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這盛世如你所願4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幕漸漸從戰爭場麵轉變成了建設生產畫麵。
“從1949年到今日,75年的時間中,300次四季更替,多次日升月落。華夏櫛風沐雨,飽經風霜。”
“75年的時間,我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個受盡欺淩的國家,成長為世界和平的維護者。我們取得了一係列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華夏奇跡。”
“1952年,我們的確定了發展路線,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在此期間,華夏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取得了一係列舉世矚目的成就。”
“1952年,華夏本國器材修建的鐵路成渝,天蘭鐵路通車。”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63年,我們第一個特大油田,大慶油田建成,我們從此有了自己的石油。”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
“這一時期,我們還在外交方麵取得了重要突破。1970年,我們恢複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鷹醬的關係正常化等等。”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大明宮。
從淚目的狀態下脫離出來的李世民突然出聲:
“咱們的火藥研製有沒有出什麽效果?”
他看到天幕的火炮集群後想到了自家的火炮研製。
眾人聽言都收攝心神,看向了杜如晦。
火藥之事乃是杜如晦負責,杜如晦長長的吐出一口氣,說道:
“迴陛下,目前進展不大,主要是這個一硫二硝三木炭中的一二三搞不清楚具體的數量。配比出的火藥總是威力不大。”
“不過此事應該不久就會有結果,現在工匠都分開來實驗配比,而且也增加了人手,總會推算出來的。”
李世民聞言放下心來,能有結果就好。鋼鐵那邊也沒有那麽快,工匠們鑄出來的炮管和槍管質量都不高。
目前還在想辦法提高鑄造工藝。反倒是煉鋼工藝提高的很快,軍隊這邊用新煉出來的鋼打造出的唐刀雖然質量上差一些,但成本卻降低了好多。非常適合大範圍推廣。
隨後眾人看到石油,魏徵脫口而出此物乃是石漆,言明古籍中有記載。
李世民意識到這個東西肯定是對工業有很大的幫助,否則不會如此介紹大慶油田。
當下立刻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石油的部門。
“1978年,三中全會召開,確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開始了改革開放,神州大地煥然一新。”
“1991年,華夏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7年7月,香港迴歸。1999年12月,澳門迴歸,推動過門祖國的統一大業。”
“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華夏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載人航天的國家。”
“2020年,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完成。華夏有了自己的衛星導航係統。”
“2024年,嫦娥六號發射成功,采集月球背麵樣品1935.3克。”
“這些數不勝數的重大成就,離不開我們所有華夏人民,也離不開那些前輩先烈的犧牲。”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校場上,朱棣看著天幕上層次分明的炮擊便立即反應過來這是大炮的戰術使用。
他瞪大了眼睛,邊看邊思索。隨後鷹醬坦克和步兵在炮擊後跟上,遭遇了誌願軍的頑強阻擊。
有來有迴的攻防轉換讓朱棣腦子裏的思考跟不上節奏。此時他唯有期待記錄官能把天幕的細節全部記錄上。
接下來誌願軍的悲壯畫麵瞬間讓他破防。眼眶紅潤下,他想迴頭抹一把。卻看見身邊眾人無不是悲戚異常。
而那些工匠們很多甚至哭了出來。
朱棣走上前,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以示安慰。
“加油吧,努力造出更好的大炮,日後我們去把鷹醬滅了。”
工匠們狠狠地點著頭,暗自發誓要為大明造出最好的大炮。
此時天幕緩緩黑屏,隨後便出現了建設生產的畫麵。
天幕的旁白聲音開始介紹後世華夏立國以後取得的成就。
“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啊。太偉大了。難怪稱為華夏奇跡。”
夏原吉喃喃自語說道。
朱棣頻頻點頭,後世華夏太偉大了,他們剛剛打贏了鷹醬,解決了外部威脅,立刻就能在國內組織生產建設。
“到底是什麽樣的發展路線呢?社會主義改造又是什麽?怎樣才能奠定工業基礎呢?”
帶著疑問,朱棣看到了後麵的一串成就。鐵路啊,長江大橋,這都是他目前隻能看一看的基建項目。
“石油是火油嗎?大慶在哪裏?”
朱棣疑惑的問出聲來。
此時一個工匠出聲迴答道:
“陛下,此物呈黑色油膏狀,應該是火油,川蜀之地有開采。”
朱棣聞言大喜,事實上他沒有關注過石油,不然他會發現漢朝的時候就在陝西發現了石油。
“維喆,這個石油一定要組織一個研究部門,這筆錢你可別想省。”
朱棣看到天幕如此鄭重其事的說到石油,立刻就意識到這個東西可能在後世屬於極其重要的資源。
夏原吉也不是沒有見識之人,點頭後便將剛才迴話的那名工匠拉住,仔細的詢問起了石油之事。
朱棣則是繼續觀看起了天幕,期待著天幕還能再透露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陛下,看這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臣怎麽覺得很有學問啊。”
夏原吉眉頭皺起,腦子裏思索著說道。
所有人都在思索著這句話,字麵意思來看,淺顯易見,但就是覺得似乎另有深意。
而且這句話放在哪裏似乎都是正確的。
“陸遊的詩有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朱棣有些不自信的開口問道。
“對啊,古人就有這種說法,意思就是要實踐出真知。”
朱棣撫掌大笑,這句話能放在後世重要會議上討論確定,那就是指引發展的重要綱領。
看著天幕後麵旁白語句說出的一排成就,朱棣有種恍然大悟之感。
“以後,我們所有的科學研究都要遵循這條準則。”
“從1949年到今日,75年的時間中,300次四季更替,多次日升月落。華夏櫛風沐雨,飽經風霜。”
“75年的時間,我們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個受盡欺淩的國家,成長為世界和平的維護者。我們取得了一係列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華夏奇跡。”
“1952年,我們的確定了發展路線,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在此期間,華夏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取得了一係列舉世矚目的成就。”
“1952年,華夏本國器材修建的鐵路成渝,天蘭鐵路通車。”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63年,我們第一個特大油田,大慶油田建成,我們從此有了自己的石油。”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
“這一時期,我們還在外交方麵取得了重要突破。1970年,我們恢複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鷹醬的關係正常化等等。”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大明宮。
從淚目的狀態下脫離出來的李世民突然出聲:
“咱們的火藥研製有沒有出什麽效果?”
他看到天幕的火炮集群後想到了自家的火炮研製。
眾人聽言都收攝心神,看向了杜如晦。
火藥之事乃是杜如晦負責,杜如晦長長的吐出一口氣,說道:
“迴陛下,目前進展不大,主要是這個一硫二硝三木炭中的一二三搞不清楚具體的數量。配比出的火藥總是威力不大。”
“不過此事應該不久就會有結果,現在工匠都分開來實驗配比,而且也增加了人手,總會推算出來的。”
李世民聞言放下心來,能有結果就好。鋼鐵那邊也沒有那麽快,工匠們鑄出來的炮管和槍管質量都不高。
目前還在想辦法提高鑄造工藝。反倒是煉鋼工藝提高的很快,軍隊這邊用新煉出來的鋼打造出的唐刀雖然質量上差一些,但成本卻降低了好多。非常適合大範圍推廣。
隨後眾人看到石油,魏徵脫口而出此物乃是石漆,言明古籍中有記載。
李世民意識到這個東西肯定是對工業有很大的幫助,否則不會如此介紹大慶油田。
當下立刻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石油的部門。
“1978年,三中全會召開,確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開始了改革開放,神州大地煥然一新。”
“1991年,華夏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7年7月,香港迴歸。1999年12月,澳門迴歸,推動過門祖國的統一大業。”
“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華夏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載人航天的國家。”
“2020年,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完成。華夏有了自己的衛星導航係統。”
“2024年,嫦娥六號發射成功,采集月球背麵樣品1935.3克。”
“這些數不勝數的重大成就,離不開我們所有華夏人民,也離不開那些前輩先烈的犧牲。”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校場上,朱棣看著天幕上層次分明的炮擊便立即反應過來這是大炮的戰術使用。
他瞪大了眼睛,邊看邊思索。隨後鷹醬坦克和步兵在炮擊後跟上,遭遇了誌願軍的頑強阻擊。
有來有迴的攻防轉換讓朱棣腦子裏的思考跟不上節奏。此時他唯有期待記錄官能把天幕的細節全部記錄上。
接下來誌願軍的悲壯畫麵瞬間讓他破防。眼眶紅潤下,他想迴頭抹一把。卻看見身邊眾人無不是悲戚異常。
而那些工匠們很多甚至哭了出來。
朱棣走上前,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以示安慰。
“加油吧,努力造出更好的大炮,日後我們去把鷹醬滅了。”
工匠們狠狠地點著頭,暗自發誓要為大明造出最好的大炮。
此時天幕緩緩黑屏,隨後便出現了建設生產的畫麵。
天幕的旁白聲音開始介紹後世華夏立國以後取得的成就。
“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啊。太偉大了。難怪稱為華夏奇跡。”
夏原吉喃喃自語說道。
朱棣頻頻點頭,後世華夏太偉大了,他們剛剛打贏了鷹醬,解決了外部威脅,立刻就能在國內組織生產建設。
“到底是什麽樣的發展路線呢?社會主義改造又是什麽?怎樣才能奠定工業基礎呢?”
帶著疑問,朱棣看到了後麵的一串成就。鐵路啊,長江大橋,這都是他目前隻能看一看的基建項目。
“石油是火油嗎?大慶在哪裏?”
朱棣疑惑的問出聲來。
此時一個工匠出聲迴答道:
“陛下,此物呈黑色油膏狀,應該是火油,川蜀之地有開采。”
朱棣聞言大喜,事實上他沒有關注過石油,不然他會發現漢朝的時候就在陝西發現了石油。
“維喆,這個石油一定要組織一個研究部門,這筆錢你可別想省。”
朱棣看到天幕如此鄭重其事的說到石油,立刻就意識到這個東西可能在後世屬於極其重要的資源。
夏原吉也不是沒有見識之人,點頭後便將剛才迴話的那名工匠拉住,仔細的詢問起了石油之事。
朱棣則是繼續觀看起了天幕,期待著天幕還能再透露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陛下,看這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臣怎麽覺得很有學問啊。”
夏原吉眉頭皺起,腦子裏思索著說道。
所有人都在思索著這句話,字麵意思來看,淺顯易見,但就是覺得似乎另有深意。
而且這句話放在哪裏似乎都是正確的。
“陸遊的詩有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朱棣有些不自信的開口問道。
“對啊,古人就有這種說法,意思就是要實踐出真知。”
朱棣撫掌大笑,這句話能放在後世重要會議上討論確定,那就是指引發展的重要綱領。
看著天幕後麵旁白語句說出的一排成就,朱棣有種恍然大悟之感。
“以後,我們所有的科學研究都要遵循這條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