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為老朱打磨史書之鏡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92章 為老朱打磨史書之鏡
陸知白點頭笑道:
“陛下,宋元兩朝賦稅、錢法、漕運之得失,皆可為大明鏡鑒。
比如前朝濫發紙鈔,致使物價騰湧,百姓以鈔糊牆——
這背後究竟又是什麽原理?該如何避免寶鈔貶值?還可能出現哪些問題?”
他頓了頓:“兒臣鬥膽,想為父皇把曆史這麵‘鏡子’磨得更亮些。”
朱元璋眼睛微眯的思索,說:“這確實也是一件大事……”
幾年前,國庫沒有錢了,就加印寶鈔。
如果那時能有人,把前麵兩朝的紙幣貶值給他講明白,自然不至於如此。
“準了,但每半月,要把書稿送來!”
朱元璋神情嚴肅,聲音洪亮,“你找人好好寫,把錢從哪來、到哪兒去,前朝怎麽貪的,又是怎麽垮的,給咱扒皮拆骨寫明白咯!”
陸知白拱手道:“陛下英明。兒臣打算和幾個學生一起做這件事。也是給大家一個鍛煉的機會。”
朱元璋擺了擺手:“隨你,不影響公務就好……”
“兒臣告退。”陸知白和旁邊錦墩上的鹹魚玩偶對視一眼,美滋滋的出宮去了。
修這宋元經濟史,根本目的還是希望帝王能夠理解經濟財政規律,避免掉進前人掉過的大坑裏。
但陸知白也有別樣的心思——
李文忠府上抓出來的暗樁,或許與海洋有關。
海上勢力,本來就錯綜複雜,不知道會牽扯出什麽來。
如果老朱又為了圖方便,一刀切,或許最近幾十年真的沒有開海之日了。
無法積累財富,就大大影響工業化的進程,如何在全世界搶占先機……
然而。
並不是放開海禁就一定好。
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學宋朝,利用匯率差價,收割世界財富,更應該研究他們遭遇過的問題。
比如官鑄優質銅錢大量外流,民間富商反倒通過走私,積累了大量財富……
再比如,如果海外貿易繁榮了,吸引來大量白銀,通貨膨脹,和萬曆朝一樣銀賤穀貴怎麽辦?
這些東西是需要提前考慮的。
通過有前瞻性的製度設計,來避免以後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
晚上。
廣智侯府。
已進入朝堂為官的學生們齊聚一個小院:夏原吉,楊士奇,蹇義。
還有幾個算不上是學生,但關係不錯的:練子寧,鬱新,趙致遠。
陸知白坐在上首,把一個嶄新的鹹魚玩偶往案頭一戳,翻到《元史·食貨誌》的頁麵:
“今兒,算是戶部開個小會,說正事啊——
我打算修本宋元經濟史,陛下已經準了。這個書,是內參性質,為以後製定政策提供參考。”
夏原吉麵前的案子上,還攤開一本《洪武會計錄》,他雙目微亮的說:
“恩師是要把前朝那些糊塗賬,捋清楚?”
“不止爛賬吧?”楊士奇拎著茶壺挨個倒水,差點倒在蹇義手背上,“上個月工部治河,還挖出前朝埋在堤壩裏的爛錢爛鈔。要我說,這書該叫《錢眼裏的教訓》……”
眾人聞言,不禁發笑。
陸知白也是笑了:“修史不是寫話本子,得把前朝錢糧怎麽生、怎麽死、怎麽爛透了的脈搭準。”
他頓了一頓,又說:“還要單開一章,講一講海外貿易。”
聽了這話,大家頓時都思索起來。
往常聽課聽得認真,就知道陸知白對海洋的重視。
那麽這本經濟史的真正意圖,也就不言而喻了……
“怎麽都不說話?”陸知白眉梢一挑,掃視著眾人,“是不是有反對意見?沒關係,大膽的說出來。”
“噗……”幾人頓時都笑出聲來。
若是有意見,也沒有資格坐在這裏了。
楊士奇笑說:“先生,我們都是聽憑吩咐,等著您講這書到底怎麽修呢。這種專講前朝財貨的書,倒是少見呢。”
陸知白點頭說:“修史比編其他書麻煩多了,尤其是涉及錢糧賬目,要援引的資料多不勝數,大家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眾人紛紛點頭,神情凝重起來。
“我知道年底年初,正是戶部最忙的時候……我們先避開這段時間,做些前期籌備工作……”
陸知白早已計劃周詳,說:
“以後沒這麽忙了,就早點下值,在這個小院裏一起編書,幹一個時辰,爭取一年把這書寫出來。
這兒離大門近。再布置些床鋪,要是晚了,就擱這休息……”
眾人都是點頭,靜待下文。
陸知白分工道:“想要修書,資料是最關鍵的。資料越詳實越好,實在找不到的才算了。”
“修這書不是鬧著玩的,得下苦功夫。原吉,你負責整理兩朝賦稅;士奇,你去查漕運和鹽務;
蹇義,你盯住市舶司的舊賬;子寧,致遠,你們同窗多,多跑腿——翰林院、光祿寺、戶部檔庫、國子監……哪兒有資料就往哪兒鑽。”
最後又對鬱新笑道:“新啊,你擅長交際,經驗豐富,就多去打探消息秘聞,幫著這群小家夥搜尋資料,解決困難。”
對這分工,大家都沒有異議,紛紛點頭領了任務。
陸知白又露出小狐狸般的笑容,盤算道:
“還有太子殿下那邊,應當也會給些支援……八成的資料是可以解決的,就剩下兩成,需要費些功夫。”
……
第二天。
陸知白再次去看望李文忠。
雖說現在治療走上正軌,不太需要他了,但還是要擔好監督之職。
“表哥,今天有沒有上火呀?”陸知白端詳了一番李文忠的氣色,放心許多。
目前,病情沒有反複。
李文忠仍在靜靜讀書,見他來了,抬眼說:“疏通到位,倒也沒有上火。”
頓了一頓,問:“陛下給你的差事,辦完了?”
“可算是辦完了,在小黑屋裏待了三天,算賬!”陸知白端起茶盞,“嚇得我直接把戶部侍郎給辭了!”
李文忠也是搖頭暗笑。
兩人閑聊了一陣子。
陸知白便低聲傳達了老朱的不滿:
“表哥,你的那些幕僚、義子,要是用不上,就早些遣散了吧……”
李文忠眉頭微微一皺,問:“陛下讓你這般知會我?”
陸知白點頭笑道:
“陛下,宋元兩朝賦稅、錢法、漕運之得失,皆可為大明鏡鑒。
比如前朝濫發紙鈔,致使物價騰湧,百姓以鈔糊牆——
這背後究竟又是什麽原理?該如何避免寶鈔貶值?還可能出現哪些問題?”
他頓了頓:“兒臣鬥膽,想為父皇把曆史這麵‘鏡子’磨得更亮些。”
朱元璋眼睛微眯的思索,說:“這確實也是一件大事……”
幾年前,國庫沒有錢了,就加印寶鈔。
如果那時能有人,把前麵兩朝的紙幣貶值給他講明白,自然不至於如此。
“準了,但每半月,要把書稿送來!”
朱元璋神情嚴肅,聲音洪亮,“你找人好好寫,把錢從哪來、到哪兒去,前朝怎麽貪的,又是怎麽垮的,給咱扒皮拆骨寫明白咯!”
陸知白拱手道:“陛下英明。兒臣打算和幾個學生一起做這件事。也是給大家一個鍛煉的機會。”
朱元璋擺了擺手:“隨你,不影響公務就好……”
“兒臣告退。”陸知白和旁邊錦墩上的鹹魚玩偶對視一眼,美滋滋的出宮去了。
修這宋元經濟史,根本目的還是希望帝王能夠理解經濟財政規律,避免掉進前人掉過的大坑裏。
但陸知白也有別樣的心思——
李文忠府上抓出來的暗樁,或許與海洋有關。
海上勢力,本來就錯綜複雜,不知道會牽扯出什麽來。
如果老朱又為了圖方便,一刀切,或許最近幾十年真的沒有開海之日了。
無法積累財富,就大大影響工業化的進程,如何在全世界搶占先機……
然而。
並不是放開海禁就一定好。
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學宋朝,利用匯率差價,收割世界財富,更應該研究他們遭遇過的問題。
比如官鑄優質銅錢大量外流,民間富商反倒通過走私,積累了大量財富……
再比如,如果海外貿易繁榮了,吸引來大量白銀,通貨膨脹,和萬曆朝一樣銀賤穀貴怎麽辦?
這些東西是需要提前考慮的。
通過有前瞻性的製度設計,來避免以後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
晚上。
廣智侯府。
已進入朝堂為官的學生們齊聚一個小院:夏原吉,楊士奇,蹇義。
還有幾個算不上是學生,但關係不錯的:練子寧,鬱新,趙致遠。
陸知白坐在上首,把一個嶄新的鹹魚玩偶往案頭一戳,翻到《元史·食貨誌》的頁麵:
“今兒,算是戶部開個小會,說正事啊——
我打算修本宋元經濟史,陛下已經準了。這個書,是內參性質,為以後製定政策提供參考。”
夏原吉麵前的案子上,還攤開一本《洪武會計錄》,他雙目微亮的說:
“恩師是要把前朝那些糊塗賬,捋清楚?”
“不止爛賬吧?”楊士奇拎著茶壺挨個倒水,差點倒在蹇義手背上,“上個月工部治河,還挖出前朝埋在堤壩裏的爛錢爛鈔。要我說,這書該叫《錢眼裏的教訓》……”
眾人聞言,不禁發笑。
陸知白也是笑了:“修史不是寫話本子,得把前朝錢糧怎麽生、怎麽死、怎麽爛透了的脈搭準。”
他頓了一頓,又說:“還要單開一章,講一講海外貿易。”
聽了這話,大家頓時都思索起來。
往常聽課聽得認真,就知道陸知白對海洋的重視。
那麽這本經濟史的真正意圖,也就不言而喻了……
“怎麽都不說話?”陸知白眉梢一挑,掃視著眾人,“是不是有反對意見?沒關係,大膽的說出來。”
“噗……”幾人頓時都笑出聲來。
若是有意見,也沒有資格坐在這裏了。
楊士奇笑說:“先生,我們都是聽憑吩咐,等著您講這書到底怎麽修呢。這種專講前朝財貨的書,倒是少見呢。”
陸知白點頭說:“修史比編其他書麻煩多了,尤其是涉及錢糧賬目,要援引的資料多不勝數,大家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眾人紛紛點頭,神情凝重起來。
“我知道年底年初,正是戶部最忙的時候……我們先避開這段時間,做些前期籌備工作……”
陸知白早已計劃周詳,說:
“以後沒這麽忙了,就早點下值,在這個小院裏一起編書,幹一個時辰,爭取一年把這書寫出來。
這兒離大門近。再布置些床鋪,要是晚了,就擱這休息……”
眾人都是點頭,靜待下文。
陸知白分工道:“想要修書,資料是最關鍵的。資料越詳實越好,實在找不到的才算了。”
“修這書不是鬧著玩的,得下苦功夫。原吉,你負責整理兩朝賦稅;士奇,你去查漕運和鹽務;
蹇義,你盯住市舶司的舊賬;子寧,致遠,你們同窗多,多跑腿——翰林院、光祿寺、戶部檔庫、國子監……哪兒有資料就往哪兒鑽。”
最後又對鬱新笑道:“新啊,你擅長交際,經驗豐富,就多去打探消息秘聞,幫著這群小家夥搜尋資料,解決困難。”
對這分工,大家都沒有異議,紛紛點頭領了任務。
陸知白又露出小狐狸般的笑容,盤算道:
“還有太子殿下那邊,應當也會給些支援……八成的資料是可以解決的,就剩下兩成,需要費些功夫。”
……
第二天。
陸知白再次去看望李文忠。
雖說現在治療走上正軌,不太需要他了,但還是要擔好監督之職。
“表哥,今天有沒有上火呀?”陸知白端詳了一番李文忠的氣色,放心許多。
目前,病情沒有反複。
李文忠仍在靜靜讀書,見他來了,抬眼說:“疏通到位,倒也沒有上火。”
頓了一頓,問:“陛下給你的差事,辦完了?”
“可算是辦完了,在小黑屋裏待了三天,算賬!”陸知白端起茶盞,“嚇得我直接把戶部侍郎給辭了!”
李文忠也是搖頭暗笑。
兩人閑聊了一陣子。
陸知白便低聲傳達了老朱的不滿:
“表哥,你的那些幕僚、義子,要是用不上,就早些遣散了吧……”
李文忠眉頭微微一皺,問:“陛下讓你這般知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