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海權與陸權的宿命7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我國的國力不斷提升,中歐班列必然會成為東西方貿易不可替代的運輸方式。它的穩定性是海運和空運所不具備的優勢。”
“空運成本大,還要看天氣吃飯。而海運風險大,也時常受國際形勢的影響,難以預估準確的時間。”
“隻有鐵路運輸不懼天氣變化,也能準時的將貨物送達。”
“縱觀整個藍星,也隻有華夏才能開通亞歐大陸的這條新的絲綢之路。”
“世界貿易的格局也隻有陸權崛起的華夏才能改變,等到未來中歐班列的運行速度提升,沿途的各國經濟都將迎來更大的活力。”
“整個亞洲和歐洲,甚至非洲的貿易都將被激活,從而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屆時,傳統的以鷹醬為中心的海運貿易格局將會被改寫。”
“亞歐大陸也將重迴全球經濟中心,到那時,被邊緣化的鷹醬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李世民在看到安史之亂,信息滯後了6天後,腦子裏也在思索著將來拿下西域,安西都護府如何做到與中央的緊密聯係。
鐵路的出現才算解開了他的困惑。
蒸汽機詳細的結構圖讓所有人都瘋狂了起來。比起之前看到的船舶與航海技術,蒸汽機顯然讓他們更興奮。
而後鐵路在軍事戰爭上起到的作用讓他們發出了無比震撼的感歎。
隨著天幕播放到中歐班列。李世民突然就豁然開朗。
“大唐若是能將鐵路修到西域,哪怕是隻到河西走廊,對西域的掌控力都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眾人聽後都覺得很有道理。
“不止如此,陛下,這就是後世的絲綢之路啊。東西方互通有無,而西域附近的地方都能連通這條主幹道。這對經濟的發展將會有難以衡量的促進作用。”
房玄齡急促的說道,此刻他眼中天幕上的鐵路都是錢。
“陛下,鋼鐵廠必須要投入重金,我們要造出鐵軌。”
長孫無忌臉色發紅,顯然是太興奮了。
“鋼鐵廠擴大規模的話,連帶著礦山,運輸,人工都將要跟著擴大,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難怪天幕說鋼鐵是工業化的基石。”
杜如晦想到了後世那龐大的鋼鐵產業,怪不得華夏能修建如此宏偉的工程。
“也就是說如果加大鋼鐵產量,那麽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隨著提高?”
李世民出聲問道,軍事先放一邊,搞錢最重要。
“應該是沒錯的,這個鐵路想要修起來,肯定沒那麽快,至少要等到蒸汽機造出來。但是鋼鐵廠的擴建,以及礦山開采等等都需要先期做好準備。”
房玄齡忍住口幹舌燥,越說越興奮。
“鐵軌的重量會導致運輸困難,平常的土路肯定會很麻煩,所以我們還要大麵積的修路。礦山開采增加產量也要人工。”
“人工一多,就要吃飯,要住宿,要穿衣等等,龐大的日常消耗會促進商品的流入,而商品又要人生產。這樣一來,很多產業都會跟著擴大。如此一來,稅收豈會少?”
“臣暫時隻想到這些,總之肯定會帶動很多產業的經濟發展。”
眾人都是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房玄齡,這一轉眼竟然成經濟專家了,這些事在平日裏誰也不曾想過。
李世民聽後感覺豁然開朗,隨後說道:
“如此一來,這將是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發生的經濟行為我們都可以記錄下來,從中研究一些經濟規律。”
君臣幾人激動到麵紅耳赤,隨後定下了大方向,便開始琢磨細節。此時大唐似乎要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天幕繼續播放。
“而我們不止是發展一帶一路,我們的海權同樣也在崛起,經曆了長時間的蟄伏,如今也算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從14年開始,華夏新下水的艦船噸位都超過了鷹醬。而18年後,每年下水的艦船噸位超過了世界總和。”
“20年的時候,雖然總噸位我們還差很多,但是軍艦總數已經持平了鷹醬。等到25年時,軍艦數量華夏將會遠遠超越他們。”
“如今,鷹醬布置的第一島鏈對於華夏來說基本失去了戰略價值。下一步,我們必將瓦解第二島鏈。”
“鷹醬也再不能自由航行在我們近海。華夏有著相當大的海洋麵積,我們不僅要做陸權國家,同時也可以成為海權國家。”
“整個藍星,也隻有華夏能做到海權與陸權雙並重。未來的華夏將無懼任何挑戰。”
“2024年10月15號。華夏公布了《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規劃中包含三個階段,以及五大主題。”
“該規劃不僅是登陸月球,還要尋找暗物質,探索宇宙起源,尋找地外生命以及可移居星球。”
“這意味著我們的目光不會再局限於這小小藍星上的海陸霸權。而是看向了宇宙星辰大海。”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一帶一路的戰略到底是怎樣的呢?”
劉徹喃喃的問道,一萬多公裏的鐵路都隻是分支,以小見大,這戰略必定是無比的宏大。
這期視頻太讓他震撼了,先進船舶,蒸汽機,鐵路每一樣對大漢來說都是神器的存在。還有海權與陸權的分析,這都是一時半會難以吃透的東西。
桑弘羊等人正在討論新建鋼鐵廠,以及加大對鐵礦探索。
而另一邊主父偃在和研究院的人溝通蒸汽機以及船舶技術。
大漢處在了前所未有的繁忙中。
“後世華夏究竟有多麽強大?”
隨著天幕繼續播放,劉徹呆呆的看著畫麵上的軍艦下餃子。
“每年下水的噸位都超過了世界總和?這得是一個多誇張的數字?”
“陸權強勢崛起,連海權也在與鷹醬縮小差距。”
聽到劉徹的自語,公孫弘怔怔的望著天幕上航行在深海中那龐大的雙航母編隊。
“先前我們還擔憂鷹醬在沿海地區製造動亂,那兩條島鏈會鎖死華夏。現在看來是杞人憂天啊。如此強大的實力,第一島鏈簡直形同虛設。”
劉徹又是驚歎,又是自豪。隻有華夏才有成為海陸並重的強國。
然而更讓他驚訝的還在後麵。
“這是要突破天際嗎?海陸空全方位稱霸藍星?”
“陛下,不對,華夏的目光根本不在藍星上了。他們要探索宇宙,也許以後他們會衝出藍星,移居到星空深處。”
公孫弘驚駭莫名,這已經到了他無法理解的程度。
劉徹張大嘴巴,愣愣的看著星空中飄揚的紅旗。
“難怪之前說華夏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空運成本大,還要看天氣吃飯。而海運風險大,也時常受國際形勢的影響,難以預估準確的時間。”
“隻有鐵路運輸不懼天氣變化,也能準時的將貨物送達。”
“縱觀整個藍星,也隻有華夏才能開通亞歐大陸的這條新的絲綢之路。”
“世界貿易的格局也隻有陸權崛起的華夏才能改變,等到未來中歐班列的運行速度提升,沿途的各國經濟都將迎來更大的活力。”
“整個亞洲和歐洲,甚至非洲的貿易都將被激活,從而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屆時,傳統的以鷹醬為中心的海運貿易格局將會被改寫。”
“亞歐大陸也將重迴全球經濟中心,到那時,被邊緣化的鷹醬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李世民在看到安史之亂,信息滯後了6天後,腦子裏也在思索著將來拿下西域,安西都護府如何做到與中央的緊密聯係。
鐵路的出現才算解開了他的困惑。
蒸汽機詳細的結構圖讓所有人都瘋狂了起來。比起之前看到的船舶與航海技術,蒸汽機顯然讓他們更興奮。
而後鐵路在軍事戰爭上起到的作用讓他們發出了無比震撼的感歎。
隨著天幕播放到中歐班列。李世民突然就豁然開朗。
“大唐若是能將鐵路修到西域,哪怕是隻到河西走廊,對西域的掌控力都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眾人聽後都覺得很有道理。
“不止如此,陛下,這就是後世的絲綢之路啊。東西方互通有無,而西域附近的地方都能連通這條主幹道。這對經濟的發展將會有難以衡量的促進作用。”
房玄齡急促的說道,此刻他眼中天幕上的鐵路都是錢。
“陛下,鋼鐵廠必須要投入重金,我們要造出鐵軌。”
長孫無忌臉色發紅,顯然是太興奮了。
“鋼鐵廠擴大規模的話,連帶著礦山,運輸,人工都將要跟著擴大,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難怪天幕說鋼鐵是工業化的基石。”
杜如晦想到了後世那龐大的鋼鐵產業,怪不得華夏能修建如此宏偉的工程。
“也就是說如果加大鋼鐵產量,那麽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隨著提高?”
李世民出聲問道,軍事先放一邊,搞錢最重要。
“應該是沒錯的,這個鐵路想要修起來,肯定沒那麽快,至少要等到蒸汽機造出來。但是鋼鐵廠的擴建,以及礦山開采等等都需要先期做好準備。”
房玄齡忍住口幹舌燥,越說越興奮。
“鐵軌的重量會導致運輸困難,平常的土路肯定會很麻煩,所以我們還要大麵積的修路。礦山開采增加產量也要人工。”
“人工一多,就要吃飯,要住宿,要穿衣等等,龐大的日常消耗會促進商品的流入,而商品又要人生產。這樣一來,很多產業都會跟著擴大。如此一來,稅收豈會少?”
“臣暫時隻想到這些,總之肯定會帶動很多產業的經濟發展。”
眾人都是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房玄齡,這一轉眼竟然成經濟專家了,這些事在平日裏誰也不曾想過。
李世民聽後感覺豁然開朗,隨後說道:
“如此一來,這將是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發生的經濟行為我們都可以記錄下來,從中研究一些經濟規律。”
君臣幾人激動到麵紅耳赤,隨後定下了大方向,便開始琢磨細節。此時大唐似乎要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天幕繼續播放。
“而我們不止是發展一帶一路,我們的海權同樣也在崛起,經曆了長時間的蟄伏,如今也算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從14年開始,華夏新下水的艦船噸位都超過了鷹醬。而18年後,每年下水的艦船噸位超過了世界總和。”
“20年的時候,雖然總噸位我們還差很多,但是軍艦總數已經持平了鷹醬。等到25年時,軍艦數量華夏將會遠遠超越他們。”
“如今,鷹醬布置的第一島鏈對於華夏來說基本失去了戰略價值。下一步,我們必將瓦解第二島鏈。”
“鷹醬也再不能自由航行在我們近海。華夏有著相當大的海洋麵積,我們不僅要做陸權國家,同時也可以成為海權國家。”
“整個藍星,也隻有華夏能做到海權與陸權雙並重。未來的華夏將無懼任何挑戰。”
“2024年10月15號。華夏公布了《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規劃中包含三個階段,以及五大主題。”
“該規劃不僅是登陸月球,還要尋找暗物質,探索宇宙起源,尋找地外生命以及可移居星球。”
“這意味著我們的目光不會再局限於這小小藍星上的海陸霸權。而是看向了宇宙星辰大海。”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一帶一路的戰略到底是怎樣的呢?”
劉徹喃喃的問道,一萬多公裏的鐵路都隻是分支,以小見大,這戰略必定是無比的宏大。
這期視頻太讓他震撼了,先進船舶,蒸汽機,鐵路每一樣對大漢來說都是神器的存在。還有海權與陸權的分析,這都是一時半會難以吃透的東西。
桑弘羊等人正在討論新建鋼鐵廠,以及加大對鐵礦探索。
而另一邊主父偃在和研究院的人溝通蒸汽機以及船舶技術。
大漢處在了前所未有的繁忙中。
“後世華夏究竟有多麽強大?”
隨著天幕繼續播放,劉徹呆呆的看著畫麵上的軍艦下餃子。
“每年下水的噸位都超過了世界總和?這得是一個多誇張的數字?”
“陸權強勢崛起,連海權也在與鷹醬縮小差距。”
聽到劉徹的自語,公孫弘怔怔的望著天幕上航行在深海中那龐大的雙航母編隊。
“先前我們還擔憂鷹醬在沿海地區製造動亂,那兩條島鏈會鎖死華夏。現在看來是杞人憂天啊。如此強大的實力,第一島鏈簡直形同虛設。”
劉徹又是驚歎,又是自豪。隻有華夏才有成為海陸並重的強國。
然而更讓他驚訝的還在後麵。
“這是要突破天際嗎?海陸空全方位稱霸藍星?”
“陛下,不對,華夏的目光根本不在藍星上了。他們要探索宇宙,也許以後他們會衝出藍星,移居到星空深處。”
公孫弘驚駭莫名,這已經到了他無法理解的程度。
劉徹張大嘴巴,愣愣的看著星空中飄揚的紅旗。
“難怪之前說華夏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