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連州城中,還有上千金狼軍兵,拿下來有困難,其他幾個縣,包括劉崇輝駐守的陶城,都是士兵不足,防禦早已是千瘡百孔。
劉崇輝的斥候看著對麵越來越大的營地和營中的士兵,迴報說,對方營盤可囤數千人。劉崇輝心中思量,隻要對方過河,就馬上撤迴連州,但看對方這麽多天,也隻架了4隻木筏,按那個大小,也隻能過來三十人,根本不用怕,也許,對方主將與自己有相同的想法,隻是想拖一拖,趁機掙點錢?
雙方隔河而望,一晃居然過了一個月,連裏接到通知,秘密渡河,到對方大營西側阻擊,大營不要撤,留下一個班看守大營。
看來是其他縣已經取得勝利,要將這最後的金狼軍包了餃子。與此同時,金狼大營劉崇輝也得到了漢軍突然發兵,一日之內襲占港南、雲海、沐縣、陶城等四縣和連州,等於自己手上這四縣一州全丟了,就留自己在野外大營之中。
得到消息後,劉崇輝有過短暫的想法“打迴連州”,隻一會,他就想到,還是命要緊,趕快走,北邊是陶城縣城,已為大漢所占,東邊是港南,也被大漢占領,東北方向的連州就更迴不去,那裏漢軍數量必定最多。他能走的方向,隻有往西,但西邊路是最難走的,他要走西偏北一點,有一條官道可走,雖然也在山中,卻是相對好走的一條路,想必漢軍剛占幾個縣城,此時應該尚未騰出手來封鎖這條官道。
劉崇輝雖然不願打仗,卻是隨時準備逃跑,光他下命令撤軍,後來又取消命令就有兩次,所以營中士兵都已經準備好,此時他一下令,半天時間,前鋒營就出發了,他自然是跟隨前鋒營出發,將大量還沒有準備好的士兵扔給副將,讓其他人務必當天就出發。
劉崇輝選這條路,也是參謀部給蘇慕武連隊選的路。蘇連長有個說法,如果劉崇輝扔掉一部分輜重,那他可以走山路,但到現在,兩軍都沒有大規模交戰,損失也是小的可憐,這種情況下,如果劉崇輝丟棄輜重,必然會受到質疑,如此就賭他不丟棄輜重。
劉崇輝帶著前鋒營卻沒有多少輜重,而且是以騎兵為主,行軍速度頗快,他認為,漢軍必然不會料到,半天時間他就能帶大隊人馬撤退,而且是騎兵,無論大隊人馬能否安全撤退,他們前鋒營必然是沒有問題的。
雙方就這樣想到了一起,劉崇輝不知道對方提前一晚上出發,漢軍沒有料到劉崇輝逃跑如此之快。
還沒有走到阻擊點,就有戰士聽到有馬隊的聲音,根據聲音判斷,馬隊離這裏隻剩3、5裏地,對騎兵來說,這幾裏地也就十來分鍾就到了,軍情緊急,容不得多想,蘇慕武連長命令,“孔副連長,你帶3排,立即尋找一阻擊點,拖延敵軍行軍速度,我帶一排、二排,跑步到下一阻擊點,你部完成任務後,想辦法與我會合。”
孔思鬆平時就很注意觀察地形,命令一下,他就想到剛才行軍中路過的土石坡,坡上樹木稀少,視野較好,可以控製下麵官道,後麵的山中,樹林較密,也容易脫身,立即命令三排轉迴頭跑步占領那處土石坡。
戰士剛剛隱蔽完成,就看到轉過來的騎兵隊伍,顯然這支隊伍並不著急,速度也不快,對於騎兵行軍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的速度,快速奔跑,隻能在衝鋒的時候,否則馬匹受不了。
孔思鬆對三排長李光明說,“我下去試試,看能否招降對方,李排長你做好戰鬥準備,萬一對方要放箭或者縱馬衝擊,就開槍阻擋一下。”李光明堅決不同意孔思鬆去,孔思鬆是這裏的最高指揮官,他不能出事,他叫來排裏一個口才不錯的戰士,叫羅梧桐,簡單交待幾句,羅梧桐就將裝備留下,空手拿個小紅旗就要下去。
孔思鬆拉住他,說,“等敵軍前衛先過去。”
騎兵隊前麵約有三十來人,散開著往前走,後麵兩、三百米處是大部隊,等前衛過去後,羅梧桐出現在官道上。
騎兵隊大部轉過這個彎,突然看到穿著大漢軍服的士兵,手持小紅旗,正站在路中間,急忙停住戰馬,再仔細觀察,確實隻有這一個小兵。兩方相距隻有四、五十步,騎兵一個衝鋒或者一箭,就能結果了這小兵。
羅梧桐看騎兵停了下來,還引起一些混亂,等對方都穩住了,才喊道,“我乃大漢戰兵,我家上峰有話要對你等說,可有管事的?”
騎兵立即將情況匯報給劉崇輝,劉崇輝剛才聽說有敵軍士兵在路上就覺得不好,這說明大漢肯定不會在這裏放一個兵,隻是其他人不知道在哪裏。
他把心腹衛兵叫過來,讓他去和對麵士兵講話,不管怎樣,先聽聽講的是什麽。
一會那衛兵迴來,說對麵那兵說,“前麵有漢軍陣地,後麵有追擊而來的漢軍,希望我們就此投降,他們會保護我們的安全。”
劉崇輝幾名手下聽後,產生了爭執,騎兵隊長反對意見最強烈,他不信敵人這麽快就能在前麵設伏,劉崇輝其他幾名親信則是要麽不說話,要麽態度曖昧。
那名衛兵又說,“他希望和劉將軍說話,他身上沒有武器,將軍無需擔心。”
劉崇輝一直沒有表態,其他人也不知道他什麽態度,此時都不支持他隻身犯險。隻是劉崇輝不知道犯了什麽毛病,非要親自去和小兵說話,幾名衛兵護衛在他身後幾米的地方。
那士兵看他一身甲胄閃著金色,做工比其他人的甲胄高出幾個檔次,知道這是個大官,拱拱手問,“敢問來將何人?”
“我便是你要見的劉將軍。”
士兵仔細盯了來人幾眼,確定對方應該就是劉崇輝,朗聲說道,“將軍可近前些,我有些話,還要細說。”
劉崇輝提馬又向前走了幾步,士兵輕聲說,“我們上峰叫我給將軍帶句話,若是將軍就此走了,連州城中的家眷,還有積攢了一輩子的財物,就都不屬於將軍了。”
劉崇輝心中一動,那士兵又說,“將軍已經身在險境,不知有多少火器正瞄著將軍。”
劉崇輝說,“我如何信你?”
士兵迴道,“將軍可迴到隊伍中,看誰不順眼,用馬鞭指向他,他就會被擊斃。”
劉崇輝心中一驚,調轉馬頭迴到隊伍中,再次商議,騎兵隊長仍是強烈反對,劉崇輝將馬鞭指向他,問,“你認為大漢軍不可能埋伏,說說你的理由。”
隊長還沒有說出一句話,就被幾粒子彈穿了身體,劉崇輝嚇的馬鞭都掉在地上,他也急忙滾下馬,他能夠感覺到,炙熱的子彈是從旁邊一處山坡射來的,此時的他,正在天人交戰,“如果降了,對方說的條件,是否兌現,隻能賭對方說話算話,這無異於是希望老虎不吃肉,但不降,可能現在就要交待在這裏,連賭的機會都沒有。”
看樣子對方並不著急,也不催促,有騎兵要將擋路的兵抓過來,被劉崇輝製止,過了一會,他下了決心,“降了。”
他問那羅梧桐,要如何降,羅梧桐叫他們全部下馬,把所有武器都掛在馬上,都頭以上的軍官,全部往遠處走一些,自然有人來接頭。
騎兵前衛發現後麵有事,也趕緊迴來,然後一並加入降兵。
孔思鬆看士兵羅梧桐一個人就俘虜了一千多騎兵,帶了兩個班先來接收軍官,剩下一個班在山坡上繼續警戒。
兩個班看押一千多騎兵俘虜,壓力山大,好在這些兵似乎也沒有反抗的想法,都老老實實在坐在官道旁邊休息。
安置住俘虜,孔思鬆讓羅梧桐和另一名士兵多騎幾匹馬去向連長匯報,蘇慕武聽了匯報,也是十分糾結,他的任務是在此阻擊敵人,敵人先頭降了,這麽多俘虜,一個排押著有困難,可是他這兩個排守這地方,困難也很大,敵軍隻是先鋒騎軍降了,後麵還有幾千步軍,如何是好。
糾結到最後,他叫羅梧桐把多出來的4匹馬留下,讓他們先迴排裏,連裏最多隻能派出一個班支援。
孔思鬆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他認為,這個排最低目標是把這些俘虜帶迴去,更好的結果是勸降更多的敵軍。他將劉崇輝請過來,希望劉崇輝能配合他,招降其餘步卒。
此時劉崇輝十分忐忑,孔思鬆安慰他說,“將軍身為漢人,又為劉姓,正當為大漢效力。大漢對立了功的人從來不吝惜獎賞,將軍可再立新功,為北地漢人表率。”
劉崇輝聽出孔思鬆的意思,“如果自己配合的好,以後金狼這邊的漢人都會看著自己的待遇,大漢這邊必然不會難為自己,甚至還會刻意提升自己的品階,用來招降金狼國中的漢人。”想到這裏,劉崇輝立即拱手,“全憑將軍調遣。”
孔思鬆大喜,“我欲與將軍一起,共同招降後續部隊,將軍可願幫我?”
劉崇輝再拱手,“此必犯險,若將軍不避,罪將亦不避之。”
孔思鬆說,“將軍可暫歇一時。請。”說著讓劉崇輝還迴到戰俘軍官人群中。
孔思鬆等到羅梧桐歸來,羅梧桐說明了蘇連長的決策,意思就是讓孔思鬆帶著一個排把俘虜押走,為此還派給他一個班。孔思鬆考慮了一會,對三排長李光明說,“我們留下50匹馬,讓連長支援我們那個班把其餘的馬匹都帶到連長那裏。我們騎馬押送俘虜。”
轉頭又對羅梧桐說,“梧桐,我看你口才不錯,一會把俘虜帶到一個開闊地,給他們講講大漢當兵、做工的收入,漢地的繁榮,俘虜能不能安全帶迴去,就看你的了。”
羅梧桐說,“沒問題,我再挑2個人,我們配合著說,效果更好。”
孔思鬆看羅梧桐一臉躍躍欲試的樣子,笑道,“人你隨便挑,隻要把事情辦好,就是大功。”
羅梧桐行個禮,就去安排了。
孔思鬆看著羅梧桐的背影,對三排長李光明說,“人才啊。”
又對三排長說,“我打算帶一個班,換成金狼的服裝,以護衛的身份,與劉崇輝一起迴去,遇到他們大部隊,再讓劉崇輝將他們的帶隊偏將叫過來,爭取一窩端了。你帶人把俘虜從岔路往東帶,直接去陶城。”
三排長說:“副連長,這太危險了,我來護衛劉崇輝,你押俘虜吧。”
孔思鬆:“這支敵軍,給我的感覺就是避戰、懼戰,我們去,有可能成功,這樣就少了很多殺戮。危險肯定有,危險就你去,那我這個副連長算什麽?我這個副連長下到排,可不是躲危險的。”
兩人又爭搶一番,最後孔思鬆還是怕出岔子,堅持去招降,隻是一個班的護衛,變成兩個班的護衛,三排長帶一個班押送俘虜。
孔思鬆下定決心,又把兩個班長叫來,讓他們做好萬全準備,然後再將劉崇輝也叫過來,讓劉崇輝介紹情況,劉崇輝說,“我帶這支部隊,戰力不強,有一半是下麵各縣的縣尉帶隊,他們這些人,心中都念想著被漢軍占領的縣城,更無戰意。隻是火器營從京城而來,隊正完顏爾丹心高氣傲,號稱是皇族,軍中誰也不服,他的幾個隊副和其他兵士,也以京人自居,極難管束。營中駐紮之時,就與其他常起衝突。”
孔思鬆聽了之後,感覺自己兵力太少,萬一火器營鬧事,兩個班肯定難以彈壓,想到劉崇輝既然說出,也許有辦法,就問,“劉將軍可有辦法?”
劉崇輝猶豫一下,說,“可將火器營單獨調走。我擬一道軍令,讓火器營先出發,其他將官在本地有家有舍,不願離開者多,更易勸說。”
“勞煩劉將軍。”
“好說。”
劉崇輝取過紙筆,刷刷幾筆,寫就一令,“建山將軍,騎兵前鋒已至攔馬坡,探馬有報,漢賊起兵尾隨大隊,本將思慮,火器營行走緩慢,為免有失,建山弟可令火器營繼續前行,其餘大隊暫囤於二裏崗半日以阻賊軍,半日之後,再行啟程。”
孔思鬆看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劉崇輝蓋上大印,由劉崇輝一名親兵和漢軍兵士共同去送命令,臨走時,劉崇輝將那親兵叫到跟前,再次交待,“老夫和這一千多人的性命,就交到你手了,軍令送到後,一定嚴令火器營先出發,你盡快趕迴。”
那親兵本身受劉崇輝不少恩典,當即叩頭,“將軍放心,定盡心竭力。”
三排長首先帶著其餘俘虜轉向陶城方向,剩下劉崇輝的親兵十餘名,幾名騎兵隊的隊副,和兩個班的漢軍共同沿來路返迴,快與火器營照麵時,這四十來人轉向路邊,找一隱蔽之處,等火器營過去後才繼續上路。
再走不長時間,果然看到大隊人馬,正在紮營,劉崇輝率眾進入大營,兵士們急忙行禮。想來是隻要在此半天時間,整個大營並未起帳,士兵們也很混亂,轉了一圈,他才找到副將雷建山,也未下馬,隻叫雷建山召集各隊主官以上,到崗上議事,說著用馬鞭指了指營旁不遠處的二裏崗。
這些人騎馬先上了崗,不長時間雷建山也帶著十幾人上了崗上,他的衛兵被擋在崗下,崗上都是劉崇輝的親兵。
經過一番恐嚇和利誘,說明當前已經是前有阻截,後有追兵,如果不降,不僅會身死,家中也受牽連,如今大漢軍留下一條生路,騎兵隊已經全體叛降,剩下他們這些步軍,跑跑不過,打打不過。
雖然有幾句質疑,整體卻無大的波瀾。雷建山問,“將軍為何讓火器營走了?”
劉崇輝迴答,“火器營都是眼長在腦袋上麵的,他們在,咱們降不了,讓他們去吃吃漢軍的槍子,不用一時三刻,就會迴來的。”
這邊孔思鬆勸降劉崇輝,俘虜超過5000人,那邊蘇慕武收到孔思鬆的消息,知道火器營要來,也早早布置,幾炮打去,就將火器營打懵,四處亂跑,建製也亂了,費了老大勁,才抓了六百多俘虜,剩下的居然不知道跑到哪裏了,好在完顏爾丹這個號稱皇族的人也被活捉,算是重大戰果。
劉崇輝的斥候看著對麵越來越大的營地和營中的士兵,迴報說,對方營盤可囤數千人。劉崇輝心中思量,隻要對方過河,就馬上撤迴連州,但看對方這麽多天,也隻架了4隻木筏,按那個大小,也隻能過來三十人,根本不用怕,也許,對方主將與自己有相同的想法,隻是想拖一拖,趁機掙點錢?
雙方隔河而望,一晃居然過了一個月,連裏接到通知,秘密渡河,到對方大營西側阻擊,大營不要撤,留下一個班看守大營。
看來是其他縣已經取得勝利,要將這最後的金狼軍包了餃子。與此同時,金狼大營劉崇輝也得到了漢軍突然發兵,一日之內襲占港南、雲海、沐縣、陶城等四縣和連州,等於自己手上這四縣一州全丟了,就留自己在野外大營之中。
得到消息後,劉崇輝有過短暫的想法“打迴連州”,隻一會,他就想到,還是命要緊,趕快走,北邊是陶城縣城,已為大漢所占,東邊是港南,也被大漢占領,東北方向的連州就更迴不去,那裏漢軍數量必定最多。他能走的方向,隻有往西,但西邊路是最難走的,他要走西偏北一點,有一條官道可走,雖然也在山中,卻是相對好走的一條路,想必漢軍剛占幾個縣城,此時應該尚未騰出手來封鎖這條官道。
劉崇輝雖然不願打仗,卻是隨時準備逃跑,光他下命令撤軍,後來又取消命令就有兩次,所以營中士兵都已經準備好,此時他一下令,半天時間,前鋒營就出發了,他自然是跟隨前鋒營出發,將大量還沒有準備好的士兵扔給副將,讓其他人務必當天就出發。
劉崇輝選這條路,也是參謀部給蘇慕武連隊選的路。蘇連長有個說法,如果劉崇輝扔掉一部分輜重,那他可以走山路,但到現在,兩軍都沒有大規模交戰,損失也是小的可憐,這種情況下,如果劉崇輝丟棄輜重,必然會受到質疑,如此就賭他不丟棄輜重。
劉崇輝帶著前鋒營卻沒有多少輜重,而且是以騎兵為主,行軍速度頗快,他認為,漢軍必然不會料到,半天時間他就能帶大隊人馬撤退,而且是騎兵,無論大隊人馬能否安全撤退,他們前鋒營必然是沒有問題的。
雙方就這樣想到了一起,劉崇輝不知道對方提前一晚上出發,漢軍沒有料到劉崇輝逃跑如此之快。
還沒有走到阻擊點,就有戰士聽到有馬隊的聲音,根據聲音判斷,馬隊離這裏隻剩3、5裏地,對騎兵來說,這幾裏地也就十來分鍾就到了,軍情緊急,容不得多想,蘇慕武連長命令,“孔副連長,你帶3排,立即尋找一阻擊點,拖延敵軍行軍速度,我帶一排、二排,跑步到下一阻擊點,你部完成任務後,想辦法與我會合。”
孔思鬆平時就很注意觀察地形,命令一下,他就想到剛才行軍中路過的土石坡,坡上樹木稀少,視野較好,可以控製下麵官道,後麵的山中,樹林較密,也容易脫身,立即命令三排轉迴頭跑步占領那處土石坡。
戰士剛剛隱蔽完成,就看到轉過來的騎兵隊伍,顯然這支隊伍並不著急,速度也不快,對於騎兵行軍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的速度,快速奔跑,隻能在衝鋒的時候,否則馬匹受不了。
孔思鬆對三排長李光明說,“我下去試試,看能否招降對方,李排長你做好戰鬥準備,萬一對方要放箭或者縱馬衝擊,就開槍阻擋一下。”李光明堅決不同意孔思鬆去,孔思鬆是這裏的最高指揮官,他不能出事,他叫來排裏一個口才不錯的戰士,叫羅梧桐,簡單交待幾句,羅梧桐就將裝備留下,空手拿個小紅旗就要下去。
孔思鬆拉住他,說,“等敵軍前衛先過去。”
騎兵隊前麵約有三十來人,散開著往前走,後麵兩、三百米處是大部隊,等前衛過去後,羅梧桐出現在官道上。
騎兵隊大部轉過這個彎,突然看到穿著大漢軍服的士兵,手持小紅旗,正站在路中間,急忙停住戰馬,再仔細觀察,確實隻有這一個小兵。兩方相距隻有四、五十步,騎兵一個衝鋒或者一箭,就能結果了這小兵。
羅梧桐看騎兵停了下來,還引起一些混亂,等對方都穩住了,才喊道,“我乃大漢戰兵,我家上峰有話要對你等說,可有管事的?”
騎兵立即將情況匯報給劉崇輝,劉崇輝剛才聽說有敵軍士兵在路上就覺得不好,這說明大漢肯定不會在這裏放一個兵,隻是其他人不知道在哪裏。
他把心腹衛兵叫過來,讓他去和對麵士兵講話,不管怎樣,先聽聽講的是什麽。
一會那衛兵迴來,說對麵那兵說,“前麵有漢軍陣地,後麵有追擊而來的漢軍,希望我們就此投降,他們會保護我們的安全。”
劉崇輝幾名手下聽後,產生了爭執,騎兵隊長反對意見最強烈,他不信敵人這麽快就能在前麵設伏,劉崇輝其他幾名親信則是要麽不說話,要麽態度曖昧。
那名衛兵又說,“他希望和劉將軍說話,他身上沒有武器,將軍無需擔心。”
劉崇輝一直沒有表態,其他人也不知道他什麽態度,此時都不支持他隻身犯險。隻是劉崇輝不知道犯了什麽毛病,非要親自去和小兵說話,幾名衛兵護衛在他身後幾米的地方。
那士兵看他一身甲胄閃著金色,做工比其他人的甲胄高出幾個檔次,知道這是個大官,拱拱手問,“敢問來將何人?”
“我便是你要見的劉將軍。”
士兵仔細盯了來人幾眼,確定對方應該就是劉崇輝,朗聲說道,“將軍可近前些,我有些話,還要細說。”
劉崇輝提馬又向前走了幾步,士兵輕聲說,“我們上峰叫我給將軍帶句話,若是將軍就此走了,連州城中的家眷,還有積攢了一輩子的財物,就都不屬於將軍了。”
劉崇輝心中一動,那士兵又說,“將軍已經身在險境,不知有多少火器正瞄著將軍。”
劉崇輝說,“我如何信你?”
士兵迴道,“將軍可迴到隊伍中,看誰不順眼,用馬鞭指向他,他就會被擊斃。”
劉崇輝心中一驚,調轉馬頭迴到隊伍中,再次商議,騎兵隊長仍是強烈反對,劉崇輝將馬鞭指向他,問,“你認為大漢軍不可能埋伏,說說你的理由。”
隊長還沒有說出一句話,就被幾粒子彈穿了身體,劉崇輝嚇的馬鞭都掉在地上,他也急忙滾下馬,他能夠感覺到,炙熱的子彈是從旁邊一處山坡射來的,此時的他,正在天人交戰,“如果降了,對方說的條件,是否兌現,隻能賭對方說話算話,這無異於是希望老虎不吃肉,但不降,可能現在就要交待在這裏,連賭的機會都沒有。”
看樣子對方並不著急,也不催促,有騎兵要將擋路的兵抓過來,被劉崇輝製止,過了一會,他下了決心,“降了。”
他問那羅梧桐,要如何降,羅梧桐叫他們全部下馬,把所有武器都掛在馬上,都頭以上的軍官,全部往遠處走一些,自然有人來接頭。
騎兵前衛發現後麵有事,也趕緊迴來,然後一並加入降兵。
孔思鬆看士兵羅梧桐一個人就俘虜了一千多騎兵,帶了兩個班先來接收軍官,剩下一個班在山坡上繼續警戒。
兩個班看押一千多騎兵俘虜,壓力山大,好在這些兵似乎也沒有反抗的想法,都老老實實在坐在官道旁邊休息。
安置住俘虜,孔思鬆讓羅梧桐和另一名士兵多騎幾匹馬去向連長匯報,蘇慕武聽了匯報,也是十分糾結,他的任務是在此阻擊敵人,敵人先頭降了,這麽多俘虜,一個排押著有困難,可是他這兩個排守這地方,困難也很大,敵軍隻是先鋒騎軍降了,後麵還有幾千步軍,如何是好。
糾結到最後,他叫羅梧桐把多出來的4匹馬留下,讓他們先迴排裏,連裏最多隻能派出一個班支援。
孔思鬆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他認為,這個排最低目標是把這些俘虜帶迴去,更好的結果是勸降更多的敵軍。他將劉崇輝請過來,希望劉崇輝能配合他,招降其餘步卒。
此時劉崇輝十分忐忑,孔思鬆安慰他說,“將軍身為漢人,又為劉姓,正當為大漢效力。大漢對立了功的人從來不吝惜獎賞,將軍可再立新功,為北地漢人表率。”
劉崇輝聽出孔思鬆的意思,“如果自己配合的好,以後金狼這邊的漢人都會看著自己的待遇,大漢這邊必然不會難為自己,甚至還會刻意提升自己的品階,用來招降金狼國中的漢人。”想到這裏,劉崇輝立即拱手,“全憑將軍調遣。”
孔思鬆大喜,“我欲與將軍一起,共同招降後續部隊,將軍可願幫我?”
劉崇輝再拱手,“此必犯險,若將軍不避,罪將亦不避之。”
孔思鬆說,“將軍可暫歇一時。請。”說著讓劉崇輝還迴到戰俘軍官人群中。
孔思鬆等到羅梧桐歸來,羅梧桐說明了蘇連長的決策,意思就是讓孔思鬆帶著一個排把俘虜押走,為此還派給他一個班。孔思鬆考慮了一會,對三排長李光明說,“我們留下50匹馬,讓連長支援我們那個班把其餘的馬匹都帶到連長那裏。我們騎馬押送俘虜。”
轉頭又對羅梧桐說,“梧桐,我看你口才不錯,一會把俘虜帶到一個開闊地,給他們講講大漢當兵、做工的收入,漢地的繁榮,俘虜能不能安全帶迴去,就看你的了。”
羅梧桐說,“沒問題,我再挑2個人,我們配合著說,效果更好。”
孔思鬆看羅梧桐一臉躍躍欲試的樣子,笑道,“人你隨便挑,隻要把事情辦好,就是大功。”
羅梧桐行個禮,就去安排了。
孔思鬆看著羅梧桐的背影,對三排長李光明說,“人才啊。”
又對三排長說,“我打算帶一個班,換成金狼的服裝,以護衛的身份,與劉崇輝一起迴去,遇到他們大部隊,再讓劉崇輝將他們的帶隊偏將叫過來,爭取一窩端了。你帶人把俘虜從岔路往東帶,直接去陶城。”
三排長說:“副連長,這太危險了,我來護衛劉崇輝,你押俘虜吧。”
孔思鬆:“這支敵軍,給我的感覺就是避戰、懼戰,我們去,有可能成功,這樣就少了很多殺戮。危險肯定有,危險就你去,那我這個副連長算什麽?我這個副連長下到排,可不是躲危險的。”
兩人又爭搶一番,最後孔思鬆還是怕出岔子,堅持去招降,隻是一個班的護衛,變成兩個班的護衛,三排長帶一個班押送俘虜。
孔思鬆下定決心,又把兩個班長叫來,讓他們做好萬全準備,然後再將劉崇輝也叫過來,讓劉崇輝介紹情況,劉崇輝說,“我帶這支部隊,戰力不強,有一半是下麵各縣的縣尉帶隊,他們這些人,心中都念想著被漢軍占領的縣城,更無戰意。隻是火器營從京城而來,隊正完顏爾丹心高氣傲,號稱是皇族,軍中誰也不服,他的幾個隊副和其他兵士,也以京人自居,極難管束。營中駐紮之時,就與其他常起衝突。”
孔思鬆聽了之後,感覺自己兵力太少,萬一火器營鬧事,兩個班肯定難以彈壓,想到劉崇輝既然說出,也許有辦法,就問,“劉將軍可有辦法?”
劉崇輝猶豫一下,說,“可將火器營單獨調走。我擬一道軍令,讓火器營先出發,其他將官在本地有家有舍,不願離開者多,更易勸說。”
“勞煩劉將軍。”
“好說。”
劉崇輝取過紙筆,刷刷幾筆,寫就一令,“建山將軍,騎兵前鋒已至攔馬坡,探馬有報,漢賊起兵尾隨大隊,本將思慮,火器營行走緩慢,為免有失,建山弟可令火器營繼續前行,其餘大隊暫囤於二裏崗半日以阻賊軍,半日之後,再行啟程。”
孔思鬆看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劉崇輝蓋上大印,由劉崇輝一名親兵和漢軍兵士共同去送命令,臨走時,劉崇輝將那親兵叫到跟前,再次交待,“老夫和這一千多人的性命,就交到你手了,軍令送到後,一定嚴令火器營先出發,你盡快趕迴。”
那親兵本身受劉崇輝不少恩典,當即叩頭,“將軍放心,定盡心竭力。”
三排長首先帶著其餘俘虜轉向陶城方向,剩下劉崇輝的親兵十餘名,幾名騎兵隊的隊副,和兩個班的漢軍共同沿來路返迴,快與火器營照麵時,這四十來人轉向路邊,找一隱蔽之處,等火器營過去後才繼續上路。
再走不長時間,果然看到大隊人馬,正在紮營,劉崇輝率眾進入大營,兵士們急忙行禮。想來是隻要在此半天時間,整個大營並未起帳,士兵們也很混亂,轉了一圈,他才找到副將雷建山,也未下馬,隻叫雷建山召集各隊主官以上,到崗上議事,說著用馬鞭指了指營旁不遠處的二裏崗。
這些人騎馬先上了崗,不長時間雷建山也帶著十幾人上了崗上,他的衛兵被擋在崗下,崗上都是劉崇輝的親兵。
經過一番恐嚇和利誘,說明當前已經是前有阻截,後有追兵,如果不降,不僅會身死,家中也受牽連,如今大漢軍留下一條生路,騎兵隊已經全體叛降,剩下他們這些步軍,跑跑不過,打打不過。
雖然有幾句質疑,整體卻無大的波瀾。雷建山問,“將軍為何讓火器營走了?”
劉崇輝迴答,“火器營都是眼長在腦袋上麵的,他們在,咱們降不了,讓他們去吃吃漢軍的槍子,不用一時三刻,就會迴來的。”
這邊孔思鬆勸降劉崇輝,俘虜超過5000人,那邊蘇慕武收到孔思鬆的消息,知道火器營要來,也早早布置,幾炮打去,就將火器營打懵,四處亂跑,建製也亂了,費了老大勁,才抓了六百多俘虜,剩下的居然不知道跑到哪裏了,好在完顏爾丹這個號稱皇族的人也被活捉,算是重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