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辭官,不做了!迴家沉澱沉澱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91章 辭官,不做了!迴家沉澱沉澱
朱元璋端詳者陸知白手中的玩偶,微微皺眉,有些嫌棄:
“醜得少見……咱還從沒看過,有人能對鹹魚愛不釋手的,莫非是還沒吃夠?”
陸知白早已站起身來,躬身行禮,臉上一本正經,窘迫早已消失無蹤。
他嚴肅的說:“陛下恕罪,兒臣此舉,實則另有深意!”
朱元璋隨手撈起一本賬冊,查看核算情況,哼笑道:
“咱聽聽,你能放出什麽花屁。”
陸知白一副憂國憂民的姿態:
“這鹹魚,乃是節儉清廉的象征!兒臣以此自省,這天下百姓的生活,還有諸多困苦……”
朱元璋頭也不抬的說:“好像聽過了,換套說辭。”
“兒臣算著官員的獎金,想到的,是這獎金依靠無數百姓的稅賦來支撐……”
陸知白邊說邊踱步,聲音愈發洪亮:
“每一文錢,都來之不易!因此兒臣用鹹魚告誡自己,算賬要小心謹慎,無缺無錯。不辜負百姓血汗和陛下信任……”
朱元璋微微抬眉:“果真如此?”
陸知白又捶了鹹魚一下,張開雙臂,仰望屋頂:
“陛下,你聽!這玩偶的叫聲,就像百姓的呐喊!啊~~讓人一個激靈……
這讓兒臣時刻警醒,絲毫不敢懈怠,疲憊煩悶之時,一聽到鹹魚叫喚,頓時戰戰兢兢……”
朱元璋露出思索之色:“雖知道是瞎扯淡,竟也有些道理……
好像世間任何事物,都能被你說出一個理來。你真是天生的教書先生啊!”
他抬頭望著那魚嘴大張的醜陋玩偶,又不禁搖頭失笑:
“巧舌如簧……咱看你倒是挺會找樂子的。”
陸知白露出禮貌的微笑,感覺自己這先天麵試聖體,應當是蒙混過關了。
他知道自己有時候,在抽象方麵頗具天賦。
沒有辦法,誰讓他是一個快樂的零零後呢~
朱元璋瞥了一眼桌上的賬冊,語氣中帶著一絲譏諷:
“你既然這般勤勉,賬算得如何了?”
陸知白神色坦然,答道:
“兒臣已算完大半,進度已經到了百分之七十八……很快就能完成!”
朱元璋這才點點頭。
然而依舊是對已經算好的賬目,做了許多抽查,都是準確無誤,才終於露出滿意之色。
朱元璋站起身來,背負雙手說:“接著算吧。”
他思索片刻,伸出手,把閑魚玩偶撈走了。
然後邁步,就這樣把玩偶沒收了……
“魚子,沒有你我可怎麽活……”
陸知白心中哀嚎,目送糟老頭子離去,唉聲歎氣的繼續算賬。
第三天的下午。
賬目終於是完成了。
這一批的年終獎名單,有五千多人。
還別說,當算完之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那就趕緊去匯報。
武英殿。
“兒臣幸不辱命,本次各品級官員獎金數額,皆已算出,核對兩遍,敬呈禦覽。”
朱元璋露出淡淡笑容,點頭說:“很好。你能堅持完成,倒也不賴。”
陸知白這才提出:“父皇謬讚,兒臣有一事相求……”
朱元璋眼睛微眯,倒是奇怪了:“講!”
陸知白神色凝重:“兒臣請辭去戶部侍郎之職!”
朱元璋眉頭一皺,目光如炬,緊緊盯著陸知白,帶著幾分不悅與威嚴:
“你這狗東西,分明就是想偷懶!咱委你重任,是想磨磨你的性子。
你倒好,才認真幹幾天,就嚷著辭官。這朝堂,戶部,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非也,”陸知白無奈的解釋,“陛下誤會了,戶部事務繁雜,兒臣雖全力為之,但自身才疏學淺,恐難長久勝任。
此次核算賬目,兒臣已竭盡全力,深感力不從心……”
他滿臉的沉痛:“我,太菜了!要下去沉澱沉澱!”
朱元璋皺起眉頭望著他。
陸知白又說:“況且……兒臣年紀尚輕,承蒙陛下厚愛,得以兼任工部侍郎。
這古來少見,已是莫大的殊榮。可於朝廷規製而言,已然有些逾矩……此前有人彈劾此事,兒臣認為彈得對。”
朱元璋聽了,神色也凝重起來,倒是在認真考慮了。
陸知白抬起頭,目光堅定而誠懇,又說:
“朝堂中,賢能之士多如繁星,兒臣不及也。他們才學淵博、經驗豐富,若能居侍郎之位,必能發揮所長,報效國家……”
侍郎就是協助尚書的。
陸知白在戶工兩部,平時也是管事的,隻是管得沒那麽多。
現在,他已經把幾個學生送到了戶部站穩腳跟,又和滕德懋關係不錯,沒有必要自己還待在戶部算賬吧。
朱元璋一時間沉吟不語。
他的目光在陸知白臉上掃過,緩緩開口:
“若是讓你隻任一個職位,你是想留在工部,還是戶部?”
陸知白略一思索,便答道:
“迴陛下,兒臣以為,工部更適合。工部事務雖也繁雜,但多與工程、製造相關,兒臣對此頗有興趣。
且工部之事更需創新與實幹,兒臣願在此處盡心竭力,為陛下分憂。”
朱元璋聞言,微微點頭,似乎對他的迴答還算滿意。
他背著手在殿內踱了幾步,忽然停下腳步,轉身盯著陸知白:
“你該知道,未來的那件大事,工戶兩部都極為重要。
你既然想在工部任職,那就好好練練。”
陸知白點了點頭。
遷都之事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國運,也是對工部的巨大考驗。
他微微躬身答道:
“兒臣定當積累沉澱,早擔大任。”
“嗯,”朱元璋又想起這小子的情況,擺擺手,“這幾天也辛苦你了,迴家去吧。”
“多謝陛下。”陸知白這般應了,卻不挪步。
朱元璋挑眉問:“還有何事?”
陸知白確實有事,說:
“兒臣近來讀書,忽然有一個想法,打算重點關注宋元種種經濟政策。
為此,倒不如專門修書一本,詳細梳理這兩朝的經濟史,也好做參政之用。”
朱元璋聽了,嘴角微翹:
“寫史書?你還想搶翰林院的飯碗?宋元經濟史……倒是新鮮。”
他目光一凝,沉吟起來。
朱元璋端詳者陸知白手中的玩偶,微微皺眉,有些嫌棄:
“醜得少見……咱還從沒看過,有人能對鹹魚愛不釋手的,莫非是還沒吃夠?”
陸知白早已站起身來,躬身行禮,臉上一本正經,窘迫早已消失無蹤。
他嚴肅的說:“陛下恕罪,兒臣此舉,實則另有深意!”
朱元璋隨手撈起一本賬冊,查看核算情況,哼笑道:
“咱聽聽,你能放出什麽花屁。”
陸知白一副憂國憂民的姿態:
“這鹹魚,乃是節儉清廉的象征!兒臣以此自省,這天下百姓的生活,還有諸多困苦……”
朱元璋頭也不抬的說:“好像聽過了,換套說辭。”
“兒臣算著官員的獎金,想到的,是這獎金依靠無數百姓的稅賦來支撐……”
陸知白邊說邊踱步,聲音愈發洪亮:
“每一文錢,都來之不易!因此兒臣用鹹魚告誡自己,算賬要小心謹慎,無缺無錯。不辜負百姓血汗和陛下信任……”
朱元璋微微抬眉:“果真如此?”
陸知白又捶了鹹魚一下,張開雙臂,仰望屋頂:
“陛下,你聽!這玩偶的叫聲,就像百姓的呐喊!啊~~讓人一個激靈……
這讓兒臣時刻警醒,絲毫不敢懈怠,疲憊煩悶之時,一聽到鹹魚叫喚,頓時戰戰兢兢……”
朱元璋露出思索之色:“雖知道是瞎扯淡,竟也有些道理……
好像世間任何事物,都能被你說出一個理來。你真是天生的教書先生啊!”
他抬頭望著那魚嘴大張的醜陋玩偶,又不禁搖頭失笑:
“巧舌如簧……咱看你倒是挺會找樂子的。”
陸知白露出禮貌的微笑,感覺自己這先天麵試聖體,應當是蒙混過關了。
他知道自己有時候,在抽象方麵頗具天賦。
沒有辦法,誰讓他是一個快樂的零零後呢~
朱元璋瞥了一眼桌上的賬冊,語氣中帶著一絲譏諷:
“你既然這般勤勉,賬算得如何了?”
陸知白神色坦然,答道:
“兒臣已算完大半,進度已經到了百分之七十八……很快就能完成!”
朱元璋這才點點頭。
然而依舊是對已經算好的賬目,做了許多抽查,都是準確無誤,才終於露出滿意之色。
朱元璋站起身來,背負雙手說:“接著算吧。”
他思索片刻,伸出手,把閑魚玩偶撈走了。
然後邁步,就這樣把玩偶沒收了……
“魚子,沒有你我可怎麽活……”
陸知白心中哀嚎,目送糟老頭子離去,唉聲歎氣的繼續算賬。
第三天的下午。
賬目終於是完成了。
這一批的年終獎名單,有五千多人。
還別說,當算完之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那就趕緊去匯報。
武英殿。
“兒臣幸不辱命,本次各品級官員獎金數額,皆已算出,核對兩遍,敬呈禦覽。”
朱元璋露出淡淡笑容,點頭說:“很好。你能堅持完成,倒也不賴。”
陸知白這才提出:“父皇謬讚,兒臣有一事相求……”
朱元璋眼睛微眯,倒是奇怪了:“講!”
陸知白神色凝重:“兒臣請辭去戶部侍郎之職!”
朱元璋眉頭一皺,目光如炬,緊緊盯著陸知白,帶著幾分不悅與威嚴:
“你這狗東西,分明就是想偷懶!咱委你重任,是想磨磨你的性子。
你倒好,才認真幹幾天,就嚷著辭官。這朝堂,戶部,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非也,”陸知白無奈的解釋,“陛下誤會了,戶部事務繁雜,兒臣雖全力為之,但自身才疏學淺,恐難長久勝任。
此次核算賬目,兒臣已竭盡全力,深感力不從心……”
他滿臉的沉痛:“我,太菜了!要下去沉澱沉澱!”
朱元璋皺起眉頭望著他。
陸知白又說:“況且……兒臣年紀尚輕,承蒙陛下厚愛,得以兼任工部侍郎。
這古來少見,已是莫大的殊榮。可於朝廷規製而言,已然有些逾矩……此前有人彈劾此事,兒臣認為彈得對。”
朱元璋聽了,神色也凝重起來,倒是在認真考慮了。
陸知白抬起頭,目光堅定而誠懇,又說:
“朝堂中,賢能之士多如繁星,兒臣不及也。他們才學淵博、經驗豐富,若能居侍郎之位,必能發揮所長,報效國家……”
侍郎就是協助尚書的。
陸知白在戶工兩部,平時也是管事的,隻是管得沒那麽多。
現在,他已經把幾個學生送到了戶部站穩腳跟,又和滕德懋關係不錯,沒有必要自己還待在戶部算賬吧。
朱元璋一時間沉吟不語。
他的目光在陸知白臉上掃過,緩緩開口:
“若是讓你隻任一個職位,你是想留在工部,還是戶部?”
陸知白略一思索,便答道:
“迴陛下,兒臣以為,工部更適合。工部事務雖也繁雜,但多與工程、製造相關,兒臣對此頗有興趣。
且工部之事更需創新與實幹,兒臣願在此處盡心竭力,為陛下分憂。”
朱元璋聞言,微微點頭,似乎對他的迴答還算滿意。
他背著手在殿內踱了幾步,忽然停下腳步,轉身盯著陸知白:
“你該知道,未來的那件大事,工戶兩部都極為重要。
你既然想在工部任職,那就好好練練。”
陸知白點了點頭。
遷都之事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國運,也是對工部的巨大考驗。
他微微躬身答道:
“兒臣定當積累沉澱,早擔大任。”
“嗯,”朱元璋又想起這小子的情況,擺擺手,“這幾天也辛苦你了,迴家去吧。”
“多謝陛下。”陸知白這般應了,卻不挪步。
朱元璋挑眉問:“還有何事?”
陸知白確實有事,說:
“兒臣近來讀書,忽然有一個想法,打算重點關注宋元種種經濟政策。
為此,倒不如專門修書一本,詳細梳理這兩朝的經濟史,也好做參政之用。”
朱元璋聽了,嘴角微翹:
“寫史書?你還想搶翰林院的飯碗?宋元經濟史……倒是新鮮。”
他目光一凝,沉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