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打開一看,默讀起來:
“某某兄鈞鑒
日前曲阿縣突遭疹毒之苦,兄台貫行神皇陛下所頒《臣軌》首章“同體”之精義,捐糧遣醫,急我所急,救我所需。
兄台以國為重,以民為本,不計私利,與我共度時艱。如今曲阿疹毒消退,百姓重獲生機,弟感激涕零。日後唯有送兄曲阿萬民傘,方能聊表謝意。
弟思《臣軌》之精義,獨學習,不如眾學習,獨踐行,不如眾踐行,故欲上表一封。然弟才疏學淺,文筆欠佳,所表之文多有不足,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兄台賜教。以下為表
上重申《臣軌》表
臣聞:神皇陛下憂心天下,頒《臣軌》以示人臣,使君臣皆知古之聖賢之道。微臣愚鈍,日學夜習,方有所獲。前於徐逆侵占潤州之時,愚臣貫徹落實《臣軌》之義,奮力抵抗,雖力竭而不屈;盡心盡力,履“至忠”之精義。
平亂之後,待罪曲阿,臣屍位素餐,突遇疹毒之疫。彼時疫病橫行,哀民遍野。然臣與臨縣州府同僚共謀,共踐《臣軌》首章“同體”之義,是故諸縣府捐資贈物,同氣連理,共赴國難,共克時艱,於是終平疫情,使百姓安居樂業。古人雲:“大亂之後,必有大疫。”然吾等同僚齊心合力,平息疫情。乃知神皇頒布《臣軌》,為上天所喜,故垂憐我百姓,不受疫病之苦。
陛下乃神明之主,德高望重,頒《臣軌》以教化臣民,使君臣明道,國家安寧。然裴炎坐罪而斬,仍有官員不解陛下之用心良苦,故乞再頒聖旨,令群臣重習《臣軌》,明理行道,以德治國,以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這哥們一目十行,看到最後把信一摔,罵道:“無恥至極!這姓劉的不僅無賴,更是無恥!”
“明明是借的,非說是捐的。明明我不樂意,偏偏說我主動。你把功勞往我身上推,還把格調定的這麽高,我若彈劾你,不僅顯得我小氣,還不通神皇《臣軌》之義!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天底下怎樣有如此無恥無賴之徒?”
這《臣軌》是武後所頒,乃規範百官行為,強化君臣關係,是官員的行政指導和為官準則,後來一度成為科舉考試必考科目。
一頓發泄完之後,縣令又拿起信件,再次讀了起來。隻是這次越讀越是感慨:這姓劉的狠拍天後馬屁,緊抱神皇大腿,句句不離《臣軌》之言,既表了忠心,又報了功勞,還把我等臨縣也捎帶了進去。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呐!高!實在是高!”
“先前捐人捐物,掏的都是公家和那些大戶的,自己沒出一分一子,卻白白落得了士林官聲,這人倒也沒那麽可憎。”
“他還要送我曲阿萬民傘?這天底下,隻聽說治下之人送萬民傘的,還未有過治外之人送萬民傘的。這治外萬民傘那豈不是更有說服力?待將來考功.....”
縣令正暢想著將來,突然想起了什麽,慌忙大叫:“來人,快來人!”
幕僚聽到縣尊叫喚,忙進屋請示。
隻見縣令滿臉焦急地問道:“我那條彈劾曲阿令的表疏,何時發走的?”
幕僚迴道:“前日發出的。”
縣令一聽就更急了,忙道:“快,你先安排個能騎快馬的過來,待我重修新表,要他追上去,星夜疾馳,八百裏加急,啊不,十萬裏加急,就是追到洛都皇宮,也要把舊表追迴來。”
待一切安排好,縣令又想起來一事:“來人,支一吊錢,追上曲阿來人,要他務必迴去轉告,就說劉大人的表疏都是不刊之論,完全不需更改。改日我再邀劉兄劉大人一聚。”
同樣的信,劉延嗣也送到其他臨縣那裏,無一不先是雞飛狗跳,最後卻欣喜若狂。
............................
臘月二十五,傳說此日乃玉帝巡天,是天神下凡的日子。冬寒料峭,茅山被雪域銀紗覆蓋,猶如一幅潔白無瑕的畫卷。寒風如刀,人們皆龜縮於溫暖的家中,不敢踏出戶外。然而茅山上清觀外,卻熱鬧非凡,隻因茅山道醫大會今日召開。
茅山隸屬金壇縣治。上清觀占地很小,觀前幾無空地,但耐不住曲阿令劉延嗣的麵子大,特請金壇令劃了一塊地方,以作將來重建之用。現在還不方便建,就空出來做會場。金壇令甚至派人專門搭了一個台子,並安排了一班衙役在山下山上做接引。
而過來的不僅有潤州一府四縣的醫生,甚至連揚州、金陵、常州一帶消息靈通之士也趕了過來。林林總總光醫生就來了上百人。
劉延嗣早就坐在一旁,正與金壇令交頭接耳。
會議開始。陳楓理所當然是的是今日主講人。畢竟要講的東西和事務,都是他發明和提議出來,唯有他才能講解得最清楚最明白。
待陳楓上台,會場便沉寂下來。
隻見陳楓拱了弓手,朗聲笑道:“小弟陳楓,師兄白雲先生委托我上台獻醜,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體諒。”
“今日邀請大家冒著嚴寒過來,小弟也不多廢話,主要講四個方麵,事後歡迎大家討論、交換意見。”
台下有人抖著身子迴應:“陳公子別拖延,有話快快說,這天寒地凍,實在不是好待的。”
陳楓嘿嘿一笑,便開門見山道:“首先,關於茅山楓雲散,此物在日前的疹毒疫情診治中,已然得到驗證,對於退燒止痛有神效,價格又低廉,百姓輕鬆承擔,是造福於民的好藥方。不少同道都頗為心動。大家都是杏林眾人,醫者仁心,都想懸壺濟世,所以我們楓茅濟世堂絕不會吝嗇藏私。
楓雲散一包重一錢五,售價一文,一斤算下來一百零六文,我們可以按一斤五十文的價格給到諸位,保證諸位有一倍的利潤。但是這個一斤,隻能是一整包,而不是分成小包。否則,我們實在忙不過來。諸位帶迴去,各自分包售賣即成,用法用量大家都曉得,就不再贅述。隻因產量有限,每家醫館每月限售三斤。大家也別嫌少,這玩意你一月賣個十斤,總共才能掙幾個銅子?
此物隻能降價,不能加價售出,隻圖幫大家救苦救難,積累名聲而用!而且最多賣個三年,之後我將公布秘方,為天下人所共用。”
此時在台下,劉延嗣與金壇令交頭接耳:“此人心懷天下,將來前途無量。”
金壇令則連連點頭。
“第二,既然楓雲散掙不了幾個錢,那就講能掙錢的。”
陳楓說著舉起了溫度計,又道:“此物叫溫度計,乃依陰陽之道,利用熱脹冷縮之理,由琉璃和水銀製成,可試人體溫度。既免了大冬天諸位用一雙涼手去試發燒之人的腦袋,也消除了女眷患者的男女大妨之憂。相信有些同行已然見識過。
此溫度計對外是一兩黃金一支,我們楓茅濟世堂可以給到諸位六錢黃金一支,此物稀少又實用,那些富貴之家趨之若鶩,不怕諸位加價賣,隻怕我產量不足。所以每館一月限售兩支,待將來擴大產量,再酌情增加。”
台下劉延嗣又笑著對身邊金壇令道:“兄弟不才,以一兩黃金,買了兩支,將來往朝中一送.....你要有意,我找他們也給你弄兩支。”
金壇令賠笑道:“倒不敢勞煩老兄,我也跟你一樣拿了兩支。要不然憑什麽給他撥人劃地的。”
兩人相視一笑,繼續聽講。
“既然大家名聲也掙了,利潤也有了,我倒有件事還想勞請大家集思廣益。”
說著,陳楓便招唿麵紅耳赤的幼宜端上來竹筒聽診器。
待舉起聽診器,陳楓則道:“此物名叫聽診器,結構看著簡單,但可聽心跳之音,可聽肺部之聲,亦可聽腸胃之響。世間萬物,凡能動者,皆有常聲。若聲不常,其必生異,生異則有妖。
當然,此“妖”指病疾也。此物能聽異音異響。但何為異音,何為異響,還需仰仗諸位研究總結。待將來拿出統一的章程,則可根據異音異響,診體內不見之病,治疾之未發之時。實乃望聞問切中‘聞’之第三項手段。”
這下輪不到兩位縣令竊竊私語了,反而是參會的醫生群情激奮。隻聽其中有人叫道:“陳公子所言聽診器能聽心肺腸胃之音,此言可實?”
陳楓隻是笑笑:“是真是假,您上來試試不就知道?”
那人便登台試聽,在陳楓演示之下,那人驚奇叫道:“哎呦,這是什麽聲音?還真是!原來唿吸之聲是這樣……”
台下人一見確有其事,也紛紛上台試聽。有了此物,就憑空多了一項診病的手段,有哪個正經醫家不想擁有這項本領?
這時茅山七子則各自端著兩個竹筒上來,要分發給諸位醫生,隻是還沒來得及分發,就被他們一搶而空了。搶到手的喜笑顏開,慶幸自己眼疾手快。沒搶到的則垂頭喪氣,埋怨自己太過矜持。
陳楓便朗聲道:“沒有拿到的也不必惋惜,實在是這聽診之器構造太過簡單。等大家迴去,自己砍兩根竹子,即可製成好幾個!”
眾人哈哈大笑,有人叫道:“多沾沾你們茅山靈氣,總歸是好的。”
陳楓一指周圍:“那請臨走之前,勞煩多幫我們砍幾根竹子,給我們騰些地方,好蓋房子。”
台下時一頓大笑
待眾人安靜下來,陳楓又道:“剛才說需要仰仗諸位,一同研究總結,那麽就有必要約定下一次杏林大會,屆時大家講各自所得分享出來,能集思廣益,集各家之所長,造萬民之福利,此乃無上之功德矣!而且將來不僅可以交流聽診經驗,其他行醫製藥的經驗,亦可以交流。大唐這麽大,有足夠的用武之地!就算被人偷師,也無甚影響,共同進步,才是其中真諦。”
台下有人和道:“我乃某地某館的,隻要你們楓茅濟世堂召喚,必定參與下次大會。”
如何以聽診器行醫,現在誰都不會,既能來交換經驗,就是互惠共利的事情,怎能吝嗇藏私?這人是聰明的。
果然,台下眾醫紛紛報名。
到最後,第一屆茅山杏林大會,圓滿結束。
而幼宜原先在台下,望向出盡風頭與眾人談笑風生的陳楓,微微撇嘴,略帶不屑又有一絲欣賞,再到後來登台獻物,也覺與有榮焉。
“某某兄鈞鑒
日前曲阿縣突遭疹毒之苦,兄台貫行神皇陛下所頒《臣軌》首章“同體”之精義,捐糧遣醫,急我所急,救我所需。
兄台以國為重,以民為本,不計私利,與我共度時艱。如今曲阿疹毒消退,百姓重獲生機,弟感激涕零。日後唯有送兄曲阿萬民傘,方能聊表謝意。
弟思《臣軌》之精義,獨學習,不如眾學習,獨踐行,不如眾踐行,故欲上表一封。然弟才疏學淺,文筆欠佳,所表之文多有不足,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兄台賜教。以下為表
上重申《臣軌》表
臣聞:神皇陛下憂心天下,頒《臣軌》以示人臣,使君臣皆知古之聖賢之道。微臣愚鈍,日學夜習,方有所獲。前於徐逆侵占潤州之時,愚臣貫徹落實《臣軌》之義,奮力抵抗,雖力竭而不屈;盡心盡力,履“至忠”之精義。
平亂之後,待罪曲阿,臣屍位素餐,突遇疹毒之疫。彼時疫病橫行,哀民遍野。然臣與臨縣州府同僚共謀,共踐《臣軌》首章“同體”之義,是故諸縣府捐資贈物,同氣連理,共赴國難,共克時艱,於是終平疫情,使百姓安居樂業。古人雲:“大亂之後,必有大疫。”然吾等同僚齊心合力,平息疫情。乃知神皇頒布《臣軌》,為上天所喜,故垂憐我百姓,不受疫病之苦。
陛下乃神明之主,德高望重,頒《臣軌》以教化臣民,使君臣明道,國家安寧。然裴炎坐罪而斬,仍有官員不解陛下之用心良苦,故乞再頒聖旨,令群臣重習《臣軌》,明理行道,以德治國,以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這哥們一目十行,看到最後把信一摔,罵道:“無恥至極!這姓劉的不僅無賴,更是無恥!”
“明明是借的,非說是捐的。明明我不樂意,偏偏說我主動。你把功勞往我身上推,還把格調定的這麽高,我若彈劾你,不僅顯得我小氣,還不通神皇《臣軌》之義!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天底下怎樣有如此無恥無賴之徒?”
這《臣軌》是武後所頒,乃規範百官行為,強化君臣關係,是官員的行政指導和為官準則,後來一度成為科舉考試必考科目。
一頓發泄完之後,縣令又拿起信件,再次讀了起來。隻是這次越讀越是感慨:這姓劉的狠拍天後馬屁,緊抱神皇大腿,句句不離《臣軌》之言,既表了忠心,又報了功勞,還把我等臨縣也捎帶了進去。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呐!高!實在是高!”
“先前捐人捐物,掏的都是公家和那些大戶的,自己沒出一分一子,卻白白落得了士林官聲,這人倒也沒那麽可憎。”
“他還要送我曲阿萬民傘?這天底下,隻聽說治下之人送萬民傘的,還未有過治外之人送萬民傘的。這治外萬民傘那豈不是更有說服力?待將來考功.....”
縣令正暢想著將來,突然想起了什麽,慌忙大叫:“來人,快來人!”
幕僚聽到縣尊叫喚,忙進屋請示。
隻見縣令滿臉焦急地問道:“我那條彈劾曲阿令的表疏,何時發走的?”
幕僚迴道:“前日發出的。”
縣令一聽就更急了,忙道:“快,你先安排個能騎快馬的過來,待我重修新表,要他追上去,星夜疾馳,八百裏加急,啊不,十萬裏加急,就是追到洛都皇宮,也要把舊表追迴來。”
待一切安排好,縣令又想起來一事:“來人,支一吊錢,追上曲阿來人,要他務必迴去轉告,就說劉大人的表疏都是不刊之論,完全不需更改。改日我再邀劉兄劉大人一聚。”
同樣的信,劉延嗣也送到其他臨縣那裏,無一不先是雞飛狗跳,最後卻欣喜若狂。
............................
臘月二十五,傳說此日乃玉帝巡天,是天神下凡的日子。冬寒料峭,茅山被雪域銀紗覆蓋,猶如一幅潔白無瑕的畫卷。寒風如刀,人們皆龜縮於溫暖的家中,不敢踏出戶外。然而茅山上清觀外,卻熱鬧非凡,隻因茅山道醫大會今日召開。
茅山隸屬金壇縣治。上清觀占地很小,觀前幾無空地,但耐不住曲阿令劉延嗣的麵子大,特請金壇令劃了一塊地方,以作將來重建之用。現在還不方便建,就空出來做會場。金壇令甚至派人專門搭了一個台子,並安排了一班衙役在山下山上做接引。
而過來的不僅有潤州一府四縣的醫生,甚至連揚州、金陵、常州一帶消息靈通之士也趕了過來。林林總總光醫生就來了上百人。
劉延嗣早就坐在一旁,正與金壇令交頭接耳。
會議開始。陳楓理所當然是的是今日主講人。畢竟要講的東西和事務,都是他發明和提議出來,唯有他才能講解得最清楚最明白。
待陳楓上台,會場便沉寂下來。
隻見陳楓拱了弓手,朗聲笑道:“小弟陳楓,師兄白雲先生委托我上台獻醜,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體諒。”
“今日邀請大家冒著嚴寒過來,小弟也不多廢話,主要講四個方麵,事後歡迎大家討論、交換意見。”
台下有人抖著身子迴應:“陳公子別拖延,有話快快說,這天寒地凍,實在不是好待的。”
陳楓嘿嘿一笑,便開門見山道:“首先,關於茅山楓雲散,此物在日前的疹毒疫情診治中,已然得到驗證,對於退燒止痛有神效,價格又低廉,百姓輕鬆承擔,是造福於民的好藥方。不少同道都頗為心動。大家都是杏林眾人,醫者仁心,都想懸壺濟世,所以我們楓茅濟世堂絕不會吝嗇藏私。
楓雲散一包重一錢五,售價一文,一斤算下來一百零六文,我們可以按一斤五十文的價格給到諸位,保證諸位有一倍的利潤。但是這個一斤,隻能是一整包,而不是分成小包。否則,我們實在忙不過來。諸位帶迴去,各自分包售賣即成,用法用量大家都曉得,就不再贅述。隻因產量有限,每家醫館每月限售三斤。大家也別嫌少,這玩意你一月賣個十斤,總共才能掙幾個銅子?
此物隻能降價,不能加價售出,隻圖幫大家救苦救難,積累名聲而用!而且最多賣個三年,之後我將公布秘方,為天下人所共用。”
此時在台下,劉延嗣與金壇令交頭接耳:“此人心懷天下,將來前途無量。”
金壇令則連連點頭。
“第二,既然楓雲散掙不了幾個錢,那就講能掙錢的。”
陳楓說著舉起了溫度計,又道:“此物叫溫度計,乃依陰陽之道,利用熱脹冷縮之理,由琉璃和水銀製成,可試人體溫度。既免了大冬天諸位用一雙涼手去試發燒之人的腦袋,也消除了女眷患者的男女大妨之憂。相信有些同行已然見識過。
此溫度計對外是一兩黃金一支,我們楓茅濟世堂可以給到諸位六錢黃金一支,此物稀少又實用,那些富貴之家趨之若鶩,不怕諸位加價賣,隻怕我產量不足。所以每館一月限售兩支,待將來擴大產量,再酌情增加。”
台下劉延嗣又笑著對身邊金壇令道:“兄弟不才,以一兩黃金,買了兩支,將來往朝中一送.....你要有意,我找他們也給你弄兩支。”
金壇令賠笑道:“倒不敢勞煩老兄,我也跟你一樣拿了兩支。要不然憑什麽給他撥人劃地的。”
兩人相視一笑,繼續聽講。
“既然大家名聲也掙了,利潤也有了,我倒有件事還想勞請大家集思廣益。”
說著,陳楓便招唿麵紅耳赤的幼宜端上來竹筒聽診器。
待舉起聽診器,陳楓則道:“此物名叫聽診器,結構看著簡單,但可聽心跳之音,可聽肺部之聲,亦可聽腸胃之響。世間萬物,凡能動者,皆有常聲。若聲不常,其必生異,生異則有妖。
當然,此“妖”指病疾也。此物能聽異音異響。但何為異音,何為異響,還需仰仗諸位研究總結。待將來拿出統一的章程,則可根據異音異響,診體內不見之病,治疾之未發之時。實乃望聞問切中‘聞’之第三項手段。”
這下輪不到兩位縣令竊竊私語了,反而是參會的醫生群情激奮。隻聽其中有人叫道:“陳公子所言聽診器能聽心肺腸胃之音,此言可實?”
陳楓隻是笑笑:“是真是假,您上來試試不就知道?”
那人便登台試聽,在陳楓演示之下,那人驚奇叫道:“哎呦,這是什麽聲音?還真是!原來唿吸之聲是這樣……”
台下人一見確有其事,也紛紛上台試聽。有了此物,就憑空多了一項診病的手段,有哪個正經醫家不想擁有這項本領?
這時茅山七子則各自端著兩個竹筒上來,要分發給諸位醫生,隻是還沒來得及分發,就被他們一搶而空了。搶到手的喜笑顏開,慶幸自己眼疾手快。沒搶到的則垂頭喪氣,埋怨自己太過矜持。
陳楓便朗聲道:“沒有拿到的也不必惋惜,實在是這聽診之器構造太過簡單。等大家迴去,自己砍兩根竹子,即可製成好幾個!”
眾人哈哈大笑,有人叫道:“多沾沾你們茅山靈氣,總歸是好的。”
陳楓一指周圍:“那請臨走之前,勞煩多幫我們砍幾根竹子,給我們騰些地方,好蓋房子。”
台下時一頓大笑
待眾人安靜下來,陳楓又道:“剛才說需要仰仗諸位,一同研究總結,那麽就有必要約定下一次杏林大會,屆時大家講各自所得分享出來,能集思廣益,集各家之所長,造萬民之福利,此乃無上之功德矣!而且將來不僅可以交流聽診經驗,其他行醫製藥的經驗,亦可以交流。大唐這麽大,有足夠的用武之地!就算被人偷師,也無甚影響,共同進步,才是其中真諦。”
台下有人和道:“我乃某地某館的,隻要你們楓茅濟世堂召喚,必定參與下次大會。”
如何以聽診器行醫,現在誰都不會,既能來交換經驗,就是互惠共利的事情,怎能吝嗇藏私?這人是聰明的。
果然,台下眾醫紛紛報名。
到最後,第一屆茅山杏林大會,圓滿結束。
而幼宜原先在台下,望向出盡風頭與眾人談笑風生的陳楓,微微撇嘴,略帶不屑又有一絲欣賞,再到後來登台獻物,也覺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