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現在輪到漢人了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離統的運氣好到了極點,全速衝鋒前的最後一輪射擊,取得了此戰最大的一樁戰果,兩發子彈不分先後的射進了敵軍主將的胸膛。
讓這位以勇武之名冠絕三軍的猛將,根本來不及施展半分本事就飲恨西北。
楊再興大半年積攢的憋屈徹底得到了釋放,後發先至的他第一個衝進了敵軍陣中,一杆銀槍如蛟龍入海,所過之處無一合之敵。
其他武軍將士也不甘示弱,他們沒有楊再興的殺敵效率,但手中馬槊同樣能瞬間結果敵人的性命。
大家夥可能有種誤解,認為對付重騎兵隻能用鈍器,因為銳器無法破甲。
這種想法也不能說不對,尋常的劈、砍、刺的確破不了甲,否則重騎兵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但全速衝刺下的錐形馬槊呢?
說重騎兵是“古代版坦克”隻是一種比喻,可真沒有那麽牛逼的裝甲,麵對這種攻擊也和紙糊的差不了多少,捅上了直接就是一個對穿。
鐵鷂子在連續的指揮失誤之下根本啟動,笨重的他們站在原地連調頭都困難,被一個接一個的打落馬下,然後就成了等待被開的鐵罐頭。
後隊武軍騎兵早有準備,手裏拿的都是骨朵,借著馬速照頭臉位置狠狠一敲。
鐵罐沒破,裏麵的肉卻碎了個徹底......
一場風卷殘雲般的屠殺,武軍騎兵兩個來迴就結束了戰鬥,最後隻剩下幾十個敵人蝟成一團,誓死不降。
蕭離統也懶得浪費時間和口舌,直接下令騎槍開火,一陣濃煙升騰間,那最後的倔強也就隻能是倔強了。
“全體都有,換馬,向北!”
......
西夏前軍和後隊離的並不是很遠,密集的槍聲在曠野能傳很遠,嵬名敢不渾身猛地打了個激靈,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停止追擊!後隊掉頭,與重騎會合!”
應該說,嵬名敢不的命令很果斷,也很正確,可惜他遇到的是個非人哉。
咱們這位已經當了皇帝的大郎哥,至今依然不改喜歡帶頭衝鋒的惡習,前一秒還帶著敵軍兜圈子,下一秒就第一個反身殺迴,嘴裏還罵罵咧咧的。
“你奶奶的嵬名敢不,敢拿老子當兔子攆,今天非得弄死你!”
全速奔跑的大隊騎兵想要變陣,再訓練有素也得有短時間的混亂,兩邊都是一樣。
區別隻是武從文身先士卒,武軍士氣高昂之下先恢複了秩序,在心中戰神的身後組成了一個錐形陣。
反觀西夏軍一邊呢?
等到嵬名敢不迴過神來下令迎戰的時候,即便是最靠近他的士兵也還在混亂之中,根本沒有任何陣型可言。
沒有任何花巧,以武從文為鋒銳的鐵錐,直直奔著敵軍大纛而去,所過處猶如熱刀切進黃油。
嵬名敢不目眥欲裂,他也曾是黨項人中數得著的勇士,毫不猶豫的率領親兵撞了上去。
戰爭的本質,就是兩邊都在追求“以少打多”的優勢,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
就比如現在,武從文身邊隻有五百騎,而對手有四千,這算以寡擊眾了吧?
其實不然。
武軍這五百騎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目標明確,而且完全進入了狀態。
西夏軍那邊看著人多,可與其正麵硬撞的隻有不足百人,其他的都在混亂中,短時間內隻能算是看客。
武從文知道眼前的局部優勢轉瞬即逝,因此一上來就毫不留手,隨其多年的鐵杆鋼槍猶如狂風暴雨,霎時刺出一片槍影。
與他對麵的嵬名敢不卻是一陣冷笑,“連罡氣都沒有也敢和我對陣......”
心裏想著,舉刀迎上,真氣催動間一點青芒自刀尖激射而出。
下一瞬,他就驚駭的看見自己的罡氣仿佛撞上了什麽東西,霎時消散不見,然後就是萬箭穿心般的劇痛......
過了25級,武從文的罡氣就變成了白色,與趙福金那晚之後,終於突破了30級大關,這罡氣徹底變得無色無相。
看也不看對手炸碎在空中的屍體,武從文長槍橫掃,前方敵軍大纛轟然倒塌。
戰場仿佛安靜了一兩秒,隨即在武軍將士衝天的歡唿聲中徹底炸裂。
本就沒有恢複秩序的西夏軍,崩潰了!
他們想逃,可胯下戰馬早已乏力,根本跑不過體力充沛的對手。
那些僥幸沒被武軍騎兵盯上的家夥,還沒來得及慶幸,就聽見了北方響起了“嗚嗚”號角。
煙塵蔽日中,一隊騎兵橫陣而來,迎風飄揚的“武”字大旗徹底阻斷了退路。
蕭離統到了,群龍無首的西夏殘軍下馬投降......
......
差不多的情景同樣發生在萌井堡西南。
西夏靜塞軍被劉錡和楊嗣業前後夾擊,眼看就要堅持不住的時候,王稟的中軍主力抵達了戰場。
沒用主將衝鋒,靜塞軍也沒崩潰,陷入重圍的他們選擇了主動投降。
這幾年西夏雖然一直都在入寇西北,實際上從上到下都很清楚,這越來越像一場“以攻為守”的把戲了。
古代消息傳遞再閉塞,可你也不看看西夏就那屁大點兒塊地方,東邊的消息早就在高層內部傳開了。
曾經滅遼、敗宋,強絕一時的女真人已經敗了,聽說還被滅了族,一旦漢人騰出手來,自己會是對手嗎?
西夏人這些年之所以要瘋狂的進攻西北,除了劫掠的本性和以攻代守的策略,最重要的目的是想打下一塊緩衝地,避免本土被清算。
西北的整體地形相對封閉,隻要徹底占據了那裏,就能據險而守。
北方的雁門關、西邊的壺關,和南邊的黃河渡口,隻要在這三個地方駐紮重兵就可以了,然後憑借相對富饒的汾河平原休養生息、積蓄力量、靜待有變,未來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可惜西北的漢人沒給他們這個機會,即便屍橫遍野、赤地千裏,也無數次拚上最後一個女人和孩子,死死守住了那片土地。
現在輪到他們反攻了,西夏人一直強撐的心理防線在一瞬間崩塌。
老將王稟沒留俘虜。
西北人胸中的惡氣需要發泄,西夏人的脊梁骨必須要被打斷,他沒耐心再繼續一城一池的步步推進。
當兩萬顆頭顱被拋進耀德城後,西夏守軍打開了城門。
這裏湧進了大量逃兵逃民,他們將漢人的恐怖添油加醋的傳播開來,當恐懼終於達到了閾值,不戰而降就是必然的結果。
王稟下令擴充歸義營,大軍進抵黃河、兵臨西平府。
讓這位以勇武之名冠絕三軍的猛將,根本來不及施展半分本事就飲恨西北。
楊再興大半年積攢的憋屈徹底得到了釋放,後發先至的他第一個衝進了敵軍陣中,一杆銀槍如蛟龍入海,所過之處無一合之敵。
其他武軍將士也不甘示弱,他們沒有楊再興的殺敵效率,但手中馬槊同樣能瞬間結果敵人的性命。
大家夥可能有種誤解,認為對付重騎兵隻能用鈍器,因為銳器無法破甲。
這種想法也不能說不對,尋常的劈、砍、刺的確破不了甲,否則重騎兵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但全速衝刺下的錐形馬槊呢?
說重騎兵是“古代版坦克”隻是一種比喻,可真沒有那麽牛逼的裝甲,麵對這種攻擊也和紙糊的差不了多少,捅上了直接就是一個對穿。
鐵鷂子在連續的指揮失誤之下根本啟動,笨重的他們站在原地連調頭都困難,被一個接一個的打落馬下,然後就成了等待被開的鐵罐頭。
後隊武軍騎兵早有準備,手裏拿的都是骨朵,借著馬速照頭臉位置狠狠一敲。
鐵罐沒破,裏麵的肉卻碎了個徹底......
一場風卷殘雲般的屠殺,武軍騎兵兩個來迴就結束了戰鬥,最後隻剩下幾十個敵人蝟成一團,誓死不降。
蕭離統也懶得浪費時間和口舌,直接下令騎槍開火,一陣濃煙升騰間,那最後的倔強也就隻能是倔強了。
“全體都有,換馬,向北!”
......
西夏前軍和後隊離的並不是很遠,密集的槍聲在曠野能傳很遠,嵬名敢不渾身猛地打了個激靈,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停止追擊!後隊掉頭,與重騎會合!”
應該說,嵬名敢不的命令很果斷,也很正確,可惜他遇到的是個非人哉。
咱們這位已經當了皇帝的大郎哥,至今依然不改喜歡帶頭衝鋒的惡習,前一秒還帶著敵軍兜圈子,下一秒就第一個反身殺迴,嘴裏還罵罵咧咧的。
“你奶奶的嵬名敢不,敢拿老子當兔子攆,今天非得弄死你!”
全速奔跑的大隊騎兵想要變陣,再訓練有素也得有短時間的混亂,兩邊都是一樣。
區別隻是武從文身先士卒,武軍士氣高昂之下先恢複了秩序,在心中戰神的身後組成了一個錐形陣。
反觀西夏軍一邊呢?
等到嵬名敢不迴過神來下令迎戰的時候,即便是最靠近他的士兵也還在混亂之中,根本沒有任何陣型可言。
沒有任何花巧,以武從文為鋒銳的鐵錐,直直奔著敵軍大纛而去,所過處猶如熱刀切進黃油。
嵬名敢不目眥欲裂,他也曾是黨項人中數得著的勇士,毫不猶豫的率領親兵撞了上去。
戰爭的本質,就是兩邊都在追求“以少打多”的優勢,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
就比如現在,武從文身邊隻有五百騎,而對手有四千,這算以寡擊眾了吧?
其實不然。
武軍這五百騎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目標明確,而且完全進入了狀態。
西夏軍那邊看著人多,可與其正麵硬撞的隻有不足百人,其他的都在混亂中,短時間內隻能算是看客。
武從文知道眼前的局部優勢轉瞬即逝,因此一上來就毫不留手,隨其多年的鐵杆鋼槍猶如狂風暴雨,霎時刺出一片槍影。
與他對麵的嵬名敢不卻是一陣冷笑,“連罡氣都沒有也敢和我對陣......”
心裏想著,舉刀迎上,真氣催動間一點青芒自刀尖激射而出。
下一瞬,他就驚駭的看見自己的罡氣仿佛撞上了什麽東西,霎時消散不見,然後就是萬箭穿心般的劇痛......
過了25級,武從文的罡氣就變成了白色,與趙福金那晚之後,終於突破了30級大關,這罡氣徹底變得無色無相。
看也不看對手炸碎在空中的屍體,武從文長槍橫掃,前方敵軍大纛轟然倒塌。
戰場仿佛安靜了一兩秒,隨即在武軍將士衝天的歡唿聲中徹底炸裂。
本就沒有恢複秩序的西夏軍,崩潰了!
他們想逃,可胯下戰馬早已乏力,根本跑不過體力充沛的對手。
那些僥幸沒被武軍騎兵盯上的家夥,還沒來得及慶幸,就聽見了北方響起了“嗚嗚”號角。
煙塵蔽日中,一隊騎兵橫陣而來,迎風飄揚的“武”字大旗徹底阻斷了退路。
蕭離統到了,群龍無首的西夏殘軍下馬投降......
......
差不多的情景同樣發生在萌井堡西南。
西夏靜塞軍被劉錡和楊嗣業前後夾擊,眼看就要堅持不住的時候,王稟的中軍主力抵達了戰場。
沒用主將衝鋒,靜塞軍也沒崩潰,陷入重圍的他們選擇了主動投降。
這幾年西夏雖然一直都在入寇西北,實際上從上到下都很清楚,這越來越像一場“以攻為守”的把戲了。
古代消息傳遞再閉塞,可你也不看看西夏就那屁大點兒塊地方,東邊的消息早就在高層內部傳開了。
曾經滅遼、敗宋,強絕一時的女真人已經敗了,聽說還被滅了族,一旦漢人騰出手來,自己會是對手嗎?
西夏人這些年之所以要瘋狂的進攻西北,除了劫掠的本性和以攻代守的策略,最重要的目的是想打下一塊緩衝地,避免本土被清算。
西北的整體地形相對封閉,隻要徹底占據了那裏,就能據險而守。
北方的雁門關、西邊的壺關,和南邊的黃河渡口,隻要在這三個地方駐紮重兵就可以了,然後憑借相對富饒的汾河平原休養生息、積蓄力量、靜待有變,未來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可惜西北的漢人沒給他們這個機會,即便屍橫遍野、赤地千裏,也無數次拚上最後一個女人和孩子,死死守住了那片土地。
現在輪到他們反攻了,西夏人一直強撐的心理防線在一瞬間崩塌。
老將王稟沒留俘虜。
西北人胸中的惡氣需要發泄,西夏人的脊梁骨必須要被打斷,他沒耐心再繼續一城一池的步步推進。
當兩萬顆頭顱被拋進耀德城後,西夏守軍打開了城門。
這裏湧進了大量逃兵逃民,他們將漢人的恐怖添油加醋的傳播開來,當恐懼終於達到了閾值,不戰而降就是必然的結果。
王稟下令擴充歸義營,大軍進抵黃河、兵臨西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