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質是斷不願讓宗放過海的,隻要宗放上了船,至於在何處下船,就不是他所能控製了。然而,帥司行文在前,照著規矩,他無權攔著工侍高官,即便涉及關礙,也隻得報上官處置。
“為何從這裏過海?”
“若不是新市港戒嚴,我何須到此?”
“你如何知道宗先生在此?”
“怎麽,你以為我這三眼靈耀的名頭隻在海上有用?宗大先生門生弟子眾多,你就沒想到找人問問?”
柳文質眼裏都快冒出火了,我若能問明白,難道還會滿世界的轉悠?
“宗大先生的弟子蒲介文兄弟便是在這左近居住,我便是拜托蒲官人為我引路。蘆官人不就是客居新市嗎?他不就是今日午時才來與我等匯合來迎宗大先生?你若不亂跑,不就能一起到此了?”
柳文質這眼中火都快化成口中血了。敢情,還是我亂跑誤事了?
“即是帥司相邀可有信函?”
再與此潑才說話,隻怕非動手不可。柳文質不欲過多糾纏,索性撕開顏麵,這撕開的不是他倆的顏麵。按著大肇的官場規矩,如此當麵討要書信對質,那便是打了帥司的臉麵,日後斷無都巡檢司的好日子過,雖然帥司並不直接掌握地方官員升遷,但是本路官員遷轉可是須路司府監行薦卷的。
即便是太後的侄子,也是拚上了自己的前程。
這柳文質乃是一片公心,宗放又何必因此而作難於他!與人為善,相忍為國,這是宗放無論做人還是為官始終秉持的原則。
因此當雕雲拿出文書準備遞給柳文質時,宗放出手予以阻止。
隻要柳文質此時接了過去,即便是太後親侄兒,也必為大肇官場所不容。一介武官,竟然質疑帥司書函之權威,那便是質疑帥司,質疑帥臣,乃至是否認兩府的權威。
“不必如此。柳承製也是職責所在,蛇指使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書函當然是真的,以宗氏的實力與手段,拿到一封請他帥司議事的信函,乃是信手拈來之事。因此諸人皆不解宗放舉動,隻需柳文質打開來,雕雲必定發難,那時便是誰也無法阻攔宗放過海之事。
為何橫生波瀾?
“莫叫諸位因宗某難堪,這樣罷,我從海路與蛇指使往新市港如何?蛇指使畢竟有著上命,莫讓他在中間坐蠟。待與新市都監一敘,我等再啟航往大明府便是了!”
縱然是宗放饒過了他,這柳文質依舊是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之人。
“如此,可否讓在下也同船與先生一起前往新市?新市知監對於先生處境尤為掛念,離別時再三囑咐讓我等接應先生周全,且因事涉邊務,尤為盼望與先生麵議。如今新市港至雄安城內外道路封鎖,若是先生前往,或能盡快放開戒嚴,恢複民生,解方麵之惑,度萬民之噩。且從新市港再往大明府雖有波折,也是順途,我隨行前往,與新市知監當麵,絕不會耽擱先生行程!”
此話一出,莫說是雕雲,即便是虢玩等人也都大為不滿,你這廝按理也是出身尊貴,怎麽跟個市井潑皮一般賴了上來,怎麽你還怕宗大先生爽約跑了不成?
雕雲已經是烏雲罩頂,若非是宗放麵前,按他性子,必將發作起來。饒是如此,也唬得那兵馬都監汗如雨下,暗自叫苦,心裏也埋怨這柳某人實在是不當人子,非要惹出事端才好麽?在這高州地界得罪宗家人,真以為你是太後侄兒,就能高枕無憂了?
“如此甚好,本是同路人,何必分舟路。隻是不知蛇指使的巡船可容得下柳承製的部下?海路上還請與蛇指使商量著來,老夫也不過是個搭船之人。”
“隻我一人同船,我那些兒郎待放了門禁,從陸路迴去。”
柳文質倒也光棍。
有宗放在,他也不信蛇繼先半路能把他扔海裏。
再說,他搭船也有合適理由,新市港已經封港,若無他跟船,又如何進得港去。
“那咱們便在此稍作休息,分作準備,我也吩咐下人收拾一二。”
轉過身也懇切地與雕雲商議。
“蛇指使,你看如此安排可好,也麻煩你周折一趟,一同前往!”
雕雲乃是自己的副手,靈犀一動便明白其中利害,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也是做給旁人看。
柳文質見宗放答應的爽利雖感意外,也是長舒了一口氣,於是安排自己手下都頭等待清早率領人馬分頭前往新市與雄安。既然宗放無恙,雄安方麵也可稍緩防範舉措,市麵安定也是地方官的風評之一,早早恢複,上下皆安,柳文質即便是貴戚驕子也要周全地麵各官長的顏麵。
都頭於是率部往城砦中去準備,這邊還是留下六名披甲弓手供柳文質驅馳。
既然不想此人過多懷疑,索性宗放也不打算離開柳文質的視線。
虢玩則坐在他身側,閑聊起清風明月來。
沉心略作思忖,虢玩也明白宗放為何如此行事。畢竟,新市與雄安方麵皆因此戒嚴,若是宗放等人執意走了,那行文上報的就不是麵前的柳文質了,而是新市與雄安知監皆將上報朝廷,那麽此事就不再是地方一隅事務,而是朝堂必須出麵處理了,如此宗放即便是到了永州,也將為此事所困住。
新市知監此人,虢玩不能說熟悉,卻也大致知道根基。此人少年得意,為宣宗破格提拔,乃是宣宗晚年新政的急先鋒,相助士悅士學士開展慶康新政。然而隨著宣宗病重,慈聖太後秉政,新政為保守派大臣攻訐,新政重臣紛紛貶謫。隨著宣宗崩逝,於是人亡政息,此人宦海沉浮,久在地方為佐貳官。近幾年,隨著太後權柄穩固,才輾轉遷新市為正印官,在任上至今幾近兩三年,在大肇地方官中任期之久也是少見,可見太後對此人依舊頗為忌憚。
宗放與此人頗有淵源。宗放儒學與士學士同門。慶康新政時,宗放雖遵清虛宗白雲先生師命不涉俗務,但也旁敲側擊,積極遊走,也算側身於新黨之中。柳文質長在宮闈,常伴太後身邊,不可能不知道這段故事,如此積極推動宗放前往新市,便是一箭雙雕之意。
其不僅要借此探明宗放身上之私密,也要探究這新市都監與宗放可有勾結。
近年來,隨著太後稱製權柄益重,為製衡朝堂舊黨勢力,也是頻頻動作,先罷黜舊黨核心人物,挑動舊黨分裂,後張弛新黨黨禁,陸續遷轉新黨舊臣,平衡之術頗為嫻熟。
此刻已是亥時六刻,有值守望海樓的士卒來報,西南方有三艘海船迤邐而來,從船火判斷,約三刻後便能抵達港口。
於是三郎便入廂房將三娘與六郎也喚醒了。
柳文質看宗放一行人中諸多童子,對於其乃是外出會友收徒也相信了幾分。
未幾,眾人便在都監引領下,從院落向海灣港口行去。
堤岸邊,蒼茫夜色中隻聞得海濤汩汩,濁浪激蕩撞碎在青石壘築的海堤上,腥風迸起,海堤另一側卻波平浪靜,遠遠望去隻是一片靜謐。
宗放心下悵然,不禁長吟。
“鯨波霽雲千疊,馭飛棹,千裏勤勞,歸賞太平風月。。。”
“道兄,既然煩苦塵俗,何不歸去。”虢玩從旁接話。這一句話倒是把柳文質打算唱和的心思憋了迴去。
“我等出塵易,入世難,世人之苦不因我等出塵有所增,不因我等入世有所減,所謂天地不仁也,天下如一,也,三清尚有渡劫日,何況我等肉體凡胎?所謂在劫難逃,你我能躲到哪裏去?”
“以三寶弘正道,清正音,安正途?”
“我以為三寶者,以慈悲容人,以寬儉求己,不敢為天下先,以待後來者,謹此可也!”
“不敢為天下先,以待後來者,何解?”柳文質插進話來。
“我輩於天地大道可堪一二已是非分之想,如何敢稱自己為天下先?黃鍾大呂正音也,可能不侵不調?鬥柄迴寅正旦也,可能不惑不廢?五行分布正色也,可能不雜不染?我輩能將正道保持本色傳於後人即是功德無量。某自思自己的本事就這麽多,所謂承上啟下罷了!”
“謹受教!”虢玩與眾人恍然間皆有所悟。濁風殘月下,一行人走在蒼茫間,其實皆是過客,風月依舊、淵海依舊。
這仙桃島形似蟠桃,而是南北長,東西窄,略偏西北與大陸中間其實隔著的是個瀉湖,隻是瀉湖如今成了泥潭池沼,而這仙桃西鄰大海之側,其西北恰如被咬去了一個缺口,成為了天然良港。正因如此,闔島居民多靠海而居,饒是萬餘人口,也是屋舍相接,街巷狹窄,反而是環島交通通暢,挨著海濱盡是島民下海捕魚的輕舟小船。
宗放臨時修整的院子本就臨著海港,隻是前行轉至北,緩坡下行數百步就是港灣。站在高處向下望去,這仙桃小港麻雀雖小,已是五髒俱全。在望海樓燈火照耀下,這灣內大小海船桅杆高聳林立,港口邊柵欄亭舍環伺嶽立,若是清晨開港,便是一片興盛場麵。
望海樓乃是矗立於海灣延伸入海的海岬之上,木石結構的燈樓約有七八丈高,眾人眼見得燈樓上燈火閃爍,正與海麵上駛來的三條海船通信。
一隻引水小舟高高掛起滾燈,迎著船隊駛去。
來的是三艘鐵壁鏵觜海鶻船,船長九丈餘,寬丈半,船首裝有鐵甲板,下有鏵觜鐵衝角,水手四十人,畢竟是出海巡行,每艘隻搭載軍士三十餘人,合計百人,由一名都頭管帶。
待得船隻橫靠棧橋,幾個精壯漢子已經跳將岸頭,皆一身短打,赤著腳板,分頭動作,將纜繩繞著纜住牽引著船舶徐徐靠港,有二人趨至眾人前參拜行禮,一個如水手打扮的粗糙漢子,即是旗艦舵手也是節級官,另一個頂盔摜甲的即是管帶都頭。
雕雲略作安排,底下諸人分頭忙碌。船上都是草莽,巡航而返,淡水吃食之物,頭疼腦熱諸藥等一應之物盡需補充。宗放等人便在港口廊橋下等待,一幹雲仆也開始拾掇行囊。
“介文、秉文、清鵬、秦越,”宗放依次點了名,“三哥兒、六哥兒、三娘。”
幾個少年來至宗放麵前。
“你們幾個就送我等到此吧,現在道路不靖,你們且留在此地幾日,一切由你們介文師兄做主。我留下四個老家人在此照顧你們。明白了嗎?”
宗放之言,隻有六郎大為不解,但麵對嚴父也隻是懦懦的說了幾句。
“父親放心,有諸位兄長在,我會照顧好六郎,謹遵父親安排。”三郎攬住弟弟,防著他信口其他。
其他幾人中也就是三娘還想說甚,虢玩一個眼神也是退到一旁。
宗放隻與虢玩同行,不算雕雲,隻帶了餘者六名雲仆。
柳文質欲讓手下六個弓手也留下來,卻不想雕雲過來說話。
“若不是幾個小郎君留在此地,還真沒有多餘地方安排幾位,你們倒是運勢高,一起上船吧!”
如此,柳文質自然無法將幾人留下,再看那幾個少年童子,也料想出不了大狀況,便作罷一起上船。至於雕雲又來當地都監麵前囑托一二,當地都監忙不迭的接應下來
看著雲仆們與巡檢甲士等人陸續登船,虢玩、柳文質也隨著雕雲等上旗艦,宗放拍了拍三郎的肩頭,也跨步而上。隨著鬆纜動槳,船隻緩緩離岸,方才降下清洗一番的硬帆又徐徐揚起,漸漸向北方而去,岸邊送別的隻剩下幾個兒郎與那依舊恭敬的都監。
三娘看著船隻漸漸走遠,悶氣漸漸難抑,怎地一覺醒來長輩們便把自己給甩開了,但其他幾人卻似乎波瀾不興,絲毫不因為滯留於此而懊惱。
蒲擴陪著都監,已經轉身走迴原路,不知二人嘀咕了些什麽,那都監竟一個人自己走了。
三娘見風鳴等人向他二人走去,也氣鼓鼓的拉著六郎跟了上來。
“介文兄,這邊麻煩兄長了,”父親不在,三郎便是宗家當家人。
“應盡之力!”蒲擴向來言簡意賅。
“我與雲仆為你們作掩護,去盯著待巡檢司的人,待清早這邊事了,我們再往大明府去。”
“原來哥哥也是有事在身,看來就是看咱們年紀小,看看有甚吃食,早早吃了尋地方歇息的好!”六郎也是生氣,睡了一覺而已,怎麽就成了包袱,就這麽被甩了。
三郎沒有搭理他,而是示意諸人莫作停留,向小院走去。
蒲擴繼續說道。
“你們如何行事,剛才可聽明白了”
“父親何時安排與你知道?我怎麽不曉得?”六郎聽了這話,一臉困惑。
“父親方才所言黃鍾大呂正音也,鬥柄迴寅正旦也,五行分布正色也,所謂承上啟下也,你是沒聽到嗎?”
三郎其實隻比六郎年長了四歲,但已有掌握門庭的風範。
“論道的事,我沒興趣,聽是聽了,聽沒聽進去就不知道了。”六郎平素也是最厭煩這類三洞四輔的學問,少兒天性,唯好兵法史論之屬。
“黃鍾大呂正音也,黃鍾地支在子,大呂地支在醜。”大晟好玄,柳二郎解了第一句。
“鬥柄迴寅正旦也,寅在東北,當此時鬥柄則在西南。”風鳴乃是道門弟子,雖然以武入道,但解這第二句,還是信手拈來。
“五行分布正色也,夏是南方火,二七同道,為火居南。其數二七。”蘆頌跟著宗放進修儒學,又怎能對河圖易數一無所知。
“那先生的意思是。。。”
“醜時,西南方,十四裏處,有人接應,所謂承上啟下也!”三郎不待三娘思索,已經串起了答案
“為何從這裏過海?”
“若不是新市港戒嚴,我何須到此?”
“你如何知道宗先生在此?”
“怎麽,你以為我這三眼靈耀的名頭隻在海上有用?宗大先生門生弟子眾多,你就沒想到找人問問?”
柳文質眼裏都快冒出火了,我若能問明白,難道還會滿世界的轉悠?
“宗大先生的弟子蒲介文兄弟便是在這左近居住,我便是拜托蒲官人為我引路。蘆官人不就是客居新市嗎?他不就是今日午時才來與我等匯合來迎宗大先生?你若不亂跑,不就能一起到此了?”
柳文質這眼中火都快化成口中血了。敢情,還是我亂跑誤事了?
“即是帥司相邀可有信函?”
再與此潑才說話,隻怕非動手不可。柳文質不欲過多糾纏,索性撕開顏麵,這撕開的不是他倆的顏麵。按著大肇的官場規矩,如此當麵討要書信對質,那便是打了帥司的臉麵,日後斷無都巡檢司的好日子過,雖然帥司並不直接掌握地方官員升遷,但是本路官員遷轉可是須路司府監行薦卷的。
即便是太後的侄子,也是拚上了自己的前程。
這柳文質乃是一片公心,宗放又何必因此而作難於他!與人為善,相忍為國,這是宗放無論做人還是為官始終秉持的原則。
因此當雕雲拿出文書準備遞給柳文質時,宗放出手予以阻止。
隻要柳文質此時接了過去,即便是太後親侄兒,也必為大肇官場所不容。一介武官,竟然質疑帥司書函之權威,那便是質疑帥司,質疑帥臣,乃至是否認兩府的權威。
“不必如此。柳承製也是職責所在,蛇指使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書函當然是真的,以宗氏的實力與手段,拿到一封請他帥司議事的信函,乃是信手拈來之事。因此諸人皆不解宗放舉動,隻需柳文質打開來,雕雲必定發難,那時便是誰也無法阻攔宗放過海之事。
為何橫生波瀾?
“莫叫諸位因宗某難堪,這樣罷,我從海路與蛇指使往新市港如何?蛇指使畢竟有著上命,莫讓他在中間坐蠟。待與新市都監一敘,我等再啟航往大明府便是了!”
縱然是宗放饒過了他,這柳文質依舊是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之人。
“如此,可否讓在下也同船與先生一起前往新市?新市知監對於先生處境尤為掛念,離別時再三囑咐讓我等接應先生周全,且因事涉邊務,尤為盼望與先生麵議。如今新市港至雄安城內外道路封鎖,若是先生前往,或能盡快放開戒嚴,恢複民生,解方麵之惑,度萬民之噩。且從新市港再往大明府雖有波折,也是順途,我隨行前往,與新市知監當麵,絕不會耽擱先生行程!”
此話一出,莫說是雕雲,即便是虢玩等人也都大為不滿,你這廝按理也是出身尊貴,怎麽跟個市井潑皮一般賴了上來,怎麽你還怕宗大先生爽約跑了不成?
雕雲已經是烏雲罩頂,若非是宗放麵前,按他性子,必將發作起來。饒是如此,也唬得那兵馬都監汗如雨下,暗自叫苦,心裏也埋怨這柳某人實在是不當人子,非要惹出事端才好麽?在這高州地界得罪宗家人,真以為你是太後侄兒,就能高枕無憂了?
“如此甚好,本是同路人,何必分舟路。隻是不知蛇指使的巡船可容得下柳承製的部下?海路上還請與蛇指使商量著來,老夫也不過是個搭船之人。”
“隻我一人同船,我那些兒郎待放了門禁,從陸路迴去。”
柳文質倒也光棍。
有宗放在,他也不信蛇繼先半路能把他扔海裏。
再說,他搭船也有合適理由,新市港已經封港,若無他跟船,又如何進得港去。
“那咱們便在此稍作休息,分作準備,我也吩咐下人收拾一二。”
轉過身也懇切地與雕雲商議。
“蛇指使,你看如此安排可好,也麻煩你周折一趟,一同前往!”
雕雲乃是自己的副手,靈犀一動便明白其中利害,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也是做給旁人看。
柳文質見宗放答應的爽利雖感意外,也是長舒了一口氣,於是安排自己手下都頭等待清早率領人馬分頭前往新市與雄安。既然宗放無恙,雄安方麵也可稍緩防範舉措,市麵安定也是地方官的風評之一,早早恢複,上下皆安,柳文質即便是貴戚驕子也要周全地麵各官長的顏麵。
都頭於是率部往城砦中去準備,這邊還是留下六名披甲弓手供柳文質驅馳。
既然不想此人過多懷疑,索性宗放也不打算離開柳文質的視線。
虢玩則坐在他身側,閑聊起清風明月來。
沉心略作思忖,虢玩也明白宗放為何如此行事。畢竟,新市與雄安方麵皆因此戒嚴,若是宗放等人執意走了,那行文上報的就不是麵前的柳文質了,而是新市與雄安知監皆將上報朝廷,那麽此事就不再是地方一隅事務,而是朝堂必須出麵處理了,如此宗放即便是到了永州,也將為此事所困住。
新市知監此人,虢玩不能說熟悉,卻也大致知道根基。此人少年得意,為宣宗破格提拔,乃是宣宗晚年新政的急先鋒,相助士悅士學士開展慶康新政。然而隨著宣宗病重,慈聖太後秉政,新政為保守派大臣攻訐,新政重臣紛紛貶謫。隨著宣宗崩逝,於是人亡政息,此人宦海沉浮,久在地方為佐貳官。近幾年,隨著太後權柄穩固,才輾轉遷新市為正印官,在任上至今幾近兩三年,在大肇地方官中任期之久也是少見,可見太後對此人依舊頗為忌憚。
宗放與此人頗有淵源。宗放儒學與士學士同門。慶康新政時,宗放雖遵清虛宗白雲先生師命不涉俗務,但也旁敲側擊,積極遊走,也算側身於新黨之中。柳文質長在宮闈,常伴太後身邊,不可能不知道這段故事,如此積極推動宗放前往新市,便是一箭雙雕之意。
其不僅要借此探明宗放身上之私密,也要探究這新市都監與宗放可有勾結。
近年來,隨著太後稱製權柄益重,為製衡朝堂舊黨勢力,也是頻頻動作,先罷黜舊黨核心人物,挑動舊黨分裂,後張弛新黨黨禁,陸續遷轉新黨舊臣,平衡之術頗為嫻熟。
此刻已是亥時六刻,有值守望海樓的士卒來報,西南方有三艘海船迤邐而來,從船火判斷,約三刻後便能抵達港口。
於是三郎便入廂房將三娘與六郎也喚醒了。
柳文質看宗放一行人中諸多童子,對於其乃是外出會友收徒也相信了幾分。
未幾,眾人便在都監引領下,從院落向海灣港口行去。
堤岸邊,蒼茫夜色中隻聞得海濤汩汩,濁浪激蕩撞碎在青石壘築的海堤上,腥風迸起,海堤另一側卻波平浪靜,遠遠望去隻是一片靜謐。
宗放心下悵然,不禁長吟。
“鯨波霽雲千疊,馭飛棹,千裏勤勞,歸賞太平風月。。。”
“道兄,既然煩苦塵俗,何不歸去。”虢玩從旁接話。這一句話倒是把柳文質打算唱和的心思憋了迴去。
“我等出塵易,入世難,世人之苦不因我等出塵有所增,不因我等入世有所減,所謂天地不仁也,天下如一,也,三清尚有渡劫日,何況我等肉體凡胎?所謂在劫難逃,你我能躲到哪裏去?”
“以三寶弘正道,清正音,安正途?”
“我以為三寶者,以慈悲容人,以寬儉求己,不敢為天下先,以待後來者,謹此可也!”
“不敢為天下先,以待後來者,何解?”柳文質插進話來。
“我輩於天地大道可堪一二已是非分之想,如何敢稱自己為天下先?黃鍾大呂正音也,可能不侵不調?鬥柄迴寅正旦也,可能不惑不廢?五行分布正色也,可能不雜不染?我輩能將正道保持本色傳於後人即是功德無量。某自思自己的本事就這麽多,所謂承上啟下罷了!”
“謹受教!”虢玩與眾人恍然間皆有所悟。濁風殘月下,一行人走在蒼茫間,其實皆是過客,風月依舊、淵海依舊。
這仙桃島形似蟠桃,而是南北長,東西窄,略偏西北與大陸中間其實隔著的是個瀉湖,隻是瀉湖如今成了泥潭池沼,而這仙桃西鄰大海之側,其西北恰如被咬去了一個缺口,成為了天然良港。正因如此,闔島居民多靠海而居,饒是萬餘人口,也是屋舍相接,街巷狹窄,反而是環島交通通暢,挨著海濱盡是島民下海捕魚的輕舟小船。
宗放臨時修整的院子本就臨著海港,隻是前行轉至北,緩坡下行數百步就是港灣。站在高處向下望去,這仙桃小港麻雀雖小,已是五髒俱全。在望海樓燈火照耀下,這灣內大小海船桅杆高聳林立,港口邊柵欄亭舍環伺嶽立,若是清晨開港,便是一片興盛場麵。
望海樓乃是矗立於海灣延伸入海的海岬之上,木石結構的燈樓約有七八丈高,眾人眼見得燈樓上燈火閃爍,正與海麵上駛來的三條海船通信。
一隻引水小舟高高掛起滾燈,迎著船隊駛去。
來的是三艘鐵壁鏵觜海鶻船,船長九丈餘,寬丈半,船首裝有鐵甲板,下有鏵觜鐵衝角,水手四十人,畢竟是出海巡行,每艘隻搭載軍士三十餘人,合計百人,由一名都頭管帶。
待得船隻橫靠棧橋,幾個精壯漢子已經跳將岸頭,皆一身短打,赤著腳板,分頭動作,將纜繩繞著纜住牽引著船舶徐徐靠港,有二人趨至眾人前參拜行禮,一個如水手打扮的粗糙漢子,即是旗艦舵手也是節級官,另一個頂盔摜甲的即是管帶都頭。
雕雲略作安排,底下諸人分頭忙碌。船上都是草莽,巡航而返,淡水吃食之物,頭疼腦熱諸藥等一應之物盡需補充。宗放等人便在港口廊橋下等待,一幹雲仆也開始拾掇行囊。
“介文、秉文、清鵬、秦越,”宗放依次點了名,“三哥兒、六哥兒、三娘。”
幾個少年來至宗放麵前。
“你們幾個就送我等到此吧,現在道路不靖,你們且留在此地幾日,一切由你們介文師兄做主。我留下四個老家人在此照顧你們。明白了嗎?”
宗放之言,隻有六郎大為不解,但麵對嚴父也隻是懦懦的說了幾句。
“父親放心,有諸位兄長在,我會照顧好六郎,謹遵父親安排。”三郎攬住弟弟,防著他信口其他。
其他幾人中也就是三娘還想說甚,虢玩一個眼神也是退到一旁。
宗放隻與虢玩同行,不算雕雲,隻帶了餘者六名雲仆。
柳文質欲讓手下六個弓手也留下來,卻不想雕雲過來說話。
“若不是幾個小郎君留在此地,還真沒有多餘地方安排幾位,你們倒是運勢高,一起上船吧!”
如此,柳文質自然無法將幾人留下,再看那幾個少年童子,也料想出不了大狀況,便作罷一起上船。至於雕雲又來當地都監麵前囑托一二,當地都監忙不迭的接應下來
看著雲仆們與巡檢甲士等人陸續登船,虢玩、柳文質也隨著雕雲等上旗艦,宗放拍了拍三郎的肩頭,也跨步而上。隨著鬆纜動槳,船隻緩緩離岸,方才降下清洗一番的硬帆又徐徐揚起,漸漸向北方而去,岸邊送別的隻剩下幾個兒郎與那依舊恭敬的都監。
三娘看著船隻漸漸走遠,悶氣漸漸難抑,怎地一覺醒來長輩們便把自己給甩開了,但其他幾人卻似乎波瀾不興,絲毫不因為滯留於此而懊惱。
蒲擴陪著都監,已經轉身走迴原路,不知二人嘀咕了些什麽,那都監竟一個人自己走了。
三娘見風鳴等人向他二人走去,也氣鼓鼓的拉著六郎跟了上來。
“介文兄,這邊麻煩兄長了,”父親不在,三郎便是宗家當家人。
“應盡之力!”蒲擴向來言簡意賅。
“我與雲仆為你們作掩護,去盯著待巡檢司的人,待清早這邊事了,我們再往大明府去。”
“原來哥哥也是有事在身,看來就是看咱們年紀小,看看有甚吃食,早早吃了尋地方歇息的好!”六郎也是生氣,睡了一覺而已,怎麽就成了包袱,就這麽被甩了。
三郎沒有搭理他,而是示意諸人莫作停留,向小院走去。
蒲擴繼續說道。
“你們如何行事,剛才可聽明白了”
“父親何時安排與你知道?我怎麽不曉得?”六郎聽了這話,一臉困惑。
“父親方才所言黃鍾大呂正音也,鬥柄迴寅正旦也,五行分布正色也,所謂承上啟下也,你是沒聽到嗎?”
三郎其實隻比六郎年長了四歲,但已有掌握門庭的風範。
“論道的事,我沒興趣,聽是聽了,聽沒聽進去就不知道了。”六郎平素也是最厭煩這類三洞四輔的學問,少兒天性,唯好兵法史論之屬。
“黃鍾大呂正音也,黃鍾地支在子,大呂地支在醜。”大晟好玄,柳二郎解了第一句。
“鬥柄迴寅正旦也,寅在東北,當此時鬥柄則在西南。”風鳴乃是道門弟子,雖然以武入道,但解這第二句,還是信手拈來。
“五行分布正色也,夏是南方火,二七同道,為火居南。其數二七。”蘆頌跟著宗放進修儒學,又怎能對河圖易數一無所知。
“那先生的意思是。。。”
“醜時,西南方,十四裏處,有人接應,所謂承上啟下也!”三郎不待三娘思索,已經串起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