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買不了這麽多,也可以少買點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榮耀 作者:文亦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月兒用盤子盛出一些爆米花,端到大家麵前笑著說:
“各位客官,先嚐後買,不好吃不要錢!”
李治和範瑞安一聽這話,趕緊往前湊了湊,各自抓了一大把爆米花就往嘴裏塞。
“哢嗞哢嗞——”
嚼了幾下,兩人眼睛就瞪得跟銅鈴似的。
完全被那香脆可口的味道給征服了。
“哇,這爆米花真是太好吃了!”
李治興奮地喊道,一邊嚼著爆米花,一邊豎起了大拇指。
“太......太xiong了......”
範瑞安也連連點頭,嘴巴裏塞滿了爆米花,說話都有些含糊不清了。
兩人越吃越開心。
吃完了還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上的殘渣。
“好吃,好吃!我吃過的東西也算是數不勝數了,但這爆米花的美味,還真是頭一迴嚐到!”
李治拍著肚子,轉身對崔知溫揮了揮手,大氣地說道,
“貨郎,你這爆米花給我來十大份,我要帶迴去慢慢品嚐!”
“得嘞,我這就給你裝好!”
崔知溫開心地說道,又遞過來兩根烤玉米,
“兩位公子,嚐嚐這個,這是爆米花的原材料——玉米。別看它別看它長得像狼牙棒,味道可是極好的。”
李治接過烤玉米,有些猶豫地咬了一口。
頓時,眼睛亮了起來,咂吧著嘴讚歎道:
“這玉米也這麽好吃啊!真是神奇,我以前怎麽從來沒見過這種吃食呢?”
範瑞安也不由得讚歎道:
“這和咱家早膳吃的蒸玉米,口味又不同,這食物還真是神奇。”
崔知溫笑著解釋道:
“這玉米雖然好吃,做法多樣。但產量著實不高,所以可能並不常見。”
產量,這玩意兒在古代可是關係到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頭等大事。
你想想,那時候的皇帝老兒,為啥天天都惦記著豐收?
還不是怕老百姓餓肚子,鬧起義嘛!
李治一聽玉米產量不高,心裏咯噔一下,忙追問道:
“產量具體是多少呢?”
“不多,真的不多,”
崔知溫撓了撓頭,老實巴交地道:
“公子,一畝地大概才產一千斤左右。”
“才產一千斤?!”
李治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用力挖了挖耳朵,再次確認道,
“你確定不是多說了一個零嗎?”
崔知溫點頭肯定道:
“真的,公子。一千斤,是不是太少了?”
因為在崔知溫心裏,玉米的產量和土豆、紅薯比起來,確實低了不少。
土豆的畝產量能有三千斤,紅薯更是能達到六千斤以上。
相比之下,玉米的一千斤確實顯得有些寒酸。
李治卻是喜出望外。
他停下嘴,緊緊摟著玉米,就像抱著一塊金子,激動地說道:
“不少不少!這產量已經很高了!”
在他的認知裏,大唐北方主要種植的粟米和小麥。
粟米的畝產量最多也就兩百斤。
小麥雖然稍好一些,但也隻有四五百斤。
相比之下,玉米的一千斤產量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尤其這次旱災,波及範圍很廣,除了嶺南,關中也受到影響。
導致多地糧食欠收,糧價飛漲,百姓生活困苦。
如果大唐的農田都種上了這種高產的玉米,那即使遇到天災,也能保證百姓有足夠的口糧,不至於餓死。
想到這裏,李治對玉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決定要大力推廣這種神奇的糧食,讓更多的人受益。
李治雙眼放光,急切地問道:
“貨郎,你手頭還有多少玉米?我全部都要了!”
他心中早已有了打算,打算把這些玉米帶迴長安,獻給朝廷,先解決這次旱災,然後再大力推廣種植。
這玉米的產量,比起現在種植的小麥和粟米,簡直是碾壓級別的啊!
崔知溫一聽這話,頓時喜上眉梢。
他心想,如果能把手頭的玉米全部賣掉,那就不用在這街頭巷尾辛苦地烤玉米、弄爆米花了。
“倉庫裏還有大概十萬石玉米。”
崔知溫算了算,給出了一個大概的數目。
“十萬石!”
李治一聽,眼睛立馬瞪得像銅鈴一樣大,這可比他預想的還要多得多啊!
他心裏樂開了花,這麽多玉米,要是都種下去,那收獲可不得了啊!
到時候,就算是遇到天災,也不愁沒飯吃了!
甚至還能用來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崔知溫看李治那驚喜交加的樣子,心裏有些納悶。
他撓了撓頭,試探著問道:
“公子,玉米是多了點,你要是嫌多,買不了這麽多的話,也可以少買點。”
他還以為李治是嫌棄玉米太多,買不起呢。
李治一聽這話,趕緊擺手笑道:
“不不不,你誤會了。
我不是嫌多,我這就付定金!”
說著,他從懷裏掏出好幾塊碎金子。
加起來足有包子大小,金燦燦的,金燦燦的,晃得崔知溫眼睛都快瞎了。
“這些錢你先收下當定金,等我迴到家中,再給你送來餘款。”李治解釋道。
他沒說迴宮,而是說迴家,這是為了隱瞞身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崔知溫笑著將金子收入囊中,心中歡喜不已:
“多謝公子慷慨解囊,這筆生意咱們就算定下了!我先給你發五萬石,等收到餘款,再補發剩下的。”
兩人談妥了生意,李治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
他小聲吩咐範瑞安:
“範管家,你速給宮中去封信,告知父皇我已找到解決旱災的辦法了!讓他老人家也高興高興!”
範瑞安連忙點頭答應:
“好嘞,我這就去辦!”
--------------------------------
長安城,立政殿。
大臣們像木偶一樣,呆立著,連大氣都不敢喘。
不是他們故意裝深沉,實在是這旱災弄得他們焦頭爛額,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辦法來。
“諸位愛卿,就沒有人能給朕出個主意嗎?”
皇上掃視了一圈,眉頭緊鎖。
一個大臣小心翼翼地提議:
“陛下,咱們可以從蜀中調些糧食過來應急。”
皇上歎了口氣:
“蜀中也受災嚴重,自己都吃不飽,哪還有多餘的糧食給咱們?”
又一個大臣猶豫著說:
“那,或許朝廷可以出錢購買糧食?”
皇上搖搖頭:
“糧價飛漲,比平時高了十倍不止。此前已經花高價購買了些糧食賑災,國庫裏剩下的錢還要留著應急,不能隨便花。”
這話一出,朝堂上又是一片寂靜。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無奈地搖了搖頭。
皇上皇上揉了揉太陽穴,擺了擺手:
“罷了罷了,今天就先這樣吧。
你們都迴去好好想想辦法,有了主意再來跟朕說。”
“各位客官,先嚐後買,不好吃不要錢!”
李治和範瑞安一聽這話,趕緊往前湊了湊,各自抓了一大把爆米花就往嘴裏塞。
“哢嗞哢嗞——”
嚼了幾下,兩人眼睛就瞪得跟銅鈴似的。
完全被那香脆可口的味道給征服了。
“哇,這爆米花真是太好吃了!”
李治興奮地喊道,一邊嚼著爆米花,一邊豎起了大拇指。
“太......太xiong了......”
範瑞安也連連點頭,嘴巴裏塞滿了爆米花,說話都有些含糊不清了。
兩人越吃越開心。
吃完了還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上的殘渣。
“好吃,好吃!我吃過的東西也算是數不勝數了,但這爆米花的美味,還真是頭一迴嚐到!”
李治拍著肚子,轉身對崔知溫揮了揮手,大氣地說道,
“貨郎,你這爆米花給我來十大份,我要帶迴去慢慢品嚐!”
“得嘞,我這就給你裝好!”
崔知溫開心地說道,又遞過來兩根烤玉米,
“兩位公子,嚐嚐這個,這是爆米花的原材料——玉米。別看它別看它長得像狼牙棒,味道可是極好的。”
李治接過烤玉米,有些猶豫地咬了一口。
頓時,眼睛亮了起來,咂吧著嘴讚歎道:
“這玉米也這麽好吃啊!真是神奇,我以前怎麽從來沒見過這種吃食呢?”
範瑞安也不由得讚歎道:
“這和咱家早膳吃的蒸玉米,口味又不同,這食物還真是神奇。”
崔知溫笑著解釋道:
“這玉米雖然好吃,做法多樣。但產量著實不高,所以可能並不常見。”
產量,這玩意兒在古代可是關係到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頭等大事。
你想想,那時候的皇帝老兒,為啥天天都惦記著豐收?
還不是怕老百姓餓肚子,鬧起義嘛!
李治一聽玉米產量不高,心裏咯噔一下,忙追問道:
“產量具體是多少呢?”
“不多,真的不多,”
崔知溫撓了撓頭,老實巴交地道:
“公子,一畝地大概才產一千斤左右。”
“才產一千斤?!”
李治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用力挖了挖耳朵,再次確認道,
“你確定不是多說了一個零嗎?”
崔知溫點頭肯定道:
“真的,公子。一千斤,是不是太少了?”
因為在崔知溫心裏,玉米的產量和土豆、紅薯比起來,確實低了不少。
土豆的畝產量能有三千斤,紅薯更是能達到六千斤以上。
相比之下,玉米的一千斤確實顯得有些寒酸。
李治卻是喜出望外。
他停下嘴,緊緊摟著玉米,就像抱著一塊金子,激動地說道:
“不少不少!這產量已經很高了!”
在他的認知裏,大唐北方主要種植的粟米和小麥。
粟米的畝產量最多也就兩百斤。
小麥雖然稍好一些,但也隻有四五百斤。
相比之下,玉米的一千斤產量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尤其這次旱災,波及範圍很廣,除了嶺南,關中也受到影響。
導致多地糧食欠收,糧價飛漲,百姓生活困苦。
如果大唐的農田都種上了這種高產的玉米,那即使遇到天災,也能保證百姓有足夠的口糧,不至於餓死。
想到這裏,李治對玉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決定要大力推廣這種神奇的糧食,讓更多的人受益。
李治雙眼放光,急切地問道:
“貨郎,你手頭還有多少玉米?我全部都要了!”
他心中早已有了打算,打算把這些玉米帶迴長安,獻給朝廷,先解決這次旱災,然後再大力推廣種植。
這玉米的產量,比起現在種植的小麥和粟米,簡直是碾壓級別的啊!
崔知溫一聽這話,頓時喜上眉梢。
他心想,如果能把手頭的玉米全部賣掉,那就不用在這街頭巷尾辛苦地烤玉米、弄爆米花了。
“倉庫裏還有大概十萬石玉米。”
崔知溫算了算,給出了一個大概的數目。
“十萬石!”
李治一聽,眼睛立馬瞪得像銅鈴一樣大,這可比他預想的還要多得多啊!
他心裏樂開了花,這麽多玉米,要是都種下去,那收獲可不得了啊!
到時候,就算是遇到天災,也不愁沒飯吃了!
甚至還能用來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崔知溫看李治那驚喜交加的樣子,心裏有些納悶。
他撓了撓頭,試探著問道:
“公子,玉米是多了點,你要是嫌多,買不了這麽多的話,也可以少買點。”
他還以為李治是嫌棄玉米太多,買不起呢。
李治一聽這話,趕緊擺手笑道:
“不不不,你誤會了。
我不是嫌多,我這就付定金!”
說著,他從懷裏掏出好幾塊碎金子。
加起來足有包子大小,金燦燦的,金燦燦的,晃得崔知溫眼睛都快瞎了。
“這些錢你先收下當定金,等我迴到家中,再給你送來餘款。”李治解釋道。
他沒說迴宮,而是說迴家,這是為了隱瞞身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崔知溫笑著將金子收入囊中,心中歡喜不已:
“多謝公子慷慨解囊,這筆生意咱們就算定下了!我先給你發五萬石,等收到餘款,再補發剩下的。”
兩人談妥了生意,李治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
他小聲吩咐範瑞安:
“範管家,你速給宮中去封信,告知父皇我已找到解決旱災的辦法了!讓他老人家也高興高興!”
範瑞安連忙點頭答應:
“好嘞,我這就去辦!”
--------------------------------
長安城,立政殿。
大臣們像木偶一樣,呆立著,連大氣都不敢喘。
不是他們故意裝深沉,實在是這旱災弄得他們焦頭爛額,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辦法來。
“諸位愛卿,就沒有人能給朕出個主意嗎?”
皇上掃視了一圈,眉頭緊鎖。
一個大臣小心翼翼地提議:
“陛下,咱們可以從蜀中調些糧食過來應急。”
皇上歎了口氣:
“蜀中也受災嚴重,自己都吃不飽,哪還有多餘的糧食給咱們?”
又一個大臣猶豫著說:
“那,或許朝廷可以出錢購買糧食?”
皇上搖搖頭:
“糧價飛漲,比平時高了十倍不止。此前已經花高價購買了些糧食賑災,國庫裏剩下的錢還要留著應急,不能隨便花。”
這話一出,朝堂上又是一片寂靜。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無奈地搖了搖頭。
皇上皇上揉了揉太陽穴,擺了擺手:
“罷了罷了,今天就先這樣吧。
你們都迴去好好想想辦法,有了主意再來跟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