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海權背後的經濟3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李世民為了前麵睢陽之戰的視頻是操碎了心。直到新視頻出來後才讓他拋下所有情緒。
看了一會後,李世民便對貨幣發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不懂,但是後世都是用紙鈔,這個東西肯定是要去摸索理解。
大唐日後不可能不發行紙鈔,而且天幕都明說了華夏缺銅。
這子彈都需要銅,能發行紙質貨幣,那麽銅就能用來造子彈。
他可不知道後世華夏就是缺銅才會采用鋼製合金材料。
“哇。。。”
一陣驚訝的聲音傳來,李世民抬頭看向天幕,頓時也被震驚了。
“鄭和下西洋這麽大的利潤嗎?”
這朱棣是發大財啊。難怪如此豪氣,五征漠北都不損國力。還能有這麽多財力幹別的事。
李世民嫉妒得眼睛都冒出了火星。都是篡位,你朱棣怎麽可以如此有錢。
就這一下刺激,李世民對海貿更加期待了。
“安南這邊遷民的事完成得怎麽樣了?”
房玄齡一聽便知道李世民的想法。
“目前很順利,土地管夠,賦稅大減,百姓也很積極。徐聞港的海船建造速度也很快,出海之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李世民這才露出笑容,沒錢寸步難行啊。大唐也是時候開動印鈔機了。
“這個貨幣的發行和其中的關係要好好理一理,到時候咱大唐發行紙幣時不能出任何問題。”
李世民直接定下了調子,房玄齡此時覺得並不快樂,甚至是愁眉苦臉。
因為天幕似乎說得很明白,但他完全就聽不懂,也不知道大唐有沒有人能理解這些東西。
“陛下,臣覺得這些都是天幕根據大明的國情說的東西,具體也沒有說理論之類的東西。還需要我們自己實踐,再從中尋找問題。”
李世民聞言覺得也對,這事肯定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出問題就麻煩大了。
“不過我們起碼可以明確一點,民間出海要加強管理,稅收不能亂套,否則就會像大明一樣,朝廷不能控製國內經濟走向。也就無法作出調整。”
房玄齡點頭同意認可。說道:
“我們的海軍要強大起來,要有製海權,否則會出大亂子,就像大清一樣,即便賺到了利潤,最終也守不住。”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李世民軍旅出身,哪裏會不知道。
“國家不強大,拿什麽保護貿易?我看大明的問題同樣是沒有製海權,導致丟了這個金融主導權,很可能是被西方文明使了什麽手段。”
眾人懷著疑問,繼續看向天幕。
“隆慶開關後,大明流入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白銀產量。”
“充足的白銀流入,通貨膨脹下導致了糧食價格不斷上漲,伴隨著小冰河氣候的到來,糧食收成大受影響。到萬曆年間,一石糧食的價格甚至漲到了3-5兩白銀。”
“17世紀後,隨著西方殖民地的生產力提高,大明的絲綢和瓷器貿易量開始逐漸減少,1618年開始,歐洲陷入了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數百萬人喪生在這場戰爭中,西班牙帝國的衰落影響到了東西方的貿易。1629年,停泊於馬尼拉的大明商船甚至減少到了隻剩幾艘。”
“同時期,腳盆雞也開始了閉關鎖國。這些因素導致了流入大明的白銀大大減少。”
“隨著國際貿易萎縮,江南的絲綢棉布受挫嚴重,手工業及商業出現了大麵積的倒閉潮,失業的百姓承受不了如此高的糧價。”
“而商業不發達的內陸省份,貧困的饑民更加承受不了糧價上漲的壓力,這便構成了明末農民起義綿綿不絕的經濟大背景。”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皇爺爺,鄭和下西洋的利潤真有這麽多嗎?”
朱瞻基忍了又忍,終於還是沒忍住問了出來。
朱棣沒有迴答,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他此時想到了士紳集團的走私。雖然已經開了海禁,但是對於稅收這一塊的數據他也看到了。
以他對下西洋的了解,這其中定然是有問題的。原先想著隻要鄭和這裏有足夠的財富迴來,他也不計較這些人跟著喝湯。
但是此時從天幕所言來看,這個稅收若是出問題,日後越滾越大將會為後世子孫留下大隱患。
他從沒想過下西洋和貨幣會存在著這樣複雜的關係。
追溯源頭竟然是老爹發行的寶鈔。當時下西洋隻是因為朝廷缺銀子。
此時,天幕這麽一分析,他感覺思路清晰得很,看來這個貨幣的改革勢在必行了。
朝廷不僅要捏住製海權,更要捏住這鑄幣權,稅收這塊他則是要準備成立一個新的部門,獨立出各個衙門之外。
他還打算給新建的稅收部門配軍隊,以此來保證大明的經濟穩定。
至於貨幣如何改革,他目前是沒有什麽認識,隻能期待天幕給出答案。
按照以往的經驗,天幕說了這樣的事,肯定會有一個答案的。
“白銀流入民間過量推高了糧價?意思就是和寶鈔發行過多一樣,白銀購買力降低,所以相當於糧價上漲了?”
朱棣思索著其中的原因。隨後又想到如果是朝廷控製,那麽白銀不會流通過多,就能穩定物價。
“難怪說朝廷不能失去貨幣發行權。”
此時他才算有些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朱瞻基靜靜的聽著朱棣的分析後,開口說道:
“皇爺爺,歐洲發生了戰爭,大明對外貿易陷入低穀又導致了失業潮。這不就和鷹醬的經濟危機一樣嗎?”
朱瞻基念著天幕的信息後,想到了經濟危機。
朱棣聞言一震,這好像就是一場經濟危機啊。如果大明有製海權就能用武力打開別國大門,傾銷商品。
大明如果能保證民間出海的稅收就不會丟失貨幣主導權,就能調控國內經濟。
這些都是環環相扣。沉浸在思索中的朱棣此刻有些明悟了。
“皇爺爺,腳盆雞有世界最大銀礦。差點給忘了。”
朱瞻基的話驚醒了朱棣。
一拍大腿,朱棣哈哈大笑起來,差點把這茬忘了。
“好孫兒,盯著近海艦隊加緊建造,到時候有大用。”
從高麗出發,完全不需要遠洋海船,腳盆雞他滅定了。
隨後朱棣立即讓人做攻打腳盆雞的各種預算。等北上草原的神機營迴來後,大明就要大展拳腳。
長安太極宮。
李世民為了前麵睢陽之戰的視頻是操碎了心。直到新視頻出來後才讓他拋下所有情緒。
看了一會後,李世民便對貨幣發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不懂,但是後世都是用紙鈔,這個東西肯定是要去摸索理解。
大唐日後不可能不發行紙鈔,而且天幕都明說了華夏缺銅。
這子彈都需要銅,能發行紙質貨幣,那麽銅就能用來造子彈。
他可不知道後世華夏就是缺銅才會采用鋼製合金材料。
“哇。。。”
一陣驚訝的聲音傳來,李世民抬頭看向天幕,頓時也被震驚了。
“鄭和下西洋這麽大的利潤嗎?”
這朱棣是發大財啊。難怪如此豪氣,五征漠北都不損國力。還能有這麽多財力幹別的事。
李世民嫉妒得眼睛都冒出了火星。都是篡位,你朱棣怎麽可以如此有錢。
就這一下刺激,李世民對海貿更加期待了。
“安南這邊遷民的事完成得怎麽樣了?”
房玄齡一聽便知道李世民的想法。
“目前很順利,土地管夠,賦稅大減,百姓也很積極。徐聞港的海船建造速度也很快,出海之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李世民這才露出笑容,沒錢寸步難行啊。大唐也是時候開動印鈔機了。
“這個貨幣的發行和其中的關係要好好理一理,到時候咱大唐發行紙幣時不能出任何問題。”
李世民直接定下了調子,房玄齡此時覺得並不快樂,甚至是愁眉苦臉。
因為天幕似乎說得很明白,但他完全就聽不懂,也不知道大唐有沒有人能理解這些東西。
“陛下,臣覺得這些都是天幕根據大明的國情說的東西,具體也沒有說理論之類的東西。還需要我們自己實踐,再從中尋找問題。”
李世民聞言覺得也對,這事肯定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出問題就麻煩大了。
“不過我們起碼可以明確一點,民間出海要加強管理,稅收不能亂套,否則就會像大明一樣,朝廷不能控製國內經濟走向。也就無法作出調整。”
房玄齡點頭同意認可。說道:
“我們的海軍要強大起來,要有製海權,否則會出大亂子,就像大清一樣,即便賺到了利潤,最終也守不住。”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李世民軍旅出身,哪裏會不知道。
“國家不強大,拿什麽保護貿易?我看大明的問題同樣是沒有製海權,導致丟了這個金融主導權,很可能是被西方文明使了什麽手段。”
眾人懷著疑問,繼續看向天幕。
“隆慶開關後,大明流入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白銀產量。”
“充足的白銀流入,通貨膨脹下導致了糧食價格不斷上漲,伴隨著小冰河氣候的到來,糧食收成大受影響。到萬曆年間,一石糧食的價格甚至漲到了3-5兩白銀。”
“17世紀後,隨著西方殖民地的生產力提高,大明的絲綢和瓷器貿易量開始逐漸減少,1618年開始,歐洲陷入了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數百萬人喪生在這場戰爭中,西班牙帝國的衰落影響到了東西方的貿易。1629年,停泊於馬尼拉的大明商船甚至減少到了隻剩幾艘。”
“同時期,腳盆雞也開始了閉關鎖國。這些因素導致了流入大明的白銀大大減少。”
“隨著國際貿易萎縮,江南的絲綢棉布受挫嚴重,手工業及商業出現了大麵積的倒閉潮,失業的百姓承受不了如此高的糧價。”
“而商業不發達的內陸省份,貧困的饑民更加承受不了糧價上漲的壓力,這便構成了明末農民起義綿綿不絕的經濟大背景。”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皇爺爺,鄭和下西洋的利潤真有這麽多嗎?”
朱瞻基忍了又忍,終於還是沒忍住問了出來。
朱棣沒有迴答,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他此時想到了士紳集團的走私。雖然已經開了海禁,但是對於稅收這一塊的數據他也看到了。
以他對下西洋的了解,這其中定然是有問題的。原先想著隻要鄭和這裏有足夠的財富迴來,他也不計較這些人跟著喝湯。
但是此時從天幕所言來看,這個稅收若是出問題,日後越滾越大將會為後世子孫留下大隱患。
他從沒想過下西洋和貨幣會存在著這樣複雜的關係。
追溯源頭竟然是老爹發行的寶鈔。當時下西洋隻是因為朝廷缺銀子。
此時,天幕這麽一分析,他感覺思路清晰得很,看來這個貨幣的改革勢在必行了。
朝廷不僅要捏住製海權,更要捏住這鑄幣權,稅收這塊他則是要準備成立一個新的部門,獨立出各個衙門之外。
他還打算給新建的稅收部門配軍隊,以此來保證大明的經濟穩定。
至於貨幣如何改革,他目前是沒有什麽認識,隻能期待天幕給出答案。
按照以往的經驗,天幕說了這樣的事,肯定會有一個答案的。
“白銀流入民間過量推高了糧價?意思就是和寶鈔發行過多一樣,白銀購買力降低,所以相當於糧價上漲了?”
朱棣思索著其中的原因。隨後又想到如果是朝廷控製,那麽白銀不會流通過多,就能穩定物價。
“難怪說朝廷不能失去貨幣發行權。”
此時他才算有些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朱瞻基靜靜的聽著朱棣的分析後,開口說道:
“皇爺爺,歐洲發生了戰爭,大明對外貿易陷入低穀又導致了失業潮。這不就和鷹醬的經濟危機一樣嗎?”
朱瞻基念著天幕的信息後,想到了經濟危機。
朱棣聞言一震,這好像就是一場經濟危機啊。如果大明有製海權就能用武力打開別國大門,傾銷商品。
大明如果能保證民間出海的稅收就不會丟失貨幣主導權,就能調控國內經濟。
這些都是環環相扣。沉浸在思索中的朱棣此刻有些明悟了。
“皇爺爺,腳盆雞有世界最大銀礦。差點給忘了。”
朱瞻基的話驚醒了朱棣。
一拍大腿,朱棣哈哈大笑起來,差點把這茬忘了。
“好孫兒,盯著近海艦隊加緊建造,到時候有大用。”
從高麗出發,完全不需要遠洋海船,腳盆雞他滅定了。
隨後朱棣立即讓人做攻打腳盆雞的各種預算。等北上草原的神機營迴來後,大明就要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