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工業逐漸起步時,張國慶收到了張帥的電報,邀請他們三個到肥州看看,主要是看看第一代飛機。
這可是個大事,這三個巨頭同時出行,一般的安保肯定不夠,陳宇峰親自主持安保工作,他計劃三人走水路,每人乘坐不同的兩千噸以上的大艦,前後再各安排兩艘三百噸的小船護衛。
張國慶和王麗看了之後,都感覺過於浪費,明麵上,隻是陳宇峰這個總司令去肥州視察工作。商量了幾次,張國慶和王麗同乘一船,陳宇峰乘一船,用來分散風險。
這是張國慶第一次乘坐自己的戰艦在大江上航行,看著江麵上來來往往很多小船,都是嘟嘟叫著,顯然都是內燃機動力的,張辦主任陪同在旁,介紹說,“這些小船大都是肥州機船廠的產品,這些船一般不跑太遠,也就跑個幾百裏,長途的船大都是鹽州、明崇船廠的船,個頭要大的多。”
張國慶看到,順流而下的船都在江中,逆流而上的船,都在兩邊,而且主要是江北側,江南側偶爾也會看到一兩艘船,略一思索,就知道江心的水流速快,順流的船可以借水流獲得動力,逆流的船就需要盡量往兩邊,這裏水流慢,阻力會小一些,他問,“南陳與我們共有大江,他們也有機動船?”
大家都知道,張國慶對技術保密工作要求比較多,張辦主任連忙解釋,“南陳富商確實通過各種渠道買到了幾艘機動船,這些都在情報部門的監控下,買主也確實是行商,有一艘船被轉售給南陳的官府,但是離了長江,他們加不到合適的油,也沒有合格的維保,幾個月就壞了,之後官府就消停了。但我敢肯定,南陳人肯定拆過發動機。”
到了港口,在一處極為簡陋處下了船,張國慶看到港口並沒有搞什麽儀式,吳文玉隻帶了幾個重要人員在港口迎接。
這也是張國慶一直要求的,一是他已經不在位,二是他本身就討厭很大的形式,勞民傷財。
從肥州港口往裏走,似乎處處都有工地,這也說明肥州正在大建設。
吳文玉似乎是老了好幾歲,看來這一年多,她真是沒少費心。
張國慶的主要行程是張帥的機械院,所以幾人的車隊直接開向城郊,路上吳文玉就讓幾個重要隨員迴去,她一個人陪同就行了。
吳文玉也想融入那個四人的小圈子,不知怎麽,她感覺自己和這四人小圈子,總是有些莫名的隔閡。
一行人到了張帥的機械院,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操場,顯然是個實驗場,這場地不是水泥地,也不是其他硬地麵,而是草地,張帥介紹說,“這個場地用壓路機來迴壓了幾迴,又專門找的草種,當地叫‘走地爬’,長不高,對土地保護作用很大,算是現在最適合機場的草種了。”
機場旁邊,是一排排平房,張帥把一行人都請到一個大屋子裏,讓人倒了茶,然後把門關了,在裏麵聊天。
關了門,幾人都放鬆下來,互相打著哈哈,張帥說,“老板把我扔到這裏,要不是我邀請,你們一年也不來看我一次,我好可憐啊!”
陳宇峰馬上反對,“少裝可憐,你這才從鹽州走了幾天,上個月咱們還一起去喝鴨湯。”
張帥卻不糾纏,又說,“這一年,我這來來迴迴好幾趟,腿都細了一圈,你們也不安慰安慰我。”
王麗笑著說,“你這坐船能把腿坐細,也算是奇聞。”
張國慶繼續轉移話題,“帥哥的茶葉還是很不錯的,是不是又有技術革新?”
陳宇峰哈哈笑道,“這是今年的新茶,我給他的,炒製工藝上有些變化,還在改進,我們倆都是實驗員。”
吳文玉插不上嘴,隻在一旁看著,誰的水喝了一口,她就上去添上。
玩笑過後,張帥開始介紹他的飛機項目:
肥州機械院的飛機已經升級了三代,晚會兒我帶大家看看。
第一代是木製全敞篷,雙螺旋槳,飛行時速能夠達到一百多公裏,每次試飛,帶著風鏡的飛行員都說吹的受不了。
第二代飛機把駕駛室做了出來,飛行員感覺好多了,但飛機大部分地方還是木製框架。
第三代是在當前技術下,製作的最接近實用的型號,用了兩個螺旋槳,飛機也做了整體封閉,能夠裝些東西,隻是發動機的動力還不夠強,能裝的東西有限。
如果短期內發動機技術不能取得大的突破,就隻能在螺旋槳材料和外形、飛機等外形方麵做工作,應該會有個10%到20%的提升。或者增加發動機數量,搞成四發的,那樣飛機又太複雜,控製上會有難度。
張國慶問,“發動機多長時間會有大的突破?”
“樂觀的估計,也要半年。”張帥猶豫一下迴答。看張國慶沒有別的問題,張帥又繼續介紹:
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三代機的優化,涉及材料、流體力學和機械加工多個專業。
肥州機械院現在有各種人員四百多人,看樣子還需要增加一百到兩百人。
張帥又看向幾人,隻有吳文玉拿筆不停的計,其他人都隻是聽,於是說,“還是去看看真家夥吧。”
機庫是這裏最高大的建築,而且是唯一的拱形頂,走到第一個庫前,眾人看到,麵前是一部巨大的木製機械,如果不考慮材質,這個巨大的機械是相當的震撼,再看看整機的木頭,震撼感馬上小了一半。
這飛機與他們想象的飛機差距很大,螺旋槳安在機後,與眾人心目中的前置螺旋槳差距很大。整個傳動係統都裸露著,基本都布局在中後部,為了平衡,駕駛位在前麵,駕駛位也是除了傳動係統外,唯一的金屬製品,而使用金屬的原因,也是為了前後平衡。
這可是個大事,這三個巨頭同時出行,一般的安保肯定不夠,陳宇峰親自主持安保工作,他計劃三人走水路,每人乘坐不同的兩千噸以上的大艦,前後再各安排兩艘三百噸的小船護衛。
張國慶和王麗看了之後,都感覺過於浪費,明麵上,隻是陳宇峰這個總司令去肥州視察工作。商量了幾次,張國慶和王麗同乘一船,陳宇峰乘一船,用來分散風險。
這是張國慶第一次乘坐自己的戰艦在大江上航行,看著江麵上來來往往很多小船,都是嘟嘟叫著,顯然都是內燃機動力的,張辦主任陪同在旁,介紹說,“這些小船大都是肥州機船廠的產品,這些船一般不跑太遠,也就跑個幾百裏,長途的船大都是鹽州、明崇船廠的船,個頭要大的多。”
張國慶看到,順流而下的船都在江中,逆流而上的船,都在兩邊,而且主要是江北側,江南側偶爾也會看到一兩艘船,略一思索,就知道江心的水流速快,順流的船可以借水流獲得動力,逆流的船就需要盡量往兩邊,這裏水流慢,阻力會小一些,他問,“南陳與我們共有大江,他們也有機動船?”
大家都知道,張國慶對技術保密工作要求比較多,張辦主任連忙解釋,“南陳富商確實通過各種渠道買到了幾艘機動船,這些都在情報部門的監控下,買主也確實是行商,有一艘船被轉售給南陳的官府,但是離了長江,他們加不到合適的油,也沒有合格的維保,幾個月就壞了,之後官府就消停了。但我敢肯定,南陳人肯定拆過發動機。”
到了港口,在一處極為簡陋處下了船,張國慶看到港口並沒有搞什麽儀式,吳文玉隻帶了幾個重要人員在港口迎接。
這也是張國慶一直要求的,一是他已經不在位,二是他本身就討厭很大的形式,勞民傷財。
從肥州港口往裏走,似乎處處都有工地,這也說明肥州正在大建設。
吳文玉似乎是老了好幾歲,看來這一年多,她真是沒少費心。
張國慶的主要行程是張帥的機械院,所以幾人的車隊直接開向城郊,路上吳文玉就讓幾個重要隨員迴去,她一個人陪同就行了。
吳文玉也想融入那個四人的小圈子,不知怎麽,她感覺自己和這四人小圈子,總是有些莫名的隔閡。
一行人到了張帥的機械院,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操場,顯然是個實驗場,這場地不是水泥地,也不是其他硬地麵,而是草地,張帥介紹說,“這個場地用壓路機來迴壓了幾迴,又專門找的草種,當地叫‘走地爬’,長不高,對土地保護作用很大,算是現在最適合機場的草種了。”
機場旁邊,是一排排平房,張帥把一行人都請到一個大屋子裏,讓人倒了茶,然後把門關了,在裏麵聊天。
關了門,幾人都放鬆下來,互相打著哈哈,張帥說,“老板把我扔到這裏,要不是我邀請,你們一年也不來看我一次,我好可憐啊!”
陳宇峰馬上反對,“少裝可憐,你這才從鹽州走了幾天,上個月咱們還一起去喝鴨湯。”
張帥卻不糾纏,又說,“這一年,我這來來迴迴好幾趟,腿都細了一圈,你們也不安慰安慰我。”
王麗笑著說,“你這坐船能把腿坐細,也算是奇聞。”
張國慶繼續轉移話題,“帥哥的茶葉還是很不錯的,是不是又有技術革新?”
陳宇峰哈哈笑道,“這是今年的新茶,我給他的,炒製工藝上有些變化,還在改進,我們倆都是實驗員。”
吳文玉插不上嘴,隻在一旁看著,誰的水喝了一口,她就上去添上。
玩笑過後,張帥開始介紹他的飛機項目:
肥州機械院的飛機已經升級了三代,晚會兒我帶大家看看。
第一代是木製全敞篷,雙螺旋槳,飛行時速能夠達到一百多公裏,每次試飛,帶著風鏡的飛行員都說吹的受不了。
第二代飛機把駕駛室做了出來,飛行員感覺好多了,但飛機大部分地方還是木製框架。
第三代是在當前技術下,製作的最接近實用的型號,用了兩個螺旋槳,飛機也做了整體封閉,能夠裝些東西,隻是發動機的動力還不夠強,能裝的東西有限。
如果短期內發動機技術不能取得大的突破,就隻能在螺旋槳材料和外形、飛機等外形方麵做工作,應該會有個10%到20%的提升。或者增加發動機數量,搞成四發的,那樣飛機又太複雜,控製上會有難度。
張國慶問,“發動機多長時間會有大的突破?”
“樂觀的估計,也要半年。”張帥猶豫一下迴答。看張國慶沒有別的問題,張帥又繼續介紹:
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三代機的優化,涉及材料、流體力學和機械加工多個專業。
肥州機械院現在有各種人員四百多人,看樣子還需要增加一百到兩百人。
張帥又看向幾人,隻有吳文玉拿筆不停的計,其他人都隻是聽,於是說,“還是去看看真家夥吧。”
機庫是這裏最高大的建築,而且是唯一的拱形頂,走到第一個庫前,眾人看到,麵前是一部巨大的木製機械,如果不考慮材質,這個巨大的機械是相當的震撼,再看看整機的木頭,震撼感馬上小了一半。
這飛機與他們想象的飛機差距很大,螺旋槳安在機後,與眾人心目中的前置螺旋槳差距很大。整個傳動係統都裸露著,基本都布局在中後部,為了平衡,駕駛位在前麵,駕駛位也是除了傳動係統外,唯一的金屬製品,而使用金屬的原因,也是為了前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