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橫豎不管怎麽著都是他得利?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38章 橫豎不管怎麽著都是他得利?
很快陸知白就決定了,誰想去誰就去吧。
反正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也不止一個,走兩個天也不會塌。
那就讓劉芳和李典一起去,劉芳擔任總理河道,李典擔任副的。
再給他們安排一些手下。
這一次,科學院一定要抓住機會。
一直以來,陸知白都積極的給學生們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比方說有的人學會了某種技術,就可以去跟那些富商合作,開班授課做講師。
總之,一些生產工具進化,使得京師周邊出現了各式作坊,也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
但科學院一直主抓技術,也是不行的。
腰杆不夠硬啊。
在朝為官的這一批學生,都是曆史中有名有姓的重臣。
陸知白也培養了王青山、張大順等普通人家的子弟,但這還是不夠。
要多給他們爭取機會。
當天陸知白就去了一趟皇家科學院,把事情吩咐了下去。
之後的兩天時間,科學院就開始選拔學生。
倒是有一百多個人積極報名。
大家又不傻。
治河這項技能,就跟做鍾表一樣,一旦學會了,是可以吃一輩子的!
雖說他們現在對治河是啥也不會,頂多小的時候,下雨天玩過泥巴排水溝……
但是沒關係啊。
科學院這邊的風氣就是——會不會不重要,敢不敢最重要!
不會沒事兒,先逮住這個機會,然後邊幹邊學!
最後,選派出了二十多個人高馬大,能吃苦,聽話,腦子靈活好使的學生。
陸知白便把他們送給劉芳和李典打下手。
這兩天的時間,他也沒有閑著。
寫了一本詳細的治河方略,可以說是絞盡腦汁的迴想曆史中的諸多治水手段。
關鍵還得貼合時代條件。
其實他很建議在黃河中上遊建設一個水庫,就是小浪底。
可以實現防洪、抗旱、生態保持、調控漕運等功能……
這想法雖好,但實施難度太大。所以根本就沒提。
陸知白把這方略呈給朱元璋。
得到的評價是:
“就依照這個書來治!要是證明有效,就刊印給各地官府!”
沒幾天。
總理河道的一行人,就向著開封出發了。
這個時候,消息已經傳出了六部,在朝堂和民間廣泛地傳開了。
自從年初的太湖劫鈔案之後,就沒有什麽大事了,京爺們正閑得無聊。
驟然聽聞八月份開封將有水患,頓時就激起了許多人的好奇。
就連一些大臣得知之後,私底下也是議論過無數迴了。
“你說他是怎麽知道八月份會有決口的?”
“怎會這般精確?難道真的是可以觀測得知?但黃河漲不漲水,或許就是一場雨的事兒,這怎麽能知道?”
“嗐,想太多了,依我看呐,就是個賭。夏天本身就多雨,正是北方的雨季,黃河會漲水,不是很正常嗎?
反正要麽漲,要麽不漲。現在提前治理,到時候沒有發生水患,豈不就是他的功勞?”
“哈哈,但那時要是真的決口了呢?”
“那不就更說明他預測對了嗎?未卜先知了不是?”
“喲,橫豎不管怎麽著都是他得利?立於不敗之地呀。”
“就是,瞧瞧人家這心眼子,怪不得能平步青雲,多學著點吧你們……”
“話也不能這麽說,不管怎樣,治水都是一件大事,遲早都要做的。若是真治得好,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啊。”
“那咱們就等著看吧,看看到底會不會決口,治理的效果又如何~”
“可不要大張旗鼓的,結果到最後,也沒有改變多少……”
民間的議論,就要更加繁雜許多,說什麽的都有。
雖然大部分人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終究離南京太遙遠了,他們是感受不到開封人民的心情。
然而卻有人較真。
為了八月份,開封黃河會不會決口爭執起來。
一些人說的信誓旦旦,用這個方法那個占卜得出來的,八月黃河必定會決口。
有些人確實根本不信,懷疑他們是不是被誰收買了,在傳謠言呢?
因此,倒是有些賭場,趁機開盤坐莊,開起了賭局。
原本大家都是買兩個錢,湊個熱鬧的。
但是隨著兩派人的爭執,盤中資金增多,這賭局,倒是一天天的火熱起來……
……
“外麵有些人在傳,少爺您真的是仙童轉世。”李默在匯報外麵的輿情。
頓了一頓,又說:“但也有人特別討厭,說您是……妖怪化身……”
朱長樂皺眉問道:“什麽妖?”
李默猶豫片刻:“說是青丘狐妖呢……”
“哈哈哈!”陸知白躺在搖椅上,差點笑死,“這誰啊?怎麽不去寫聊齋~”
而朱長樂原本心中有一絲不悅,聞言看著他俊美依舊的容顏,也是笑了出來,覺得有時候,這或許也沒說錯……
陸知白躺了一陣子,起身伸著懶腰:“再給五哥寫封信~”
……
開封。
一大早,陸知白的學生王青山就來了周王府,拜見親王。
原本他在鄭州修路,但那邊的工程量大大減少。
陸知白便給了他一封信,叫他過來輔助治河。
有些河段彎度大,流速快,原本的河堤不夠牢固,最好是用上水泥混凝土。
所以王青山到了開封之後,就先過來拜山頭。
因為陸知白叮囑學生們,要和周王打好關係,有什麽事情還可以請王府出手相助。
“恁這幾年主持修路,倒是幹得不錯,俺也聽說了,”周王朱橚吃過早餐,正在喝茶,笑道,
“放心,駙馬的學生就是俺的學生,有什麽困難不要客氣……”
“多謝王爺。”王青山連忙拱手鞠了一躬。
朱橚又拿起一旁桌上的一個玻璃皿,仔細端詳著裏頭的小綠毛。
這就是青黴素的黴菌,經過多次雜交、提純。
他已經養很久了,雖然知道黴菌不知死過多少代了,但還是慢慢的養出了感情,像寵物一般……
王青山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雙手呈上:
“老師有一封信,托我轉交給王爺。”
朱橚聞言雙眼一亮:“真的啊?噫,快拿來!”
很快陸知白就決定了,誰想去誰就去吧。
反正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也不止一個,走兩個天也不會塌。
那就讓劉芳和李典一起去,劉芳擔任總理河道,李典擔任副的。
再給他們安排一些手下。
這一次,科學院一定要抓住機會。
一直以來,陸知白都積極的給學生們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比方說有的人學會了某種技術,就可以去跟那些富商合作,開班授課做講師。
總之,一些生產工具進化,使得京師周邊出現了各式作坊,也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
但科學院一直主抓技術,也是不行的。
腰杆不夠硬啊。
在朝為官的這一批學生,都是曆史中有名有姓的重臣。
陸知白也培養了王青山、張大順等普通人家的子弟,但這還是不夠。
要多給他們爭取機會。
當天陸知白就去了一趟皇家科學院,把事情吩咐了下去。
之後的兩天時間,科學院就開始選拔學生。
倒是有一百多個人積極報名。
大家又不傻。
治河這項技能,就跟做鍾表一樣,一旦學會了,是可以吃一輩子的!
雖說他們現在對治河是啥也不會,頂多小的時候,下雨天玩過泥巴排水溝……
但是沒關係啊。
科學院這邊的風氣就是——會不會不重要,敢不敢最重要!
不會沒事兒,先逮住這個機會,然後邊幹邊學!
最後,選派出了二十多個人高馬大,能吃苦,聽話,腦子靈活好使的學生。
陸知白便把他們送給劉芳和李典打下手。
這兩天的時間,他也沒有閑著。
寫了一本詳細的治河方略,可以說是絞盡腦汁的迴想曆史中的諸多治水手段。
關鍵還得貼合時代條件。
其實他很建議在黃河中上遊建設一個水庫,就是小浪底。
可以實現防洪、抗旱、生態保持、調控漕運等功能……
這想法雖好,但實施難度太大。所以根本就沒提。
陸知白把這方略呈給朱元璋。
得到的評價是:
“就依照這個書來治!要是證明有效,就刊印給各地官府!”
沒幾天。
總理河道的一行人,就向著開封出發了。
這個時候,消息已經傳出了六部,在朝堂和民間廣泛地傳開了。
自從年初的太湖劫鈔案之後,就沒有什麽大事了,京爺們正閑得無聊。
驟然聽聞八月份開封將有水患,頓時就激起了許多人的好奇。
就連一些大臣得知之後,私底下也是議論過無數迴了。
“你說他是怎麽知道八月份會有決口的?”
“怎會這般精確?難道真的是可以觀測得知?但黃河漲不漲水,或許就是一場雨的事兒,這怎麽能知道?”
“嗐,想太多了,依我看呐,就是個賭。夏天本身就多雨,正是北方的雨季,黃河會漲水,不是很正常嗎?
反正要麽漲,要麽不漲。現在提前治理,到時候沒有發生水患,豈不就是他的功勞?”
“哈哈,但那時要是真的決口了呢?”
“那不就更說明他預測對了嗎?未卜先知了不是?”
“喲,橫豎不管怎麽著都是他得利?立於不敗之地呀。”
“就是,瞧瞧人家這心眼子,怪不得能平步青雲,多學著點吧你們……”
“話也不能這麽說,不管怎樣,治水都是一件大事,遲早都要做的。若是真治得好,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啊。”
“那咱們就等著看吧,看看到底會不會決口,治理的效果又如何~”
“可不要大張旗鼓的,結果到最後,也沒有改變多少……”
民間的議論,就要更加繁雜許多,說什麽的都有。
雖然大部分人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終究離南京太遙遠了,他們是感受不到開封人民的心情。
然而卻有人較真。
為了八月份,開封黃河會不會決口爭執起來。
一些人說的信誓旦旦,用這個方法那個占卜得出來的,八月黃河必定會決口。
有些人確實根本不信,懷疑他們是不是被誰收買了,在傳謠言呢?
因此,倒是有些賭場,趁機開盤坐莊,開起了賭局。
原本大家都是買兩個錢,湊個熱鬧的。
但是隨著兩派人的爭執,盤中資金增多,這賭局,倒是一天天的火熱起來……
……
“外麵有些人在傳,少爺您真的是仙童轉世。”李默在匯報外麵的輿情。
頓了一頓,又說:“但也有人特別討厭,說您是……妖怪化身……”
朱長樂皺眉問道:“什麽妖?”
李默猶豫片刻:“說是青丘狐妖呢……”
“哈哈哈!”陸知白躺在搖椅上,差點笑死,“這誰啊?怎麽不去寫聊齋~”
而朱長樂原本心中有一絲不悅,聞言看著他俊美依舊的容顏,也是笑了出來,覺得有時候,這或許也沒說錯……
陸知白躺了一陣子,起身伸著懶腰:“再給五哥寫封信~”
……
開封。
一大早,陸知白的學生王青山就來了周王府,拜見親王。
原本他在鄭州修路,但那邊的工程量大大減少。
陸知白便給了他一封信,叫他過來輔助治河。
有些河段彎度大,流速快,原本的河堤不夠牢固,最好是用上水泥混凝土。
所以王青山到了開封之後,就先過來拜山頭。
因為陸知白叮囑學生們,要和周王打好關係,有什麽事情還可以請王府出手相助。
“恁這幾年主持修路,倒是幹得不錯,俺也聽說了,”周王朱橚吃過早餐,正在喝茶,笑道,
“放心,駙馬的學生就是俺的學生,有什麽困難不要客氣……”
“多謝王爺。”王青山連忙拱手鞠了一躬。
朱橚又拿起一旁桌上的一個玻璃皿,仔細端詳著裏頭的小綠毛。
這就是青黴素的黴菌,經過多次雜交、提純。
他已經養很久了,雖然知道黴菌不知死過多少代了,但還是慢慢的養出了感情,像寵物一般……
王青山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雙手呈上:
“老師有一封信,托我轉交給王爺。”
朱橚聞言雙眼一亮:“真的啊?噫,快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