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一時無語,隻是有求於人,也隻能耐住性子問道:“好哥哥,那後來究竟是如何哄好的?”
王孝傑卻不急著迴答。
其先飲了半盅酒,又就了一口菜,頗為享受。見陳楓即將暴走,這才慢悠悠道:“也沒你想得那麽難。
我就跟小讚普講了了個故事:故宰相薛元超,位高權重,死後哀榮無比。其能為子娶齊王之女,卻娶不到五姓之女,直至臨終還抱以為恨,可見五姓尊貴。
所以就跟小讚普說與其向神皇求娶公主,不如轉而求五姓之女。既然求五姓之女,索性就求天下第一等姓---崔氏之女。”
陳楓暗道:這老小子連哄帶騙,也不是沒機會。便忙問道:“小讚普答應了?”
王孝傑點點頭,迴道:“不僅小讚普,就連論欽陵也有所意動。”
大禍得免!陳楓興高采烈,握起王孝傑的糙手就搖了起來:“今後但有吩咐,絕無二話。”
王孝傑掙脫陳楓的爪子,隻道:“這可是你說的!這事沒完呢。”
“您老吩咐,您老吩咐。”陳楓一邊道謝,一邊為王孝傑斟酒。
“就算神皇同意了吐蕃之請,那也要得到你們崔氏首肯才行,否則誰也無可奈何。
你們兩一個是本家,一個是半崔,要打入內部做個媒,說服崔氏。另外不妨推薦個適齡少女來,稍小一點的也行,反正迎親團這一去一迴,怎麽也要個一兩年。”
陳楓恍然大悟:原來今日過來的這兩老家夥囉裏吧嗦鋪墊了這麽多,是給自己和大舅哥挖坑。他們不敢得罪崔氏,卻讓咱們充當冤大頭。
但即便如此,其腦袋裏瞬間就冒出黃毛野丫頭來,接著又升出個念頭:將來兩人在床第上鬧起了矛盾,小讚普光著屁股手無寸鐵的,也不知能不能打得過她。
那畫麵越想越香豔,陳楓竟流著口水發出“嘿嘿”癡笑。
可對麵的崔淞卻一臉苦澀,其心道:“撮合小蕤嫁予蠻夷,我但凡敢提一嘴,先‘架’出崔氏的,必定是我。”
劉延嗣見不得陳楓癡漢模樣,隻嗔道:“事情還沒完呢,你樂個什麽?”
等陳楓迴過神,王孝傑繼續道:“求娶公主的事暫時了了,可文武之試還未完結。我便以京兆府衙無權決定兩國來往為由,跟小讚普說要將此事報由朝廷定奪。至於朝廷肯與不肯,自有迴命。”
“萬一朝廷昏了頭,想換迴四鎮而首肯呢?丟失四鎮的消息必然隨比試傳了開來。這又該如何是好?”眼看有救,此時陳楓有點患得患失。
劉延嗣則冷哼一聲:“他們有張良計,我們也有過牆梯。咱們早商議好了。
一是要朝廷和京兆府遴選比試選手,確保隻贏不輸。
二來將此事嚴格保密,屆時再把場地設在使團駐地,當日派兵把守各城門,限製人員進出。這樣可將影響控製到最小。”
王孝傑則補充道:“我也勸過小讚普,比試未定之前,暫勿聲張,否則萬一出了意外事未成行,兩方就都沒了顏麵,豈不是兩敗俱傷?”
陳楓細細思索,明白這些陰招確實可行,暗道:這兩流(劉)氓(王)確實是官場老油子,不比後世那些經過精心訓練、專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大清朝官員能力差,遇到問題同樣會坑蒙拐騙,睜眼說瞎話而麵不改色,轉移矛盾顧左右而言他,將大事化小,將小事化了。
好在這兩人所做所為,也是為了幫助自己。此時再看向他們倆,越覺可親可愛。
隻是對麵的崔淞卻悶悶不樂,有點心不在焉。
陳楓顧不上崔淞的憂慮,反正他隻姓半個崔,死道友不死貧道,萬一崔氏一族要發作與人,還輪不到他,畢竟有大舅哥這個首惡在前呢。
這家夥解決了近憂,心情大為舒暢,一時高談闊論。
當談到來年的科舉,陳楓向崔淞敬酒:“剛才先生說你這一科當中,我看也是。”
崔淞迴敬了一杯酒,卻也隻是苦笑不語。
與中進士相比,他更願能保留崔姓。
王孝傑也心知崔淞的難處。
當年許敬宗官運亨通,位極人臣,頗受神皇倚重,死後議諡時,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議上諡號為“繆”,此乃惡諡。理由之一便是‘嫁少女於夷落’,批的就是許敬宗貪圖嫁妝,將一女嫁與蠻夷。而博陵崔氏可比許氏尊貴多了,且有許敬宗前車之鑒,他們要是樂意與吐蕃結親,才怪!
這老小子自知理虧,卻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不好安慰他,就隻好轉移話題,其便問向陳楓:“你剛才說什麽‘可惜沒武舉’,是指何意?”
陳楓迴道:“不管秀才、進士,還是什麽明經、明算,都是以文舉士,考的都是詩詞文章。
為何就不能以武舉士?
君子六藝之中,射、禦占其二,再考些行軍布陣的用兵武略,如此可為國家開疆守土來選才。而朝廷有考,民間必學,此乃儲才,可備不時之需。”
在座三位長者連帶一青年,又齊刷刷看向陳楓,各自心道:這家夥雖不學無術,有些時候卻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
劉延嗣與王孝傑偷偷交換了下眼神,隨後便向陳楓道:“這兩天你準備幾件換洗衣裳,去京兆府衙住上幾天。到時一起討論討論這個武舉事宜,我和孝傑兄要聯袂上一道奏折。”
陳楓迴道:“你們想上奏折,何必大費周章去府衙討論,這裏不是一樣?還怕我泄密不成?”
劉延嗣撇了撇嘴,道:“你以為你的屁股已經擦幹淨了?與人鬥毆,不得關你幾天!”
陳楓頓時明了:京兆府違法必究,執法必嚴,而自己也隻因鬥毆之罪去府衙關個幾天,受到懲處。如此避重就輕,對朝廷亦有所交代,算是兩全其美,誰也說不出什麽是非來。
.......
酒席散場時,崔淞向陳楓道:“楓弟,等你準備好了,知會我一聲,我陪著你蹲幾天號子,事情是咱們一起惹出來的,做兄長的,怎好要你一人頂缸?”
陳楓心中竊笑:這大舅哥最近見了不少世麵,打自己的小九九也要道貌岸然來。
但薑還是老的辣,劉王二人齊道:“瞎湊什麽熱鬧,你開春不是要科考麽?怎能留下汙點?此事與你無關。”
崔淞欲哭無淚。這份所謂關懷,他是真心不想要。
待兩人離去,趁女眷尚未圍上來之前,崔淞薅著陳楓衣領,麵露兇相,道:“今日之事,不得對任何人提起。”
陳楓舉手投降,笑道:“他們有張良計,咱們也有過牆梯啊。有個姓房的子孫就說過‘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你隻需按這‘三不大計’行事,便可一推六二五。”
崔淞左右瞅了一瞅,急道:“快快說來。”
“小蕤嫁往吐蕃一事,你勿主動去推。萬一神皇應允,有她老人家頂在前麵,你擔憂個什麽?
而一旦事發,宗族那邊必派人找你過問緣由。若有人人問你意見,就推脫你你一個小小四代子弟,懂得個什麽?但不管結果如何,隻要有利崔氏,你都支持。
如此一來,不管崔氏答不答應,成與不成與你何幹?你一個菜鳥弱雞負個什麽責任?”
崔淞聽完半信半疑,卻轉而問道:“那個房姓子孫乃清河房氏?房氏倒是跟咱們崔氏有姻親。是哪一房的房氏?”
陳楓卻被問住了,便反問道:“清河房氏又是哪家?”
崔淞沒好氣道:“梁國公家。”
對大唐這些王公伯侯,陳楓現在記得住的也就是徐敬業祖父英國公李績和秦王李世民,其他的則是一片空白。其便追問道:“這梁國公又是誰?”
崔淞頓時無語,也舉起手做投降之狀,道:“房謀杜斷裏的房玄齡公,別再問了!”
陳楓倒是有些驚訝:“兩個都姓房。房姓罕見,不會這麽巧吧。”
王孝傑卻不急著迴答。
其先飲了半盅酒,又就了一口菜,頗為享受。見陳楓即將暴走,這才慢悠悠道:“也沒你想得那麽難。
我就跟小讚普講了了個故事:故宰相薛元超,位高權重,死後哀榮無比。其能為子娶齊王之女,卻娶不到五姓之女,直至臨終還抱以為恨,可見五姓尊貴。
所以就跟小讚普說與其向神皇求娶公主,不如轉而求五姓之女。既然求五姓之女,索性就求天下第一等姓---崔氏之女。”
陳楓暗道:這老小子連哄帶騙,也不是沒機會。便忙問道:“小讚普答應了?”
王孝傑點點頭,迴道:“不僅小讚普,就連論欽陵也有所意動。”
大禍得免!陳楓興高采烈,握起王孝傑的糙手就搖了起來:“今後但有吩咐,絕無二話。”
王孝傑掙脫陳楓的爪子,隻道:“這可是你說的!這事沒完呢。”
“您老吩咐,您老吩咐。”陳楓一邊道謝,一邊為王孝傑斟酒。
“就算神皇同意了吐蕃之請,那也要得到你們崔氏首肯才行,否則誰也無可奈何。
你們兩一個是本家,一個是半崔,要打入內部做個媒,說服崔氏。另外不妨推薦個適齡少女來,稍小一點的也行,反正迎親團這一去一迴,怎麽也要個一兩年。”
陳楓恍然大悟:原來今日過來的這兩老家夥囉裏吧嗦鋪墊了這麽多,是給自己和大舅哥挖坑。他們不敢得罪崔氏,卻讓咱們充當冤大頭。
但即便如此,其腦袋裏瞬間就冒出黃毛野丫頭來,接著又升出個念頭:將來兩人在床第上鬧起了矛盾,小讚普光著屁股手無寸鐵的,也不知能不能打得過她。
那畫麵越想越香豔,陳楓竟流著口水發出“嘿嘿”癡笑。
可對麵的崔淞卻一臉苦澀,其心道:“撮合小蕤嫁予蠻夷,我但凡敢提一嘴,先‘架’出崔氏的,必定是我。”
劉延嗣見不得陳楓癡漢模樣,隻嗔道:“事情還沒完呢,你樂個什麽?”
等陳楓迴過神,王孝傑繼續道:“求娶公主的事暫時了了,可文武之試還未完結。我便以京兆府衙無權決定兩國來往為由,跟小讚普說要將此事報由朝廷定奪。至於朝廷肯與不肯,自有迴命。”
“萬一朝廷昏了頭,想換迴四鎮而首肯呢?丟失四鎮的消息必然隨比試傳了開來。這又該如何是好?”眼看有救,此時陳楓有點患得患失。
劉延嗣則冷哼一聲:“他們有張良計,我們也有過牆梯。咱們早商議好了。
一是要朝廷和京兆府遴選比試選手,確保隻贏不輸。
二來將此事嚴格保密,屆時再把場地設在使團駐地,當日派兵把守各城門,限製人員進出。這樣可將影響控製到最小。”
王孝傑則補充道:“我也勸過小讚普,比試未定之前,暫勿聲張,否則萬一出了意外事未成行,兩方就都沒了顏麵,豈不是兩敗俱傷?”
陳楓細細思索,明白這些陰招確實可行,暗道:這兩流(劉)氓(王)確實是官場老油子,不比後世那些經過精心訓練、專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大清朝官員能力差,遇到問題同樣會坑蒙拐騙,睜眼說瞎話而麵不改色,轉移矛盾顧左右而言他,將大事化小,將小事化了。
好在這兩人所做所為,也是為了幫助自己。此時再看向他們倆,越覺可親可愛。
隻是對麵的崔淞卻悶悶不樂,有點心不在焉。
陳楓顧不上崔淞的憂慮,反正他隻姓半個崔,死道友不死貧道,萬一崔氏一族要發作與人,還輪不到他,畢竟有大舅哥這個首惡在前呢。
這家夥解決了近憂,心情大為舒暢,一時高談闊論。
當談到來年的科舉,陳楓向崔淞敬酒:“剛才先生說你這一科當中,我看也是。”
崔淞迴敬了一杯酒,卻也隻是苦笑不語。
與中進士相比,他更願能保留崔姓。
王孝傑也心知崔淞的難處。
當年許敬宗官運亨通,位極人臣,頗受神皇倚重,死後議諡時,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議上諡號為“繆”,此乃惡諡。理由之一便是‘嫁少女於夷落’,批的就是許敬宗貪圖嫁妝,將一女嫁與蠻夷。而博陵崔氏可比許氏尊貴多了,且有許敬宗前車之鑒,他們要是樂意與吐蕃結親,才怪!
這老小子自知理虧,卻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不好安慰他,就隻好轉移話題,其便問向陳楓:“你剛才說什麽‘可惜沒武舉’,是指何意?”
陳楓迴道:“不管秀才、進士,還是什麽明經、明算,都是以文舉士,考的都是詩詞文章。
為何就不能以武舉士?
君子六藝之中,射、禦占其二,再考些行軍布陣的用兵武略,如此可為國家開疆守土來選才。而朝廷有考,民間必學,此乃儲才,可備不時之需。”
在座三位長者連帶一青年,又齊刷刷看向陳楓,各自心道:這家夥雖不學無術,有些時候卻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
劉延嗣與王孝傑偷偷交換了下眼神,隨後便向陳楓道:“這兩天你準備幾件換洗衣裳,去京兆府衙住上幾天。到時一起討論討論這個武舉事宜,我和孝傑兄要聯袂上一道奏折。”
陳楓迴道:“你們想上奏折,何必大費周章去府衙討論,這裏不是一樣?還怕我泄密不成?”
劉延嗣撇了撇嘴,道:“你以為你的屁股已經擦幹淨了?與人鬥毆,不得關你幾天!”
陳楓頓時明了:京兆府違法必究,執法必嚴,而自己也隻因鬥毆之罪去府衙關個幾天,受到懲處。如此避重就輕,對朝廷亦有所交代,算是兩全其美,誰也說不出什麽是非來。
.......
酒席散場時,崔淞向陳楓道:“楓弟,等你準備好了,知會我一聲,我陪著你蹲幾天號子,事情是咱們一起惹出來的,做兄長的,怎好要你一人頂缸?”
陳楓心中竊笑:這大舅哥最近見了不少世麵,打自己的小九九也要道貌岸然來。
但薑還是老的辣,劉王二人齊道:“瞎湊什麽熱鬧,你開春不是要科考麽?怎能留下汙點?此事與你無關。”
崔淞欲哭無淚。這份所謂關懷,他是真心不想要。
待兩人離去,趁女眷尚未圍上來之前,崔淞薅著陳楓衣領,麵露兇相,道:“今日之事,不得對任何人提起。”
陳楓舉手投降,笑道:“他們有張良計,咱們也有過牆梯啊。有個姓房的子孫就說過‘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你隻需按這‘三不大計’行事,便可一推六二五。”
崔淞左右瞅了一瞅,急道:“快快說來。”
“小蕤嫁往吐蕃一事,你勿主動去推。萬一神皇應允,有她老人家頂在前麵,你擔憂個什麽?
而一旦事發,宗族那邊必派人找你過問緣由。若有人人問你意見,就推脫你你一個小小四代子弟,懂得個什麽?但不管結果如何,隻要有利崔氏,你都支持。
如此一來,不管崔氏答不答應,成與不成與你何幹?你一個菜鳥弱雞負個什麽責任?”
崔淞聽完半信半疑,卻轉而問道:“那個房姓子孫乃清河房氏?房氏倒是跟咱們崔氏有姻親。是哪一房的房氏?”
陳楓卻被問住了,便反問道:“清河房氏又是哪家?”
崔淞沒好氣道:“梁國公家。”
對大唐這些王公伯侯,陳楓現在記得住的也就是徐敬業祖父英國公李績和秦王李世民,其他的則是一片空白。其便追問道:“這梁國公又是誰?”
崔淞頓時無語,也舉起手做投降之狀,道:“房謀杜斷裏的房玄齡公,別再問了!”
陳楓倒是有些驚訝:“兩個都姓房。房姓罕見,不會這麽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