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蔭戶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叔夜雖是文官出身,但少好勇力,也是親自操刀上過陣的主,一使勁兒就將李老頭和梁知孝倆人給甩飛了,緊跟著拔腿就跑。
老婦原本是想往林子深處走走的,她雖然窮,卻也不願臨死還要暴屍路旁任人指點。
但實在是餓得走不動了,隻能咬著牙奮起最後一分力氣將腰間褲袋搭上了樹杈。
張叔夜奮力奔跑,嘴卻緊緊閉著沒有大喊,擔心引來旁人。
他是做過地方官的,很知道那些土皇帝的無法無天,隻能眼睜睜看著那老婦將脖子掛上了繩套。
就差幾步,老婦已經蹬開了腳底的大石,身子重重向下一落。
張叔夜緊衝兩步,顧不得什麽禮儀不禮儀,一把抱住了老婦赤裸的雙腿,心中酸楚的大喊:“人是得絕望到何等程度,才能連掙紮都不掙紮一下啊?!”
梁知孝和李老頭也終於趕到,三人合力將老婦抱了下來,發現對方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已經暈死了過去,顯然早已虛弱到了極點。
張叔夜打過仗,懂一點急救常識,立即將對方在地上放平開始施救。
李老頭也從背著的小包袱裏掏出一小塊餅子,又拿出水囊、瓷碗化開了準備喂食。
他是過過苦日子的,一看老婦的臉色就知道,這人就算不上吊,也要不了多久就得餓死。
折騰了半天,老婦終於悠悠轉醒,張叔夜先讓李老頭給對方喂飯。
老婦也沒拒絕,木然的張嘴吞咽,兩隻眼睛沒有半分神采。
張叔夜看得心裏難受,可還是沒忘此行的目的,等老婦將一碗麵糊吃完後才開口問道:“這位老夫人為何如此想不開?可是家中碰上什麽難事了嗎?”
如果換成一個年輕女子,他還會去想對方是不是被惡人侮辱了,可這年齡實在不像。
老婦聽他說話,終於迴過些神來,掙紮著跪倒在地磕了個頭,語氣平靜的說道:“多謝幾位恩人,讓老嫗臨死還能吃上頓飽飯,不至做個餓死鬼上路。”
張叔夜聞言一愣。
一是沒想到對方會說出這番話來;二是詫異這老婦言語頗有條理,似乎是讀過書的,那又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
張叔夜心中著急,便不再虛言客套,問得是直接了當,“老夫人且先莫說喪氣話,我來問你,是否是因為交不上地租才來尋這短見?”
老夫也是聽得奇怪,抬眼打量一番幾人的衣著長相,搖搖頭勸道:“恩人莫問了,也不要再往前行,調頭迴去吧。”
“為何?”張叔夜緊著追問。
老婦終於抬起頭來,語氣終於帶上了幾分感情,“我看幾位的模樣,想來也是要往江北去的,聽說那邊的日子要好過一些。幾位恩人如果非要往北,便聽老嫗一句勸,改日再來,今天是萬萬不能再向前的。”
她這是把三人當成逃荒過路的了。
不怪老婦誤會,三人此時的賣相的確是蠻像的。
且不說那一身破衣爛衫,張叔夜獲釋的當日就匆匆啟程南下,在牢裏受的苦根本沒時間休養,原本高大魁梧的他此時瘦得像扇門板。
至於梁知孝,向來就是個怎麽吃都胖不起來的體質,尤其是那張臉,尖嘴猴腮,搞得武從文經常笑話他活像個抽大煙的。
雖然他從來都沒搞明白“抽大煙”是個啥玩意,也不敢問啊!
見張叔夜還想繼續追問,梁知孝趕緊搶過話頭,“老夫人,聽你話裏的意思,這些日子有很多人往江北逃嗎?”
話是在問老婦,一雙小眼卻有意無意的瞥向了張叔夜,心想:“這廝是不是讀書把腦子讀傻了?哪有一上來就這麽直接的,忘了自己眼下是啥打扮了嗎?”
老婦猶豫了一下才點點頭,“聽說到江北後過了壽州就是楚州,那邊的李大人是個清官,治下百姓的日子都能過的下去,這些年一直都有人偷偷往北跑,近段時間特別多。”
“哦?為何這些日子突然多起來了呢?”梁知孝語氣像是閑聊,順著對方的話頭繼續問。
婦人既然已經打開了話頭,又想到自己都是要死的人了,便慢慢沒了顧忌,開始和梁知孝一問一答的講述了起來。
原來自打臨安朝廷建立,這稅便越收越高,搞得許多原本家境尚可的農戶都活不下去了,隻能投獻當地有免稅特權的世家大族。
所謂投獻,就是將自家土地送給主家,自願變成蔭戶。
注意是“蔭戶”而不是“佃戶”。
佃戶是租種別人家的土地,人還是獨立的。
蔭戶則是直接人都沒了,戶口一消,對百姓來說能省下一道人頭稅。
《水滸》裏常說的某某莊的莊客,就是蔭戶,在官府的戶籍賬冊上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大宋律法不允許蓄奴,不然這些人根本就是奴隸,生死全憑主家喜好!
以國人對土地的執念,自然沒人想走這一步,從前都是實在沒辦法才會去做蔭戶。
比如遇到大災之年,或者家中有人生了重病,這才不得已賣房子賣地甚至賣身。
可這次卻是撞上了人禍!
正常情況下,朝廷對這種情況是要嚴厲打擊的,因為其本質上就是私人在和國家搶奪人口。
原本應該交給國家的稅,變成地租進了個人腰包;原本該給國家服的徭役,變成了給私人當牛做馬。
久而久之,稅源枯竭,朝廷的統治根基就會崩壞,曆朝曆代的崩潰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臨安的那個所謂弘光朝廷不一樣,本來就是江南各地的世家大族撐起來的,代表了誰的利益不言而喻。
於是打從一建立,就開始一麵對普通百姓加稅,一麵大灑免稅特權!
如此一來,百姓手裏的土地立刻變成了純純的賠錢貨,種的越多賠的越多。
然後那些不用交稅的世家大族,就開始了狂歡!
以前買地還要給錢,現在是分幣沒有。
不願意?
那就等著全家餓死吧!
一開始的時候,蔭戶們的日子雖然苦,卻也勉強能過得下去,可很快主家也開始加租了,而且比朝廷加得還狠。
真真是剛脫虎穴又入狼口,還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土地給丟了!
這老婦一家,就是典型的蔭戶。
老婦原本是想往林子深處走走的,她雖然窮,卻也不願臨死還要暴屍路旁任人指點。
但實在是餓得走不動了,隻能咬著牙奮起最後一分力氣將腰間褲袋搭上了樹杈。
張叔夜奮力奔跑,嘴卻緊緊閉著沒有大喊,擔心引來旁人。
他是做過地方官的,很知道那些土皇帝的無法無天,隻能眼睜睜看著那老婦將脖子掛上了繩套。
就差幾步,老婦已經蹬開了腳底的大石,身子重重向下一落。
張叔夜緊衝兩步,顧不得什麽禮儀不禮儀,一把抱住了老婦赤裸的雙腿,心中酸楚的大喊:“人是得絕望到何等程度,才能連掙紮都不掙紮一下啊?!”
梁知孝和李老頭也終於趕到,三人合力將老婦抱了下來,發現對方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已經暈死了過去,顯然早已虛弱到了極點。
張叔夜打過仗,懂一點急救常識,立即將對方在地上放平開始施救。
李老頭也從背著的小包袱裏掏出一小塊餅子,又拿出水囊、瓷碗化開了準備喂食。
他是過過苦日子的,一看老婦的臉色就知道,這人就算不上吊,也要不了多久就得餓死。
折騰了半天,老婦終於悠悠轉醒,張叔夜先讓李老頭給對方喂飯。
老婦也沒拒絕,木然的張嘴吞咽,兩隻眼睛沒有半分神采。
張叔夜看得心裏難受,可還是沒忘此行的目的,等老婦將一碗麵糊吃完後才開口問道:“這位老夫人為何如此想不開?可是家中碰上什麽難事了嗎?”
如果換成一個年輕女子,他還會去想對方是不是被惡人侮辱了,可這年齡實在不像。
老婦聽他說話,終於迴過些神來,掙紮著跪倒在地磕了個頭,語氣平靜的說道:“多謝幾位恩人,讓老嫗臨死還能吃上頓飽飯,不至做個餓死鬼上路。”
張叔夜聞言一愣。
一是沒想到對方會說出這番話來;二是詫異這老婦言語頗有條理,似乎是讀過書的,那又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
張叔夜心中著急,便不再虛言客套,問得是直接了當,“老夫人且先莫說喪氣話,我來問你,是否是因為交不上地租才來尋這短見?”
老夫也是聽得奇怪,抬眼打量一番幾人的衣著長相,搖搖頭勸道:“恩人莫問了,也不要再往前行,調頭迴去吧。”
“為何?”張叔夜緊著追問。
老婦終於抬起頭來,語氣終於帶上了幾分感情,“我看幾位的模樣,想來也是要往江北去的,聽說那邊的日子要好過一些。幾位恩人如果非要往北,便聽老嫗一句勸,改日再來,今天是萬萬不能再向前的。”
她這是把三人當成逃荒過路的了。
不怪老婦誤會,三人此時的賣相的確是蠻像的。
且不說那一身破衣爛衫,張叔夜獲釋的當日就匆匆啟程南下,在牢裏受的苦根本沒時間休養,原本高大魁梧的他此時瘦得像扇門板。
至於梁知孝,向來就是個怎麽吃都胖不起來的體質,尤其是那張臉,尖嘴猴腮,搞得武從文經常笑話他活像個抽大煙的。
雖然他從來都沒搞明白“抽大煙”是個啥玩意,也不敢問啊!
見張叔夜還想繼續追問,梁知孝趕緊搶過話頭,“老夫人,聽你話裏的意思,這些日子有很多人往江北逃嗎?”
話是在問老婦,一雙小眼卻有意無意的瞥向了張叔夜,心想:“這廝是不是讀書把腦子讀傻了?哪有一上來就這麽直接的,忘了自己眼下是啥打扮了嗎?”
老婦猶豫了一下才點點頭,“聽說到江北後過了壽州就是楚州,那邊的李大人是個清官,治下百姓的日子都能過的下去,這些年一直都有人偷偷往北跑,近段時間特別多。”
“哦?為何這些日子突然多起來了呢?”梁知孝語氣像是閑聊,順著對方的話頭繼續問。
婦人既然已經打開了話頭,又想到自己都是要死的人了,便慢慢沒了顧忌,開始和梁知孝一問一答的講述了起來。
原來自打臨安朝廷建立,這稅便越收越高,搞得許多原本家境尚可的農戶都活不下去了,隻能投獻當地有免稅特權的世家大族。
所謂投獻,就是將自家土地送給主家,自願變成蔭戶。
注意是“蔭戶”而不是“佃戶”。
佃戶是租種別人家的土地,人還是獨立的。
蔭戶則是直接人都沒了,戶口一消,對百姓來說能省下一道人頭稅。
《水滸》裏常說的某某莊的莊客,就是蔭戶,在官府的戶籍賬冊上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大宋律法不允許蓄奴,不然這些人根本就是奴隸,生死全憑主家喜好!
以國人對土地的執念,自然沒人想走這一步,從前都是實在沒辦法才會去做蔭戶。
比如遇到大災之年,或者家中有人生了重病,這才不得已賣房子賣地甚至賣身。
可這次卻是撞上了人禍!
正常情況下,朝廷對這種情況是要嚴厲打擊的,因為其本質上就是私人在和國家搶奪人口。
原本應該交給國家的稅,變成地租進了個人腰包;原本該給國家服的徭役,變成了給私人當牛做馬。
久而久之,稅源枯竭,朝廷的統治根基就會崩壞,曆朝曆代的崩潰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臨安的那個所謂弘光朝廷不一樣,本來就是江南各地的世家大族撐起來的,代表了誰的利益不言而喻。
於是打從一建立,就開始一麵對普通百姓加稅,一麵大灑免稅特權!
如此一來,百姓手裏的土地立刻變成了純純的賠錢貨,種的越多賠的越多。
然後那些不用交稅的世家大族,就開始了狂歡!
以前買地還要給錢,現在是分幣沒有。
不願意?
那就等著全家餓死吧!
一開始的時候,蔭戶們的日子雖然苦,卻也勉強能過得下去,可很快主家也開始加租了,而且比朝廷加得還狠。
真真是剛脫虎穴又入狼口,還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土地給丟了!
這老婦一家,就是典型的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