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新朝已立,各自命運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仲熊明白了。
父親被無罪釋放的同時,也收到了南下臨安見駕的旨意,自己又準備離京投軍,張家必須要在汴梁留下人質啊!
其實這倒是無所謂,他現在也能看得出來,父親已經對新皇心服口服了,自己家既然不準備再生異心,留不留人質又有什麽關係?
再說了,汴梁繁華,又是名士大儒雲集,各方麵的條件自然要比老家鄉下地方好得多。
關鍵是父親剛剛那話是什麽意思?
父親就是陛下手裏的一把刀?
難不成陛下也要在江南再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心裏瞬間一問三連之後,張仲熊眼前不由自主的浮現起西門外的屍積如山,渾身止不住打了個激靈。
他從過軍不假,也隨父親血戰過金人,可戰場殺敵和抄家滅門可不是一個概念,那可是從上到下、無分男女老幼......
和張叔夜同時收到南下旨意的還有梁知孝,他倒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啟明啊,你不該來!為父就是出京公幹一趟罷了,又不是不迴來了。柳中丞那裏事情那麽多,怎能因公廢私?”
臨行前,看著前來送行的小兒子,梁知孝點了一句。
梁啟明衝父親一躬身,有些迷糊的解釋道:“父親遠行,做兒子的自當前來相送,禦史台那邊提前請過假的。”
梁知孝看著這個懵懵懂懂的兒子,暗歎口氣還是又把話說明白了一點:“你就安心的跟在柳中丞身邊好好幹。記住,十年之內即便有外放的機會也一定要堅定的拒絕!”
雖然歎氣,他實則對自家這個小兒子是滿意到了極點。
這小子不但聰明,而且運氣和機緣都是天賜,對梁山學院的那些什麽新學天賦極高,不但以頭名成績畢業,還一入仕就跟在柳謙益身邊,而且頗受重用。
梁山學院是什麽地方?
地位不說完全超越了太學,眼下至少也是平分秋色,最重要的那可是陛下一手創辦的,極其看重。
從那裏頭名畢業,說白了就是天子門生中的狀元!
再說那柳謙益是什麽人?
像自己這般半道投效的文官都如此受重用,他作為陛下在文官隊伍中的頭號代言人,前途還用想嗎?宰相的位置就是給他預備的!
眼下小兒子唯一的缺陷就是太年輕,對官場上的彎彎繞繞經驗嚴重不足,自己這個當爹的必須時刻提點。
不得不說,梁知孝這個貪官雖然人品不咋地,但眼光著實毒辣,看事透徹深遠也敢冒險,一早就把寶全部押在了武從文身上。
這不,梁家如今不就發達了?
但是他也明白,自己能夠達到的高度也就這樣了,充其量就是個替陛下幹髒活的角色。
小兒子不一樣,前途真真是不可限量!
所以梁知孝雖然時時言傳身教,可家中一幹齷齪事從來不讓他參與,全力以赴保駕護航
這才是梁家日後飛黃騰達的根基啊!
梁啟明的確太年輕,雖然嘴上答應著父親的話,臉上卻不自覺的露出不解之色,顯然是沒想明白其中暗含的意思。
梁知孝自然能看出來,卻一點兒也沒生氣,反倒暗自欣喜。
單純好啊!新朝初立,陛下又是馬上皇帝,喜歡的就是單純又聰明的臣子。
至於會不會吃虧被人坑?
哼哼!老梁家又他媽不缺壞人......
伸手拍拍小兒子的肩膀,梁知孝臨走前還是不放心的又囑咐了一句:“記住為父的話,十年之內一定緊緊跟著柳中丞,多聽多看、少說多做!”
這十年之約可不是瞎說的,他估摸著自己還能幹上個十年......
......
就在張叔夜和梁知孝兩人,連同大批梁山學院進修班學員一路南下的時候,之前還在緩緩向東推進的張憲部,進軍速度陡然加快。
原先閉門自守的各城紛紛開門喜迎王師,真可謂大炮移動速度有多快,大武朝的疆域擴張速度就有多快!
至華夏元年十月上,張、梁二人抵達臨安之時,原臨安朝廷控製的兩浙路【今浙江和江蘇南部】、江南東路【今安徽南部、江蘇西南部以及江西省東北部】、荊湖北路【今湖北中西部和湖南北部】已經全部歸降。
困守江寧的張俊一箭未發,整建製歸順......
“臣梁知孝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慶殿,武從文高居龍椅,看著下方激動得老淚縱橫的梁知孝,不由得一陣恍惚。
七年前初來乍到,這廝可是陽穀縣的縣令,自己真真兒的父母官。
如今鬥轉星移、高低異位,真如做了一場大夢一般......
梁知孝不管身邊張叔夜那有些鄙夷的目光,微微抬頭偷眼打量龍椅上的武從文表情,心裏不由有些納悶兒。
“往常自己這般浮誇的表演,陛下都會斥責一番,今天是怎麽了?”
這人就是聰明,心裏明明和明鏡似的,卻更知道有些事就算挨罵也必須要堅持做,哪有人不喜歡屬下表忠心的?
“知孝啊......”
半晌後,武從文終於開口。
這頭一句就讓梁知孝骨頭輕了二兩,不,是輕得隻剩下了二兩。
這親昵的稱唿......他都覺得自己還能再多風光十年!
“汴梁的案子辦的不錯!”
武從文果然誇了一句。
“全賴陛下洪福齊天,臣萬萬不敢貪功!”
這馬屁就有些過了,整得武從文一時無語,都不知道該咋往下接著說了。
順著話繼續誇?他怕自己實在沒那個涵養再吐出來......
於是武從文幹脆也不搭理他了,直接看向了張叔夜。
“張愛卿可能猜到朕調你南下所為何事?”
張叔夜雖然心知肚明自己這趟的任務,可怎麽也沒想到陛下會問得如此直接了當,一時有些不知該如何接口。
這就是武從文的行事風格,七年時間要麽是在戰場上、要麽是在奔波求存,效率優先的理念早已深入骨髓,哪有多餘的功夫雲山霧繞?
再說以他如今的地位,除了自家幾個老婆,也沒人有資格讓他那樣。
張叔夜也就愣了那麽一兩秒,如今的他可不敢再像從前那樣對武從文“沉默是金”。
“臣醒得。”短短三個字仿佛用盡了他所有的力氣。
從這一刻起,張叔夜知道自己已經沒法再像以前那般獨善其身了。
陛下能網開一麵一次,可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好,那這趟就要辛苦張愛卿了。”
武從文更痛快,一句之後就開始布置任務,隻不過內容不僅聽得張叔夜心驚膽戰,就連梁知孝都出了一後背的冷汗。
父親被無罪釋放的同時,也收到了南下臨安見駕的旨意,自己又準備離京投軍,張家必須要在汴梁留下人質啊!
其實這倒是無所謂,他現在也能看得出來,父親已經對新皇心服口服了,自己家既然不準備再生異心,留不留人質又有什麽關係?
再說了,汴梁繁華,又是名士大儒雲集,各方麵的條件自然要比老家鄉下地方好得多。
關鍵是父親剛剛那話是什麽意思?
父親就是陛下手裏的一把刀?
難不成陛下也要在江南再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心裏瞬間一問三連之後,張仲熊眼前不由自主的浮現起西門外的屍積如山,渾身止不住打了個激靈。
他從過軍不假,也隨父親血戰過金人,可戰場殺敵和抄家滅門可不是一個概念,那可是從上到下、無分男女老幼......
和張叔夜同時收到南下旨意的還有梁知孝,他倒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啟明啊,你不該來!為父就是出京公幹一趟罷了,又不是不迴來了。柳中丞那裏事情那麽多,怎能因公廢私?”
臨行前,看著前來送行的小兒子,梁知孝點了一句。
梁啟明衝父親一躬身,有些迷糊的解釋道:“父親遠行,做兒子的自當前來相送,禦史台那邊提前請過假的。”
梁知孝看著這個懵懵懂懂的兒子,暗歎口氣還是又把話說明白了一點:“你就安心的跟在柳中丞身邊好好幹。記住,十年之內即便有外放的機會也一定要堅定的拒絕!”
雖然歎氣,他實則對自家這個小兒子是滿意到了極點。
這小子不但聰明,而且運氣和機緣都是天賜,對梁山學院的那些什麽新學天賦極高,不但以頭名成績畢業,還一入仕就跟在柳謙益身邊,而且頗受重用。
梁山學院是什麽地方?
地位不說完全超越了太學,眼下至少也是平分秋色,最重要的那可是陛下一手創辦的,極其看重。
從那裏頭名畢業,說白了就是天子門生中的狀元!
再說那柳謙益是什麽人?
像自己這般半道投效的文官都如此受重用,他作為陛下在文官隊伍中的頭號代言人,前途還用想嗎?宰相的位置就是給他預備的!
眼下小兒子唯一的缺陷就是太年輕,對官場上的彎彎繞繞經驗嚴重不足,自己這個當爹的必須時刻提點。
不得不說,梁知孝這個貪官雖然人品不咋地,但眼光著實毒辣,看事透徹深遠也敢冒險,一早就把寶全部押在了武從文身上。
這不,梁家如今不就發達了?
但是他也明白,自己能夠達到的高度也就這樣了,充其量就是個替陛下幹髒活的角色。
小兒子不一樣,前途真真是不可限量!
所以梁知孝雖然時時言傳身教,可家中一幹齷齪事從來不讓他參與,全力以赴保駕護航
這才是梁家日後飛黃騰達的根基啊!
梁啟明的確太年輕,雖然嘴上答應著父親的話,臉上卻不自覺的露出不解之色,顯然是沒想明白其中暗含的意思。
梁知孝自然能看出來,卻一點兒也沒生氣,反倒暗自欣喜。
單純好啊!新朝初立,陛下又是馬上皇帝,喜歡的就是單純又聰明的臣子。
至於會不會吃虧被人坑?
哼哼!老梁家又他媽不缺壞人......
伸手拍拍小兒子的肩膀,梁知孝臨走前還是不放心的又囑咐了一句:“記住為父的話,十年之內一定緊緊跟著柳中丞,多聽多看、少說多做!”
這十年之約可不是瞎說的,他估摸著自己還能幹上個十年......
......
就在張叔夜和梁知孝兩人,連同大批梁山學院進修班學員一路南下的時候,之前還在緩緩向東推進的張憲部,進軍速度陡然加快。
原先閉門自守的各城紛紛開門喜迎王師,真可謂大炮移動速度有多快,大武朝的疆域擴張速度就有多快!
至華夏元年十月上,張、梁二人抵達臨安之時,原臨安朝廷控製的兩浙路【今浙江和江蘇南部】、江南東路【今安徽南部、江蘇西南部以及江西省東北部】、荊湖北路【今湖北中西部和湖南北部】已經全部歸降。
困守江寧的張俊一箭未發,整建製歸順......
“臣梁知孝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慶殿,武從文高居龍椅,看著下方激動得老淚縱橫的梁知孝,不由得一陣恍惚。
七年前初來乍到,這廝可是陽穀縣的縣令,自己真真兒的父母官。
如今鬥轉星移、高低異位,真如做了一場大夢一般......
梁知孝不管身邊張叔夜那有些鄙夷的目光,微微抬頭偷眼打量龍椅上的武從文表情,心裏不由有些納悶兒。
“往常自己這般浮誇的表演,陛下都會斥責一番,今天是怎麽了?”
這人就是聰明,心裏明明和明鏡似的,卻更知道有些事就算挨罵也必須要堅持做,哪有人不喜歡屬下表忠心的?
“知孝啊......”
半晌後,武從文終於開口。
這頭一句就讓梁知孝骨頭輕了二兩,不,是輕得隻剩下了二兩。
這親昵的稱唿......他都覺得自己還能再多風光十年!
“汴梁的案子辦的不錯!”
武從文果然誇了一句。
“全賴陛下洪福齊天,臣萬萬不敢貪功!”
這馬屁就有些過了,整得武從文一時無語,都不知道該咋往下接著說了。
順著話繼續誇?他怕自己實在沒那個涵養再吐出來......
於是武從文幹脆也不搭理他了,直接看向了張叔夜。
“張愛卿可能猜到朕調你南下所為何事?”
張叔夜雖然心知肚明自己這趟的任務,可怎麽也沒想到陛下會問得如此直接了當,一時有些不知該如何接口。
這就是武從文的行事風格,七年時間要麽是在戰場上、要麽是在奔波求存,效率優先的理念早已深入骨髓,哪有多餘的功夫雲山霧繞?
再說以他如今的地位,除了自家幾個老婆,也沒人有資格讓他那樣。
張叔夜也就愣了那麽一兩秒,如今的他可不敢再像從前那樣對武從文“沉默是金”。
“臣醒得。”短短三個字仿佛用盡了他所有的力氣。
從這一刻起,張叔夜知道自己已經沒法再像以前那般獨善其身了。
陛下能網開一麵一次,可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好,那這趟就要辛苦張愛卿了。”
武從文更痛快,一句之後就開始布置任務,隻不過內容不僅聽得張叔夜心驚膽戰,就連梁知孝都出了一後背的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