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疫苗4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民間有句古話,生了孩子隻一半,得了天花才算全。”
“這裏就有一個疑問了,既然得了天花就有死的概率,不接種還有可能不會感染,那麽人痘接種豈不是送死的行為?”
“這個問題就要從人體的本身的智慧上來說了。”
“當人體的免疫係統感受到病毒入侵後,會產生免疫反應,人之所以會發燒就是這個道理。”
“發燒的病理其實就是免疫係統在和病毒進行生死大戰,如果最終獲得勝利,身體就會儲存一定的記憶細胞。”
“這些擁有記憶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細胞和b細胞,它們會記住入侵身體的病毒模樣。”
“下一次,同樣的病毒再次進入體內的時候,身體便會有快速反應,分裂複製出免疫軍隊,針對性的撲殺這種病毒。”
“天花的毒性非常強,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但人痘接種卻隻有1%-2%的死亡概率。”
“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患者身上取下來的病毒實際上已經是一種減毒病毒。”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疫苗的來源就是如此啊,難怪說天花居功至偉。所以說種痘術還就真的是有效果。隻是接種的人不一定能百分之百的活下來。”
趙普喃喃自語的琢磨著,後世是如何讓種痘術不會產生死亡的呢?
趙匡胤此刻就是知道了種痘有效果,可也不敢就此推行啊。
後世發明了疫苗肯定是安全的,那都有人反對。何況這不安全的種痘術?
別的不說,若要給自己種痘,趙匡胤是絕對不敢冒險的。
他想,我踏馬都當皇帝了,萬一不走運嘎了呢?
“既然病毒進入人體是靠免疫係統對抗,那麽種痘後同樣是依靠免疫係統殺死病毒,為何會有不同呢?”
趙匡胤算是琢磨出了關鍵問題。問題又迴到了免疫係統上來了。
“應該是種痘後的病毒威力減弱了,所以免疫係統能有效殺死病毒。而通過傳染患上的病毒是更強大的病毒。”
“就像感染了天花後,患者自己也是有免疫係統的。而膿皰上的病毒很可能就是被免疫係統攻擊過的。也許危害就減輕了。”
劉翰想了很久,他也隻想到這一個可能。
眾人聽他這麽這解釋,覺得可能還真就是這麽一迴事。
“果然如此,人體發燒的原因就是免疫係統在和病毒大戰。”
看到視頻內容後,趙匡胤也算是有了一些清楚的邏輯。
“原來如此啊。打贏了免疫係統就能記住病毒的樣子,下次遇見,便能直接絞殺。”
劉翰恍然大悟,這迴算是徹底弄清楚了疫苗的機製。
“所以說歸根結底,人類沒有研發出消滅病毒的特效藥,但是研發了疫苗,可以指揮自己的免疫係統殺死病毒。”
趙普這時才真正體會了為什麽說疫苗是醫學界最偉大的發明。
“免疫係統太神奇了,它竟然會分裂複製,莫非它是有智慧的嗎?”
趙匡胤大覺不可思議,有種三觀要被顛覆的感覺。
“咱們人體才是最神奇的東西啊,可研究的地方太多了。”
劉翰感慨不已,他此時在心裏已經對日後醫學院的研究方向確立了一個人體的研究部門。而且這個方向,他是肯定要投入很大的精力。
“後世研究的時候為什麽不可以提取免疫係統中的複製分裂的這個細胞。用這個不就能直接殺死病毒嗎?”
趙普突然出聲發問。眾人也被他問得一愣。這麽說好像真有道理。
“這個能提取出來也造不出來吧?這也不是一個兩個就能起到作用的。記得前麵青黴素嗎?實驗室提取的量根本不足以消滅細菌。”
劉翰認為這個是不太可能的。畢竟細菌病毒這些東西都可以快速繁殖,有可能一下子就能繁殖出一個天文數字。
“我也覺得不可能,即便能提取出細胞,能保證它們離開人體能存活?不能存活有何用?死的細胞不可能還能殺病毒吧。”
趙匡胤同樣認為不靠譜,否則後世何必研究疫苗這東西。
不得不說,經過天幕長期的熏陶後,趙匡胤等人都會從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
而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都是需要這樣的多方麵思考,不同角度看問題,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如今搞清楚了這種原理,咱們也許就可以從天花患者身上提取病毒,再植入健康人身上,再從接種者身上提取病毒。如此類推,直到最後安全。”
劉翰覺得這樣經過多人後提取的病毒應該會減弱很多毒性,那麽接種者也許就能避免死亡。
眾人一聽好像是這麽個理,果然隨後的天幕就印證了他的想法。
“減毒病毒其實就是被患者的免疫係統殺死的病毒,或者是經過不斷傳代,慢慢降低了毒性的病毒。”
“當時的醫生會將病毒植入健康人身上,再從這個新感染的人身上取病毒,再次植入下一個健康人身上。”
“如此反複,毒性便被大大的降低了。這相當於是用人體做培養基,來培養病毒苗。”
“這種將毒性減小後的病毒注入健康人體內,促使人體產生免疫反應,讓人體不需要經曆一場真正疾病的方法就是疫苗的核心思想。”
“華夏的人痘接種技術不僅讓自己人獲得了對天花的抵抗,還影響到了周邊國家。甚至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
“歐洲人為此還誕生了一個新職業,叫種痘師。這些人主要都是外科醫生。”
“人痘接種雖然相較於天花的死亡率已經降低很多了,但仍然存在巨大的風險。”
“接種100人,可能就有1-2人死亡,這其實也很可怕,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是不是這兩個人之一。”
“所以,也有很多人排斥這種行為。自己運氣好,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感染。憑什麽冒險?”
“所以當時歐洲很多人無法接受種痘。其中大英有個醫生特別反對這種技術。他的名字叫愛德華琴納。”
“他8歲的時候被帶到馬廄裏去種痘,一開始就是放血化驗。那時候放血療法是一種很普遍的醫學手段。”
“手臂劃開口子後,植入人痘。隨後就被關起來,忍受各種發燒疼痛。”
“所以在他的印象裏種痘就是反人類的行為,好端端的健康人被整得死去活來。”
“這裏就有一個疑問了,既然得了天花就有死的概率,不接種還有可能不會感染,那麽人痘接種豈不是送死的行為?”
“這個問題就要從人體的本身的智慧上來說了。”
“當人體的免疫係統感受到病毒入侵後,會產生免疫反應,人之所以會發燒就是這個道理。”
“發燒的病理其實就是免疫係統在和病毒進行生死大戰,如果最終獲得勝利,身體就會儲存一定的記憶細胞。”
“這些擁有記憶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細胞和b細胞,它們會記住入侵身體的病毒模樣。”
“下一次,同樣的病毒再次進入體內的時候,身體便會有快速反應,分裂複製出免疫軍隊,針對性的撲殺這種病毒。”
“天花的毒性非常強,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但人痘接種卻隻有1%-2%的死亡概率。”
“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患者身上取下來的病毒實際上已經是一種減毒病毒。”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疫苗的來源就是如此啊,難怪說天花居功至偉。所以說種痘術還就真的是有效果。隻是接種的人不一定能百分之百的活下來。”
趙普喃喃自語的琢磨著,後世是如何讓種痘術不會產生死亡的呢?
趙匡胤此刻就是知道了種痘有效果,可也不敢就此推行啊。
後世發明了疫苗肯定是安全的,那都有人反對。何況這不安全的種痘術?
別的不說,若要給自己種痘,趙匡胤是絕對不敢冒險的。
他想,我踏馬都當皇帝了,萬一不走運嘎了呢?
“既然病毒進入人體是靠免疫係統對抗,那麽種痘後同樣是依靠免疫係統殺死病毒,為何會有不同呢?”
趙匡胤算是琢磨出了關鍵問題。問題又迴到了免疫係統上來了。
“應該是種痘後的病毒威力減弱了,所以免疫係統能有效殺死病毒。而通過傳染患上的病毒是更強大的病毒。”
“就像感染了天花後,患者自己也是有免疫係統的。而膿皰上的病毒很可能就是被免疫係統攻擊過的。也許危害就減輕了。”
劉翰想了很久,他也隻想到這一個可能。
眾人聽他這麽這解釋,覺得可能還真就是這麽一迴事。
“果然如此,人體發燒的原因就是免疫係統在和病毒大戰。”
看到視頻內容後,趙匡胤也算是有了一些清楚的邏輯。
“原來如此啊。打贏了免疫係統就能記住病毒的樣子,下次遇見,便能直接絞殺。”
劉翰恍然大悟,這迴算是徹底弄清楚了疫苗的機製。
“所以說歸根結底,人類沒有研發出消滅病毒的特效藥,但是研發了疫苗,可以指揮自己的免疫係統殺死病毒。”
趙普這時才真正體會了為什麽說疫苗是醫學界最偉大的發明。
“免疫係統太神奇了,它竟然會分裂複製,莫非它是有智慧的嗎?”
趙匡胤大覺不可思議,有種三觀要被顛覆的感覺。
“咱們人體才是最神奇的東西啊,可研究的地方太多了。”
劉翰感慨不已,他此時在心裏已經對日後醫學院的研究方向確立了一個人體的研究部門。而且這個方向,他是肯定要投入很大的精力。
“後世研究的時候為什麽不可以提取免疫係統中的複製分裂的這個細胞。用這個不就能直接殺死病毒嗎?”
趙普突然出聲發問。眾人也被他問得一愣。這麽說好像真有道理。
“這個能提取出來也造不出來吧?這也不是一個兩個就能起到作用的。記得前麵青黴素嗎?實驗室提取的量根本不足以消滅細菌。”
劉翰認為這個是不太可能的。畢竟細菌病毒這些東西都可以快速繁殖,有可能一下子就能繁殖出一個天文數字。
“我也覺得不可能,即便能提取出細胞,能保證它們離開人體能存活?不能存活有何用?死的細胞不可能還能殺病毒吧。”
趙匡胤同樣認為不靠譜,否則後世何必研究疫苗這東西。
不得不說,經過天幕長期的熏陶後,趙匡胤等人都會從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
而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都是需要這樣的多方麵思考,不同角度看問題,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如今搞清楚了這種原理,咱們也許就可以從天花患者身上提取病毒,再植入健康人身上,再從接種者身上提取病毒。如此類推,直到最後安全。”
劉翰覺得這樣經過多人後提取的病毒應該會減弱很多毒性,那麽接種者也許就能避免死亡。
眾人一聽好像是這麽個理,果然隨後的天幕就印證了他的想法。
“減毒病毒其實就是被患者的免疫係統殺死的病毒,或者是經過不斷傳代,慢慢降低了毒性的病毒。”
“當時的醫生會將病毒植入健康人身上,再從這個新感染的人身上取病毒,再次植入下一個健康人身上。”
“如此反複,毒性便被大大的降低了。這相當於是用人體做培養基,來培養病毒苗。”
“這種將毒性減小後的病毒注入健康人體內,促使人體產生免疫反應,讓人體不需要經曆一場真正疾病的方法就是疫苗的核心思想。”
“華夏的人痘接種技術不僅讓自己人獲得了對天花的抵抗,還影響到了周邊國家。甚至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
“歐洲人為此還誕生了一個新職業,叫種痘師。這些人主要都是外科醫生。”
“人痘接種雖然相較於天花的死亡率已經降低很多了,但仍然存在巨大的風險。”
“接種100人,可能就有1-2人死亡,這其實也很可怕,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是不是這兩個人之一。”
“所以,也有很多人排斥這種行為。自己運氣好,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感染。憑什麽冒險?”
“所以當時歐洲很多人無法接受種痘。其中大英有個醫生特別反對這種技術。他的名字叫愛德華琴納。”
“他8歲的時候被帶到馬廄裏去種痘,一開始就是放血化驗。那時候放血療法是一種很普遍的醫學手段。”
“手臂劃開口子後,植入人痘。隨後就被關起來,忍受各種發燒疼痛。”
“所以在他的印象裏種痘就是反人類的行為,好端端的健康人被整得死去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