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亮十分珍惜這輛自行車,每天都將這輛豪車擦得鋥亮。過了兩天新鮮勁後,身為機械廠工程師的他,開始認真研究起來,這一看不打緊,除了少數幾個部件他弄不明白,大部分部件他都能自己加工。
閑來無事,郭曉亮仔細算了起來,把自己工廠能做的零件,一個一個估價,當然估的是成本價,這一算,除去飛輪和輪胎,居然一百多兩銀子就夠了。
他知道機械廠利潤高,這樣的成本要賣出去,肯定要超過200兩銀子,但想想再加上飛輪和車胎,就能賣500兩,還是覺得利潤太大,心中就有了去生產自行車的想法,但又怕這麽貴的東西賣不出去,很是搖擺。
想來想去,想到自己畢竟隻是個機械工,這種想法,還是阿姐更有經驗,阿姐見過大世麵,可惜她似乎很反感自行車。
“看看能不能讓阿姐不那麽反感。他想到自己帶著廠花逛街,廠花就很高興,不如試試用自行車帶阿姐,對,這個主意不錯。“
想到這裏,郭曉亮飛身上車,騎向吳文玉的辦公大院。吳文玉幾乎每天都會加班,郭曉亮直接在辦公室找到了她,催她快下班,吳文玉以為他有啥事,收拾一下,就跟著他出來。
郭曉亮一手扶著車把,躬下身子,做了一個誇張的請的動作,讓吳文玉坐在車後座,吳文玉搖搖頭,郭曉亮以為吳文玉不坐,吳文玉卻又示意讓他先上車,他這才想到,自己先上車,才是正確的方式。
待郭曉亮騎上車後,吳文玉也側坐在後座上,一隻手緊緊握住車座下的鋼管,生怕摔下來,郭曉亮看她坐好了,並不知道她心中的緊張,吹了個口哨,踩上腳蹬,就出發了。
車輛剛出發,還不太穩當,吳文玉更是緊張,隻是幾秒鍾後,車輛就平穩下來,吳文玉也不似剛開始那麽緊張了。
這是吳文玉第一次坐自行車,感覺比馬車還穩當些。轉眼自行車已經過了兩個街區,吳文玉的心情也從緊張轉為平和,她看一眼前麵的街區,說道,“曉亮,在這等一下。”
郭曉亮一愣,不知道為啥要在這裏等,還是聽話地降低車速,慢慢停在路邊。
一會,趕過來2個衛兵,向吳文玉行禮,說:“吳局長,請問您是否要出綠區?”
吳文玉問郭曉亮,“咱們去哪裏?”
郭曉亮說:“本來想帶你去“河西燒烤”吃點海鮮,是不是去不成了?”
吳文玉沒有迴答郭曉亮,轉向衛兵,說道,“我們去河西燒烤。”
衛兵迴答:“請吳局長稍等,我需要十分鍾安排一下。”
“十分鍾啊,我先帶著你在綠區再轉一圈。”郭曉亮說道。
吳文玉興致不錯,迴答說:“好。”然後轉向衛兵:“我們十分鍾再迴來。”
“是。”衛兵敬了一個軍禮,目送郭曉亮帶著吳文玉消失在夜色,露出羨慕的表情。
帶著吳文玉吃著燒烤,郭曉亮才提出自己的問題,他壓低聲音問:“姐,你坐這自行車,感覺咋樣?”
“挺好。”
“那你覺得,我要是去造這個車,有沒有前途?”
“不知道,賣這麽貴,不會有多少人買吧。”
“要是價格能下來些呢?”
“要看買自行車是什麽心理,如果是為了麵子,降價後,買的人會更少。”
“我覺得自行車應該算是必需品,它比馬車方便,速度也挺快。”
“如果是必需品,這個價格真是太高了,降價會帶來需求上漲。”
“那我想去專門生產自行車,姐你覺得行嗎?”
“我現在還確定不了。”
“那能給我投資這個廠嗎?”
“唉……”
“咋又歎上氣了,你不是管銀子的嗎?”
“這島上幾萬人,給誰投資都行,就是不能給你投。”
“為啥啊?”
“我認你當弟弟那一天起,咱們有了姐弟關係,按老板的規定,你就沒有資格了。這叫迴避製。”
“跟著姐算是發不了財了。”
“別灰心,你要是真有信心,好好準備一下,過幾天我帶你去見見老板。”
“真的嗎?傳說中的老板,他不會吃了我吧。”
“哈哈哈。”吳文玉被郭曉亮逗樂了,說:“沒想到和善的老板,在下麵被傳成了老虎。”
“老板太低調了,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所以才有很多傳說。我一定好好準備,謝謝姐。”郭曉亮一口氣說完,心中還有些激動。
聽說要見老板後,郭曉亮吃海鮮就心不在焉了,一會一走神,吳文玉敲了他腦袋一下,說,“迴去吧,迴去慢慢想。”
幾天之後,吳文玉帶著郭曉亮見到了張國慶。
郭曉亮準備了很多理由,說明自行車能夠銷售很多,自行車的利潤很高,值得投資,但具體銷量他實在是沒有底,所以也不敢胡說。
郭曉亮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老板比他還激進,居然說自行車未來會接近人手一輛,郭曉亮下意識地說:“我姐就不敢騎,她不會要的。”
“那是因為,自行車造的太高了,隻考慮了男性,如果縮小輪子,你姐就能騎了。”
“車座前麵那根橫梁,我就跨不過去。”吳文玉聽張國慶的預測,也覺得不靠譜,又說出一個原因。
張國慶笑嗬嗬地說,“這是個機械技術問題,小郭啊,給你姐解釋一下,橫梁能去掉嗎?”
郭曉亮略一思索,就有了答案,說道:“橫梁主要是為了結構穩定,去除橫梁有好幾個方案。”
對機械基本不懂的吳文玉在一旁聽了,弱弱地插了一句:“輪子小了,會不會跑不快?”
張國慶笑笑,轉向郭曉亮,示意他迴答。郭曉亮略一思索,說:“應該不會,輪子小,多轉2圈就行了,快不快還有別的原因。”
“你比你姐高了20厘米,如果自行車整體降低20厘米,你姐能騎嗎?”
“能騎,就是還有點重。有些地方需要搬著走,她沒有那麽大勁。”
“這是另外一個學科的問題,咱們工業基礎主要是建立在鋼鐵之上的,其他材料還很少使用,如果有比鋼鐵輕的多,又差不多結實的材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怎麽會有那樣的材料,那以後鋼鐵不就沒用了嗎?”
“有個興趣小組已經小量的生產出來,是一種叫鋁的金屬,現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生產成本太高,是鋼鐵的十幾倍,二是強度不夠,還要想辦法。”
郭曉亮“哦”了一聲,低頭沉思。
張國慶笑吟吟地看著他,也不說話,吳文玉看看這個,看看那個,也接不上話。
郭曉亮想了一會,對“鋁”這種材料還是沒有概念,索性不去想了,抬起頭又問:“老板,要是按您的說法,自行車會賣很多,我想說服我姐,投資生產自行車,可她說我們的關係,不能投。您說,這自行車能投不能?”
“你姐是對的,咱們能發展這麽大,規矩很重要。你的想法也是對的,自行車很有前途,現在就看怎麽把兩個對的事,撮合到一起了。”
“您支持投資自行車啊,太好了。”
“支持。你說說,你要是投資自行車,會怎麽做?”
這說到了正題上,郭曉亮急忙拿出一疊紙,上麵寫的密密麻麻的字,就準備念,張國慶打斷了他,“別念,說說你的想法,你這麽厚的方案念完,我可沒時間。”
“哦。”郭曉亮穩了一下神,說:“我第一步是生產自行車專用的車床,降低零件生產成本,我粗略計算了一下,鋼鐵零件的生產成本能降低60%,第二步是想辦法提高輪胎的成品率,如果能提高到90%,輪胎成本就會下降70%,第三個就是飛輪的成本,要成立專門的研究室改進和生產。以現在一半的價格來銷售,我測算至少能夠銷售出三萬輛。”
“你是怎麽算出來,一半的價格能賣出三萬輛呢?”張國慶對此很有興趣。
“我和工友們做的調查,是以別的類似商品為例,大概每降價10%,會有50%的銷量上漲,我是按這個推算出來的。”郭曉亮靦腆地說。
“那你再說說,這個成本下降這麽多,是怎麽算出來的?”
“要設計專用的車床、工具,可以提高零件生產的效率。現在成本高,是因為每次生產的量太小,各工廠都是用通用車床生產,費時費力,還要技術好的工人才能幹,當然成本高,如果用專門設計的車床,我說的成本下降60%隻是初期的,後期下降幅度會更大。”
“哪個零件用專用車床後,成本下降明顯?”
“好幾個呢,比如車把、車架、輪盤。我這個裏麵都有計算。”郭曉亮指了指自己手中的文件。
“我呢,有兩個想法,你選一個。一是我出錢先建車把、車架、輪盤工廠,你來負責,掙的錢呢,歸我,你對我負責,我給你比較高的工資;第二個呢,是你去籌錢,自己去建廠,掙的錢呢,一大部分要歸股東,你自己拿一小部分。”
郭曉亮心中糾結,臉上都表現出來了。張國慶也不催他,衝吳文玉笑了笑,吳文玉卻是苦笑一下,好像是說:“他還是個孩子,你給他壓力太大了。”
又過了一會,郭曉亮終於下了決心,說:“我想選第二個,可是我可能弄不來錢。”
張國慶嗬嗬笑道:“你這文件裏說,需要多少錢?”
“需要90萬兩呢。”
“90萬兩,說說看,都有哪些?”
“機器設備,要30萬,廠房,要30萬,還有配套設施20萬,原材料、工人培訓之類的。”
“廠房、配套我給你建,算你租的,前2年免租,機器設備你掏一半價格,另一半算我入股,原材料、工人培訓你要自己想辦法,這樣,你隻需要籌25萬兩,有信心嗎?”
“我除了認識我姐,有錢人我真不認識了。”
“你姐,不錯,她是個富婆,讓她把私房錢拿出來。你自己有多少錢?”
“我自己不到100兩,我姐有多少?”郭曉亮從來不知道他這個姐姐多有錢,眼裏一亮。
“拿出10萬兩沒有問題吧。”張國慶看向吳文玉,他知道,吳文玉兼任的投資公司可不是死工資,那是按項目提成的,這些年,大部分項目都是吳文玉去操盤,這10萬兩隻少不多。
“有10萬兩,我就可以先下車床的訂單,專用車床也需要好幾個月才能造出來。”郭曉亮沒有考慮吳文玉是否有10萬兩,還想著他那一期計劃,還用不到10萬兩銀子。
“吳局,你考慮一下,工廠放在哪裏,縣裏怎麽配套這些問題,還有資金問題,也都一並考慮。”張國慶沒有接郭曉亮的話,反倒是對吳文玉說了一句。
“是。”吳文玉聽張國慶這個語氣,知道他已經下了決心。
迴家的路上,郭曉亮一會兒轉頭看一眼吳文玉,吳文玉被看的有些發毛,問:“我臉上有花?”
“沒有,我隻是沒想到,我姐居然有10萬兩銀子。”
“銀子多少,對我並沒有什麽意義,如果你覺得這事行,我就把這些銀子都投給你。”
“阿姐真好。”
“你記住,規矩不能壞,這個錢是有監管的,一旦監管人員認為你的行為可能造成資金損失,就會撤換你,工廠和你就沒有關係了。”
幾天後,吳文玉帶著郭曉亮和一眾籌建人員,又來做自行車產業發展的專題匯報,除了張國慶之外,張帥、陳宇峰,行政口的宗孝先和各局長也都參會。
這次是正式匯報,郭曉亮又重新測算了一次,算出專門工廠建成後,可以降低成本超過60%,售價降低一半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每輛車的利潤,前1000輛車的利潤接近8萬兩白銀。
聽完匯報,宗孝先先提了一個問題:這個利潤比起紡織廠,似乎低得多,同樣多的銀子,投到紡織廠,很快就能迴本,但投到自行車行業,迴本速度慢很多。
其他人也提出些問題,比如,沒有合適的生產場地,與紡織廠相比,自行車產業對廠房的要求要更大;自行車產業耗費更多的鋼鐵,而鋼鐵是相對稀缺的資源。
張國慶、陳宇峰幾人都沒有發言,他們都知道,自行車產量未來會非常大,投資肯定沒有問題,而且相比紡織產業,自行車產業對生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經過一番討論,仍然是不看好的人居多,並非真的不看好,而是相對紡織產業投資,自行車行業暫時沒有比較優勢。
張國慶最後發言,他說:“看來諸位對投入自行車產業有些懷疑,但是我呢,還是要堅持投資這個產業,原因有四,其一,我們的生產,主要是圍繞‘衣食住行’幾個方麵的,紡織產業滿足的是衣;糧食、住宅也基本滿足人口需求;唯獨行這方麵,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仍就是馬車為主。自行車的普及,會極大促進人員、物資交流,從這個方麵講,投資自行車是必要的。”
“另一個方麵,紡織品產量上來後,沒有大幅度降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海外市場。自行車產量上來後,也不見得會大幅度降價。高利潤還能維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高利潤,足夠迴本了。”
“第三個方麵,自行車生產,是機械加工行業,這類工廠能夠培養很多機械工人,萬一有重大軍事行動,轉產軍工相對容易,但高利潤的紡織廠轉產就比較難。”
“最後一個方麵,紡織品維持高利潤的時代很快會結束,陳國有很多仿製的機器,雖然效率和成品率都低,但他們也會改進,產量上來後,大家的利潤都會下降。”
眾人又討論一陣,算是基本認可了對這個行業的投資。張國慶此時又說,“本次投資,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設施部分,包含土地、房屋、發電車和配套道路,這部分大約是130萬兩,全部由明崇投資公司負責,第二部分,是實際的設備、人工、原料,大約50萬兩,這些由社會力量投資。三年內每種工廠隻建設兩家,三年後放開這個限製。所以,如果各位是投資人的話,要選好廠長,避免虧損。”
閑來無事,郭曉亮仔細算了起來,把自己工廠能做的零件,一個一個估價,當然估的是成本價,這一算,除去飛輪和輪胎,居然一百多兩銀子就夠了。
他知道機械廠利潤高,這樣的成本要賣出去,肯定要超過200兩銀子,但想想再加上飛輪和車胎,就能賣500兩,還是覺得利潤太大,心中就有了去生產自行車的想法,但又怕這麽貴的東西賣不出去,很是搖擺。
想來想去,想到自己畢竟隻是個機械工,這種想法,還是阿姐更有經驗,阿姐見過大世麵,可惜她似乎很反感自行車。
“看看能不能讓阿姐不那麽反感。他想到自己帶著廠花逛街,廠花就很高興,不如試試用自行車帶阿姐,對,這個主意不錯。“
想到這裏,郭曉亮飛身上車,騎向吳文玉的辦公大院。吳文玉幾乎每天都會加班,郭曉亮直接在辦公室找到了她,催她快下班,吳文玉以為他有啥事,收拾一下,就跟著他出來。
郭曉亮一手扶著車把,躬下身子,做了一個誇張的請的動作,讓吳文玉坐在車後座,吳文玉搖搖頭,郭曉亮以為吳文玉不坐,吳文玉卻又示意讓他先上車,他這才想到,自己先上車,才是正確的方式。
待郭曉亮騎上車後,吳文玉也側坐在後座上,一隻手緊緊握住車座下的鋼管,生怕摔下來,郭曉亮看她坐好了,並不知道她心中的緊張,吹了個口哨,踩上腳蹬,就出發了。
車輛剛出發,還不太穩當,吳文玉更是緊張,隻是幾秒鍾後,車輛就平穩下來,吳文玉也不似剛開始那麽緊張了。
這是吳文玉第一次坐自行車,感覺比馬車還穩當些。轉眼自行車已經過了兩個街區,吳文玉的心情也從緊張轉為平和,她看一眼前麵的街區,說道,“曉亮,在這等一下。”
郭曉亮一愣,不知道為啥要在這裏等,還是聽話地降低車速,慢慢停在路邊。
一會,趕過來2個衛兵,向吳文玉行禮,說:“吳局長,請問您是否要出綠區?”
吳文玉問郭曉亮,“咱們去哪裏?”
郭曉亮說:“本來想帶你去“河西燒烤”吃點海鮮,是不是去不成了?”
吳文玉沒有迴答郭曉亮,轉向衛兵,說道,“我們去河西燒烤。”
衛兵迴答:“請吳局長稍等,我需要十分鍾安排一下。”
“十分鍾啊,我先帶著你在綠區再轉一圈。”郭曉亮說道。
吳文玉興致不錯,迴答說:“好。”然後轉向衛兵:“我們十分鍾再迴來。”
“是。”衛兵敬了一個軍禮,目送郭曉亮帶著吳文玉消失在夜色,露出羨慕的表情。
帶著吳文玉吃著燒烤,郭曉亮才提出自己的問題,他壓低聲音問:“姐,你坐這自行車,感覺咋樣?”
“挺好。”
“那你覺得,我要是去造這個車,有沒有前途?”
“不知道,賣這麽貴,不會有多少人買吧。”
“要是價格能下來些呢?”
“要看買自行車是什麽心理,如果是為了麵子,降價後,買的人會更少。”
“我覺得自行車應該算是必需品,它比馬車方便,速度也挺快。”
“如果是必需品,這個價格真是太高了,降價會帶來需求上漲。”
“那我想去專門生產自行車,姐你覺得行嗎?”
“我現在還確定不了。”
“那能給我投資這個廠嗎?”
“唉……”
“咋又歎上氣了,你不是管銀子的嗎?”
“這島上幾萬人,給誰投資都行,就是不能給你投。”
“為啥啊?”
“我認你當弟弟那一天起,咱們有了姐弟關係,按老板的規定,你就沒有資格了。這叫迴避製。”
“跟著姐算是發不了財了。”
“別灰心,你要是真有信心,好好準備一下,過幾天我帶你去見見老板。”
“真的嗎?傳說中的老板,他不會吃了我吧。”
“哈哈哈。”吳文玉被郭曉亮逗樂了,說:“沒想到和善的老板,在下麵被傳成了老虎。”
“老板太低調了,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所以才有很多傳說。我一定好好準備,謝謝姐。”郭曉亮一口氣說完,心中還有些激動。
聽說要見老板後,郭曉亮吃海鮮就心不在焉了,一會一走神,吳文玉敲了他腦袋一下,說,“迴去吧,迴去慢慢想。”
幾天之後,吳文玉帶著郭曉亮見到了張國慶。
郭曉亮準備了很多理由,說明自行車能夠銷售很多,自行車的利潤很高,值得投資,但具體銷量他實在是沒有底,所以也不敢胡說。
郭曉亮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老板比他還激進,居然說自行車未來會接近人手一輛,郭曉亮下意識地說:“我姐就不敢騎,她不會要的。”
“那是因為,自行車造的太高了,隻考慮了男性,如果縮小輪子,你姐就能騎了。”
“車座前麵那根橫梁,我就跨不過去。”吳文玉聽張國慶的預測,也覺得不靠譜,又說出一個原因。
張國慶笑嗬嗬地說,“這是個機械技術問題,小郭啊,給你姐解釋一下,橫梁能去掉嗎?”
郭曉亮略一思索,就有了答案,說道:“橫梁主要是為了結構穩定,去除橫梁有好幾個方案。”
對機械基本不懂的吳文玉在一旁聽了,弱弱地插了一句:“輪子小了,會不會跑不快?”
張國慶笑笑,轉向郭曉亮,示意他迴答。郭曉亮略一思索,說:“應該不會,輪子小,多轉2圈就行了,快不快還有別的原因。”
“你比你姐高了20厘米,如果自行車整體降低20厘米,你姐能騎嗎?”
“能騎,就是還有點重。有些地方需要搬著走,她沒有那麽大勁。”
“這是另外一個學科的問題,咱們工業基礎主要是建立在鋼鐵之上的,其他材料還很少使用,如果有比鋼鐵輕的多,又差不多結實的材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怎麽會有那樣的材料,那以後鋼鐵不就沒用了嗎?”
“有個興趣小組已經小量的生產出來,是一種叫鋁的金屬,現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生產成本太高,是鋼鐵的十幾倍,二是強度不夠,還要想辦法。”
郭曉亮“哦”了一聲,低頭沉思。
張國慶笑吟吟地看著他,也不說話,吳文玉看看這個,看看那個,也接不上話。
郭曉亮想了一會,對“鋁”這種材料還是沒有概念,索性不去想了,抬起頭又問:“老板,要是按您的說法,自行車會賣很多,我想說服我姐,投資生產自行車,可她說我們的關係,不能投。您說,這自行車能投不能?”
“你姐是對的,咱們能發展這麽大,規矩很重要。你的想法也是對的,自行車很有前途,現在就看怎麽把兩個對的事,撮合到一起了。”
“您支持投資自行車啊,太好了。”
“支持。你說說,你要是投資自行車,會怎麽做?”
這說到了正題上,郭曉亮急忙拿出一疊紙,上麵寫的密密麻麻的字,就準備念,張國慶打斷了他,“別念,說說你的想法,你這麽厚的方案念完,我可沒時間。”
“哦。”郭曉亮穩了一下神,說:“我第一步是生產自行車專用的車床,降低零件生產成本,我粗略計算了一下,鋼鐵零件的生產成本能降低60%,第二步是想辦法提高輪胎的成品率,如果能提高到90%,輪胎成本就會下降70%,第三個就是飛輪的成本,要成立專門的研究室改進和生產。以現在一半的價格來銷售,我測算至少能夠銷售出三萬輛。”
“你是怎麽算出來,一半的價格能賣出三萬輛呢?”張國慶對此很有興趣。
“我和工友們做的調查,是以別的類似商品為例,大概每降價10%,會有50%的銷量上漲,我是按這個推算出來的。”郭曉亮靦腆地說。
“那你再說說,這個成本下降這麽多,是怎麽算出來的?”
“要設計專用的車床、工具,可以提高零件生產的效率。現在成本高,是因為每次生產的量太小,各工廠都是用通用車床生產,費時費力,還要技術好的工人才能幹,當然成本高,如果用專門設計的車床,我說的成本下降60%隻是初期的,後期下降幅度會更大。”
“哪個零件用專用車床後,成本下降明顯?”
“好幾個呢,比如車把、車架、輪盤。我這個裏麵都有計算。”郭曉亮指了指自己手中的文件。
“我呢,有兩個想法,你選一個。一是我出錢先建車把、車架、輪盤工廠,你來負責,掙的錢呢,歸我,你對我負責,我給你比較高的工資;第二個呢,是你去籌錢,自己去建廠,掙的錢呢,一大部分要歸股東,你自己拿一小部分。”
郭曉亮心中糾結,臉上都表現出來了。張國慶也不催他,衝吳文玉笑了笑,吳文玉卻是苦笑一下,好像是說:“他還是個孩子,你給他壓力太大了。”
又過了一會,郭曉亮終於下了決心,說:“我想選第二個,可是我可能弄不來錢。”
張國慶嗬嗬笑道:“你這文件裏說,需要多少錢?”
“需要90萬兩呢。”
“90萬兩,說說看,都有哪些?”
“機器設備,要30萬,廠房,要30萬,還有配套設施20萬,原材料、工人培訓之類的。”
“廠房、配套我給你建,算你租的,前2年免租,機器設備你掏一半價格,另一半算我入股,原材料、工人培訓你要自己想辦法,這樣,你隻需要籌25萬兩,有信心嗎?”
“我除了認識我姐,有錢人我真不認識了。”
“你姐,不錯,她是個富婆,讓她把私房錢拿出來。你自己有多少錢?”
“我自己不到100兩,我姐有多少?”郭曉亮從來不知道他這個姐姐多有錢,眼裏一亮。
“拿出10萬兩沒有問題吧。”張國慶看向吳文玉,他知道,吳文玉兼任的投資公司可不是死工資,那是按項目提成的,這些年,大部分項目都是吳文玉去操盤,這10萬兩隻少不多。
“有10萬兩,我就可以先下車床的訂單,專用車床也需要好幾個月才能造出來。”郭曉亮沒有考慮吳文玉是否有10萬兩,還想著他那一期計劃,還用不到10萬兩銀子。
“吳局,你考慮一下,工廠放在哪裏,縣裏怎麽配套這些問題,還有資金問題,也都一並考慮。”張國慶沒有接郭曉亮的話,反倒是對吳文玉說了一句。
“是。”吳文玉聽張國慶這個語氣,知道他已經下了決心。
迴家的路上,郭曉亮一會兒轉頭看一眼吳文玉,吳文玉被看的有些發毛,問:“我臉上有花?”
“沒有,我隻是沒想到,我姐居然有10萬兩銀子。”
“銀子多少,對我並沒有什麽意義,如果你覺得這事行,我就把這些銀子都投給你。”
“阿姐真好。”
“你記住,規矩不能壞,這個錢是有監管的,一旦監管人員認為你的行為可能造成資金損失,就會撤換你,工廠和你就沒有關係了。”
幾天後,吳文玉帶著郭曉亮和一眾籌建人員,又來做自行車產業發展的專題匯報,除了張國慶之外,張帥、陳宇峰,行政口的宗孝先和各局長也都參會。
這次是正式匯報,郭曉亮又重新測算了一次,算出專門工廠建成後,可以降低成本超過60%,售價降低一半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每輛車的利潤,前1000輛車的利潤接近8萬兩白銀。
聽完匯報,宗孝先先提了一個問題:這個利潤比起紡織廠,似乎低得多,同樣多的銀子,投到紡織廠,很快就能迴本,但投到自行車行業,迴本速度慢很多。
其他人也提出些問題,比如,沒有合適的生產場地,與紡織廠相比,自行車產業對廠房的要求要更大;自行車產業耗費更多的鋼鐵,而鋼鐵是相對稀缺的資源。
張國慶、陳宇峰幾人都沒有發言,他們都知道,自行車產量未來會非常大,投資肯定沒有問題,而且相比紡織產業,自行車產業對生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經過一番討論,仍然是不看好的人居多,並非真的不看好,而是相對紡織產業投資,自行車行業暫時沒有比較優勢。
張國慶最後發言,他說:“看來諸位對投入自行車產業有些懷疑,但是我呢,還是要堅持投資這個產業,原因有四,其一,我們的生產,主要是圍繞‘衣食住行’幾個方麵的,紡織產業滿足的是衣;糧食、住宅也基本滿足人口需求;唯獨行這方麵,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仍就是馬車為主。自行車的普及,會極大促進人員、物資交流,從這個方麵講,投資自行車是必要的。”
“另一個方麵,紡織品產量上來後,沒有大幅度降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海外市場。自行車產量上來後,也不見得會大幅度降價。高利潤還能維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高利潤,足夠迴本了。”
“第三個方麵,自行車生產,是機械加工行業,這類工廠能夠培養很多機械工人,萬一有重大軍事行動,轉產軍工相對容易,但高利潤的紡織廠轉產就比較難。”
“最後一個方麵,紡織品維持高利潤的時代很快會結束,陳國有很多仿製的機器,雖然效率和成品率都低,但他們也會改進,產量上來後,大家的利潤都會下降。”
眾人又討論一陣,算是基本認可了對這個行業的投資。張國慶此時又說,“本次投資,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設施部分,包含土地、房屋、發電車和配套道路,這部分大約是130萬兩,全部由明崇投資公司負責,第二部分,是實際的設備、人工、原料,大約50萬兩,這些由社會力量投資。三年內每種工廠隻建設兩家,三年後放開這個限製。所以,如果各位是投資人的話,要選好廠長,避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