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工業大摸底3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華夏成立以來的目標就是軍事強國,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隻有拳頭夠硬才不會被人欺負。”
“而當下流行的正是航母外交,航母是評判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在造航母上。”
“航母研發出來後,航母阻攔索卻遲遲沒有進展,沒有航母阻攔索的話,艦載機就無法實現在甲板上的起降。”
“本來咱們想的是到國外去買,沒想到鷹醬得知消息後直接獅子大開口,一百多萬美元一根的航母阻攔索,給我們的報價直接提高到一千萬美元。”
“結果巨力集團拿到數據後越看越眼熟,這玩意跟自家倉庫裏的那堆鋼絲繩,數據不能說相似了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於是翻箱倒櫃找出了鋼絲繩,拿去給軍方一看,果然就是航母阻攔索的配置。”
“軍方都搞不出來的東西,竟被一個小小的民營企業自研成功,而且還是好幾年前的過時產品了。”
“航母阻攔索這故事就更神乎其神了吧,那到底這些事是真的嗎?咱們民營企業真的這麽牛逼嗎?”
“以我國領導層的前瞻性,肯定在遼寧號開始上馬的時候就已經在著手解決阻攔索的事情了。”
大秦時空節點。
鹹陽宮。
工業大摸底,這一摸直接把嬴政等人都摸暈了。
“民間的企業真就這麽有實力嗎?”
李斯也是懷著非常大的疑問。國家都沒搞定的事,竟被民間偷偷摸摸弄出來了。
“屬實難以相信。要說普通的技術,我覺得還有可能,但這麽尖端的高科技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馮去疾想到大秦研究院。這麽多墨家工匠弄個有了結構圖的蒸汽機都弄了那麽久才成功。更別說那些雲裏霧裏的高科技了。
“我認為也不一定,後世畢竟教育更好,不一定高端人才都在朝廷做事吧。”
尉繚覺得是有可能的。
“這麽看的話,咱們對研究的投入還要加強。不僅是朝廷的研究。涉及到工廠裏的研究機構都要加大投入。同時教育的投入也要加大,要做到普及所有人。”
嬴政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困難,那就更要投入。
沒有人才那就培養人才,沒有技術那就鑽研技術。天幕透露那麽多東西,現在才搞懂多少?
“陛下之言有理,目前咱們該打的仗都打得差不多了,也是時候投入更多的精力發展國內了。”
李斯此時也讚同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國內的各種改造上。
“就像後世立國後一樣,哪裏弱那就投入到哪裏。”
嬴政想如今的大秦不像後世,軍事上目前是無敵的存在,那麽就該投入到發展上。
“沒錯,後世大力搞航母,不就是因為軍事弱嗎。咱們工業才起步,又有這麽多技術等著研究,如今外部環境安定了,再不投入就是浪費發展機會。”
馮去疾也出言讚同。
“後世造出了航母真的要找鷹醬買阻攔索?我怎麽看著覺得不對勁了?”
尉繚覺得這完全不像後世的作風。
“八成是胡扯。”
嬴政完全不信。別說幾百萬一千萬的價格,他認為阻攔索這麽重要,鷹醬不會賣。
“那些個巨力集團自己製作出了阻攔索,而且國家不知情估計也是扯淡了。”
聽到嬴政如此分析,李斯頓時覺得這事也不真。
他作為丞相,自己就是主導國家發展的靈魂人物。
建造航母這樣大的投入計劃,換了是他,絕對會弄清楚技術都成熟了沒有。
怎麽可能會允許航母都造好了,卻沒有阻攔索這種奇葩事發生。
眾人此時對這事的真假也大概有了自己的看法。
“看天幕上說得有板有眼的,巨力拿到數據一看,就這東西嗎?咱家倉庫一大堆。”
馮去疾感覺哭笑不得,賣大白菜嗎?還倉庫一大堆。此時他想通後才覺得這故事太假了。
“這不就說了,後世領導人怎麽可能做出這種不靠譜的決定?”
嬴政笑了笑,以後世的走一步看十步的風格,根本不可能會弄出這樣的奇葩事。
“那無人機和碳纖維會不會也是假的?”
屠睢反過來琢磨之前兩大金剛。
“也不一定吧,那兩個故事聽起來還有點靠譜,或許其中有點誇大,以訛傳訛。”
李斯認為後世民營企業應該是有一定實力的。否則麵向世界時哪裏站的住腳跟?
“這麽講倒是合情合理。畢竟落後了那麽多年,誰都渴望自己國家能領先,這樣的故事普通人肯定愛聽。事實可能有,但加工一下這故事就更受歡迎。”
尉繚思索了一下,覺得這些造謠大概就是這麽出來的。
眾人此時覺得尉繚的分析應該錯不了,於是帶著驗證的心情紛紛看向天幕。
“這種重要的軍事用品肯定不會去尋求鷹醬的幫助的,否則這不是找踩嗎?
“實際上一個比較靠譜的信息是中航集團集團下屬公司應軍方要求研製出航母阻攔索,委托巨力生產。”
“同樣的像順豐的無人機。實際上研製方的騰盾集團背後是成飛集團,雙尾蠍的設計師也都是成飛的專家,這是妥妥的軍工企業啊怎麽可能說順豐想用就用?”
“而騰盾本身就是軍民兩用的飛行器研究所,隻是剛好順豐有無人機方麵的需求,剛好性能也都符合要求。”
“至於那個由於性能太好,還沒投入使用就被空軍截胡了,這個就有點扯了,實際上就是因為太過先進,所以軍方采購並加以改造了。”
“最後說光威,他們確實在碳纖維方麵有很強的技術儲備,但瘋傳的文案把碳纖維級別都搞錯了。”
“人民日報就曾在評論光威的文章裏介紹說:光威拓展相繼突破了國產t700、t800、t1000、m40j、m55j級高性能碳纖維關鍵技術,並形成產業化。”
“所以軍用碳纖維研製過程中光威肯定提供過技術方麵的合作,但是像瘋傳的說軍方發現光威魚竿的碳纖維技術特別牛,就直接拿來用了,怎麽說都不切實際。”
“因為魚竿碳纖維和軍用航空碳纖維的性能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產品。”
“而當下流行的正是航母外交,航母是評判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在造航母上。”
“航母研發出來後,航母阻攔索卻遲遲沒有進展,沒有航母阻攔索的話,艦載機就無法實現在甲板上的起降。”
“本來咱們想的是到國外去買,沒想到鷹醬得知消息後直接獅子大開口,一百多萬美元一根的航母阻攔索,給我們的報價直接提高到一千萬美元。”
“結果巨力集團拿到數據後越看越眼熟,這玩意跟自家倉庫裏的那堆鋼絲繩,數據不能說相似了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於是翻箱倒櫃找出了鋼絲繩,拿去給軍方一看,果然就是航母阻攔索的配置。”
“軍方都搞不出來的東西,竟被一個小小的民營企業自研成功,而且還是好幾年前的過時產品了。”
“航母阻攔索這故事就更神乎其神了吧,那到底這些事是真的嗎?咱們民營企業真的這麽牛逼嗎?”
“以我國領導層的前瞻性,肯定在遼寧號開始上馬的時候就已經在著手解決阻攔索的事情了。”
大秦時空節點。
鹹陽宮。
工業大摸底,這一摸直接把嬴政等人都摸暈了。
“民間的企業真就這麽有實力嗎?”
李斯也是懷著非常大的疑問。國家都沒搞定的事,竟被民間偷偷摸摸弄出來了。
“屬實難以相信。要說普通的技術,我覺得還有可能,但這麽尖端的高科技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馮去疾想到大秦研究院。這麽多墨家工匠弄個有了結構圖的蒸汽機都弄了那麽久才成功。更別說那些雲裏霧裏的高科技了。
“我認為也不一定,後世畢竟教育更好,不一定高端人才都在朝廷做事吧。”
尉繚覺得是有可能的。
“這麽看的話,咱們對研究的投入還要加強。不僅是朝廷的研究。涉及到工廠裏的研究機構都要加大投入。同時教育的投入也要加大,要做到普及所有人。”
嬴政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困難,那就更要投入。
沒有人才那就培養人才,沒有技術那就鑽研技術。天幕透露那麽多東西,現在才搞懂多少?
“陛下之言有理,目前咱們該打的仗都打得差不多了,也是時候投入更多的精力發展國內了。”
李斯此時也讚同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國內的各種改造上。
“就像後世立國後一樣,哪裏弱那就投入到哪裏。”
嬴政想如今的大秦不像後世,軍事上目前是無敵的存在,那麽就該投入到發展上。
“沒錯,後世大力搞航母,不就是因為軍事弱嗎。咱們工業才起步,又有這麽多技術等著研究,如今外部環境安定了,再不投入就是浪費發展機會。”
馮去疾也出言讚同。
“後世造出了航母真的要找鷹醬買阻攔索?我怎麽看著覺得不對勁了?”
尉繚覺得這完全不像後世的作風。
“八成是胡扯。”
嬴政完全不信。別說幾百萬一千萬的價格,他認為阻攔索這麽重要,鷹醬不會賣。
“那些個巨力集團自己製作出了阻攔索,而且國家不知情估計也是扯淡了。”
聽到嬴政如此分析,李斯頓時覺得這事也不真。
他作為丞相,自己就是主導國家發展的靈魂人物。
建造航母這樣大的投入計劃,換了是他,絕對會弄清楚技術都成熟了沒有。
怎麽可能會允許航母都造好了,卻沒有阻攔索這種奇葩事發生。
眾人此時對這事的真假也大概有了自己的看法。
“看天幕上說得有板有眼的,巨力拿到數據一看,就這東西嗎?咱家倉庫一大堆。”
馮去疾感覺哭笑不得,賣大白菜嗎?還倉庫一大堆。此時他想通後才覺得這故事太假了。
“這不就說了,後世領導人怎麽可能做出這種不靠譜的決定?”
嬴政笑了笑,以後世的走一步看十步的風格,根本不可能會弄出這樣的奇葩事。
“那無人機和碳纖維會不會也是假的?”
屠睢反過來琢磨之前兩大金剛。
“也不一定吧,那兩個故事聽起來還有點靠譜,或許其中有點誇大,以訛傳訛。”
李斯認為後世民營企業應該是有一定實力的。否則麵向世界時哪裏站的住腳跟?
“這麽講倒是合情合理。畢竟落後了那麽多年,誰都渴望自己國家能領先,這樣的故事普通人肯定愛聽。事實可能有,但加工一下這故事就更受歡迎。”
尉繚思索了一下,覺得這些造謠大概就是這麽出來的。
眾人此時覺得尉繚的分析應該錯不了,於是帶著驗證的心情紛紛看向天幕。
“這種重要的軍事用品肯定不會去尋求鷹醬的幫助的,否則這不是找踩嗎?
“實際上一個比較靠譜的信息是中航集團集團下屬公司應軍方要求研製出航母阻攔索,委托巨力生產。”
“同樣的像順豐的無人機。實際上研製方的騰盾集團背後是成飛集團,雙尾蠍的設計師也都是成飛的專家,這是妥妥的軍工企業啊怎麽可能說順豐想用就用?”
“而騰盾本身就是軍民兩用的飛行器研究所,隻是剛好順豐有無人機方麵的需求,剛好性能也都符合要求。”
“至於那個由於性能太好,還沒投入使用就被空軍截胡了,這個就有點扯了,實際上就是因為太過先進,所以軍方采購並加以改造了。”
“最後說光威,他們確實在碳纖維方麵有很強的技術儲備,但瘋傳的文案把碳纖維級別都搞錯了。”
“人民日報就曾在評論光威的文章裏介紹說:光威拓展相繼突破了國產t700、t800、t1000、m40j、m55j級高性能碳纖維關鍵技術,並形成產業化。”
“所以軍用碳纖維研製過程中光威肯定提供過技術方麵的合作,但是像瘋傳的說軍方發現光威魚竿的碳纖維技術特別牛,就直接拿來用了,怎麽說都不切實際。”
“因為魚竿碳纖維和軍用航空碳纖維的性能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