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急匆匆入城,已到日暮時分。待到縣衙,皂吏進去通報,很快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官員出門迎接。
“盼星星盼月亮,總是將仙長盼來。本官乃曲阿令劉延嗣,這幾位想必就是令徒了吧。”這人徑直對白雲子客套了一句,好像認識他似的。
白雲子則拉過陳楓向劉延嗣道:“這位是我師弟,姓陳,單名一個‘楓’字,其他三人才是我徒弟。”便一一介紹起來。
劉延嗣見陳楓不過十幾歲的樣子,又是俗家打扮,居然是白雲子師弟,不由多看了一眼,便向其點頭致意。
陳楓也是拱手迴禮,默認了師弟身份。隨後一行人則進了縣衙。
入座之後,劉延嗣開門見山道:“前縣令尹大人因平逆殉職,我也是劫後餘生,臨時接任曲阿令,將來還不知落得怎樣發落。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如今曲阿有疫,聽說仙長醫術精湛,隻好請來坐鎮,以解萬民於水火之中。”
劉延嗣上來就發一堆牢騷,信息量很大。但聽其言,倒是關心百姓生死。
白雲子想了解情況,便問道:“如今曲阿什麽情況,弄清楚是究竟何疫了沒有?”
劉延嗣苦笑:“不是麻疹就是痘疹,據目前統計到的,大部分是小兒,成人隻有百來個。”
此話一出,眾人心裏都是咯噔一下。成人都有百來個,小兒豈不是更多?
“光是統計到的,已近一千,縣裏五家醫館已然崩潰,現在是缺醫少藥,本官是束手無策。”
白雲子眉頭緊鎖,考慮了一下,道:“先帶我去看一看。”
劉延嗣欣然答應,便安排了一個衙役,領著他們到了一個最近的患兒家中。
果然是麻疹。患兒發燒四日,耳後已出疹,白雲子留下一些藥物,又囑托了一些注意事項之後,一行人又迴到縣衙。
.........
“仙長既然已探明疫情,不知有何章程,但凡我做得到,定然全力配合。”劉延嗣滿嘴是泡,倒也真心想盡快消除疫情。
白雲子沉吟片刻,迴道:“這麻疹,倒不是不能治,隻是如今藥物不足,人員也欠缺,這個難題要請縣尊解決。另外麻疹又傳染,還需隔離患兒家庭,要其不能外出。”
劉延嗣則迴道:“醫藥不足,我也無能為力,還請仙長多想想辦法。至於禁足患病人家,我一會則下道命令去。”
“且慢。”陳楓此時終於開口。
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郎,還想在縣堂之中高談闊論、賣弄聰明?劉延嗣微微皺眉,便看向了白雲子。
白雲子知道縣令大人有所不快,隻是笑道:“不妨暫聽聽他的意見。”
白雲子煉了二十年的丹,都在陳楓勸說下放棄了,他想說話,怎麽也得先聽聽。
白雲子是自己請過來的名醫,既然他向著陳楓,劉延嗣耐著性子隻好迴道:“不知小友有何高見?”
陳楓起身道:“縣尊大人盡忠職守,為我輩佩服。如今既然已確定了疫情,便可有的放矢。但目前缺醫少藥的現狀,若全推我師兄身上,他一人分身乏力,也忙不過來。而且我們帶過來的藥,更是遠遠不夠。這個問題總繞不過去。其次,縣尊說要下令禁足染病人家,請問有何後續沒有?”
劉延嗣兩手一攤,苦笑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不給你們,是我確實沒醫沒藥,縣裏那些醫館早已崩潰閉館。至於禁足染病人家,理所當然,總不能放他們出來施毒吧。”
這個姓劉的,沒有放任疫情不管,算是一名合格的官員了,但意識還是較後世官員甚遠。包括白雲子,是個名醫、良醫不錯,但在應對大規模傳染疫情上,也沒有什麽經驗。
理了一理上一世的親身經驗,陳楓便開口道:“小子認為當今有三點要做好。”
“其一,治。治已染病者。怎麽治,先治誰,治療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都要請師兄寫出個章程。還要要廣而告之,既傳授給本縣所有行醫之人,讓他們依章程行醫施藥。也要告知百姓,讓他們知道此病有治,避免他們人心惶惶,以安其心。
其二,隔。隔絕邪毒傳播。這條最最難辦。坊市之間要隔絕,家家戶戶要隔絕,隻有減少人員進出,盡可能隔絕邪毒流行,新染的比治愈的少,才能徹底消除疹疫。
其三,保。保民生存。一旦隔絕外出,有家貧無食者,無工可做,無糧可食,不能坐視其餓死。而且一旦任其自生自滅,恐有民怨暴起,亂上添亂。
隻要做到以上三點,邪毒十日可滅。”
陳楓的意見,讓大家眼前一亮。之前如無頭的蒼蠅,亂哄哄一片,感覺無從下手。此三條,雖還不知道具體該怎麽做,但總算有了個方向。
白雲子接道:“你這第一條,我即刻就可擬出來,以供行醫參考。”便找了紙筆,刷刷寫了起來。
劉延嗣稍微斟酌了一下,便道:“這第二條倒是好辦。若要禁足,可按坊、裏、村、什、伍,從上到下,有各級官員負責,亂世用重典,違禁者杖十,轄區職守各半之!”
陳楓倒驚訝這個縣尊大人答應得這麽幹脆,在上一世,這第二條可難辦了,搞得天怒人怨。又仔細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對於劉延嗣來說,實施這條禁足令,最是容易不過。以往不管是征稅還是抽丁,都是這麽一級級分派下去,有一堆現成的網格員。現在隻是多了個十天的禁足令而已,誰敢說個不字,板子伺候。
思及此處,陳楓對消滅疫情信心更大。無他,古代社會製度天然性地限製人員流動,又是地廣人稀,像這種麻疹疫情,一般不會傳播太廣。
劉延嗣見陳楓點頭,卻憂慮道:“隻是這第三條,怕有些困難。義倉裏倒是有些糧食,但不多,而且人手也不足。曲阿雖不大,縣城還好說,但鄉下卻是難辦。”
陳楓笑了笑,道:“這就談到第四條了。”
“那就是捐加借!要城裏的富戶捐錢捐物。疫情當頭,誰也不落好,唯有同舟共濟。而借,則從臨縣、州府借,當然最好是捐。他們要是連借都不願意,直接發文告知他們,本縣無力控製疫情,秉承好生之德,將放任百姓自討生路。至於往哪裏討,就看誰不借了。誰不借,就拖誰下水。看他們敢不借?不僅要借糧,還要借人,借醫,借藥!獅子要大開口,別不好意思。”
一團亂麻,被他這麽抽絲剝繭,豁然開朗。
劉延嗣直勾勾盯著陳楓,心道這小子怎麽這麽壞!隨後隻哈哈一笑,轉向白雲子道:“仙長,幸虧你把他帶過來,實在太過明智!”
這時白雲子已將治療章程寫畢,便交給劉延嗣。而劉延嗣看都不看,直接轉交給陳楓。
“小友,你看看如何,可以的話,我就推行下去。”
陳楓接過仔細看了看,跟之前治療李重潤和幼宜的差不多,但還是少了點什麽。便問向劉延嗣:“縣尊,文廟、縣學以及城裏各道觀寺廟可否臨時空出來?”
劉延嗣不解,問道:“花個一天功夫也能騰出來,卻不知何意?”
陳楓迴道:“病患分居各處,若讓我師兄挨個施藥,忙死忙活,一天下來看不了二十人,時間多耗在路上。
不如集中診治,不僅看病方便,施藥,熬藥也方便。而且像出疹後不能撓癢這種養護事宜,與其讓他重複百遍,不如讓他輕鬆一點,集中說一遍即可。監護也能盯得牢些。這樣一天下來,一人照顧百來個,總方便點。”
白雲子連連讚道:“好好好!”
劉延嗣也是連連點頭答應:“就按你說的辦。”說完,又加了一句:“就怕盛不下這麽多人。”
“那就先緊病症重者集中!”說完,陳楓又加了兩句句:“小兒患病者,要求其父母親屬出一人看護!都是心頭肉,都做父母長輩的,誰能放心生病的子女不在身邊?”
“另外要那些本縣那些醫館主事之人過來一趟,讓我師兄單獨再給他們講授一遍。雜役皂吏,朝廷養著他們,平常可以慣著,現在有事了,必須得頂上!硬頂也得頂!用人之際,豈能讓他們臨陣脫逃!”
“好!公差有敢偷奸耍滑、遲延拖拉者,杖二十!大災當頭,累死還有頒獎,杖死隻是窩囊!”
劉延嗣拍案而起,又道:“有商家哄抬物價者,按囤積居奇罪處。”
“盼星星盼月亮,總是將仙長盼來。本官乃曲阿令劉延嗣,這幾位想必就是令徒了吧。”這人徑直對白雲子客套了一句,好像認識他似的。
白雲子則拉過陳楓向劉延嗣道:“這位是我師弟,姓陳,單名一個‘楓’字,其他三人才是我徒弟。”便一一介紹起來。
劉延嗣見陳楓不過十幾歲的樣子,又是俗家打扮,居然是白雲子師弟,不由多看了一眼,便向其點頭致意。
陳楓也是拱手迴禮,默認了師弟身份。隨後一行人則進了縣衙。
入座之後,劉延嗣開門見山道:“前縣令尹大人因平逆殉職,我也是劫後餘生,臨時接任曲阿令,將來還不知落得怎樣發落。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如今曲阿有疫,聽說仙長醫術精湛,隻好請來坐鎮,以解萬民於水火之中。”
劉延嗣上來就發一堆牢騷,信息量很大。但聽其言,倒是關心百姓生死。
白雲子想了解情況,便問道:“如今曲阿什麽情況,弄清楚是究竟何疫了沒有?”
劉延嗣苦笑:“不是麻疹就是痘疹,據目前統計到的,大部分是小兒,成人隻有百來個。”
此話一出,眾人心裏都是咯噔一下。成人都有百來個,小兒豈不是更多?
“光是統計到的,已近一千,縣裏五家醫館已然崩潰,現在是缺醫少藥,本官是束手無策。”
白雲子眉頭緊鎖,考慮了一下,道:“先帶我去看一看。”
劉延嗣欣然答應,便安排了一個衙役,領著他們到了一個最近的患兒家中。
果然是麻疹。患兒發燒四日,耳後已出疹,白雲子留下一些藥物,又囑托了一些注意事項之後,一行人又迴到縣衙。
.........
“仙長既然已探明疫情,不知有何章程,但凡我做得到,定然全力配合。”劉延嗣滿嘴是泡,倒也真心想盡快消除疫情。
白雲子沉吟片刻,迴道:“這麻疹,倒不是不能治,隻是如今藥物不足,人員也欠缺,這個難題要請縣尊解決。另外麻疹又傳染,還需隔離患兒家庭,要其不能外出。”
劉延嗣則迴道:“醫藥不足,我也無能為力,還請仙長多想想辦法。至於禁足患病人家,我一會則下道命令去。”
“且慢。”陳楓此時終於開口。
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郎,還想在縣堂之中高談闊論、賣弄聰明?劉延嗣微微皺眉,便看向了白雲子。
白雲子知道縣令大人有所不快,隻是笑道:“不妨暫聽聽他的意見。”
白雲子煉了二十年的丹,都在陳楓勸說下放棄了,他想說話,怎麽也得先聽聽。
白雲子是自己請過來的名醫,既然他向著陳楓,劉延嗣耐著性子隻好迴道:“不知小友有何高見?”
陳楓起身道:“縣尊大人盡忠職守,為我輩佩服。如今既然已確定了疫情,便可有的放矢。但目前缺醫少藥的現狀,若全推我師兄身上,他一人分身乏力,也忙不過來。而且我們帶過來的藥,更是遠遠不夠。這個問題總繞不過去。其次,縣尊說要下令禁足染病人家,請問有何後續沒有?”
劉延嗣兩手一攤,苦笑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不給你們,是我確實沒醫沒藥,縣裏那些醫館早已崩潰閉館。至於禁足染病人家,理所當然,總不能放他們出來施毒吧。”
這個姓劉的,沒有放任疫情不管,算是一名合格的官員了,但意識還是較後世官員甚遠。包括白雲子,是個名醫、良醫不錯,但在應對大規模傳染疫情上,也沒有什麽經驗。
理了一理上一世的親身經驗,陳楓便開口道:“小子認為當今有三點要做好。”
“其一,治。治已染病者。怎麽治,先治誰,治療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都要請師兄寫出個章程。還要要廣而告之,既傳授給本縣所有行醫之人,讓他們依章程行醫施藥。也要告知百姓,讓他們知道此病有治,避免他們人心惶惶,以安其心。
其二,隔。隔絕邪毒傳播。這條最最難辦。坊市之間要隔絕,家家戶戶要隔絕,隻有減少人員進出,盡可能隔絕邪毒流行,新染的比治愈的少,才能徹底消除疹疫。
其三,保。保民生存。一旦隔絕外出,有家貧無食者,無工可做,無糧可食,不能坐視其餓死。而且一旦任其自生自滅,恐有民怨暴起,亂上添亂。
隻要做到以上三點,邪毒十日可滅。”
陳楓的意見,讓大家眼前一亮。之前如無頭的蒼蠅,亂哄哄一片,感覺無從下手。此三條,雖還不知道具體該怎麽做,但總算有了個方向。
白雲子接道:“你這第一條,我即刻就可擬出來,以供行醫參考。”便找了紙筆,刷刷寫了起來。
劉延嗣稍微斟酌了一下,便道:“這第二條倒是好辦。若要禁足,可按坊、裏、村、什、伍,從上到下,有各級官員負責,亂世用重典,違禁者杖十,轄區職守各半之!”
陳楓倒驚訝這個縣尊大人答應得這麽幹脆,在上一世,這第二條可難辦了,搞得天怒人怨。又仔細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對於劉延嗣來說,實施這條禁足令,最是容易不過。以往不管是征稅還是抽丁,都是這麽一級級分派下去,有一堆現成的網格員。現在隻是多了個十天的禁足令而已,誰敢說個不字,板子伺候。
思及此處,陳楓對消滅疫情信心更大。無他,古代社會製度天然性地限製人員流動,又是地廣人稀,像這種麻疹疫情,一般不會傳播太廣。
劉延嗣見陳楓點頭,卻憂慮道:“隻是這第三條,怕有些困難。義倉裏倒是有些糧食,但不多,而且人手也不足。曲阿雖不大,縣城還好說,但鄉下卻是難辦。”
陳楓笑了笑,道:“這就談到第四條了。”
“那就是捐加借!要城裏的富戶捐錢捐物。疫情當頭,誰也不落好,唯有同舟共濟。而借,則從臨縣、州府借,當然最好是捐。他們要是連借都不願意,直接發文告知他們,本縣無力控製疫情,秉承好生之德,將放任百姓自討生路。至於往哪裏討,就看誰不借了。誰不借,就拖誰下水。看他們敢不借?不僅要借糧,還要借人,借醫,借藥!獅子要大開口,別不好意思。”
一團亂麻,被他這麽抽絲剝繭,豁然開朗。
劉延嗣直勾勾盯著陳楓,心道這小子怎麽這麽壞!隨後隻哈哈一笑,轉向白雲子道:“仙長,幸虧你把他帶過來,實在太過明智!”
這時白雲子已將治療章程寫畢,便交給劉延嗣。而劉延嗣看都不看,直接轉交給陳楓。
“小友,你看看如何,可以的話,我就推行下去。”
陳楓接過仔細看了看,跟之前治療李重潤和幼宜的差不多,但還是少了點什麽。便問向劉延嗣:“縣尊,文廟、縣學以及城裏各道觀寺廟可否臨時空出來?”
劉延嗣不解,問道:“花個一天功夫也能騰出來,卻不知何意?”
陳楓迴道:“病患分居各處,若讓我師兄挨個施藥,忙死忙活,一天下來看不了二十人,時間多耗在路上。
不如集中診治,不僅看病方便,施藥,熬藥也方便。而且像出疹後不能撓癢這種養護事宜,與其讓他重複百遍,不如讓他輕鬆一點,集中說一遍即可。監護也能盯得牢些。這樣一天下來,一人照顧百來個,總方便點。”
白雲子連連讚道:“好好好!”
劉延嗣也是連連點頭答應:“就按你說的辦。”說完,又加了一句:“就怕盛不下這麽多人。”
“那就先緊病症重者集中!”說完,陳楓又加了兩句句:“小兒患病者,要求其父母親屬出一人看護!都是心頭肉,都做父母長輩的,誰能放心生病的子女不在身邊?”
“另外要那些本縣那些醫館主事之人過來一趟,讓我師兄單獨再給他們講授一遍。雜役皂吏,朝廷養著他們,平常可以慣著,現在有事了,必須得頂上!硬頂也得頂!用人之際,豈能讓他們臨陣脫逃!”
“好!公差有敢偷奸耍滑、遲延拖拉者,杖二十!大災當頭,累死還有頒獎,杖死隻是窩囊!”
劉延嗣拍案而起,又道:“有商家哄抬物價者,按囤積居奇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