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懷義的工作比前任宗孝先忙碌多了,吸引到江南投資後,幾乎每天都有南陳富戶前來參觀,每幾天都會有一家工廠開業。來自南陳各種官僚的擠壓也沒有停過,有些好說話的,講講道理,說明這裏成本更低,賺錢更多,也就認可在此投資;有些不太好說話的,就告訴他說,離開這裏,這些機器都不會工作,對於不懂機器的人,也能糊弄過去。
還有幾家,依仗著身份或者是官位,就是直接放話威脅,遇到這樣的人,孫懷義也依舊笑臉相迎,就是不同意給機器,有兩家想要當場揍孫懷義的,也被他的貼身保鏢攔了迴去。
這些威脅孫懷義的,孫懷義也都記得清楚,還把這些一手資料發表在報紙上,然後討論這種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否合理,算是潛移默化地質疑了南陳官僚的合法性。
當然不隻是報紙上討論,每個出言威脅的家族,都被情報部安置了專人調查,確認對方是說說而已,還是準備有實質性行動,對於準備行動的,盡量選擇以較小的代價將之扼殺在初期。
南陳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紡織園區,為了保障安全,這裏已經駐紮了四個連,都打著野馬雇傭軍的旗號,每月還搞一次應急演練,模擬各種可能的攻擊。
也許是野馬雇傭軍的旗號過於響亮,自從打了這個旗號後,再來園區撒野的人就少了很多。
紡織園區工廠少的時候,園區工作人員對每家工廠每天的生產情況都比較清楚。從盧家開廠算起,園區的廠子數量上漲了好幾倍,園區辦公室對各工廠的生產情況從了如指掌,也變成了大致知道。
孫懷義還是想要掌握園區的生產,就搞了個“片長製”,每個片二十家左右的工廠,由一個人負責,收集每天的生產、銷售數據,每天製作一個表格,交給孫懷義,孫懷義看後,安排專人匯總,雖然不算很精確,但園區的生產狀況算是有了把控。
這天,他拿起一張匯總表隨便看看,發現有一家新工廠似乎是停產,這家工廠昨天好像也是停產,他把連續十來天的統計表都放在一塊看,這個工廠居然已經停工了十天,奇怪的是,這家工廠再前麵每天都有銷售。
孫懷義把片長叫過來,那個片長也知道此事,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馬上就去工廠了解情況。不一會,片長迴來,說那家工廠一個人也沒有,大門也鎖著,看不到裏麵。
孫懷義本能感覺,這家工廠有問題,叫上安保人員,一同到工廠看看。孫懷義叫人翻牆進去,一會翻牆的人迴來,說道:“工廠裏沒有機器。”
孫懷義讓人砸掉鎖,一起進去看,車間裏一片狼藉,機器都不見了,有些生產原料還隨意堆放在地上,看痕跡,應該是有序地把機器拆走,並非被劫。
他一臉陰沉地迴到辦公室,查看了這家工廠的資料,是一家新開的工廠,打的名字是“鄒家紡織廠”,據投資人說,是杭京的投資,這次投資了兩萬四千兩銀子,購買了二十四台電動紡織機,試生產成功的時候,孫懷義還去看過。
根據記錄,這家工廠銷售的產品都是經過西門出去的,照這個情況,這些機器肯定會運往江南,已經過了十幾天,再追恐怕是追不上了。孫懷義把情況匯總了一下,立即上報。
又把各個片長叫到一起,通報了這件事,要求片長每天把工廠生產情況匯總的時候,都和平時對比,和廠子的生產能力對比,是否有異常,如果有異常,馬上要重點關注,避免再次發生這類情況。
孫懷義剛剛講完,另一名片長驚道:“還有一家工廠,是紡紗廠,也有問題。”
“什麽問題?”孫懷義盯著他問。
“紡紗廠的產品基本都賣到園區裏麵,前兩天他們的紡紗開始往外賣,一次賣好幾車。”
孫懷義腦袋“嗡”地一響,說道,馬上通知四連,叫他們立即開進來,安保部人員集合,和我一起去工廠看看。
紡織園區安保部隻有十來個人,他們迅速在園區辦公樓前列隊完畢,通知四連的人是孫懷義的警衛員,他也跑步迴來,告訴孫懷義,四連十分鍾內可以到達指定位置,孫懷義說道:“再等五分鍾,你在這裏發警報,一短一長警報。”
“是。”警衛員知道事態嚴重。
一短一長警報,是園區內部進入破壞分子的警報,聽到此警報,各工廠都要關閉大門,人員進入各自廠區。
孫懷義帶著十幾人來到可能出事的紡紗廠門口,此時園區的警鈴響起,各個工廠以為又是演習,紛紛關閉大門,隻有這個工廠門本來就是關閉著,孫懷義帶著一群人推開大門,進入廠區,看到廠房門口停著幾輛馬車,裏麵的人正忙碌著往馬車上裝機器,看到大門被推開,進來十幾人,裝機器的工人都停下手。
片長走向前去,說道:“李廠長,你們這是幹什麽?”
一群人中走出一個滿臉橫肉的中年漢子,皮笑肉不笑地迴答:“幹什麽,老子要搬機器。”
“買機器的時候,我們有章程,機器隻能在這個園區裏用。”片長說。
“狗屁,老子買了,就是老子的,就憑你們幾個小白臉,也想擋住老子發財。”滿臉橫肉的漢子突然喝道:“兄弟們,抄家夥,別讓小白臉壞了咱們的事。”
廠房裏麵突然湧出十幾個手持棍棒的漢子。園區安保部那十幾個人,都隻配備了短棍,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在對方往前壓的過程中,他們自然的向後退了一步。這一退,就把孫懷義和他的一個警衛員露了出來,滿臉橫肉的漢子喊道:“就是他們兩個,先把這兩個人幹掉。”
孫懷義和警衛員對視一眼,都拔出手槍,眼看形勢危急,顧不上喊什麽話,朝著跑在最前麵的人就是一槍,警衛員也連放兩槍,放倒了緊跟著的兩人,然後拉著孫懷義往後退,邊退邊開槍。
槍聲震住了這些惡人,滿臉橫肉的漢子知道今天已經不能退了,大喊道,“抓住他們,不然咱們都要完蛋。”
後麵的人看看前麵倒地的幾人,卻不肯上前,正僵持間,大門口唿啦拉進來幾十名軍人,刺刀指向之人,都老老實實地扔了武器,蹲在一邊。
局勢控製住後,就在此處開審,弄清楚他們機器要運的地方,是離此十幾裏的一個港口,四連連長帶著兩個排把已經搬到馬車裏麵的機器再搬出來,然後每輛馬車坐幾個人,馳往碼頭,讓另一個排把此處人犯押走。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去碼頭的兩個排又抓迴十幾人,船上還有已經裝好的機器,也被拉了迴來。粗粗的審了幾個人,知道另一個工廠也是被這夥人運走的。所有的人都交給情報部門,孫懷義也寫了個簡報,第二天一早就報了迴去。
張國慶看到簡報後,感覺這事情並不簡單,臨時安排了一個專題會議,把機械廠的廠長和情報部門都叫過來,由情報部門通報案情,最後加了幾個要求,一是各工廠馬上組織檢查,看是否出現過機器、零件零星外銷情況;二是所有工廠的產品,以後不允許私下對外銷售,以免零件外流,在外組裝成機器。
以普通人員身份參會的張國慶,感覺廠長們對這個要求並不感興趣,估計也會應付了事,此事也不是個小事,張國慶仔細考慮一下,還是決定讓情報部門深度介入,具體的方法由情報部門考慮。
張帥提出了個建議,每台設備都有相對精密、難以生產的部件,要對這些部件進行管控,就會有效的降低設備外流的風險。哪些零件符合這個標準,生產人員都很清楚,一天時間內張帥就把零件清單拉了出來,這些零件都是沒有外包的,實際上外包生產的零配件基本上都屬於傻大笨粗,隻要核心設備沒有外流,問題就不大。
情報部門的效率很高,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工廠排查了一遍,還抓了三四個倒賣零件的典型,通過這次集中行動,走私零件、原材料的情況得到了遏製。
情報部門對設備的外流情況做了一個統計,整機外流主要是紡織機和紡紗機,其中紡織機外流了24台,紡紗機外流了4台。唯一的好消息是這些機器都是電動型,沒有電,這些機器就需要改裝才能工作。
順藤摸瓜,情報部門很快確定了機器的流向,這些機器全部都運到了杭京城外的一家作坊,這家作坊防守的很嚴密,情報部門用了多種方法都沒有滲透進去,隻能在外圍使用望遠鏡觀察,根據人員進出情況,得出的結論是機器尚未投入使用。
這家作坊占地有五十多畝,四周都有院牆,院牆上麵拉著好幾排繩索,院牆外麵是大片的農田,情報部門隻能在附近的樹上觀察,晚上上樹,晚上下來,整個白天都要待在樹上,十分辛苦。
經過多天的觀察,情報部門決定從流經作坊後麵的一條小河入手,這條小河算是工廠的排汙河,進出廠區的位置,都有鐵柵欄阻隔,按理說是很難滲透進去的,也許是設計的時候,柵欄已經到了底部,經過幾年的流水,河床有些變化,柵欄的底部居然和河床之間有了一處空隙,這個空隙就是滲透點。
三個身體瘦弱的人通過這個點進入了作坊,根據前期偵查的結果,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存放機器的房間,機器已經按照工廠生產的方式擺好,門口有兩台機器已經拆開,房間裏麵沒有絲線、布匹,應該還沒有生產。
他們的任務是進行簡單破壞,每台機器都有個齒輪箱,為了運轉平滑,齒輪箱需要定期加入潤滑油,加油口都在側麵很容易打開的位置,他們摸著黑,擰開加油口,倒入特製的鋼沙,再擰上,簡單的工作,花費了兩個小時。完成後,幾人趁著黑夜,又潛了出去,走的時候,還把潛入的位置偽裝了一下,避免被人發現。
還有幾家,依仗著身份或者是官位,就是直接放話威脅,遇到這樣的人,孫懷義也依舊笑臉相迎,就是不同意給機器,有兩家想要當場揍孫懷義的,也被他的貼身保鏢攔了迴去。
這些威脅孫懷義的,孫懷義也都記得清楚,還把這些一手資料發表在報紙上,然後討論這種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否合理,算是潛移默化地質疑了南陳官僚的合法性。
當然不隻是報紙上討論,每個出言威脅的家族,都被情報部安置了專人調查,確認對方是說說而已,還是準備有實質性行動,對於準備行動的,盡量選擇以較小的代價將之扼殺在初期。
南陳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紡織園區,為了保障安全,這裏已經駐紮了四個連,都打著野馬雇傭軍的旗號,每月還搞一次應急演練,模擬各種可能的攻擊。
也許是野馬雇傭軍的旗號過於響亮,自從打了這個旗號後,再來園區撒野的人就少了很多。
紡織園區工廠少的時候,園區工作人員對每家工廠每天的生產情況都比較清楚。從盧家開廠算起,園區的廠子數量上漲了好幾倍,園區辦公室對各工廠的生產情況從了如指掌,也變成了大致知道。
孫懷義還是想要掌握園區的生產,就搞了個“片長製”,每個片二十家左右的工廠,由一個人負責,收集每天的生產、銷售數據,每天製作一個表格,交給孫懷義,孫懷義看後,安排專人匯總,雖然不算很精確,但園區的生產狀況算是有了把控。
這天,他拿起一張匯總表隨便看看,發現有一家新工廠似乎是停產,這家工廠昨天好像也是停產,他把連續十來天的統計表都放在一塊看,這個工廠居然已經停工了十天,奇怪的是,這家工廠再前麵每天都有銷售。
孫懷義把片長叫過來,那個片長也知道此事,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馬上就去工廠了解情況。不一會,片長迴來,說那家工廠一個人也沒有,大門也鎖著,看不到裏麵。
孫懷義本能感覺,這家工廠有問題,叫上安保人員,一同到工廠看看。孫懷義叫人翻牆進去,一會翻牆的人迴來,說道:“工廠裏沒有機器。”
孫懷義讓人砸掉鎖,一起進去看,車間裏一片狼藉,機器都不見了,有些生產原料還隨意堆放在地上,看痕跡,應該是有序地把機器拆走,並非被劫。
他一臉陰沉地迴到辦公室,查看了這家工廠的資料,是一家新開的工廠,打的名字是“鄒家紡織廠”,據投資人說,是杭京的投資,這次投資了兩萬四千兩銀子,購買了二十四台電動紡織機,試生產成功的時候,孫懷義還去看過。
根據記錄,這家工廠銷售的產品都是經過西門出去的,照這個情況,這些機器肯定會運往江南,已經過了十幾天,再追恐怕是追不上了。孫懷義把情況匯總了一下,立即上報。
又把各個片長叫到一起,通報了這件事,要求片長每天把工廠生產情況匯總的時候,都和平時對比,和廠子的生產能力對比,是否有異常,如果有異常,馬上要重點關注,避免再次發生這類情況。
孫懷義剛剛講完,另一名片長驚道:“還有一家工廠,是紡紗廠,也有問題。”
“什麽問題?”孫懷義盯著他問。
“紡紗廠的產品基本都賣到園區裏麵,前兩天他們的紡紗開始往外賣,一次賣好幾車。”
孫懷義腦袋“嗡”地一響,說道,馬上通知四連,叫他們立即開進來,安保部人員集合,和我一起去工廠看看。
紡織園區安保部隻有十來個人,他們迅速在園區辦公樓前列隊完畢,通知四連的人是孫懷義的警衛員,他也跑步迴來,告訴孫懷義,四連十分鍾內可以到達指定位置,孫懷義說道:“再等五分鍾,你在這裏發警報,一短一長警報。”
“是。”警衛員知道事態嚴重。
一短一長警報,是園區內部進入破壞分子的警報,聽到此警報,各工廠都要關閉大門,人員進入各自廠區。
孫懷義帶著十幾人來到可能出事的紡紗廠門口,此時園區的警鈴響起,各個工廠以為又是演習,紛紛關閉大門,隻有這個工廠門本來就是關閉著,孫懷義帶著一群人推開大門,進入廠區,看到廠房門口停著幾輛馬車,裏麵的人正忙碌著往馬車上裝機器,看到大門被推開,進來十幾人,裝機器的工人都停下手。
片長走向前去,說道:“李廠長,你們這是幹什麽?”
一群人中走出一個滿臉橫肉的中年漢子,皮笑肉不笑地迴答:“幹什麽,老子要搬機器。”
“買機器的時候,我們有章程,機器隻能在這個園區裏用。”片長說。
“狗屁,老子買了,就是老子的,就憑你們幾個小白臉,也想擋住老子發財。”滿臉橫肉的漢子突然喝道:“兄弟們,抄家夥,別讓小白臉壞了咱們的事。”
廠房裏麵突然湧出十幾個手持棍棒的漢子。園區安保部那十幾個人,都隻配備了短棍,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在對方往前壓的過程中,他們自然的向後退了一步。這一退,就把孫懷義和他的一個警衛員露了出來,滿臉橫肉的漢子喊道:“就是他們兩個,先把這兩個人幹掉。”
孫懷義和警衛員對視一眼,都拔出手槍,眼看形勢危急,顧不上喊什麽話,朝著跑在最前麵的人就是一槍,警衛員也連放兩槍,放倒了緊跟著的兩人,然後拉著孫懷義往後退,邊退邊開槍。
槍聲震住了這些惡人,滿臉橫肉的漢子知道今天已經不能退了,大喊道,“抓住他們,不然咱們都要完蛋。”
後麵的人看看前麵倒地的幾人,卻不肯上前,正僵持間,大門口唿啦拉進來幾十名軍人,刺刀指向之人,都老老實實地扔了武器,蹲在一邊。
局勢控製住後,就在此處開審,弄清楚他們機器要運的地方,是離此十幾裏的一個港口,四連連長帶著兩個排把已經搬到馬車裏麵的機器再搬出來,然後每輛馬車坐幾個人,馳往碼頭,讓另一個排把此處人犯押走。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去碼頭的兩個排又抓迴十幾人,船上還有已經裝好的機器,也被拉了迴來。粗粗的審了幾個人,知道另一個工廠也是被這夥人運走的。所有的人都交給情報部門,孫懷義也寫了個簡報,第二天一早就報了迴去。
張國慶看到簡報後,感覺這事情並不簡單,臨時安排了一個專題會議,把機械廠的廠長和情報部門都叫過來,由情報部門通報案情,最後加了幾個要求,一是各工廠馬上組織檢查,看是否出現過機器、零件零星外銷情況;二是所有工廠的產品,以後不允許私下對外銷售,以免零件外流,在外組裝成機器。
以普通人員身份參會的張國慶,感覺廠長們對這個要求並不感興趣,估計也會應付了事,此事也不是個小事,張國慶仔細考慮一下,還是決定讓情報部門深度介入,具體的方法由情報部門考慮。
張帥提出了個建議,每台設備都有相對精密、難以生產的部件,要對這些部件進行管控,就會有效的降低設備外流的風險。哪些零件符合這個標準,生產人員都很清楚,一天時間內張帥就把零件清單拉了出來,這些零件都是沒有外包的,實際上外包生產的零配件基本上都屬於傻大笨粗,隻要核心設備沒有外流,問題就不大。
情報部門的效率很高,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工廠排查了一遍,還抓了三四個倒賣零件的典型,通過這次集中行動,走私零件、原材料的情況得到了遏製。
情報部門對設備的外流情況做了一個統計,整機外流主要是紡織機和紡紗機,其中紡織機外流了24台,紡紗機外流了4台。唯一的好消息是這些機器都是電動型,沒有電,這些機器就需要改裝才能工作。
順藤摸瓜,情報部門很快確定了機器的流向,這些機器全部都運到了杭京城外的一家作坊,這家作坊防守的很嚴密,情報部門用了多種方法都沒有滲透進去,隻能在外圍使用望遠鏡觀察,根據人員進出情況,得出的結論是機器尚未投入使用。
這家作坊占地有五十多畝,四周都有院牆,院牆上麵拉著好幾排繩索,院牆外麵是大片的農田,情報部門隻能在附近的樹上觀察,晚上上樹,晚上下來,整個白天都要待在樹上,十分辛苦。
經過多天的觀察,情報部門決定從流經作坊後麵的一條小河入手,這條小河算是工廠的排汙河,進出廠區的位置,都有鐵柵欄阻隔,按理說是很難滲透進去的,也許是設計的時候,柵欄已經到了底部,經過幾年的流水,河床有些變化,柵欄的底部居然和河床之間有了一處空隙,這個空隙就是滲透點。
三個身體瘦弱的人通過這個點進入了作坊,根據前期偵查的結果,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存放機器的房間,機器已經按照工廠生產的方式擺好,門口有兩台機器已經拆開,房間裏麵沒有絲線、布匹,應該還沒有生產。
他們的任務是進行簡單破壞,每台機器都有個齒輪箱,為了運轉平滑,齒輪箱需要定期加入潤滑油,加油口都在側麵很容易打開的位置,他們摸著黑,擰開加油口,倒入特製的鋼沙,再擰上,簡單的工作,花費了兩個小時。完成後,幾人趁著黑夜,又潛了出去,走的時候,還把潛入的位置偽裝了一下,避免被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