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疫苗5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時空節點。
長安太極宮。
“疫苗果然是最偉大的發明。孫先生大才啊。你的方法是有用的。”
李世民激動不已,天花的可怕大家都清楚,此時能看到治愈的方法所有人都是喜出望外。
特別是看到孫思邈提出的以毒攻毒正是疫苗最初的雛形後,這讓所有人都興奮不已。
“陛下謬讚了,這《千金藥方》都還不知道在哪裏呢?”
孫思邈苦笑以對。他也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有這麽一個流傳千古的著作問世。
“天幕說有,那肯定是有的,再說咱們已經不是從前了,您的醫學理論以後隻會為華夏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世民毫不吝嗇的誇讚道。因為此時的大唐顯然會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這些流傳千古的知識財富。
“還差的遠呢,就像現在,天幕上所說的知識咱們還是如同盲人摸象的狀態。許多東西都還要學習摸索。”
孫思邈絲毫沒有得意,見識了天幕上後世的種種神奇,他也更深刻的明白醫學是永無止境的。
“人痘接種的方法果然還是需要依靠減弱病毒危害來提高接種者生存的概率。”
甄立言此時也是清楚了為什麽會取疫苗這個名字。同時他也對孫思邈的行醫思路感到佩服。
以毒攻毒的說法自古就有,但能提出將這個方法用在瘟疫之上,可想而知有多大膽。
這也是李世民等人佩服孫思邈的地方。因為瘟疫這種一死就死一片的疾病,在他們看來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
“咱們看來還要成立一個封閉的醫學研究實驗室,專門用來研究各類傳染疾病和疫苗。”
李世民突然對三位名醫說道。
此時大唐有能力提供研究的資金和實力,而天幕又提供了研究的思路,成立專門的實驗室那是必不可少的。
孫思邈幾人也是非常讚同。因為他們這些學醫的人都是懷著救濟天下的慈悲心。
如今能將疫苗研究出來,對天下蒼生絕對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朕相信你們會成功的。畢竟這不是像阿司匹林和青黴素一樣需要從頭研究。”
李世民見到華夏的種痘術通過絲綢之路都傳到了西方,便也知道,可能大唐日後就會有這樣的技術。
“存在著致死概率的技術確實也不敢去賭。哪怕是隻有1%-2%。”
孫思邈認為治病的目的是救人沒錯,但是讓正常人麵臨死亡威脅去接種未來不一定會感染的疫苗,確實有點殘忍。
“西方這是什麽醫術?放血療法是什麽?種痘怎麽需要切開皮膚?”
甄權看到西方人種痘的手段也是大開眼界,不明所以。
“我看反人類的應該是這個放血療法吧?”
孫思邈隨後也看到了這一幕,以他的醫學理解,完全看不出放血療法的理由是什麽。這和中醫的放血療法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啊。
天幕繼續播放。
“琴納立誌要改變這種情況。等他14歲時,便在一個外科醫生這裏當學徒。”
“他和診所裏一個擠奶女工調情時,擠奶女工告訴他自己根本不需要接種人痘。因為牛痘會保護她。”
“那麽牛痘又是什麽?牛痘其實是一種既能感染人,也能感染牛的病毒。但它最大的優勢是幾乎不會產生巨大的病痛。”
“這種病毒還不會造成死亡,最多是長幾個水泡,好了以後還不會留下疤痕。”
“琴納立刻就覺得這很不一般,因為擠奶女工大多數人的皮膚都很好。而患天花活下來的幾乎都是麻子。”
“他懷疑是不是擠奶女工曾經將天花傳給了牛,而牛反複解毒後就成了牛痘?”
“實際上當時的人們並不了解微生物的存在,也不知道什麽叫交叉免疫。”
“牛痘和天花其實是兩種病毒,隻不過它們的抗原存在相似性。”
“1796年,琴納給一名小男孩接種了牛痘,隨後這名小男孩發生了感染性的輕微症狀,很快便好了。”
“至此,牛痘的接種讓人類再不用拿命去賭,疫苗這個詞語在英語中就是牛痘的意思。”
“隨著牛痘的推廣,天花病毒也隨著時間漸漸消失。而人類針對各種病毒也進行了很多針對性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的成果。”
“就像我們如今的新生兒出生,第一件事便是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一直到他們上學的年間,所接種的疫苗達到了22種之多。沒有疫苗接種的,你甚至上學都不能報名。”
“這些疫苗對控製和消滅傳染性疾病起到了極其巨大的作用。也是整個人類對病毒的一個強力抗爭手段。”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這什麽放血療法?直接切破皮膚,難道不怕感染。”
朱棣想起了之前天幕剛說過的手術最怕的是術後感染。
“咱們中醫同樣有放血療法,但大部分都是施以針灸,這樣直接切開皮膚的還真沒見過。”
陳以誠覺得很不可思議。不過他的目光很快又重新迴到了疫苗之上。
“牛痘?不是說天花不會感染別的動物嗎?”
朱棣疑惑不已,怎麽弄出來一個牛痘。隨後才知道這不是同一種東西。
“交叉免疫,抗原。”
陳以誠盯著這兩個詞語,腦子裏一通琢磨也不得其意。
不過他也並沒有時間去思考了,因為牛痘的出現直接就找到了最好的疫苗種了。
“這麽說咱們隻要去找生了這種病的牛,從他們身上尋找病毒就可以了?”
朱棣驚喜的說道,他仿佛就看到了天花的疫苗。
“陛下,沒那麽簡單的。即便找到了還需要研究。比如要對比天花病毒和牛痘的那個抗原是不是具有相似性。”
陳以誠肯定清楚不是那麽簡單,萬一弄錯了會出人命的。畢竟這是恐怖的病毒。
“那就組建一個實驗室去研究這個抗原。”
“不過這個研究實驗室,不僅是封閉的,更要重視各種防護措施。否則研究人員被感染了,那咱大明的損失就大了。”
朱棣提出了成立新的傳染病疫苗研究的實驗室,並且還提出了安全問題。
他還是很慎重的,因為這個實驗室的安全要是出了問題,大明的醫學研究搞不好會停滯不前。
“如果這樣的話,那醫院研究院就要從頭參與進來,結合如今的醫術理解,以及之前天幕提過的防疫措施,給這個實驗室配備最全麵的防護措施。”
陳以誠不僅想到了研究人員的安全,更是想到了這個實驗室要是泄露了搞不好會是一場災難。
朱棣對他的考慮問題的周全性很是讚賞,由此,大明的第一個生化實驗室也出現了。
長安太極宮。
“疫苗果然是最偉大的發明。孫先生大才啊。你的方法是有用的。”
李世民激動不已,天花的可怕大家都清楚,此時能看到治愈的方法所有人都是喜出望外。
特別是看到孫思邈提出的以毒攻毒正是疫苗最初的雛形後,這讓所有人都興奮不已。
“陛下謬讚了,這《千金藥方》都還不知道在哪裏呢?”
孫思邈苦笑以對。他也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有這麽一個流傳千古的著作問世。
“天幕說有,那肯定是有的,再說咱們已經不是從前了,您的醫學理論以後隻會為華夏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世民毫不吝嗇的誇讚道。因為此時的大唐顯然會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這些流傳千古的知識財富。
“還差的遠呢,就像現在,天幕上所說的知識咱們還是如同盲人摸象的狀態。許多東西都還要學習摸索。”
孫思邈絲毫沒有得意,見識了天幕上後世的種種神奇,他也更深刻的明白醫學是永無止境的。
“人痘接種的方法果然還是需要依靠減弱病毒危害來提高接種者生存的概率。”
甄立言此時也是清楚了為什麽會取疫苗這個名字。同時他也對孫思邈的行醫思路感到佩服。
以毒攻毒的說法自古就有,但能提出將這個方法用在瘟疫之上,可想而知有多大膽。
這也是李世民等人佩服孫思邈的地方。因為瘟疫這種一死就死一片的疾病,在他們看來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
“咱們看來還要成立一個封閉的醫學研究實驗室,專門用來研究各類傳染疾病和疫苗。”
李世民突然對三位名醫說道。
此時大唐有能力提供研究的資金和實力,而天幕又提供了研究的思路,成立專門的實驗室那是必不可少的。
孫思邈幾人也是非常讚同。因為他們這些學醫的人都是懷著救濟天下的慈悲心。
如今能將疫苗研究出來,對天下蒼生絕對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朕相信你們會成功的。畢竟這不是像阿司匹林和青黴素一樣需要從頭研究。”
李世民見到華夏的種痘術通過絲綢之路都傳到了西方,便也知道,可能大唐日後就會有這樣的技術。
“存在著致死概率的技術確實也不敢去賭。哪怕是隻有1%-2%。”
孫思邈認為治病的目的是救人沒錯,但是讓正常人麵臨死亡威脅去接種未來不一定會感染的疫苗,確實有點殘忍。
“西方這是什麽醫術?放血療法是什麽?種痘怎麽需要切開皮膚?”
甄權看到西方人種痘的手段也是大開眼界,不明所以。
“我看反人類的應該是這個放血療法吧?”
孫思邈隨後也看到了這一幕,以他的醫學理解,完全看不出放血療法的理由是什麽。這和中醫的放血療法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啊。
天幕繼續播放。
“琴納立誌要改變這種情況。等他14歲時,便在一個外科醫生這裏當學徒。”
“他和診所裏一個擠奶女工調情時,擠奶女工告訴他自己根本不需要接種人痘。因為牛痘會保護她。”
“那麽牛痘又是什麽?牛痘其實是一種既能感染人,也能感染牛的病毒。但它最大的優勢是幾乎不會產生巨大的病痛。”
“這種病毒還不會造成死亡,最多是長幾個水泡,好了以後還不會留下疤痕。”
“琴納立刻就覺得這很不一般,因為擠奶女工大多數人的皮膚都很好。而患天花活下來的幾乎都是麻子。”
“他懷疑是不是擠奶女工曾經將天花傳給了牛,而牛反複解毒後就成了牛痘?”
“實際上當時的人們並不了解微生物的存在,也不知道什麽叫交叉免疫。”
“牛痘和天花其實是兩種病毒,隻不過它們的抗原存在相似性。”
“1796年,琴納給一名小男孩接種了牛痘,隨後這名小男孩發生了感染性的輕微症狀,很快便好了。”
“至此,牛痘的接種讓人類再不用拿命去賭,疫苗這個詞語在英語中就是牛痘的意思。”
“隨著牛痘的推廣,天花病毒也隨著時間漸漸消失。而人類針對各種病毒也進行了很多針對性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的成果。”
“就像我們如今的新生兒出生,第一件事便是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一直到他們上學的年間,所接種的疫苗達到了22種之多。沒有疫苗接種的,你甚至上學都不能報名。”
“這些疫苗對控製和消滅傳染性疾病起到了極其巨大的作用。也是整個人類對病毒的一個強力抗爭手段。”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這什麽放血療法?直接切破皮膚,難道不怕感染。”
朱棣想起了之前天幕剛說過的手術最怕的是術後感染。
“咱們中醫同樣有放血療法,但大部分都是施以針灸,這樣直接切開皮膚的還真沒見過。”
陳以誠覺得很不可思議。不過他的目光很快又重新迴到了疫苗之上。
“牛痘?不是說天花不會感染別的動物嗎?”
朱棣疑惑不已,怎麽弄出來一個牛痘。隨後才知道這不是同一種東西。
“交叉免疫,抗原。”
陳以誠盯著這兩個詞語,腦子裏一通琢磨也不得其意。
不過他也並沒有時間去思考了,因為牛痘的出現直接就找到了最好的疫苗種了。
“這麽說咱們隻要去找生了這種病的牛,從他們身上尋找病毒就可以了?”
朱棣驚喜的說道,他仿佛就看到了天花的疫苗。
“陛下,沒那麽簡單的。即便找到了還需要研究。比如要對比天花病毒和牛痘的那個抗原是不是具有相似性。”
陳以誠肯定清楚不是那麽簡單,萬一弄錯了會出人命的。畢竟這是恐怖的病毒。
“那就組建一個實驗室去研究這個抗原。”
“不過這個研究實驗室,不僅是封閉的,更要重視各種防護措施。否則研究人員被感染了,那咱大明的損失就大了。”
朱棣提出了成立新的傳染病疫苗研究的實驗室,並且還提出了安全問題。
他還是很慎重的,因為這個實驗室的安全要是出了問題,大明的醫學研究搞不好會停滯不前。
“如果這樣的話,那醫院研究院就要從頭參與進來,結合如今的醫術理解,以及之前天幕提過的防疫措施,給這個實驗室配備最全麵的防護措施。”
陳以誠不僅想到了研究人員的安全,更是想到了這個實驗室要是泄露了搞不好會是一場災難。
朱棣對他的考慮問題的周全性很是讚賞,由此,大明的第一個生化實驗室也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