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想到這些,便通知宗孝先,讓他主動接觸“千益祥”,爭取取得突破,為了讓他們動心,又加上一條保護條款,第一家買織機後,半年之內不會賣給第二家。
“千益祥”果然動了心,但他們卻仍舊不願支付如此巨額的現金,希望能用其它東西抵,並且拿出了幾個地塊。
宗孝先作不了主,就把千益祥提供的幾個地塊都交給張帥看,張帥一眼就看中了長江入海口這幾個小沙洲,想想以後滬海的繁榮,此時這幾個沙洲還不值錢,這麽大幾個沙洲,居然隻要5萬兩銀子。
其它幾個地塊張帥也不懂,想了想,又要了塊離小沙洲比較近的地塊,也是5萬兩,麵積比沙洲要小多了,心裏美美地想,這塊也應該是滬海的地盤,原來我的收入,在滬海連一間衛生間都買不到,現在居然可以吃下小半個滬海市,越想心裏越美。
經過進一步商談,“千益祥”又拿出四艘中型運輸船,連同上麵的夥計,折價5萬兩。另外15萬兩銀子兩個月內付清。
合同敲定後,“千益祥”馬上派人來學習,張帥讓木匠宣誌光教他們,自己帶著大個,坐著新收購的運輸船去接收“滬海”了。
到了沙洲,才知道這個地方現在叫“姚劉沙”,還有其它幾個“沙“,張帥不管他們現在的名字,隻管叫“明崇島”,當地的人很少,整個島也才二十戶人,其中一個叫姚四的似乎是這些人的首領,已經知道沙洲換了新主人。張帥問他沙洲的情況,才知道這些沙洲便宜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並不穩定,隔幾年就會被江水衝毀一部分,極不安全,沒有什麽人願意把產業安置在這裏。張帥心裏鬱悶呀,本想占個大便宜,誰知道這些沙洲還有這個毛病,這些銀子可能會打水漂了。
張帥問當地人,有沒有辦法讓沙洲穩定下來,當地人說,有個辦法,就是在沙洲邊上建些石塘石壩,讓江水的衝擊有個緩衝,但島上的人都是因為窮的沒辦法才在這裏討生活的,根本沒有錢去建設,而且石塘石壩建下來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張帥心裏琢磨,隻要有辦法就行,再花些銀子,能占了“滬海”也值。
張帥讓姚四陪他在島上走走,有問題也方便問話,他發現整個島上除了很少部分被種了桑樹和水稻外,其它地方都是荒地和大麵積的沼澤,姚四說,島上實際隻有53口人,大家靠打魚、種桑為生,基本都是賤戶,生活的很苦。
張帥看姚四舉手投足間都不像是個農民,就問他,姚四迴答說,他本來是沂州人,金狼國占了他們地方後他就參加了義軍,後來戰敗逃到南方,輾轉流落到了這裏,因為他有些力氣,常為大家辦事,島上有時來些強人也被他打走,所以大家都聽他的。
聽了姚四的話,張帥停下來,想來想去不得要領,忽然想到一句“先抓主要矛盾”,發現這裏的問題一是危險大,二是基礎差,三是沒人力,仔細分析,沒人力才是主要矛盾,有了人,前麵兩個問題都能解決,但上哪裏去找人呢?逃難的人是不少,誰去做呢?對,試一下姚四的能力。
“姚四,你能找些人來幹活嗎?越多越好。”
“迴東家,能。”
“好,我先給你20兩銀子,算是你的辛苦費,找些人,幫我在島上建些房子,房子錢另算。你要把島上的人都管起來,不能亂了。”
張帥離開崇明島,又到江陰找到趙大,趙大看到他很高興,不過沒說幾句話就問他借銀子,張帥問需要多少,趙大要2萬兩,張帥也沒問原因就同意了。趙大留張帥在江陰住了兩天,告訴他馬上就要出發去金狼國,問他去不去,張帥正是為了迴島才找趙大,自然很高興。
把這裏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帶了兩船貨物,張帥遠遠的跟著趙大的船隊出海了。順風航行,兩天後他們到了科蘭島,張國慶已經等在港口,他算著張帥是該迴來了。
張帥歸來,對小島是件大事,張帥原來是島上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島上的骨幹都是張帥的手下,因此晚上小島舉行了盛大的篝火晚會,張帥看到,島上的人數比自己走的時候多了一倍,看來小島這半年的發展也不錯。
第二天,張國慶召集陳宇峰、王麗聽張帥的情況介紹,同時也向張帥通報小島的情況。張帥把他在蘇州發展紡織廠,買下崇明島的情況簡單說明後,張國慶向張帥介紹小島現在的大致情況:“這段時間島上新買了兩批奴隸,新增加成年男女各25人,兒童50人,現在正在學習。小島已經和新羅取得了聯係,可以使用布料和他們易貨,暫時換的東西都是糧食,陳宇峰帶人和他們進行過兩次貿易。”
陳宇峰也介紹了出海的情況,主要問題是他們的船不適合運輸,每次運輸量都不大,張帥帶來的船如果能跑海運,可以節約很多費用。
王麗介紹的內容是島上新生了4個嬰兒,但是醫療條件不好,已經夭折了一個,新來的女奴隸,基本任務就是看護兒童。
每人把情況介紹後,張國慶說:“我認為張帥買下明崇島後,我們下一步應該把發展重心轉移到明崇島,那裏離大陸近,資源豐富,運輸成本低,有利於工業的發展,而科蘭島作為海運中轉站和我們的大本營也不能放棄。你們也談談看法。”
王麗到底成了張國慶的妻子,馬上附和說:“科蘭島的優勢在於離陸地較遠,遠離戰亂,位置也很優越,離幾塊陸地都不太遠,缺點同樣明顯,麵積太小,不可能有大的發展,資源也很少,而且,海上越來越多的海盜也會是小島的威脅。明崇島的優點在於離大陸很近,而又自成一個獨立王國,雖然現在人口少,以後肯定會多,而且資源獲得容易,利於以後發展。我的建議是科蘭島保持目前的規模,成為人才培訓和科技輸出中心、海運中心,而把崇明島發展成工業基地。”
張帥聽了王麗的話,問道:“現在海盜多到什麽程度?”
陳宇峰迴答,“我兩次出海都碰到了海盜,我們的船如果不像大陳官船,他們早就靠上來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跟了我們一段,搞的大家很緊張。”
張帥聽後,又說,“剛才匯報的時候,我忘了一件重要的事,跟海盜有些關係,就是現在的運輸業似乎是利潤最高的行業,遠遠高過紡織。比如,在陸地上跨了兩個省後,貨物的價格就會高出十幾倍,這跟這個時代山賊、強盜多有關,也跟運輸能力不強有關,如果我們能控製海上運輸,遠比紡織來錢快。”
“現在的運輸成本比較高,海運我們也暫時沒有能力控製,我們先穩定下來,然後再想辦法加強海上力量。”張國慶想想他手上總共才有兩百多人,沒辦法發力的時候。“海運由陳宇峰負責,張帥的四艘船全部交給陳宇峰,小陳也要作計劃,爭取多弄幾條船。”
“你們都考慮一下,看看往明崇島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哪些人適合去,都擬個方案,我們下午討論。”張國慶結束了這個情況通報會。
下午每個人都擬出了方案,但都有共同的問題:人手不足,每個地方都不夠用,比如明崇島,考慮來考慮去,隻能派去14人,這已經是最大量了。而陳宇峰的船隊把戰俘全部都帶上,也就是35人,另外還加上陳宇峰的親信,共有40人,科蘭島上就隻剩30名男兵了,陳宇峰手下人的家屬都留在科蘭島上,派到明崇島的14人連同家屬10人一起到明崇島。為了盡快讓明崇島發展起來,張國慶也和這24人一起去。
這下四人徹底分開了,張國慶駐守崇明島,張帥去酥州,陳宇峰在海上,王麗在科蘭島。
四人分工之後,就是經費的分配,有錢就會發展的快一點,但錢畢竟是有限的,要看如何投入。張國慶給了一個大致的方案,張帥和陳宇峰都能掙錢,他們利潤一半上交,一半自留,收入上來的錢,一半由張國慶分配,另一半由王麗分配。這次張帥賣機器得到的錢,全部交給張國慶用來加固和建設沙洲。
按張帥的估算,他那裏的產業每年正常能掙3萬兩銀子,陳宇峰那裏掙多少還不知道,這樣,王麗和張國慶其它事情都可以按7千兩來預算,等陳宇峰掙到錢了,再增加其它項目。
以張帥的產業為標準,幾個人又大致商定了人員的工資標準,這個標準隻對下麵的行政人有效,因為行政口不掙錢,隻能吃死工資。
這些人每人基本工資是每月2兩銀子,如果是管事,每月10兩,到崇明島的外加5兩銀子的補助,再往上一級,月薪是30兩,暫時就這麽多,張國慶和王麗也領工資,每月100兩。如果想領到30兩的工資,必須在島上經過至少半年的培訓,還要拿到中級文化合格證。
工資體係實際上是很複雜的,張國慶給出這個指導意見,下麵要有一群人把這些意見落實成文字,還要推敲哪些地方有漏洞,用了半個月時間,簡單的幾句話,居然改成了十幾頁的大文件,張國慶拿著定稿,笑著說:
“最討厭的文件,原來是這樣產生的,往下貫徹的時候,最好開個會,把這個產生的過程也說清楚。”
說完感覺更好笑,心中莫名冒出一個詞,“文山會海”。又想到,幸好現在人不多,一個會就顧及到大部分人,以後公司大了,麻煩就多了。
幾天後,張國慶又對4個人提了個新要求:每個人都要培養兩個可以替代自己的人,本人要從日常事務中脫離出來。他在想,讓他們4個把精力都消耗在日常事務中,其實是最大的浪費。
“千益祥”果然動了心,但他們卻仍舊不願支付如此巨額的現金,希望能用其它東西抵,並且拿出了幾個地塊。
宗孝先作不了主,就把千益祥提供的幾個地塊都交給張帥看,張帥一眼就看中了長江入海口這幾個小沙洲,想想以後滬海的繁榮,此時這幾個沙洲還不值錢,這麽大幾個沙洲,居然隻要5萬兩銀子。
其它幾個地塊張帥也不懂,想了想,又要了塊離小沙洲比較近的地塊,也是5萬兩,麵積比沙洲要小多了,心裏美美地想,這塊也應該是滬海的地盤,原來我的收入,在滬海連一間衛生間都買不到,現在居然可以吃下小半個滬海市,越想心裏越美。
經過進一步商談,“千益祥”又拿出四艘中型運輸船,連同上麵的夥計,折價5萬兩。另外15萬兩銀子兩個月內付清。
合同敲定後,“千益祥”馬上派人來學習,張帥讓木匠宣誌光教他們,自己帶著大個,坐著新收購的運輸船去接收“滬海”了。
到了沙洲,才知道這個地方現在叫“姚劉沙”,還有其它幾個“沙“,張帥不管他們現在的名字,隻管叫“明崇島”,當地的人很少,整個島也才二十戶人,其中一個叫姚四的似乎是這些人的首領,已經知道沙洲換了新主人。張帥問他沙洲的情況,才知道這些沙洲便宜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並不穩定,隔幾年就會被江水衝毀一部分,極不安全,沒有什麽人願意把產業安置在這裏。張帥心裏鬱悶呀,本想占個大便宜,誰知道這些沙洲還有這個毛病,這些銀子可能會打水漂了。
張帥問當地人,有沒有辦法讓沙洲穩定下來,當地人說,有個辦法,就是在沙洲邊上建些石塘石壩,讓江水的衝擊有個緩衝,但島上的人都是因為窮的沒辦法才在這裏討生活的,根本沒有錢去建設,而且石塘石壩建下來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張帥心裏琢磨,隻要有辦法就行,再花些銀子,能占了“滬海”也值。
張帥讓姚四陪他在島上走走,有問題也方便問話,他發現整個島上除了很少部分被種了桑樹和水稻外,其它地方都是荒地和大麵積的沼澤,姚四說,島上實際隻有53口人,大家靠打魚、種桑為生,基本都是賤戶,生活的很苦。
張帥看姚四舉手投足間都不像是個農民,就問他,姚四迴答說,他本來是沂州人,金狼國占了他們地方後他就參加了義軍,後來戰敗逃到南方,輾轉流落到了這裏,因為他有些力氣,常為大家辦事,島上有時來些強人也被他打走,所以大家都聽他的。
聽了姚四的話,張帥停下來,想來想去不得要領,忽然想到一句“先抓主要矛盾”,發現這裏的問題一是危險大,二是基礎差,三是沒人力,仔細分析,沒人力才是主要矛盾,有了人,前麵兩個問題都能解決,但上哪裏去找人呢?逃難的人是不少,誰去做呢?對,試一下姚四的能力。
“姚四,你能找些人來幹活嗎?越多越好。”
“迴東家,能。”
“好,我先給你20兩銀子,算是你的辛苦費,找些人,幫我在島上建些房子,房子錢另算。你要把島上的人都管起來,不能亂了。”
張帥離開崇明島,又到江陰找到趙大,趙大看到他很高興,不過沒說幾句話就問他借銀子,張帥問需要多少,趙大要2萬兩,張帥也沒問原因就同意了。趙大留張帥在江陰住了兩天,告訴他馬上就要出發去金狼國,問他去不去,張帥正是為了迴島才找趙大,自然很高興。
把這裏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帶了兩船貨物,張帥遠遠的跟著趙大的船隊出海了。順風航行,兩天後他們到了科蘭島,張國慶已經等在港口,他算著張帥是該迴來了。
張帥歸來,對小島是件大事,張帥原來是島上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島上的骨幹都是張帥的手下,因此晚上小島舉行了盛大的篝火晚會,張帥看到,島上的人數比自己走的時候多了一倍,看來小島這半年的發展也不錯。
第二天,張國慶召集陳宇峰、王麗聽張帥的情況介紹,同時也向張帥通報小島的情況。張帥把他在蘇州發展紡織廠,買下崇明島的情況簡單說明後,張國慶向張帥介紹小島現在的大致情況:“這段時間島上新買了兩批奴隸,新增加成年男女各25人,兒童50人,現在正在學習。小島已經和新羅取得了聯係,可以使用布料和他們易貨,暫時換的東西都是糧食,陳宇峰帶人和他們進行過兩次貿易。”
陳宇峰也介紹了出海的情況,主要問題是他們的船不適合運輸,每次運輸量都不大,張帥帶來的船如果能跑海運,可以節約很多費用。
王麗介紹的內容是島上新生了4個嬰兒,但是醫療條件不好,已經夭折了一個,新來的女奴隸,基本任務就是看護兒童。
每人把情況介紹後,張國慶說:“我認為張帥買下明崇島後,我們下一步應該把發展重心轉移到明崇島,那裏離大陸近,資源豐富,運輸成本低,有利於工業的發展,而科蘭島作為海運中轉站和我們的大本營也不能放棄。你們也談談看法。”
王麗到底成了張國慶的妻子,馬上附和說:“科蘭島的優勢在於離陸地較遠,遠離戰亂,位置也很優越,離幾塊陸地都不太遠,缺點同樣明顯,麵積太小,不可能有大的發展,資源也很少,而且,海上越來越多的海盜也會是小島的威脅。明崇島的優點在於離大陸很近,而又自成一個獨立王國,雖然現在人口少,以後肯定會多,而且資源獲得容易,利於以後發展。我的建議是科蘭島保持目前的規模,成為人才培訓和科技輸出中心、海運中心,而把崇明島發展成工業基地。”
張帥聽了王麗的話,問道:“現在海盜多到什麽程度?”
陳宇峰迴答,“我兩次出海都碰到了海盜,我們的船如果不像大陳官船,他們早就靠上來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跟了我們一段,搞的大家很緊張。”
張帥聽後,又說,“剛才匯報的時候,我忘了一件重要的事,跟海盜有些關係,就是現在的運輸業似乎是利潤最高的行業,遠遠高過紡織。比如,在陸地上跨了兩個省後,貨物的價格就會高出十幾倍,這跟這個時代山賊、強盜多有關,也跟運輸能力不強有關,如果我們能控製海上運輸,遠比紡織來錢快。”
“現在的運輸成本比較高,海運我們也暫時沒有能力控製,我們先穩定下來,然後再想辦法加強海上力量。”張國慶想想他手上總共才有兩百多人,沒辦法發力的時候。“海運由陳宇峰負責,張帥的四艘船全部交給陳宇峰,小陳也要作計劃,爭取多弄幾條船。”
“你們都考慮一下,看看往明崇島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哪些人適合去,都擬個方案,我們下午討論。”張國慶結束了這個情況通報會。
下午每個人都擬出了方案,但都有共同的問題:人手不足,每個地方都不夠用,比如明崇島,考慮來考慮去,隻能派去14人,這已經是最大量了。而陳宇峰的船隊把戰俘全部都帶上,也就是35人,另外還加上陳宇峰的親信,共有40人,科蘭島上就隻剩30名男兵了,陳宇峰手下人的家屬都留在科蘭島上,派到明崇島的14人連同家屬10人一起到明崇島。為了盡快讓明崇島發展起來,張國慶也和這24人一起去。
這下四人徹底分開了,張國慶駐守崇明島,張帥去酥州,陳宇峰在海上,王麗在科蘭島。
四人分工之後,就是經費的分配,有錢就會發展的快一點,但錢畢竟是有限的,要看如何投入。張國慶給了一個大致的方案,張帥和陳宇峰都能掙錢,他們利潤一半上交,一半自留,收入上來的錢,一半由張國慶分配,另一半由王麗分配。這次張帥賣機器得到的錢,全部交給張國慶用來加固和建設沙洲。
按張帥的估算,他那裏的產業每年正常能掙3萬兩銀子,陳宇峰那裏掙多少還不知道,這樣,王麗和張國慶其它事情都可以按7千兩來預算,等陳宇峰掙到錢了,再增加其它項目。
以張帥的產業為標準,幾個人又大致商定了人員的工資標準,這個標準隻對下麵的行政人有效,因為行政口不掙錢,隻能吃死工資。
這些人每人基本工資是每月2兩銀子,如果是管事,每月10兩,到崇明島的外加5兩銀子的補助,再往上一級,月薪是30兩,暫時就這麽多,張國慶和王麗也領工資,每月100兩。如果想領到30兩的工資,必須在島上經過至少半年的培訓,還要拿到中級文化合格證。
工資體係實際上是很複雜的,張國慶給出這個指導意見,下麵要有一群人把這些意見落實成文字,還要推敲哪些地方有漏洞,用了半個月時間,簡單的幾句話,居然改成了十幾頁的大文件,張國慶拿著定稿,笑著說:
“最討厭的文件,原來是這樣產生的,往下貫徹的時候,最好開個會,把這個產生的過程也說清楚。”
說完感覺更好笑,心中莫名冒出一個詞,“文山會海”。又想到,幸好現在人不多,一個會就顧及到大部分人,以後公司大了,麻煩就多了。
幾天後,張國慶又對4個人提了個新要求:每個人都要培養兩個可以替代自己的人,本人要從日常事務中脫離出來。他在想,讓他們4個把精力都消耗在日常事務中,其實是最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