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節 內則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向神報告犧牲完整無缺,是表示子孫很重視犧牲的選擇,隻有內外都挑不出毛病的才敢進獻。用牲血祭神,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血是生氣最盛的東西。至於用肺、肝、心作為貢品祭神,是看重它們是滋生生氣的器官。用黍稷加肺祭祀,用五齊加明水祭祀,這是為了報答陰氣。把香蒿抹上牲血和腸脂,點燃讓其冒煙,以及用牲首作為貢品,這是為了報答陽氣。用收集的露水衝淡五齊,是看重它的清潔透明。凡是加水衝淡,都是為了提高酒的清潔明度。至於把露水稱作明水,是取義於主人的明潔之心就像露水顯示的那樣那樣。
國君在祭祀時要行再拜稽首之禮,要袒露左臂,親自分解牲體,這是表示對神的極端尊敬,極端尊敬,就意味著服從。俯身下拜是表示服從;稽首則表示加倍服從;袒露左臂,那時表示毫無保留的完全服從。在祖廟祭祀,自稱孝孫;在父廟祭祀,自稱孝子。諸侯、卿大夫在祭祀曾祖以上的祖先時,統統自稱曾孫某。祭祀中的相,隻須勸屍吃好喝好,毋須勸屍謙讓,因為主人的目的就是要表達他對神的虔敬。
祭祀時,或進獻生肉,或進獻肢解後的牲體,或進獻半生不熟的肉,或進獻熟肉,也搞不清楚神究竟享用了哪一樣,對於主人來說算是對祖宗盡了孝敬之心罷了。把屍迎入室內之後,當屍入席並舉起放在他麵前的酒杯時,祝者要提示主人對屍行禮,請屍安坐。古時候,屍一般都是立著,隻有在飲酒吃飯時才坐著。屍是神的代表。祝者是溝通神和人的傳話者。對於五齊中的泛齊、醴(li)齊,因為它們比較渾濁,要先用事酒衝淡,再用茅草過濾,使其透明可用。
對於盎齊一下的三齊,因為它比較清,不用過濾,隻須用清酒衝一下就行了。至於鬱鬯(chàng),用盎齊來衝淡。古代的這些做法,就像如今的事酒、清酒和盎齊都要和陳年老窖摻兌一樣。祭祀有三種作用,一是祈福,二是報恩,三是消災。齋服之所以是黑色,是因為黑色屬陰,能夠使人靜下心來思念鬼神。所以,君子如果專心致誌的致齋三日,到了祭祀時,就能仿佛看到了自己要祭祀的神靈。
*********
(12)《內則》
《內則》的主要內容是記載男女居室事奉父母、舅姑的方法,也就是指家庭主要遵循的禮則。如兒子孝敬父母,媳婦孝敬公婆,有關夫婦的禮儀等等。除此之外,《內則》還記載了有關飲食製度、養老禮節以及一些曾子論孝的文字。
天子命令家宰,歲萬民百姓降下教令。兒子侍奉父母應該在雞叫頭遍時就都洗手漱口,然後梳頭,用緇帛束發作髻,插上發笄(ji),用一條絲帶束住發根而垂在髻的末尾,戴上假發做的劉海,戴上帽子,係好帽帶,穿上玄端,係上蔽膝,係上大帶,把笄插入帶間。身上左右佩上常用的物品。左邊佩的是手帕、小刀、磨石、小觿(xi)、金燧。右邊佩的是射箭用的箴(zhēn)、管、線、纊,施縏(pán)帙,大觿(xi)、木燧、衿纓。打好綁腿,穿好鞋子,係好鞋帶。
媳婦侍奉公婆,如同兒子侍奉父母一樣。也是雞叫頭遍的時候,就都起床洗手洗臉漱口,然後梳頭,用束帛作髻,插上簪子,用一條絲帶束住頭根而垂在髻後的末端,穿上玄色絹衣,係上大帶。身上左右佩帶的東西,左邊和男子一樣,右邊則佩帶針、筆管、線、絲棉、大膩、木隧六樣東西。其中的針、筆管、線和絲棉都裝在一個小袋子裏。發上係條五彩絲繩,係好鞋帶。作兒子的,作媳婦的,就應該這樣梳洗幹淨穿戴整齊地到父母或公婆那裏去請安。
到了父母公婆的臥室,要柔聲細氣地問暖問寒;如果他們身上疼痛或疥癬作癢,就要恭敬地按摩患處。他們出入走動時,有時要走在他們前邊,有時要走在他們後邊,並且恭敬地或拉住,或攙住胳膊。請他們洗手時,年齡小點的捧著臉盆在下麵接水,年齡大點地手拿著器具從上方往他們手上澆水,洗過之後遞給他們擦手巾。然後問他們想吃什麽,恭恭敬敬地進上,和顏悅色地應承。
厚粥、稀粥、酒、甜酒、菜肉羹、豆子、麥子、大麻子、稻、黍、粱、林,這些食品任其選擇。在烹調的時候,還要加上棗子、栗子、糖稀、蜂蜜使其甘甜,用新鮮的或幹燥的堇(jin)、荁、枌、白榆浸泡在粉芡(qiàn)湯裏使其柔滑,用油脂拌合使其香美。一定要等到父母舅姑都品嚐過以後才可以告退。
子女尚未成年的,在雞叫頭遍時,也都起床洗手漱口,然後梳頭,用細帛束發作髻,戴上用假發做的劉海,把頭發紮成總角的式樣,身上都用帶子係個香囊。在天色微明時去向父母請安,文他們早點都吃了點什麽,喝了點什麽。如果父母已經用過早點,就可以告退;如果尚未用過,那就幫助哥嫂張羅安排。
國君在祭祀時要行再拜稽首之禮,要袒露左臂,親自分解牲體,這是表示對神的極端尊敬,極端尊敬,就意味著服從。俯身下拜是表示服從;稽首則表示加倍服從;袒露左臂,那時表示毫無保留的完全服從。在祖廟祭祀,自稱孝孫;在父廟祭祀,自稱孝子。諸侯、卿大夫在祭祀曾祖以上的祖先時,統統自稱曾孫某。祭祀中的相,隻須勸屍吃好喝好,毋須勸屍謙讓,因為主人的目的就是要表達他對神的虔敬。
祭祀時,或進獻生肉,或進獻肢解後的牲體,或進獻半生不熟的肉,或進獻熟肉,也搞不清楚神究竟享用了哪一樣,對於主人來說算是對祖宗盡了孝敬之心罷了。把屍迎入室內之後,當屍入席並舉起放在他麵前的酒杯時,祝者要提示主人對屍行禮,請屍安坐。古時候,屍一般都是立著,隻有在飲酒吃飯時才坐著。屍是神的代表。祝者是溝通神和人的傳話者。對於五齊中的泛齊、醴(li)齊,因為它們比較渾濁,要先用事酒衝淡,再用茅草過濾,使其透明可用。
對於盎齊一下的三齊,因為它比較清,不用過濾,隻須用清酒衝一下就行了。至於鬱鬯(chàng),用盎齊來衝淡。古代的這些做法,就像如今的事酒、清酒和盎齊都要和陳年老窖摻兌一樣。祭祀有三種作用,一是祈福,二是報恩,三是消災。齋服之所以是黑色,是因為黑色屬陰,能夠使人靜下心來思念鬼神。所以,君子如果專心致誌的致齋三日,到了祭祀時,就能仿佛看到了自己要祭祀的神靈。
*********
(12)《內則》
《內則》的主要內容是記載男女居室事奉父母、舅姑的方法,也就是指家庭主要遵循的禮則。如兒子孝敬父母,媳婦孝敬公婆,有關夫婦的禮儀等等。除此之外,《內則》還記載了有關飲食製度、養老禮節以及一些曾子論孝的文字。
天子命令家宰,歲萬民百姓降下教令。兒子侍奉父母應該在雞叫頭遍時就都洗手漱口,然後梳頭,用緇帛束發作髻,插上發笄(ji),用一條絲帶束住發根而垂在髻的末尾,戴上假發做的劉海,戴上帽子,係好帽帶,穿上玄端,係上蔽膝,係上大帶,把笄插入帶間。身上左右佩上常用的物品。左邊佩的是手帕、小刀、磨石、小觿(xi)、金燧。右邊佩的是射箭用的箴(zhēn)、管、線、纊,施縏(pán)帙,大觿(xi)、木燧、衿纓。打好綁腿,穿好鞋子,係好鞋帶。
媳婦侍奉公婆,如同兒子侍奉父母一樣。也是雞叫頭遍的時候,就都起床洗手洗臉漱口,然後梳頭,用束帛作髻,插上簪子,用一條絲帶束住頭根而垂在髻後的末端,穿上玄色絹衣,係上大帶。身上左右佩帶的東西,左邊和男子一樣,右邊則佩帶針、筆管、線、絲棉、大膩、木隧六樣東西。其中的針、筆管、線和絲棉都裝在一個小袋子裏。發上係條五彩絲繩,係好鞋帶。作兒子的,作媳婦的,就應該這樣梳洗幹淨穿戴整齊地到父母或公婆那裏去請安。
到了父母公婆的臥室,要柔聲細氣地問暖問寒;如果他們身上疼痛或疥癬作癢,就要恭敬地按摩患處。他們出入走動時,有時要走在他們前邊,有時要走在他們後邊,並且恭敬地或拉住,或攙住胳膊。請他們洗手時,年齡小點的捧著臉盆在下麵接水,年齡大點地手拿著器具從上方往他們手上澆水,洗過之後遞給他們擦手巾。然後問他們想吃什麽,恭恭敬敬地進上,和顏悅色地應承。
厚粥、稀粥、酒、甜酒、菜肉羹、豆子、麥子、大麻子、稻、黍、粱、林,這些食品任其選擇。在烹調的時候,還要加上棗子、栗子、糖稀、蜂蜜使其甘甜,用新鮮的或幹燥的堇(jin)、荁、枌、白榆浸泡在粉芡(qiàn)湯裏使其柔滑,用油脂拌合使其香美。一定要等到父母舅姑都品嚐過以後才可以告退。
子女尚未成年的,在雞叫頭遍時,也都起床洗手漱口,然後梳頭,用細帛束發作髻,戴上用假發做的劉海,把頭發紮成總角的式樣,身上都用帶子係個香囊。在天色微明時去向父母請安,文他們早點都吃了點什麽,喝了點什麽。如果父母已經用過早點,就可以告退;如果尚未用過,那就幫助哥嫂張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