,你覺得你母親她們還能迴得了老家嗎?”
從燕王妃到皇後的身份轉變,讓她看問題的角度立刻發生了轉變。
之前還是趙家天下,潘金蓮最重視的是自家夫君的安全和地位穩固,如今卻要更多考慮朝政運轉。
武從文之前的登基大典辦得極為簡單,也沒有例行的大赦天下,所以汴梁謀逆案的審理其實一直都沒停,牽扯的各級官員每天都在增加。
如今很多政事都已陷入停滯,各級官署快沒人了啊!
綜合了秦檜秘奏、史家投名狀和錦衣衛多年情報積累的名單,九月十五送抵汴梁,謀逆案九月十六宣布結案,大批被無辜攀咬的官員無罪獲釋。
次日,皇後潘金蓮下懿旨,所有定罪官員即刻斬首、並誅族。
一時間,汴梁西門墓園外再次血流成河,隻是這一次被砍下的上萬顆大小頭顱,沒像曾經的女真人那樣被壘成京觀。
......
張仲熊看著眼窩深陷、瘦骨嶙峋的父親,神情卻是欣喜異常。
這幾個月來,張府上下可謂度日如年,生怕下一刻就有大隊兵丁破門而入。
張仲熊不是沒想過去找武從文求情。
他相信以陛下一貫表現出的對有功將士的厚待,一定會看在哥哥為國戰死的份上,對自己父親網開一麵,至少也能下令重審。
可惜好容易盼到武從文還朝,這貨居然連城門都沒進,就開始了一係列讓人目不暇接的騷操作。
獻俘祭天、大婚、登基,一樁樁哪件不是潑天的大事,他要是敢在那個時候去給陛下找麻煩,是嫌自己父親死的不夠快嗎?
張仲熊心裏還有一個指望,那就是覺得陛下一定會大赦天下。
但凡新君繼位,這都是慣例,雖然謀逆大罪通常不在大赦之列,可這次是改朝換代啊,說不定會例外呢?
結果一直心心念念的張仲熊,沒等到大赦天下的喜訊,卻等來了陛下剛登基就攜長公主......不,現在應該叫貴妃了,就攜貴妃趙福金離京巡視西北的消息。
從宮中傳出的消息,陛下迴京後從未對謀逆大案提及過隻言片語,擺明了要一如從前,全權交由皇後處置。
至於皇後潘金蓮,張仲熊從沒想過去求。
一是根本沒有機會。
畢竟男女有別,像張家這種非梁山係的外人,根本就沒機會見到皇後。
要是自己父親在,或許還有麵子求個機會,可這次就是要救他老人家啊......
二是他聽人說,柳謙益和楊嗣業兩位大人早就因為替一些犯官求情,都被皇後罵了個狗血淋頭。
形勢還不夠明白嗎?
皇後絕對是個狠人,就是要趕盡殺絕,絕不給新皇留下任何一絲隱患!
想明白這一點兒,張仲熊算是徹底絕望了,甚至瞞著母親偷偷為父親定了一口棺材。
結果,事情的發展再次出乎了他的預料,謀逆大案依然還在審理中,根本看不到一點點要結案的跡象。
張仲熊雖然沒有對任何人說過,其實心裏已經開始琢磨要不要再多訂幾口棺材了。
之所以沒有實施,是因為他突然想到,都他媽滿門抄斬了,還要個雞毛的棺材啊?有誰會給自己一家子叛逆收屍?
最後,張仲熊發現自己又他媽猜錯了,父親毫無預兆的就被宣布無罪,然後不缺胳膊不少腿的迴到了家中。
至於掉的那些份量,純就是夥食不好餓的......
聽完自己兒子講述這段時間,那堪稱跌宕起伏的心路曆程,張叔夜久久無語,半晌後才憋出一句話。
“仲熊,你把開封府軍巡使的差事辭了吧,報名投軍去。”
“啊?”還等著求安慰的張仲熊直接就愣了,一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表情。
張叔夜暗歎口氣,心說:“自家這個兒子真不是混官場的材料,尤其是在這天子腳下的汴梁。”
不過他還是小看了兒子。
張仲熊性格憨直不假,卻不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剛剛隻是自己心驚肉跳的說了半天,結果父親開口第一句卻和自己說的毫不相關,一時被搞愣了而已。
“父親,我若從軍,您又要離開汴梁南下,那......”
說到這,張仲熊突然壓低了聲音,“是不是把母親和家人也送迴陽翟老家去?”
張叔夜看了兒子一眼,心裏默默又補充了一句:“看來到了軍中也不保險,就這腦子,說不準哪天被人玩兒死了都還不自知。”
爺倆太熟了,張仲熊一看自己爹那眼神就明白是啥意思,大腦飛快轉動,拚了命的思索自己又哪犯錯了?
張叔夜同樣了解兒子,時間有限,立即決定把話說個明白。
讓夫人和其他家人退下,他看著明顯更加忐忑的兒子,突然表情無比嚴肅的問道:“宮裏的消息你是從哪得到的?”
張仲熊倏然一驚,終於知道自己錯哪了,額頭驀地滲出一層冷汗。
一見兒子這副模樣,張叔夜也是瞬間瞪大了眼睛,疾聲問道:“你尋人打探宮中消息了?!”
張仲熊見父親誤會了,連忙擺手否認道:“沒有沒有!我是去找柳中丞打聽父親消息,他有一次無意間說漏嘴了。”
“還好還好,這小子總算還沒蠢到家。”
張叔夜心裏大喊,很明顯的重重鬆了口氣,可緊跟著就冷笑道:“說漏嘴?把你那腦子扒出來,再和八百個一樣的捆一塊兒,也比不上那小子一根毫毛!他會說漏嘴?”
張仲熊被父親貶低得有些尷尬,“他是故意說給我聽的?”
張叔夜點點頭,恨鐵不成鋼的罵道:“人家本意是暗示為父不會有事,哪知卻被你想歪了,要讓那小子知道了,非把鼻子氣歪不可!”
其實他心裏很清楚,事情遠沒有自己說的那麽簡單。
柳謙益作為陛下身邊的得力幹將、梁山係的頭號文臣,哪有必要和自家示好?
就是想拐彎抹角的向外界釋放一種信號罷了,沒想到所托非人......
至於那麽做的原因,就太複雜了,很多他也是獲釋之後才想明白的。
不過那些就沒必要和兒子細講了,講也白講,根本沒那個腦子嘛!
於是張叔夜話鋒一轉,“知道陛下召為父南下見駕,所為何事嗎?”
張仲熊搖搖頭,感覺更迷糊了。
自己這段日子本就被形勢的變幻搞得暈頭轉向,今天父親又是怎麽了?思維咋也這麽跳躍呢?
張叔夜突然壓低了聲音,“江南初定,也和當初的汴梁一樣,該殺的要殺、該貶的要貶。”
“隻是陛下沒有耐心再等一個三年了,而為父這個僥幸活命之人,就是陛下手裏的那把刀!”
說罷,他盯著兒子的眼睛,沉聲問道:“現在明白了吧,你覺得你母親她們還能迴得了老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