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人多自然占便宜,但人數眾多,也同樣有他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後勤補給,五十萬人,每天人吃馬嚼,需要的糧草就得百餘萬斤。往後入冬,氣溫降低,需要的帳篷衣物也是個天文數字。
其次就是信息傳遞,人數太多,調動起來會非常麻煩。這個時代可沒有無線電,各部隊的主官隻能時刻派人往來以保證溝通。
一道命令,從後方到前線,通常得十幾天甚至一個月,而從主將到士兵,最快也要半個時辰。一旦戰局突變,信息延遲的弊端就會顯露無疑。
方選的目標,當然也是要奪取江夏,但是並不是第一時間進行,而是把它作為計劃的最後一步。
在戰前,大西國部署三路兵馬。北路涇陽郡、東路奮威郡、南路則是大西國南部兩郡。
首先由南路軍大舉入越,在琅西郡附近截擊正在南下的夏軍。
此時夏國意識到大西國介入,必定收縮戰線,並且分出一部分兵馬迴軍北上,避免被截斷後路。
由於江夏是必取之地,所以戰事一起,這裏定是夏軍的防守重點。
如果強攻江夏,必然困難重重。
此時應由涇陽和奮威兩路軍東出,攻取夏國西北三郡。
三郡一旦失守,將無法給下遊調撥糧草民夫,而且屆時已經入冬,再過幾個月麥子就該熟了,大西國隻要占領一段時間,就能白得三郡的糧食。
對此夏國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必定會調動涇水沿岸城池,包括江夏郡在內的守軍迴援。
同時,為防大軍補給線被切斷,前線兵馬必然加速北撤迴援軍。總體戰線也會繼續收縮,以圖消化已經到手的勝利果實。
一旦夏軍朝江夏附近調動,奮威郡就會立即迴師,在琢郡進行攔截,和南路軍前後夾擊,消滅夏國的西路軍。
至於東路軍,在得知西路軍被圍後,必定分兵來援。所以琢郡之戰必須速戰速決,趁東路軍趕到前,轉道東北方向,與劉閔部南北夾擊江夏。
此舉並非要奪取江夏,而是圍點打援。
由劉閔部控製涇水上遊,奮威郡控製琢郡,並在江夏東南部設置防線,消滅夏軍東路軍主力。
隻要將其東路軍消滅,江夏孤立無援,也就不攻自破了。
到時候奮威軍搶在越國追兵到達前拿下江夏,讓占領成為既定事實,任越國人能耐再大,也是毫無辦法。
一番規劃說完,聽得劉定邊連連稱讚。
“孩兒迴府就寫一份奏疏,詳細闡明戰略戰術。”方選說道,“明日由父侯交予國君過目。”
他的意思很明白,是要把這份功勞讓給劉定邊。
如果這份戰略規劃被采納,後期又完整實施,到時候論功行賞,劉定邊不說是頭功,至少也是主要功臣。
他這一把年紀了,身體又不好,幾乎已經是告別戰場,讓他退休前再風光一把,也算是方選報答知遇之恩了。
“這……如何使得。”劉定邊聽聞建議,語氣激動道,“為父怎好奪取選兒功勞。”
“父侯言重了,你我本就是一家人,何來奪取之說。”方選笑道。
此言一出,劉定邊頓時老淚縱橫。
過去多年,倆親兒子勾心鬥角,一直讓他不省心,現在半路撿的便宜兒子卻如此孝順,讓他頗為感動。
說話間,已經迴到侯府。
方選和劉騰飛扶著劉定邊進門,不等安頓好,就聽侍衛來報,有人求見。
“這大半夜的。”方選接過拜帖一看,急忙讓侍衛將人迎進來。
“是何人?”劉騰飛詢問。
“北海郡公。”方選迴。
話音未落,一眾人從院外進來,領頭的讓隨從和禮物留在堂下,自己領著一人走進正廳。
“世兄別來無恙!”來人朝劉定邊行禮。
“郡公爺,這可是稀罕物。”方選不由得多看了兩眼,發現劉鐸中等身材,相貌周正,一副老實人的模樣,而旁邊跟隨的年輕人,也是一副地主家傻兒子的模樣,一看就是劉鐸那不成器的好大兒。
從外貌就能判斷出來,這倆就不是能鬥過黃信的人。
劉定邊與之見禮,並將人請到上座。
雙方寒暄幾句,劉定邊給對方介紹了方選。
劉鐸急忙起身行禮:“久聞雷神爺大名,失敬!”
堂堂公爵,給自己行禮,還這麽客氣,這一下搞得方選有點不好意思了,急忙迴禮。
之後又是一通商業互吹,方選奉承劉鐸鎮守北疆,保家國平安,乃是世間少有的大英雄。劉鐸也說方選為國除奸,立下不世之功,乃是國之棟梁。
互相捧了半天,劉鐸才說明來意。
原來黃信被除後,國君第一時間就給北海郡去信,請劉鐸進京商議大事。
劉鐸收到消息後,也是快馬加鞭,跑死了十多匹快馬,才從北海趕過來。
“跑死馬,有這麽誇張嗎?”方選在心裏嘀咕。
隨即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地圖的畫麵,北海郡的緯度比涇陽要高出至少八百裏路,是大西國北疆的一塊突出部。從北海郡治到京師,比黃土城到京師還要遠,輕裝趕過來隻花了一天,那確實得跑死幾匹馬。
思忖間,就聽劉鐸詢問,國君急召他進京,是不是要對外用兵了。
由於他要等明天才能見到國君,所以提前來找劉定邊了解一下,也好早做準備。
“確實如此。”劉定邊點頭,說了現今的情況,表示隻等和越國使者談妥,就會對外動兵。
劉鐸聞言,點頭表示知曉,隨後才命人將帶來的禮物奉上。
他這一趟來,表麵上看是了解信息,其實是給劉定邊送禮。黃信被除以後,奮威侯就成了國君麵前的紅人,饒是他北海郡公,也得搞好關係。
對於這些人情世故,眾人都是心知肚明,於是又喝了幾盞熱茶,約定明天在奮威侯府設宴,到時候再繼續敘舊。
此時時間已經到下半夜,劉鐸自知時候不早,便告辭離去。
劉定邊和劉騰飛也都迴房歇息,方選自行迴了西苑,才進門,見偏房裏亮起燈,範齊探出頭來。
“還沒睡是吧。”方選說道,“正好,過來給我寫奏書。”
之後拉著範齊,自己口述,讓他代筆,以劉定邊的口吻,寫下了整個戰略規劃。
寫完已經快四更,急忙躺下睡覺。
沒睡多久,天就亮了,隻好起來洗漱,簡單吃了早飯,跟隨劉定邊父子去上朝。
依舊是那一套流程,黃門郎唱讚,眾臣啟奏商議。
等差不多時,劉定邊拿著戰略規劃的奏疏遞了上去。
這種屬於軍事機密,自然不能當眾朗誦,而是國君親自過目,看完之後,連連稱讚,隨即便宣布其餘大臣退朝,留下夏雷霆、劉閔、劉定邊、劉鐸、方選幾人,到偏殿議事。
落座後,國君便說明,請劉鐸迴來,一方麵是重新召他入朝,另一方麵是他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此次用兵必定得讓他把關。
說著就將手裏的奏疏遞給劉鐸,讓他看著給意見。
劉鐸一目十行看完,之後也是點頭讚歎,連聲說規劃合理,沒有疏漏之處。
劉定邊聽了,臉上浮現笑意。
劉鐸手下帶甲十萬,麵對氐、匈兩軍進犯,雖然沒討到什麽便宜,但也沒吃過大虧,有多年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能得到他的誇獎,屬實不易。
“不知談判之事如何了?”方選問道。
如今國君親政,急需做出成績證明自己,奈何談判沒有進展。方選看出他的憂慮,所以主動詢問,目的是把談判的事情攬過來,好盡快談妥。
最大的問題是後勤補給,五十萬人,每天人吃馬嚼,需要的糧草就得百餘萬斤。往後入冬,氣溫降低,需要的帳篷衣物也是個天文數字。
其次就是信息傳遞,人數太多,調動起來會非常麻煩。這個時代可沒有無線電,各部隊的主官隻能時刻派人往來以保證溝通。
一道命令,從後方到前線,通常得十幾天甚至一個月,而從主將到士兵,最快也要半個時辰。一旦戰局突變,信息延遲的弊端就會顯露無疑。
方選的目標,當然也是要奪取江夏,但是並不是第一時間進行,而是把它作為計劃的最後一步。
在戰前,大西國部署三路兵馬。北路涇陽郡、東路奮威郡、南路則是大西國南部兩郡。
首先由南路軍大舉入越,在琅西郡附近截擊正在南下的夏軍。
此時夏國意識到大西國介入,必定收縮戰線,並且分出一部分兵馬迴軍北上,避免被截斷後路。
由於江夏是必取之地,所以戰事一起,這裏定是夏軍的防守重點。
如果強攻江夏,必然困難重重。
此時應由涇陽和奮威兩路軍東出,攻取夏國西北三郡。
三郡一旦失守,將無法給下遊調撥糧草民夫,而且屆時已經入冬,再過幾個月麥子就該熟了,大西國隻要占領一段時間,就能白得三郡的糧食。
對此夏國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必定會調動涇水沿岸城池,包括江夏郡在內的守軍迴援。
同時,為防大軍補給線被切斷,前線兵馬必然加速北撤迴援軍。總體戰線也會繼續收縮,以圖消化已經到手的勝利果實。
一旦夏軍朝江夏附近調動,奮威郡就會立即迴師,在琢郡進行攔截,和南路軍前後夾擊,消滅夏國的西路軍。
至於東路軍,在得知西路軍被圍後,必定分兵來援。所以琢郡之戰必須速戰速決,趁東路軍趕到前,轉道東北方向,與劉閔部南北夾擊江夏。
此舉並非要奪取江夏,而是圍點打援。
由劉閔部控製涇水上遊,奮威郡控製琢郡,並在江夏東南部設置防線,消滅夏軍東路軍主力。
隻要將其東路軍消滅,江夏孤立無援,也就不攻自破了。
到時候奮威軍搶在越國追兵到達前拿下江夏,讓占領成為既定事實,任越國人能耐再大,也是毫無辦法。
一番規劃說完,聽得劉定邊連連稱讚。
“孩兒迴府就寫一份奏疏,詳細闡明戰略戰術。”方選說道,“明日由父侯交予國君過目。”
他的意思很明白,是要把這份功勞讓給劉定邊。
如果這份戰略規劃被采納,後期又完整實施,到時候論功行賞,劉定邊不說是頭功,至少也是主要功臣。
他這一把年紀了,身體又不好,幾乎已經是告別戰場,讓他退休前再風光一把,也算是方選報答知遇之恩了。
“這……如何使得。”劉定邊聽聞建議,語氣激動道,“為父怎好奪取選兒功勞。”
“父侯言重了,你我本就是一家人,何來奪取之說。”方選笑道。
此言一出,劉定邊頓時老淚縱橫。
過去多年,倆親兒子勾心鬥角,一直讓他不省心,現在半路撿的便宜兒子卻如此孝順,讓他頗為感動。
說話間,已經迴到侯府。
方選和劉騰飛扶著劉定邊進門,不等安頓好,就聽侍衛來報,有人求見。
“這大半夜的。”方選接過拜帖一看,急忙讓侍衛將人迎進來。
“是何人?”劉騰飛詢問。
“北海郡公。”方選迴。
話音未落,一眾人從院外進來,領頭的讓隨從和禮物留在堂下,自己領著一人走進正廳。
“世兄別來無恙!”來人朝劉定邊行禮。
“郡公爺,這可是稀罕物。”方選不由得多看了兩眼,發現劉鐸中等身材,相貌周正,一副老實人的模樣,而旁邊跟隨的年輕人,也是一副地主家傻兒子的模樣,一看就是劉鐸那不成器的好大兒。
從外貌就能判斷出來,這倆就不是能鬥過黃信的人。
劉定邊與之見禮,並將人請到上座。
雙方寒暄幾句,劉定邊給對方介紹了方選。
劉鐸急忙起身行禮:“久聞雷神爺大名,失敬!”
堂堂公爵,給自己行禮,還這麽客氣,這一下搞得方選有點不好意思了,急忙迴禮。
之後又是一通商業互吹,方選奉承劉鐸鎮守北疆,保家國平安,乃是世間少有的大英雄。劉鐸也說方選為國除奸,立下不世之功,乃是國之棟梁。
互相捧了半天,劉鐸才說明來意。
原來黃信被除後,國君第一時間就給北海郡去信,請劉鐸進京商議大事。
劉鐸收到消息後,也是快馬加鞭,跑死了十多匹快馬,才從北海趕過來。
“跑死馬,有這麽誇張嗎?”方選在心裏嘀咕。
隨即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地圖的畫麵,北海郡的緯度比涇陽要高出至少八百裏路,是大西國北疆的一塊突出部。從北海郡治到京師,比黃土城到京師還要遠,輕裝趕過來隻花了一天,那確實得跑死幾匹馬。
思忖間,就聽劉鐸詢問,國君急召他進京,是不是要對外用兵了。
由於他要等明天才能見到國君,所以提前來找劉定邊了解一下,也好早做準備。
“確實如此。”劉定邊點頭,說了現今的情況,表示隻等和越國使者談妥,就會對外動兵。
劉鐸聞言,點頭表示知曉,隨後才命人將帶來的禮物奉上。
他這一趟來,表麵上看是了解信息,其實是給劉定邊送禮。黃信被除以後,奮威侯就成了國君麵前的紅人,饒是他北海郡公,也得搞好關係。
對於這些人情世故,眾人都是心知肚明,於是又喝了幾盞熱茶,約定明天在奮威侯府設宴,到時候再繼續敘舊。
此時時間已經到下半夜,劉鐸自知時候不早,便告辭離去。
劉定邊和劉騰飛也都迴房歇息,方選自行迴了西苑,才進門,見偏房裏亮起燈,範齊探出頭來。
“還沒睡是吧。”方選說道,“正好,過來給我寫奏書。”
之後拉著範齊,自己口述,讓他代筆,以劉定邊的口吻,寫下了整個戰略規劃。
寫完已經快四更,急忙躺下睡覺。
沒睡多久,天就亮了,隻好起來洗漱,簡單吃了早飯,跟隨劉定邊父子去上朝。
依舊是那一套流程,黃門郎唱讚,眾臣啟奏商議。
等差不多時,劉定邊拿著戰略規劃的奏疏遞了上去。
這種屬於軍事機密,自然不能當眾朗誦,而是國君親自過目,看完之後,連連稱讚,隨即便宣布其餘大臣退朝,留下夏雷霆、劉閔、劉定邊、劉鐸、方選幾人,到偏殿議事。
落座後,國君便說明,請劉鐸迴來,一方麵是重新召他入朝,另一方麵是他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此次用兵必定得讓他把關。
說著就將手裏的奏疏遞給劉鐸,讓他看著給意見。
劉鐸一目十行看完,之後也是點頭讚歎,連聲說規劃合理,沒有疏漏之處。
劉定邊聽了,臉上浮現笑意。
劉鐸手下帶甲十萬,麵對氐、匈兩軍進犯,雖然沒討到什麽便宜,但也沒吃過大虧,有多年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能得到他的誇獎,屬實不易。
“不知談判之事如何了?”方選問道。
如今國君親政,急需做出成績證明自己,奈何談判沒有進展。方選看出他的憂慮,所以主動詢問,目的是把談判的事情攬過來,好盡快談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