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機構改組
錯穿末世,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作者:儾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大家都充分表達觀點後,張曉草道,“我們團隊目前的組織機構主要分軍、政兩套係統,軍事機構的調整做如下安排:
1、 目前的十二個戰隊改組為排,每排新增一個後勤保障班,每班10人,每排共40人。
2、 每三個排編組為一個連隊,按照連隊序列號任命五位連長,一至四連分別為高天、林一飛、吳達、馬琪。參與東部山梁防禦的內衛隊成立第五個連隊,連長為周晨。
3、 一連連長高天,兼任一連一排排長,二排長薑東旭,三排長王旭;二連連長林一飛,兼任二連一排排長,二排長馬少安,三排長馬少平;三連連長吳達,兼任三連一排排長,二排長靳濤,三排長陳新(新任命);四連連長馬琪,兼任四連一排排長,二排長張誌江,三排長丁寧(新任命);五連連長周晨,兼任五連一排排長,二排長林琳,三排長劉勇(新任命),各連隊班、組長由連長自行選派任命。
4、 由陳雯鑫以連長職級抽調各排無人機偵查和通訊力量,組建偵察通訊排,錢程、餘良任副排長(錢程為副連級),編製40人。
5、 由李奚以連長職級組建糾察排,編製30人。
6、 原指令部、參謀部、裝備部設置不變,撤銷情報部、紀律部。
7、 由我、高天、林一飛組成五人委員會,指揮權高於各連連長。
八、改組後,各連隊空編優先從內衛隊增選。
九、因為其他幸存者團隊對我們的威脅不大,各連隊值守城牆也分擔了內衛隊絕大部分職能,所以內衛隊縮編為100人左右,由楊璐牽頭把內衛隊改組為三個連,每連設置三個排,連、排、班、組長由楊隊長自行任命。
民政機構的調整做如下安排:
1、 執委會的職能和組成人員不變;
2、 綜合協調組增加人力資源管理和協調職能,仍然由張光偉負責,蘇占海、趙雨秋(錢程的妻子)任副組長。
3、 由張利牽頭組建民政部,設部長一人,副部長三人,負責民生民政和後勤保障的具體工作。
四、由張利牽頭組建教育部,負責構建團隊的教育體係。
五、由唐欣牽頭改組物資保障部,唐莉莉、葉紅任副部長,統管所有物資。
六、由陳力任建築工程部部長,設三位副部長,具體人選由陳力提名,執委會通過後生效。
4、 由王偉牽頭改組醫療組為醫療保障部,陳偉傑、張靚任副部長,負責衛生健康和防疫工作。
5、 在每個區隊設置一個區隊管委會,負責各區隊日常協調管理工作,管委會由五人組成,設區隊長一人,副區隊長一人,安保主任一人,物資庫管員兩人,具體人選由各區隊自選產生。由綜合協調組製定選舉辦法,執委會通過後立即執行。
6、 由楊璐牽頭,以內衛隊為主體組建內衛安全部,,負責住地內部安全保衛和秩序維持工作。
7、 各部自行組建內設機構,形成書麵報告,由執委會審批。
8、 由滕京教授牽頭組建研發規劃部,王伯鬆和李勇任副部長,負責製定團隊中長期研發規劃,並組織落實,原農牧組、地熱發電站歸口於研發規劃部,能源、交通、通訊等技術工作和住地內的設施、設備均歸口在研發規劃部管理。”
不等其他人提問,張曉草直接解釋道,“現代科學技術體係有高度分化又高度統一的特點,從統籌力量、合理規劃的角度來考慮,研發規劃部必須兼顧各個課題組在人力、技術和信息等方麵的交叉需求,所以在初始階段,隻能混合組成一個大的部門,運作成熟後,再更具實際情況和團隊需要進行剝離分組。”
見大家表情釋然後,張曉草繼續道,“安全形勢好轉,團隊規模擴大,所以我們這次機構改組的主要目的是把重心朝生產發展的方向上調整。這個改組方案隻是幾位執委內部討論後提出的一個框架,需要大家研究討論。”
說到這裏,張曉草停了下來,認真的思索了一會,等大家都停下了手中記錄的筆,疑惑的看向自己時,才又說道,“說實話,團隊規模擴大後,我心中很不安。作為團長的我,隻是一個外語專業大三的學生,作為團隊領導層的大家,也缺乏領導和管理方麵的知識、經驗和能力,但為了維持團隊的安全和正常運轉,大家跟著我在戰鬥中和喪屍拚殺、在勞動中受苦受累受傷。
迴想過往,很多決定是我獨斷專行,我承受這些危險和辛苦是自作自受,但讓親人和朋友們跟著我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和壓力、經曆不必要的危險和苦難卻讓我感到不安和愧疚。
我時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如果我們之前選擇控製團隊規模,隻招納一些技術人員,隻要啟動了山穀住地內的設備,大家一定會過的比現在好很多,......”
高天打斷了張曉草的話,“曉草,你不能這樣想,更不必愧疚什麽,救更多的人是大家都同意的,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支持你的決定。”
會場內的人也此起彼伏道:
“是啊,曉草,你沒做錯什麽。”
“曉草,我們支持你。”
......
林一飛道,“曉草,因為大家同意你的做法,我們才始終凝聚在一起,你從來沒有強迫自己人做什麽,也沒有限製過任何人的自由,不同意你的做法,自行離團就是了,既然選擇跟著你走,那肯定是因為認同你的做法。
或許我們這樣的領導層缺乏經驗,能力也有不足,但隻要我們堅持團結、互助、平等的理念,堅持公正公平的關愛每位幸存者,那就始終走在大家所堅持和認同的道路上,即便管理上有不足,也不會走大差。
你想想真正吃人肉和惡魔陳建彬,想想自私無恥的馮凱,再想想掙紮在溫飽線上的其他團隊,與那些團長比起來,你所做的已經好了無數倍,或許在團隊的發展中有你不擅長的領域,但哪裏會有全能的領導者呢?”
1、 目前的十二個戰隊改組為排,每排新增一個後勤保障班,每班10人,每排共40人。
2、 每三個排編組為一個連隊,按照連隊序列號任命五位連長,一至四連分別為高天、林一飛、吳達、馬琪。參與東部山梁防禦的內衛隊成立第五個連隊,連長為周晨。
3、 一連連長高天,兼任一連一排排長,二排長薑東旭,三排長王旭;二連連長林一飛,兼任二連一排排長,二排長馬少安,三排長馬少平;三連連長吳達,兼任三連一排排長,二排長靳濤,三排長陳新(新任命);四連連長馬琪,兼任四連一排排長,二排長張誌江,三排長丁寧(新任命);五連連長周晨,兼任五連一排排長,二排長林琳,三排長劉勇(新任命),各連隊班、組長由連長自行選派任命。
4、 由陳雯鑫以連長職級抽調各排無人機偵查和通訊力量,組建偵察通訊排,錢程、餘良任副排長(錢程為副連級),編製40人。
5、 由李奚以連長職級組建糾察排,編製30人。
6、 原指令部、參謀部、裝備部設置不變,撤銷情報部、紀律部。
7、 由我、高天、林一飛組成五人委員會,指揮權高於各連連長。
八、改組後,各連隊空編優先從內衛隊增選。
九、因為其他幸存者團隊對我們的威脅不大,各連隊值守城牆也分擔了內衛隊絕大部分職能,所以內衛隊縮編為100人左右,由楊璐牽頭把內衛隊改組為三個連,每連設置三個排,連、排、班、組長由楊隊長自行任命。
民政機構的調整做如下安排:
1、 執委會的職能和組成人員不變;
2、 綜合協調組增加人力資源管理和協調職能,仍然由張光偉負責,蘇占海、趙雨秋(錢程的妻子)任副組長。
3、 由張利牽頭組建民政部,設部長一人,副部長三人,負責民生民政和後勤保障的具體工作。
四、由張利牽頭組建教育部,負責構建團隊的教育體係。
五、由唐欣牽頭改組物資保障部,唐莉莉、葉紅任副部長,統管所有物資。
六、由陳力任建築工程部部長,設三位副部長,具體人選由陳力提名,執委會通過後生效。
4、 由王偉牽頭改組醫療組為醫療保障部,陳偉傑、張靚任副部長,負責衛生健康和防疫工作。
5、 在每個區隊設置一個區隊管委會,負責各區隊日常協調管理工作,管委會由五人組成,設區隊長一人,副區隊長一人,安保主任一人,物資庫管員兩人,具體人選由各區隊自選產生。由綜合協調組製定選舉辦法,執委會通過後立即執行。
6、 由楊璐牽頭,以內衛隊為主體組建內衛安全部,,負責住地內部安全保衛和秩序維持工作。
7、 各部自行組建內設機構,形成書麵報告,由執委會審批。
8、 由滕京教授牽頭組建研發規劃部,王伯鬆和李勇任副部長,負責製定團隊中長期研發規劃,並組織落實,原農牧組、地熱發電站歸口於研發規劃部,能源、交通、通訊等技術工作和住地內的設施、設備均歸口在研發規劃部管理。”
不等其他人提問,張曉草直接解釋道,“現代科學技術體係有高度分化又高度統一的特點,從統籌力量、合理規劃的角度來考慮,研發規劃部必須兼顧各個課題組在人力、技術和信息等方麵的交叉需求,所以在初始階段,隻能混合組成一個大的部門,運作成熟後,再更具實際情況和團隊需要進行剝離分組。”
見大家表情釋然後,張曉草繼續道,“安全形勢好轉,團隊規模擴大,所以我們這次機構改組的主要目的是把重心朝生產發展的方向上調整。這個改組方案隻是幾位執委內部討論後提出的一個框架,需要大家研究討論。”
說到這裏,張曉草停了下來,認真的思索了一會,等大家都停下了手中記錄的筆,疑惑的看向自己時,才又說道,“說實話,團隊規模擴大後,我心中很不安。作為團長的我,隻是一個外語專業大三的學生,作為團隊領導層的大家,也缺乏領導和管理方麵的知識、經驗和能力,但為了維持團隊的安全和正常運轉,大家跟著我在戰鬥中和喪屍拚殺、在勞動中受苦受累受傷。
迴想過往,很多決定是我獨斷專行,我承受這些危險和辛苦是自作自受,但讓親人和朋友們跟著我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和壓力、經曆不必要的危險和苦難卻讓我感到不安和愧疚。
我時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如果我們之前選擇控製團隊規模,隻招納一些技術人員,隻要啟動了山穀住地內的設備,大家一定會過的比現在好很多,......”
高天打斷了張曉草的話,“曉草,你不能這樣想,更不必愧疚什麽,救更多的人是大家都同意的,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支持你的決定。”
會場內的人也此起彼伏道:
“是啊,曉草,你沒做錯什麽。”
“曉草,我們支持你。”
......
林一飛道,“曉草,因為大家同意你的做法,我們才始終凝聚在一起,你從來沒有強迫自己人做什麽,也沒有限製過任何人的自由,不同意你的做法,自行離團就是了,既然選擇跟著你走,那肯定是因為認同你的做法。
或許我們這樣的領導層缺乏經驗,能力也有不足,但隻要我們堅持團結、互助、平等的理念,堅持公正公平的關愛每位幸存者,那就始終走在大家所堅持和認同的道路上,即便管理上有不足,也不會走大差。
你想想真正吃人肉和惡魔陳建彬,想想自私無恥的馮凱,再想想掙紮在溫飽線上的其他團隊,與那些團長比起來,你所做的已經好了無數倍,或許在團隊的發展中有你不擅長的領域,但哪裏會有全能的領導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