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最強落榜生之一2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清的最強落榜生便是在此時出海南洋,在西方列強紛紛開啟殖民的時代,他於南洋建立起了亞洲第一個共和製國家——蘭芳共和國。他便是本期視頻的主人公羅芳伯。”
“羅芳伯34歲時已經經曆了7次科舉失敗,心灰意冷之下,他從虎門踏上了下南洋的商船。”
“他在《遊金山賦》中曾寫道:既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誰也沒有想到,他這一去,卻在南洋之地,列強橫行之時建立起了漢人第一個殖民國家。”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大明宮。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啊。既然是冠以絲綢之路,想必其中利潤可想而知。”
杜如晦有些興奮的說道。
早在之前,李世民和眾人有過商量,等突厥退兵後便著重發展內政。
而天幕給出了財路,他們自然也有過計劃。大唐目前百廢待興,暫時還沒有將重心投入到海貿,但前期的準備卻也一刻未停。
市舶司如今在緊鑼密鼓的搜羅民間的造船資料和出海人才。剛經曆過戰亂,官方也有很多資料不齊全。
“哦,是後世大清的落榜生啊。不知道這個落榜生又幹出了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李世民饒有興致的說道。沒等他問出口,天幕便出現了答案。
“什麽?竟然在海外建國了。”
李世民一臉懵逼的看著天幕。
其餘人也都驚訝不已。要知道他們都是開國功臣,自然知道建立一個國家的難度。
更何況他是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亞洲第一個共和製國家?何意?”
眾人滿是疑問的互相問詢。沒人知道共和的意思。
但羅芳伯這個名字卻已經印在了他們的腦海中。
“七次科舉失敗,我們的科舉製度到最後都仍然會錯過好多人才啊。”
李世民自言自語的說道。
眾人也都不太好接話,科舉製度,自前朝實行以來還沒有真正的算得上是全民科舉。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天幕說過,科舉製度是隋朝開始的,到自己這裏才多少年,肯定還是有很多地方要改的。
比如需要五品以上官員的舉薦,這就是給了世家大族壟斷科舉的機會。真正的寒門,乃至平民百姓哪裏能有機會高中?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李世民是打算取消這一條的,要真正做到所有人都能有科舉的機會。
“科舉應該不拘泥於獨取士子。軍事,工匠,數術等等都要開科。最基礎的教育也要普及下去。你們認為呢?”
李世民轉頭問向眾臣。
“陛下,科舉當有此意。”
長孫無忌先開口迴應。如今在天幕的宣傳之下,天下誰不知道後世強大靠的不是讀四書五經的儒生。
“就像上個視頻的三峽樞紐,儒生能建造如此偉大工程?靠的是工程師,是科學家。”
“雖然我大唐目前沒有此等大才,但可以從頭開始培養。有天幕,我們遲早會培養出此等人才。”
眾人紛紛點頭認同。
“輔機說的沒錯,那謝長達身為女子都知教育的重要性,我大唐豈能視而不見?”
“如今百廢待興,而國朝人口數量不大,正是此等新法實施的好時機。若拖下去,勢必積重難返。”
房玄齡同意科舉連同教育一起改革。
“對的,陛下,此時下定決心,短期陣痛,我們承擔得起。”
杜如晦站出來拱手說道。
李世民見幾位眾臣都認定此事可行,當下便拍板教育和科舉一起改革。讓房玄齡等人牽頭整理出一個具體的方案。
天幕繼續播放。
“此時盛產黃金的婆羅洲掀起了一股淘金熱,無數漢人匯集於此,羅芳伯下船後便來到了婆羅洲的坤甸。”
“羅芳伯是讀書人,吃不消淘金的工作強度,便在當地漢人學校開始了教書生涯。羅芳伯為人仗義,又樂於助人,而且學識淵博,很快他的名聲便在漢人之中傳開。”
“此時的婆羅洲,漢人已經發展出了市鎮,但由於沒有強力的領導,以至於成了一盤散沙的狀況,而其中也少不了內鬥的情況。”
“從采礦業,到農業,到商業,各個漢人團體誰也不服誰,常常為了一點小利益而爭個你死我活。”
“而當地的土著之間為了金礦的所有權,同樣有鬥爭,小規模的戰爭時常發生,而且經常波及到漢人。”
“外有欺壓,內又不團結,這讓所有前來淘金的漢人都感覺生存艱難。此時羅芳伯的出現便成了一盞明燈。”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正擺弄著地圖,和趙普等人討論著沿海各個港口的優劣。
此時市舶司早已經把大宋民間海貿的情況做了匯總呈報上來。
趙匡胤和朝臣們商討著開發建設哪些港口。
而出海的船隊也已經整合得差不多了,就等著趙匡胤的一聲令下。
“官家,這大清的落榜生竟然是在海外建國了。”
忙於看地圖的趙大聽到建國二字,反應過來,猛地看向天幕。
“什麽?海外建國。”
趙匡胤冷靜了一下,腦子裏一瞬間想了很多,片刻後說道:
“海外土地眾多,如今大宋的船隊出海不再是隻想著貿易了,關鍵地點都要謀求港口立足,充當補給站。”
“這路途遙遠,難免要提防當地土著,而且沒有穩定的基礎,等大部隊一走,生存條件將會極其惡劣。”
頓了一頓。他看向趙普等人,認真的說道:
“大宋藩王隨軍出海,於每個駐足的補給點搶下土地,建立大宋的附屬國,此法可行?”
眾人聽後,麵麵相覷,官家的意思是要將車神弄到海外去?
他們想的沒錯,趙匡胤自打知道高粱河車神就是他的好兄弟之後,想了很多處理方法,也沒有一個完美。
如今海外建國給了他一個完美無缺的理由。
大宋需要海外據點,別人不放心,還得是趙家人。再說車神在那裏稱王稱霸也禍害不到中原。
隻要大宋艦隊有立足之處,每年能給中原送迴大量財富物資便可以。
最終身為宰相的趙普艱難的接下了這個任務,負責去和車神談一談人生和理想。
“官家,金礦,那裏有金礦。”
曹彬大嗓門一喊,眾人無不激動的難以自持。
盛產黃金的婆羅洲幾個字讓趙大雙眼放光。
“幾百年後還是幾個土著部落,現在說不定都沒人占領。我們過去可能就像是迴自己家。”
曹彬哈哈大笑。
趙匡胤隨後又冷靜了下來。
“天幕又沒標出明確位置,這麽大的地方哪會容易找到金礦?”
“不過,知道了此地有金礦,日後等先頭人員去了以後慢慢再尋找,估計也不算難事。”
眾人聽趙匡胤如此說,不免冷靜了下來。如此說來怕是會大海撈針?
一時間氣氛就冷下來了。
趙匡胤心裏卻是有辦法的,他可以用短信問天幕啊。不過上迴發給天幕的信息至今都沒迴,他也不知道什麽情況。
“羅芳伯34歲時已經經曆了7次科舉失敗,心灰意冷之下,他從虎門踏上了下南洋的商船。”
“他在《遊金山賦》中曾寫道:既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誰也沒有想到,他這一去,卻在南洋之地,列強橫行之時建立起了漢人第一個殖民國家。”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大明宮。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啊。既然是冠以絲綢之路,想必其中利潤可想而知。”
杜如晦有些興奮的說道。
早在之前,李世民和眾人有過商量,等突厥退兵後便著重發展內政。
而天幕給出了財路,他們自然也有過計劃。大唐目前百廢待興,暫時還沒有將重心投入到海貿,但前期的準備卻也一刻未停。
市舶司如今在緊鑼密鼓的搜羅民間的造船資料和出海人才。剛經曆過戰亂,官方也有很多資料不齊全。
“哦,是後世大清的落榜生啊。不知道這個落榜生又幹出了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李世民饒有興致的說道。沒等他問出口,天幕便出現了答案。
“什麽?竟然在海外建國了。”
李世民一臉懵逼的看著天幕。
其餘人也都驚訝不已。要知道他們都是開國功臣,自然知道建立一個國家的難度。
更何況他是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亞洲第一個共和製國家?何意?”
眾人滿是疑問的互相問詢。沒人知道共和的意思。
但羅芳伯這個名字卻已經印在了他們的腦海中。
“七次科舉失敗,我們的科舉製度到最後都仍然會錯過好多人才啊。”
李世民自言自語的說道。
眾人也都不太好接話,科舉製度,自前朝實行以來還沒有真正的算得上是全民科舉。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天幕說過,科舉製度是隋朝開始的,到自己這裏才多少年,肯定還是有很多地方要改的。
比如需要五品以上官員的舉薦,這就是給了世家大族壟斷科舉的機會。真正的寒門,乃至平民百姓哪裏能有機會高中?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李世民是打算取消這一條的,要真正做到所有人都能有科舉的機會。
“科舉應該不拘泥於獨取士子。軍事,工匠,數術等等都要開科。最基礎的教育也要普及下去。你們認為呢?”
李世民轉頭問向眾臣。
“陛下,科舉當有此意。”
長孫無忌先開口迴應。如今在天幕的宣傳之下,天下誰不知道後世強大靠的不是讀四書五經的儒生。
“就像上個視頻的三峽樞紐,儒生能建造如此偉大工程?靠的是工程師,是科學家。”
“雖然我大唐目前沒有此等大才,但可以從頭開始培養。有天幕,我們遲早會培養出此等人才。”
眾人紛紛點頭認同。
“輔機說的沒錯,那謝長達身為女子都知教育的重要性,我大唐豈能視而不見?”
“如今百廢待興,而國朝人口數量不大,正是此等新法實施的好時機。若拖下去,勢必積重難返。”
房玄齡同意科舉連同教育一起改革。
“對的,陛下,此時下定決心,短期陣痛,我們承擔得起。”
杜如晦站出來拱手說道。
李世民見幾位眾臣都認定此事可行,當下便拍板教育和科舉一起改革。讓房玄齡等人牽頭整理出一個具體的方案。
天幕繼續播放。
“此時盛產黃金的婆羅洲掀起了一股淘金熱,無數漢人匯集於此,羅芳伯下船後便來到了婆羅洲的坤甸。”
“羅芳伯是讀書人,吃不消淘金的工作強度,便在當地漢人學校開始了教書生涯。羅芳伯為人仗義,又樂於助人,而且學識淵博,很快他的名聲便在漢人之中傳開。”
“此時的婆羅洲,漢人已經發展出了市鎮,但由於沒有強力的領導,以至於成了一盤散沙的狀況,而其中也少不了內鬥的情況。”
“從采礦業,到農業,到商業,各個漢人團體誰也不服誰,常常為了一點小利益而爭個你死我活。”
“而當地的土著之間為了金礦的所有權,同樣有鬥爭,小規模的戰爭時常發生,而且經常波及到漢人。”
“外有欺壓,內又不團結,這讓所有前來淘金的漢人都感覺生存艱難。此時羅芳伯的出現便成了一盞明燈。”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正擺弄著地圖,和趙普等人討論著沿海各個港口的優劣。
此時市舶司早已經把大宋民間海貿的情況做了匯總呈報上來。
趙匡胤和朝臣們商討著開發建設哪些港口。
而出海的船隊也已經整合得差不多了,就等著趙匡胤的一聲令下。
“官家,這大清的落榜生竟然是在海外建國了。”
忙於看地圖的趙大聽到建國二字,反應過來,猛地看向天幕。
“什麽?海外建國。”
趙匡胤冷靜了一下,腦子裏一瞬間想了很多,片刻後說道:
“海外土地眾多,如今大宋的船隊出海不再是隻想著貿易了,關鍵地點都要謀求港口立足,充當補給站。”
“這路途遙遠,難免要提防當地土著,而且沒有穩定的基礎,等大部隊一走,生存條件將會極其惡劣。”
頓了一頓。他看向趙普等人,認真的說道:
“大宋藩王隨軍出海,於每個駐足的補給點搶下土地,建立大宋的附屬國,此法可行?”
眾人聽後,麵麵相覷,官家的意思是要將車神弄到海外去?
他們想的沒錯,趙匡胤自打知道高粱河車神就是他的好兄弟之後,想了很多處理方法,也沒有一個完美。
如今海外建國給了他一個完美無缺的理由。
大宋需要海外據點,別人不放心,還得是趙家人。再說車神在那裏稱王稱霸也禍害不到中原。
隻要大宋艦隊有立足之處,每年能給中原送迴大量財富物資便可以。
最終身為宰相的趙普艱難的接下了這個任務,負責去和車神談一談人生和理想。
“官家,金礦,那裏有金礦。”
曹彬大嗓門一喊,眾人無不激動的難以自持。
盛產黃金的婆羅洲幾個字讓趙大雙眼放光。
“幾百年後還是幾個土著部落,現在說不定都沒人占領。我們過去可能就像是迴自己家。”
曹彬哈哈大笑。
趙匡胤隨後又冷靜了下來。
“天幕又沒標出明確位置,這麽大的地方哪會容易找到金礦?”
“不過,知道了此地有金礦,日後等先頭人員去了以後慢慢再尋找,估計也不算難事。”
眾人聽趙匡胤如此說,不免冷靜了下來。如此說來怕是會大海撈針?
一時間氣氛就冷下來了。
趙匡胤心裏卻是有辦法的,他可以用短信問天幕啊。不過上迴發給天幕的信息至今都沒迴,他也不知道什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