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華夏取名史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夏誰是第一個有名字的人呢?”
“我們沿著曆史追溯而上,到了石器時代。當時的情況肯定特別的尷尬。”
“上萬年前,自從會張口說話以後,大家稱唿人應該都是口頭語:哎。就像動物一樣,誰也沒有名字。”
“某一天晚上,在山洞裏的篝火旁,有一個哥們突然紅著臉對大家說:那啥,我有個小事想和大家宣布一下。”
“就是,我給自己取了個名字,你們以後能不能別叫我哎了。能不能叫我小帥呢?”
“這個在當時注定會被視為非主流的舉動實則非同小可。因為它意味著我們華夏人自我意識的萌芽。”
“《說文解字》裏說: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大晚上的,你遇見個同村的人,看不清,人家問你是誰。你想了好久,我是誰?我是住村口那溝子的人。”
“就這樣解釋了半天我是誰。最後來一句我是白天和你一起打獵的大粗眉。”
“對,粗眉。名字就誕生了。在整個先秦時代,以身體特征命名的情況非常普遍。”
“像魯國魯成公叫黑肱,周定公的曾孫叫黑肩,晉文公叫重耳,而他的兒子叫黑臀。衛國國君的弟弟名字就有點炸裂,叫黑背。”
“孔子名丘,就是因為他頭頂有個凹陷,遠處看像附近的一座山,所以叫丘。可見那時候大家都很坦誠,該是啥樣就是啥樣。”
“不像你們的某個朋友長的傻大黑粗,居然叫白俊。這個名字就涉嫌欺詐相親對象了。”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朱棣等人正感慨著黃岡兩位神人時。宮門前傳來陣陣騷動,伴隨著熾烈的喝彩聲。
不一會便有人來報,皇太孫從腳盆雞迴來了。
這消息可把朱棣激動壞了。
等真正見到朱瞻基和他身後的車隊時,他就知道大明的改革可以提速了。
大量的白銀被搬進宮來,夏原吉不放心的守著統計,心想著可算有闊綽的日子過了。
另一邊朱瞻基將腳盆雞的情況做了匯報,原來此次運迴來的白銀全部是銀礦的庫存。
現在軍隊正在掃蕩抵抗力量,而銀礦的開采需要調集國內的工匠以提高效率,軍隊也需要增兵來應對腳盆雞的反攻。
朱棣讓張輔根據朱瞻基的口頭匯報,以及出征將領的軍報做出一份決策給兵部討論。
等張輔和兵部之人討論之後,朱棣的目光便投向了天幕。
評論區的畫麵已關閉,天幕也迅速刷出了新的視頻。
朱棣一邊想著組織北伐之事,一邊看起了視頻。
朱瞻基自從出了大明後,便再沒有看過天幕視頻。而迴師途中也是沒有時間仔細觀看。
此時看到畫麵後,他便立刻想到了之前視頻中,太祖元素周期表之父的名頭。
而朱棣看到華夏取名史的標題也是想到了此事。祖孫二人毫不忌諱的笑了起來。
看到畫麵中原始部落的模樣,朱棣說道:
“咱們華夏最初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嗎?上萬年啊?太不容易了。”
沒有關注誰是第一個取名的人,他倒是對上古老祖宗們的生活環境而驚訝。
“人類的起源是什麽樣的呢?”
朱瞻基想起人類存在的意義那期視頻,似乎有種人類不是自然誕生的意思。
“咱們現在可沒功夫想這樣深奧的問題,後世華夏都沒有答案。”
朱棣聽到朱瞻基的話後點了一句。意思是要他將心思放到大明目前的發展之上,不要好高騖遠。
朱瞻基明白的點了點頭。隨後便被先秦人的名字給逗笑了。
“黑肱,黑肩,黑臀,黑背。真就以自己的身體特征取名,這也太直白了吧。”
朱棣聞言也笑了,隨後轉身看了自己兒子一眼,說道:
“按他們這樣取名,沒有祖訓的話,你爹該叫朱肥胖。”
旁邊的朱高熾聞言額頭擠出一滴汗,心想有你這麽說兒子的嗎?
他也知道這是他爹在敲打他要減肥。雖然不被老爹喜歡,但看起來他還是擔心自己的身體。
“父皇,兒臣最近已經減重了十斤。”
朱棣自然看到了他的努力,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自從天幕說過肥胖的危害後,他還真就擔心起了這個兒子。再不喜歡也是自己的繼承人。
“孔夫子的名字來源竟然是這個原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朱瞻基岔開話題說道。
朱棣父子聽了後,便不再糾結,將目光看向天幕。
“應該是吧。後世有專門考古之人,史書上有記載也說不定。”
朱高熾抹了抹汗水說道。
祖孫三人看著天幕,各自聊著,看起來也是非常和諧。
天幕繼續播放。
“到了漢朝之後,漢朝取名可以用生猛兩個字來形容。”
“西漢有一本教兒童認字的教科書,叫《急就篇》。這裏麵就列出了漢朝一百多個常見名。”
“逢時,護郡,平定,不侵,卻敵,漢強,滅胡,廣國,猛虎,熊羆,破奴,辟疆。張良的兒子就叫張辟疆。”
“一個真正的漢朝人,從不掩飾自己橫槍躍馬,開疆拓土的勃勃野心。國風之勇武強悍世所罕見。”
“西漢以後,到了王莽時期。王莽作為華夏曆史上最著名的複古狂魔,他是堅決擁護先秦經典裏的意見。”
“譏二名,二名非禮也。意思就是姓後麵隻能有一個字,不能有兩個字。”
“王莽就用各種政治手段強力推行單名。所以我們看東漢到三國,絕大多數人都是單名。”
“王莽給匈奴單於寫信,說:你名叫攣鞮囊知牙斯,二名非禮也,你知不知道?”
“你這名字嘀嘀咕咕的,數一數都幾個字了?於是便逼著那單於複姓攣鞮,單名知。”
“到了東晉,出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那就是社會上極度崇尚之這個字。而且父子長幼之間取名也不再避諱。”
“以至於幾輩人之間出現了大規模的同字名。像王羲之的七個兒子分別叫: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
“他孫子叫:楨之,靜之。曾孫叫:翼之,悅之。王羲之作為書法家的老大哥,稱他之家哥很有道理。”
“祖孫三代裏帶同樣的字,放在我們今天來看,跟趙老四的兒子叫趙老五一樣令人難以理解。”
“我們沿著曆史追溯而上,到了石器時代。當時的情況肯定特別的尷尬。”
“上萬年前,自從會張口說話以後,大家稱唿人應該都是口頭語:哎。就像動物一樣,誰也沒有名字。”
“某一天晚上,在山洞裏的篝火旁,有一個哥們突然紅著臉對大家說:那啥,我有個小事想和大家宣布一下。”
“就是,我給自己取了個名字,你們以後能不能別叫我哎了。能不能叫我小帥呢?”
“這個在當時注定會被視為非主流的舉動實則非同小可。因為它意味著我們華夏人自我意識的萌芽。”
“《說文解字》裏說: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大晚上的,你遇見個同村的人,看不清,人家問你是誰。你想了好久,我是誰?我是住村口那溝子的人。”
“就這樣解釋了半天我是誰。最後來一句我是白天和你一起打獵的大粗眉。”
“對,粗眉。名字就誕生了。在整個先秦時代,以身體特征命名的情況非常普遍。”
“像魯國魯成公叫黑肱,周定公的曾孫叫黑肩,晉文公叫重耳,而他的兒子叫黑臀。衛國國君的弟弟名字就有點炸裂,叫黑背。”
“孔子名丘,就是因為他頭頂有個凹陷,遠處看像附近的一座山,所以叫丘。可見那時候大家都很坦誠,該是啥樣就是啥樣。”
“不像你們的某個朋友長的傻大黑粗,居然叫白俊。這個名字就涉嫌欺詐相親對象了。”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朱棣等人正感慨著黃岡兩位神人時。宮門前傳來陣陣騷動,伴隨著熾烈的喝彩聲。
不一會便有人來報,皇太孫從腳盆雞迴來了。
這消息可把朱棣激動壞了。
等真正見到朱瞻基和他身後的車隊時,他就知道大明的改革可以提速了。
大量的白銀被搬進宮來,夏原吉不放心的守著統計,心想著可算有闊綽的日子過了。
另一邊朱瞻基將腳盆雞的情況做了匯報,原來此次運迴來的白銀全部是銀礦的庫存。
現在軍隊正在掃蕩抵抗力量,而銀礦的開采需要調集國內的工匠以提高效率,軍隊也需要增兵來應對腳盆雞的反攻。
朱棣讓張輔根據朱瞻基的口頭匯報,以及出征將領的軍報做出一份決策給兵部討論。
等張輔和兵部之人討論之後,朱棣的目光便投向了天幕。
評論區的畫麵已關閉,天幕也迅速刷出了新的視頻。
朱棣一邊想著組織北伐之事,一邊看起了視頻。
朱瞻基自從出了大明後,便再沒有看過天幕視頻。而迴師途中也是沒有時間仔細觀看。
此時看到畫麵後,他便立刻想到了之前視頻中,太祖元素周期表之父的名頭。
而朱棣看到華夏取名史的標題也是想到了此事。祖孫二人毫不忌諱的笑了起來。
看到畫麵中原始部落的模樣,朱棣說道:
“咱們華夏最初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嗎?上萬年啊?太不容易了。”
沒有關注誰是第一個取名的人,他倒是對上古老祖宗們的生活環境而驚訝。
“人類的起源是什麽樣的呢?”
朱瞻基想起人類存在的意義那期視頻,似乎有種人類不是自然誕生的意思。
“咱們現在可沒功夫想這樣深奧的問題,後世華夏都沒有答案。”
朱棣聽到朱瞻基的話後點了一句。意思是要他將心思放到大明目前的發展之上,不要好高騖遠。
朱瞻基明白的點了點頭。隨後便被先秦人的名字給逗笑了。
“黑肱,黑肩,黑臀,黑背。真就以自己的身體特征取名,這也太直白了吧。”
朱棣聞言也笑了,隨後轉身看了自己兒子一眼,說道:
“按他們這樣取名,沒有祖訓的話,你爹該叫朱肥胖。”
旁邊的朱高熾聞言額頭擠出一滴汗,心想有你這麽說兒子的嗎?
他也知道這是他爹在敲打他要減肥。雖然不被老爹喜歡,但看起來他還是擔心自己的身體。
“父皇,兒臣最近已經減重了十斤。”
朱棣自然看到了他的努力,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自從天幕說過肥胖的危害後,他還真就擔心起了這個兒子。再不喜歡也是自己的繼承人。
“孔夫子的名字來源竟然是這個原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朱瞻基岔開話題說道。
朱棣父子聽了後,便不再糾結,將目光看向天幕。
“應該是吧。後世有專門考古之人,史書上有記載也說不定。”
朱高熾抹了抹汗水說道。
祖孫三人看著天幕,各自聊著,看起來也是非常和諧。
天幕繼續播放。
“到了漢朝之後,漢朝取名可以用生猛兩個字來形容。”
“西漢有一本教兒童認字的教科書,叫《急就篇》。這裏麵就列出了漢朝一百多個常見名。”
“逢時,護郡,平定,不侵,卻敵,漢強,滅胡,廣國,猛虎,熊羆,破奴,辟疆。張良的兒子就叫張辟疆。”
“一個真正的漢朝人,從不掩飾自己橫槍躍馬,開疆拓土的勃勃野心。國風之勇武強悍世所罕見。”
“西漢以後,到了王莽時期。王莽作為華夏曆史上最著名的複古狂魔,他是堅決擁護先秦經典裏的意見。”
“譏二名,二名非禮也。意思就是姓後麵隻能有一個字,不能有兩個字。”
“王莽就用各種政治手段強力推行單名。所以我們看東漢到三國,絕大多數人都是單名。”
“王莽給匈奴單於寫信,說:你名叫攣鞮囊知牙斯,二名非禮也,你知不知道?”
“你這名字嘀嘀咕咕的,數一數都幾個字了?於是便逼著那單於複姓攣鞮,單名知。”
“到了東晉,出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那就是社會上極度崇尚之這個字。而且父子長幼之間取名也不再避諱。”
“以至於幾輩人之間出現了大規模的同字名。像王羲之的七個兒子分別叫: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
“他孫子叫:楨之,靜之。曾孫叫:翼之,悅之。王羲之作為書法家的老大哥,稱他之家哥很有道理。”
“祖孫三代裏帶同樣的字,放在我們今天來看,跟趙老四的兒子叫趙老五一樣令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