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打滿算也就眯了一個多時辰,莫小豐就被小棗喚醒了。
得知是陳長猷在衙外求見,他頓時困意全無,翻身跳下床,一邊吩咐請陳長猷到中和堂等候,一邊催促小棗服侍他洗漱,更衣。
“小棗,你按二公子的吩咐請人去吧,我來服侍二公子。”一個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年輕侍女走了進來,操著江南口音衝小棗說道。
小棗似是與她頗為熟稔,向這侍女交待了兩句,便匆匆去了。
“你。。。是文錦?江左人氏?"趁著侍女服侍他更衣的機會,莫小豐問道。
文錦兩頰飛上一抹紅暈,俯首幫他整理著袍服,低低的聲音答道:“年初二公子來向我家夫人辭行時,還見過婢子,這才過了多久,就不認得了嗎?”
“啊,你長高了。。。郡主住到別處去了,你怎麽還留在這裏?”莫小豐明知故問道。
“郡主見二公子身邊隻有小棗一人,擔心照顧不周,特留婢子留下幫襯著些。”
“郡主多慮了。”莫小豐邊朝外走邊說道,“她尚知避嫌,不肯在此落腳,留下你又算什麽?郡主現住在戚裏,你迴她那裏吧。”
文錦愣住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莫小豐來到中和堂外時,看見堂外筆直地跪著一個軍士。他從這人身旁走過,打量了他一眼,覺得此人頗為眼熟,卻想不起在哪裏見過他了。
軍士首先認出了他,立馬叩頭道:“罪卒穀小乙叩見太原公。”
"穀小乙?你怎麽會在這裏?"聽到他自報姓名,莫小豐才想起此人正是在洛陽金墉城擔任守衛的司空府親衛什長穀小乙,驚訝地問道。
這時,陳長猷從堂內迎了出來,請他入堂敘話,並對穀小乙說道:“你也進來吧,先說說你的事。"
穀小乙爬起身,跟隨兩人進了中和堂,依舊跪倒在地,衝上叩頭道:“小的有罪,請太原公責罰。”
"先別忙著請罪,快說說,到底出了什麽事?”莫小豐掃了一眼在下首落座的陳長猷,沉聲問道。
“是。小的奉命解送犯人程百裏上京,因昨日錯過了時辰,被擋在城外,隻得到城東十裏的朱家堡借宿一晚,可是今早起卻發現程百裏不見了。小的雖帶人立即對朱家堡及周邊進行了搜索,卻沒有任何收獲。懇請太原公從速下令,畫影圖形,緝捕程百裏。”穀小乙神色怏怏地稟報道。
“你是何時發覺程百裏失蹤的?”莫小豐暗吃了一驚,忙問。
“大約不到五更時分吧。當時小的起夜,順便到隔壁瞅了一眼,結果發現屋內隻留有一副枷鎖,程百裏人卻不見了。小的連忙喚醒同在一屋睡著的兩名兄弟,他們都說不知犯人什麽時候逃走的。”
陳長猷接著穀小乙的話,補充道:“在下路遇正在四下尋人的穀什長,問明情況後,曾隨他前往關押程百裏的房間粗略勘察過,發現遺落在床上的那副枷鎖是被人用鐵針之類的物件捅開的,據此,不排除有人協助犯人潛逃的可能。目下,穀什長所帶的幾名兄弟都留在朱家堡看管堡內的居民,請太原公在通令緝拿程百裏之外,速派一能吏前往朱家堡進行偵訊。”
“來人,帶穀什長前去繪影圖形,傳令緝捕逃犯程百裏。”莫小豐當即傳命道。
有軍士應聲而入,帶著穀小乙離開了。
莫小豐心裏惦記著“冶廬”遇襲一案,一俟堂內隻留下他和陳長猷二人,便開口問道:“陳參軍昨日前往'冶廬'察看,可有什麽發現嗎?”
“有。"陳長猷頷首道。
“哦?願聞其詳。"莫小豐眼中放出了光,忙問。
“為了對案發現場進行仔細勘察,長猷未及稟明,在'冶廬'滯留了一夜,叫太原公擔心了。”陳長猷在座中拱了拱手,首先致歉道。
莫小豐衝他擺擺手,一雙眼睛直盯著他,迫切地等待著下文。
“根據現場勘察的結果,長猷有兩點疑惑,欲當麵求教。”陳長猷依舊氣定神閑地說道。
"求教決不敢當,參軍但請直言。”
"請問太原公,您認為襲擊'冶廬'的這夥人是從何處進入‘冶廬'的?”陳長猷像是在考查莫小豐的觀察,判斷力,問道。
“'冶廬'東西南三麵環山,大隊人馬皆難以迅速進入,隻有北麵的入口可以進出。對方應是從此處突入‘冶廬'的。”莫小豐迴想著“冶廬”所處的地形,答道。
"好。那麽您估算過沒有,自'冶廬'北麵入口處至穀內屋舍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大約三四百步吧。”
“很好。那麽請問太原公,若是至少二三十人自北麵入口強行闖入,以最快的速度分別奔向各間屋舍,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將穀內三十餘人盡行斬殺,當然,還須製服長樂公和他的幾位大弟子,最快需要多長時間?"
莫小豐認真想了想,覺得著實難以迴答這個問題,靈機一動,反問道:“莫非陳參軍以為'冶廬'內有內奸?”
陳長猷微微搖了搖頭,說道:"即便真的有內奸側應,想要突破入口,迅速將散處於各排,各間屋內的穀內人盡數斬殺,至少也需要一刻鍾的光景吧。在這長達一刻鍾的時間裏,對方竟未遇到任何抵抗,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就屠盡了所有人,這豈不是一樁怪事?”
“也不能說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吧?”莫小豐迴憶起在種長樂所居房內看到的一片狼籍景象,喃喃質疑道。
“長猷曾向留守'冶廬'的軍士們逐個詢問了每位死者的情形,並仔細查看了每一具屍身,確認絕大多數人在死前並未與人發生過打鬥,因而對是否真的有外敵洗劫'冶廬'產生了懷疑。"
莫小豐的眼睛瞪大了,難以置信地望著陳長猷。
陳長猷神色凝重地衝他點了點頭,又道:“另一個發現也佐證了在下的這一疑慮:在逐一檢視每位死者的致命傷口時,在下驚奇地發現,除了其中一兩位死者是被人以利劍刺穿心髒身亡外,所有人都是死於割喉,並且各人咽部的傷口形狀,深淺極其相似。對此,太原公不覺得太過反常嗎?”
“你是說殺死他們的都是同一個人?”莫小豐大驚失色道。
"這倒未必。不過,倘若是三四位精擅劍術的高手同時動手殺人,倒有可能留下如此相似的傷口。”
當聽到陳長猷猜測兇手有三四人時,莫小豐的頭腦之中首先閃過的便是種長樂和他門下的四大弟子,可隨即又否定了這一荒唐的想法,提醒道:“還有一人,係身中毒針後逃出'冶廬',後因毒發死在了我衙署的值房,正是因為此人,我才得知'冶廬'遇襲的消息。對於此人,陳參軍怎麽看?”
"奇怪啊,'冶廬'除了北麵唯一的入口外,東西南三麵都是數十丈高的懸崖峭壁,此人是怎麽逃出來的呢?”陳長猷也蹙眉不解道。
"因為此人係身中毒針而亡,原本我懷疑帶人偷襲'冶廬'的是長樂公的宿敵雪隼。方才聽陳參軍一席話,似乎對方的功夫尚在雪隼之上,否則長樂公也不至於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人血洗了'冶廬'。"莫小豐歎息道。
"雪隼?他怎麽會出現在鄴都附近?"陳長猷警覺地問道。
得知是陳長猷在衙外求見,他頓時困意全無,翻身跳下床,一邊吩咐請陳長猷到中和堂等候,一邊催促小棗服侍他洗漱,更衣。
“小棗,你按二公子的吩咐請人去吧,我來服侍二公子。”一個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年輕侍女走了進來,操著江南口音衝小棗說道。
小棗似是與她頗為熟稔,向這侍女交待了兩句,便匆匆去了。
“你。。。是文錦?江左人氏?"趁著侍女服侍他更衣的機會,莫小豐問道。
文錦兩頰飛上一抹紅暈,俯首幫他整理著袍服,低低的聲音答道:“年初二公子來向我家夫人辭行時,還見過婢子,這才過了多久,就不認得了嗎?”
“啊,你長高了。。。郡主住到別處去了,你怎麽還留在這裏?”莫小豐明知故問道。
“郡主見二公子身邊隻有小棗一人,擔心照顧不周,特留婢子留下幫襯著些。”
“郡主多慮了。”莫小豐邊朝外走邊說道,“她尚知避嫌,不肯在此落腳,留下你又算什麽?郡主現住在戚裏,你迴她那裏吧。”
文錦愣住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莫小豐來到中和堂外時,看見堂外筆直地跪著一個軍士。他從這人身旁走過,打量了他一眼,覺得此人頗為眼熟,卻想不起在哪裏見過他了。
軍士首先認出了他,立馬叩頭道:“罪卒穀小乙叩見太原公。”
"穀小乙?你怎麽會在這裏?"聽到他自報姓名,莫小豐才想起此人正是在洛陽金墉城擔任守衛的司空府親衛什長穀小乙,驚訝地問道。
這時,陳長猷從堂內迎了出來,請他入堂敘話,並對穀小乙說道:“你也進來吧,先說說你的事。"
穀小乙爬起身,跟隨兩人進了中和堂,依舊跪倒在地,衝上叩頭道:“小的有罪,請太原公責罰。”
"先別忙著請罪,快說說,到底出了什麽事?”莫小豐掃了一眼在下首落座的陳長猷,沉聲問道。
“是。小的奉命解送犯人程百裏上京,因昨日錯過了時辰,被擋在城外,隻得到城東十裏的朱家堡借宿一晚,可是今早起卻發現程百裏不見了。小的雖帶人立即對朱家堡及周邊進行了搜索,卻沒有任何收獲。懇請太原公從速下令,畫影圖形,緝捕程百裏。”穀小乙神色怏怏地稟報道。
“你是何時發覺程百裏失蹤的?”莫小豐暗吃了一驚,忙問。
“大約不到五更時分吧。當時小的起夜,順便到隔壁瞅了一眼,結果發現屋內隻留有一副枷鎖,程百裏人卻不見了。小的連忙喚醒同在一屋睡著的兩名兄弟,他們都說不知犯人什麽時候逃走的。”
陳長猷接著穀小乙的話,補充道:“在下路遇正在四下尋人的穀什長,問明情況後,曾隨他前往關押程百裏的房間粗略勘察過,發現遺落在床上的那副枷鎖是被人用鐵針之類的物件捅開的,據此,不排除有人協助犯人潛逃的可能。目下,穀什長所帶的幾名兄弟都留在朱家堡看管堡內的居民,請太原公在通令緝拿程百裏之外,速派一能吏前往朱家堡進行偵訊。”
“來人,帶穀什長前去繪影圖形,傳令緝捕逃犯程百裏。”莫小豐當即傳命道。
有軍士應聲而入,帶著穀小乙離開了。
莫小豐心裏惦記著“冶廬”遇襲一案,一俟堂內隻留下他和陳長猷二人,便開口問道:“陳參軍昨日前往'冶廬'察看,可有什麽發現嗎?”
“有。"陳長猷頷首道。
“哦?願聞其詳。"莫小豐眼中放出了光,忙問。
“為了對案發現場進行仔細勘察,長猷未及稟明,在'冶廬'滯留了一夜,叫太原公擔心了。”陳長猷在座中拱了拱手,首先致歉道。
莫小豐衝他擺擺手,一雙眼睛直盯著他,迫切地等待著下文。
“根據現場勘察的結果,長猷有兩點疑惑,欲當麵求教。”陳長猷依舊氣定神閑地說道。
"求教決不敢當,參軍但請直言。”
"請問太原公,您認為襲擊'冶廬'的這夥人是從何處進入‘冶廬'的?”陳長猷像是在考查莫小豐的觀察,判斷力,問道。
“'冶廬'東西南三麵環山,大隊人馬皆難以迅速進入,隻有北麵的入口可以進出。對方應是從此處突入‘冶廬'的。”莫小豐迴想著“冶廬”所處的地形,答道。
"好。那麽您估算過沒有,自'冶廬'北麵入口處至穀內屋舍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大約三四百步吧。”
“很好。那麽請問太原公,若是至少二三十人自北麵入口強行闖入,以最快的速度分別奔向各間屋舍,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將穀內三十餘人盡行斬殺,當然,還須製服長樂公和他的幾位大弟子,最快需要多長時間?"
莫小豐認真想了想,覺得著實難以迴答這個問題,靈機一動,反問道:“莫非陳參軍以為'冶廬'內有內奸?”
陳長猷微微搖了搖頭,說道:"即便真的有內奸側應,想要突破入口,迅速將散處於各排,各間屋內的穀內人盡數斬殺,至少也需要一刻鍾的光景吧。在這長達一刻鍾的時間裏,對方竟未遇到任何抵抗,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就屠盡了所有人,這豈不是一樁怪事?”
“也不能說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吧?”莫小豐迴憶起在種長樂所居房內看到的一片狼籍景象,喃喃質疑道。
“長猷曾向留守'冶廬'的軍士們逐個詢問了每位死者的情形,並仔細查看了每一具屍身,確認絕大多數人在死前並未與人發生過打鬥,因而對是否真的有外敵洗劫'冶廬'產生了懷疑。"
莫小豐的眼睛瞪大了,難以置信地望著陳長猷。
陳長猷神色凝重地衝他點了點頭,又道:“另一個發現也佐證了在下的這一疑慮:在逐一檢視每位死者的致命傷口時,在下驚奇地發現,除了其中一兩位死者是被人以利劍刺穿心髒身亡外,所有人都是死於割喉,並且各人咽部的傷口形狀,深淺極其相似。對此,太原公不覺得太過反常嗎?”
“你是說殺死他們的都是同一個人?”莫小豐大驚失色道。
"這倒未必。不過,倘若是三四位精擅劍術的高手同時動手殺人,倒有可能留下如此相似的傷口。”
當聽到陳長猷猜測兇手有三四人時,莫小豐的頭腦之中首先閃過的便是種長樂和他門下的四大弟子,可隨即又否定了這一荒唐的想法,提醒道:“還有一人,係身中毒針後逃出'冶廬',後因毒發死在了我衙署的值房,正是因為此人,我才得知'冶廬'遇襲的消息。對於此人,陳參軍怎麽看?”
"奇怪啊,'冶廬'除了北麵唯一的入口外,東西南三麵都是數十丈高的懸崖峭壁,此人是怎麽逃出來的呢?”陳長猷也蹙眉不解道。
"因為此人係身中毒針而亡,原本我懷疑帶人偷襲'冶廬'的是長樂公的宿敵雪隼。方才聽陳參軍一席話,似乎對方的功夫尚在雪隼之上,否則長樂公也不至於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人血洗了'冶廬'。"莫小豐歎息道。
"雪隼?他怎麽會出現在鄴都附近?"陳長猷警覺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