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人老了不中用了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榮耀 作者:文亦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李恪在下麵小聲嘀咕道:
“這怕不是你第一次帶學生吧?”
季正洋耳朵一動,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句話。
他瞪大眼睛看向李恪,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嗯?你小子剛剛說什麽?我沒聽清,你站起來大聲說一遍!”
李恪見季正洋的眼神不善,心裏咯噔一下,暗道:
這家夥還真是得誌便猖狂。
哼,等我返迴長安,當上皇帝的時候,看我怎麽收拾你。
他咽了口唾沫,心裏雖然氣憤,但嘴上卻不敢有絲毫的頂撞。
他臉上堆起假笑,趕緊解釋道:
“先生,這漢語拚音對咱們來說,確實是新生事物。
不是咱們學的慢,而是這東西,換成誰來,一開始都得費點勁不是?”
季正洋冷笑兩聲,轉向後排的其他學生:
“他的話你們都同意嗎?”
“同意!”
夫子們異口同聲地迴答。
季正洋一拍講台,提高了嗓門:
“好!既然你們都這麽想,那我就來個有趣的挑戰。
我找幾個年輕的學生來和你們一起學習,看看誰學得快!”
前排的小屁孩們一聽,紛紛舉手。
季正洋挑了四個看起來機靈的小家夥上台。
李恪他們一看這陣勢,頓時感覺到了壓力。
雖然知道季正洋是在使激將法,但誰也不想被這幾個小屁孩比下去。
於是,他們也開始認真聽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季正洋開始教他們讀音。
幾遍之後,李恪就隱隱感覺到,這四個小屁孩的學習速度確實有超越他們的趨勢。
這讓他和後排的同學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其實這也正常,成年人的思維相對固化,接受新事物自然沒有少年人快。
而且少年的記憶力也普遍比成年人好。
季正洋這次隻教了十三個字母的讀音,然後就下課了。
他布置了作業:
“迴去把這十三個字母抄寫一百遍,並記住讀音。出城時會檢查,念錯的要打手心。”
一聽到這個消息,李恪他們都慌了。
這要是真被打手心,那臉可就丟大了。
不行,迴去得好好複習!
季正洋還沒走出教室,就聽見外麵李恪和褚遂良的對話聲。
李恪問:“老褚,這幾個念啥來著?插的,插的,啥玩意兒?”
褚遂良苦思半天,猶豫著迴答:
“插的美?”
“美嗎?”李恪疑惑地問。
“美!”褚遂良堅定地說。
季正洋聽到這話,差點沒笑出聲。
他搖搖頭,心想:這兩位可真是活寶啊!
怎麽連“c”這個音都繞不過去了?
他歎了口氣,懶得再理他們,心中默念:
等出城那天你們要是說錯了,我就真打你們手心,看你們還敢不敢亂來!
李恪在教室裏閑得無聊,四處晃悠。
目光偶然落在桌上的一本課本上,他隨手拿起,漫不經心地翻了翻。
突然,他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眼睛瞪得老大,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咦?這書怎麽跟我宮裏看的那些不太一樣?”
李恪好奇地自言自語道。
他湊近課本,仔細地觀察著那些奇奇怪怪的符號。
有的像小蝌蚪,有的像小魚泡,還有一些他從未見過的形狀。
“先生,這些奇怪的符號是什麽玩意兒?”
李恪忍不住向旁邊正在整理書本的季正洋問道。
季正洋轉過頭來,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神秘兮兮地說:
“哦?你問這個啊,這叫標點符號,是用來給文字斷句和表達語氣的神奇玩意兒。”
“標點符號?”
李恪重複了一遍,臉上露出困惑的神情,
“這有什麽用處?”
季正洋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道:
“用處可大了。有了這些標點符號,你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就像走夜路有了燈籠一樣,再也不用擔心走錯路了。”
李恪撇了撇嘴,不以為然地說道:
“你這說得太玄乎了。從古至今,不也都沒用過這些標點符號嘛,文章不也照樣讀,意思不也照樣明白?”
季正洋搖了搖頭,笑著反駁道:
“話雖如此,但有了這些標點符號,你的閱讀體驗會大不一樣。
就像吃飯時有了筷子和勺子,雖然用手也能吃。
但用工具吃起來不是更方便、更美味嗎?”
在古代,文章的解讀全靠讀者的語感、語氣助詞和語法結構來斷句,這樣的閱讀方式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經常出現歧義,甚至鬧出笑話。
直到1919年,經過胡適、錢玄同等教授的提議。
北洋政府教育部才正式頒布了新式標點符號。
給文字閱讀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想象一下,作為一個現代人,季正洋在研讀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唐朝書籍時,就像是在破解一個個古老的密碼,頭疼不已。
而標點符號的引入,就如同給騎兵配上了馬鐙,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季正洋深知標點符號的重要性,於是決定給李恪上一堂生動的課。
“你看這句話,‘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你覺得是什麽意思?”
季正洋故意賣了個關子。
李恪掃了一眼,滿不在乎地說:
“這還不簡單,不就是留客的意思嘛,有啥難的。”
季正洋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你再仔細看看,這句話可沒那麽簡單哦。”
李恪皺了皺眉,又讀了幾遍,發現這句子確實有點繞人。
似乎在“留”與“不留”之間搖擺不定。
季正洋看著李恪一臉困惑的樣子,心中暗自竊喜。
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地開始給李恪講解:
“逗號呢,就是用來給句子中間的小停頓打個標記;
句號表示一句話說完了;
問號嘛,就是用來提問的;
感歎號則是用來表達強烈的感情的。”
李恪雖然貴為皇子,但也不是草包,一聽就明白了。
季正洋見狀,故意挑戰他:
“來,你試試用這四種標點符號,去給‘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句話斷句,我保證你能得到10種不同的解讀。”
李恪一聽,有些不信,心想:
“怎麽可能?這句子再怎麽斷,也就那幾種意思吧。”
“這怕不是你第一次帶學生吧?”
季正洋耳朵一動,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句話。
他瞪大眼睛看向李恪,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嗯?你小子剛剛說什麽?我沒聽清,你站起來大聲說一遍!”
李恪見季正洋的眼神不善,心裏咯噔一下,暗道:
這家夥還真是得誌便猖狂。
哼,等我返迴長安,當上皇帝的時候,看我怎麽收拾你。
他咽了口唾沫,心裏雖然氣憤,但嘴上卻不敢有絲毫的頂撞。
他臉上堆起假笑,趕緊解釋道:
“先生,這漢語拚音對咱們來說,確實是新生事物。
不是咱們學的慢,而是這東西,換成誰來,一開始都得費點勁不是?”
季正洋冷笑兩聲,轉向後排的其他學生:
“他的話你們都同意嗎?”
“同意!”
夫子們異口同聲地迴答。
季正洋一拍講台,提高了嗓門:
“好!既然你們都這麽想,那我就來個有趣的挑戰。
我找幾個年輕的學生來和你們一起學習,看看誰學得快!”
前排的小屁孩們一聽,紛紛舉手。
季正洋挑了四個看起來機靈的小家夥上台。
李恪他們一看這陣勢,頓時感覺到了壓力。
雖然知道季正洋是在使激將法,但誰也不想被這幾個小屁孩比下去。
於是,他們也開始認真聽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季正洋開始教他們讀音。
幾遍之後,李恪就隱隱感覺到,這四個小屁孩的學習速度確實有超越他們的趨勢。
這讓他和後排的同學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其實這也正常,成年人的思維相對固化,接受新事物自然沒有少年人快。
而且少年的記憶力也普遍比成年人好。
季正洋這次隻教了十三個字母的讀音,然後就下課了。
他布置了作業:
“迴去把這十三個字母抄寫一百遍,並記住讀音。出城時會檢查,念錯的要打手心。”
一聽到這個消息,李恪他們都慌了。
這要是真被打手心,那臉可就丟大了。
不行,迴去得好好複習!
季正洋還沒走出教室,就聽見外麵李恪和褚遂良的對話聲。
李恪問:“老褚,這幾個念啥來著?插的,插的,啥玩意兒?”
褚遂良苦思半天,猶豫著迴答:
“插的美?”
“美嗎?”李恪疑惑地問。
“美!”褚遂良堅定地說。
季正洋聽到這話,差點沒笑出聲。
他搖搖頭,心想:這兩位可真是活寶啊!
怎麽連“c”這個音都繞不過去了?
他歎了口氣,懶得再理他們,心中默念:
等出城那天你們要是說錯了,我就真打你們手心,看你們還敢不敢亂來!
李恪在教室裏閑得無聊,四處晃悠。
目光偶然落在桌上的一本課本上,他隨手拿起,漫不經心地翻了翻。
突然,他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眼睛瞪得老大,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咦?這書怎麽跟我宮裏看的那些不太一樣?”
李恪好奇地自言自語道。
他湊近課本,仔細地觀察著那些奇奇怪怪的符號。
有的像小蝌蚪,有的像小魚泡,還有一些他從未見過的形狀。
“先生,這些奇怪的符號是什麽玩意兒?”
李恪忍不住向旁邊正在整理書本的季正洋問道。
季正洋轉過頭來,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神秘兮兮地說:
“哦?你問這個啊,這叫標點符號,是用來給文字斷句和表達語氣的神奇玩意兒。”
“標點符號?”
李恪重複了一遍,臉上露出困惑的神情,
“這有什麽用處?”
季正洋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道:
“用處可大了。有了這些標點符號,你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就像走夜路有了燈籠一樣,再也不用擔心走錯路了。”
李恪撇了撇嘴,不以為然地說道:
“你這說得太玄乎了。從古至今,不也都沒用過這些標點符號嘛,文章不也照樣讀,意思不也照樣明白?”
季正洋搖了搖頭,笑著反駁道:
“話雖如此,但有了這些標點符號,你的閱讀體驗會大不一樣。
就像吃飯時有了筷子和勺子,雖然用手也能吃。
但用工具吃起來不是更方便、更美味嗎?”
在古代,文章的解讀全靠讀者的語感、語氣助詞和語法結構來斷句,這樣的閱讀方式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經常出現歧義,甚至鬧出笑話。
直到1919年,經過胡適、錢玄同等教授的提議。
北洋政府教育部才正式頒布了新式標點符號。
給文字閱讀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想象一下,作為一個現代人,季正洋在研讀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唐朝書籍時,就像是在破解一個個古老的密碼,頭疼不已。
而標點符號的引入,就如同給騎兵配上了馬鐙,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季正洋深知標點符號的重要性,於是決定給李恪上一堂生動的課。
“你看這句話,‘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你覺得是什麽意思?”
季正洋故意賣了個關子。
李恪掃了一眼,滿不在乎地說:
“這還不簡單,不就是留客的意思嘛,有啥難的。”
季正洋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你再仔細看看,這句話可沒那麽簡單哦。”
李恪皺了皺眉,又讀了幾遍,發現這句子確實有點繞人。
似乎在“留”與“不留”之間搖擺不定。
季正洋看著李恪一臉困惑的樣子,心中暗自竊喜。
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地開始給李恪講解:
“逗號呢,就是用來給句子中間的小停頓打個標記;
句號表示一句話說完了;
問號嘛,就是用來提問的;
感歎號則是用來表達強烈的感情的。”
李恪雖然貴為皇子,但也不是草包,一聽就明白了。
季正洋見狀,故意挑戰他:
“來,你試試用這四種標點符號,去給‘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句話斷句,我保證你能得到10種不同的解讀。”
李恪一聽,有些不信,心想:
“怎麽可能?這句子再怎麽斷,也就那幾種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