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莫小豐對賀崇為何急吼吼地要將他喚來含光殿時,就聽見賀崇向皇帝談到了他:"這次迴京,奉臣父之命,還要請陛下允準晉陽樂盡快前往趙郡李魚川迎親。"
源斐緊蹙的眉頭舒展開了,笑著說道:“前些時李家還托人帶信給李嬪,詢問晉陽樂何時能去迎親呢!既然丞相也有此意,不如將皇後請來,咱們詳細議一議迎親的細節?"
見賀崇並無異議,遂命人於含光殿內備下酒宴,派人去請了皇後前來,幾個人熱熱鬧鬧地商議起了迎親的諸般事宜。
待賀崇,莫小豐二人帶著幾分酒意辭別皇帝,皇後,迴到大將軍府時,又到了申末時分。莫小豐將賀崇讓進咀華堂落座,屏退眾人,簡要地把昨日三台發生的事,連同鄭源自刎,以及之前皇帝派泉永來傳口諭,有人潛入府中竊聽等諸事向賀崇稟報了一遍,最後說道:"大哥您迴來得正是時候,要是遲上幾天,還說不準會出什麽事呢!"
賀崇不動聲色地聽罷他的稟報,淡淡地問道:"聽陛下說,崔季舒昨日出外巡視京幾了?"
莫小豐遂將崔季舒的準確去向和他對一些事情的擔心向他作了稟報。
這一迴,賀崇的臉色變得陰沉了下來,沉默片刻,又問:"依你之見,侯鑒會不會遵從那一位的旨意,起兵西征?"
莫小豐留意到他已改了對皇帝的稱唿,便猜測賀崇決不單單是為了促成二次西征而要源斐詔令侯鑒起兵的,思忖著說道:"旬日前,司馬消難是因楊遵追查他是否窩藏西朝諜候一事而出奔洛陽,投靠侯鑒的。目前尚不清楚那一位,司馬消難和侯鑒之間究竟是否有暗中勾連,以及勾連得有多深,因此很難判斷侯鑒是否會奉詔行事。”
賀崇咬牙冷笑道:"不管他是否遵詔起兵西征,這一迴都要逼得他現了原形!”
莫小豐被他話中透出的凜然殺氣唬得一愣,小心地問道:"父王的傷勢已然恢複了嗎?"
賀崇木然片刻,低沉的聲音說道:"父王旬月前已然薨逝了。"
突然聽到賀渾已死的消息,莫小豐隻覺得心像是被針紮了一下,禁不住渾身一震,直盯著賀崇身上那一襲大紅錦袍,難以置信地問道:"前些時你在信中不是還說父王傷勢已近痊愈,怎麽突然就。。。"
賀崇歎息一聲,抬手擦了擦眼睛,說道:"父王在陣前身中七箭,其中兩箭俱傷及心脈,其實在撤軍返迴晉陽的途中就已駕鶴西去了。之所以秘不發喪,全係杜輔玄和鹹陽公的主張,為的是穩定軍心,民心。"
“可是。。。"莫小豐原本想問的是既然賀渾已死,為何賀崇在迴京的當天便向皇帝提出允準他前往趙郡迎親的請求,可話到嘴邊,又覺不妥,隻得哽咽了幾聲,遮掩過去。
賀崇平靜地看著他,淡藍的眸子中全然不見了往日的倨傲和跳脫,更憑添了幾分從容淡定,說道:"杜先生認為,父王身後,最可憂慮者不在關中,漠北,而在洛陽。因此,必須在對外公布父王死訊之前,做一些相應的部署,以備不測。根據你前日信中談及朝中的情形,形勢有進一步趨向複雜,甚至惡化的可能,為盡量爭取時間,隻好委屈你前去趙郡走一趟了。"
安排自己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前去迎親,無疑會令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誤認為賀渾安然無恙,有利於維持京幾乃至全國的穩定。然而,一旦等到將來公布賀渾的死訊之日,他豈不是要背上一樁不孝的惡名,遭受天下人的指摘和唾罵嗎?
想到這裏,莫小豐猶豫了。
“你此次前往李魚川,並不單單是為了迎親,還需擔負起另一項重要的使命:勸阻李希宗等人借'桃李盟會'之機籌組民軍,抵禦柔然。"賀崇鄭重向他交待道。
莫小豐驚訝地問道:"這是為何呀?"
“內患不除,不可再生事端!"賀崇毅然答道。
莫小豐不解道:"今日在宮中,您不是曾說過不可依柔然開列的數目向其繳納貢奉嗎?如今為何又要阻止民軍保家抗狄?”
賀崇冷笑道:"你不是也打算用緩兵之計盡量拖延向柔然繳納糧餉嗎?依本朝每年所出,隻怕難以滿足柔然的過份索求吧?但是,拒絕柔然的過份索求不等於要在北境挑起戰事,以致使咱們處於南北受敵的險境。這麽淺顯的道理,你難道不懂嗎?"
莫小豐心想:"你這分明是先假設侯鑒將發動叛亂而預先做的防範措施,而非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實而采取的對策,不是有點兒先入為主,過份自信了嗎?"
賀崇見他低頭不語,又解說道:"柔然盡管先輸了一陣,可憑借其多出突厥數倍的軍力,眼前很難料定誰將成為草原上最終的霸主,因此,咱們隻可旁觀,切忌主動招惹柔然,防止日後招來其兇狠的報複。我這也是替北境諸州數十萬蒼生考慮呀。"
因賀崇提及突厥,使莫小豐想起了另一件事,拱手表示自己將遵命勉力為之的同時,又向他稟報道:"經過對'冶廬'的反複勘察,以及模擬推測,現已基本斷定:所謂的冶廬遇襲事件很可能是一起內部人有意製造的惡性事件。聯係到種長樂本是突厥人這一情況,他會不會已經參與了突厥對柔然發動的這場暴動?”
賀崇麵色陰鬱地點了點頭,說道:"據鹹陽公講,父王氣絕之前還曾叮囑他要在晉陽城外擇一處穩妥所在,以便盡快將‘冶廬'北遷至霸府附近,利於隨時向軍中供應宿鐵利器。可是卻想不到,種長樂非但不辭而別,而且還殘殺了奉父王之命向他學習冶鑄技藝的數十條性命,辜負了父王待他的一番好意。此番,種長樂有可能也會前往李魚川應約赴‘桃李盟會',你須相機行事,無論用何手段,將其生擒或斬殺,以儆效尤。"
莫小豐咧了咧嘴,後悔方才多嘴,給自己新添了一樁棘手的差事。幸好賀崇可能也意識到了憑莫小豐之能,想要擒殺名列"桃李品"三大品上宗之一的種長樂,決非一件易事,隨即改口道:"你這趟去,還是要以迎親和勸阻江湖中人結成義軍抗狄兩件大事為重,其它的事能做便做,不用勉強。"
莫小豐忙躬身答道:"愚弟記下了。"
賀崇拍了拍他的肩頭,語重心長地囑咐道:"父王身後,這輔掌朝政,殄滅逆賊的重擔就落在你我二人的身上了。今後咱們兄弟須當同心協力,共赴危難。為兄如有思慮不周之處,還望賢弟當麵指正,莫要放在心上。"
莫小豐聽到賀崇這發自肺腑的話,鼻子一酸,正欲開口說話,忽聽門外傳來小德子的聲音:"啟稟公子,張循先生登門請您赴宴來了。"
源斐緊蹙的眉頭舒展開了,笑著說道:“前些時李家還托人帶信給李嬪,詢問晉陽樂何時能去迎親呢!既然丞相也有此意,不如將皇後請來,咱們詳細議一議迎親的細節?"
見賀崇並無異議,遂命人於含光殿內備下酒宴,派人去請了皇後前來,幾個人熱熱鬧鬧地商議起了迎親的諸般事宜。
待賀崇,莫小豐二人帶著幾分酒意辭別皇帝,皇後,迴到大將軍府時,又到了申末時分。莫小豐將賀崇讓進咀華堂落座,屏退眾人,簡要地把昨日三台發生的事,連同鄭源自刎,以及之前皇帝派泉永來傳口諭,有人潛入府中竊聽等諸事向賀崇稟報了一遍,最後說道:"大哥您迴來得正是時候,要是遲上幾天,還說不準會出什麽事呢!"
賀崇不動聲色地聽罷他的稟報,淡淡地問道:"聽陛下說,崔季舒昨日出外巡視京幾了?"
莫小豐遂將崔季舒的準確去向和他對一些事情的擔心向他作了稟報。
這一迴,賀崇的臉色變得陰沉了下來,沉默片刻,又問:"依你之見,侯鑒會不會遵從那一位的旨意,起兵西征?"
莫小豐留意到他已改了對皇帝的稱唿,便猜測賀崇決不單單是為了促成二次西征而要源斐詔令侯鑒起兵的,思忖著說道:"旬日前,司馬消難是因楊遵追查他是否窩藏西朝諜候一事而出奔洛陽,投靠侯鑒的。目前尚不清楚那一位,司馬消難和侯鑒之間究竟是否有暗中勾連,以及勾連得有多深,因此很難判斷侯鑒是否會奉詔行事。”
賀崇咬牙冷笑道:"不管他是否遵詔起兵西征,這一迴都要逼得他現了原形!”
莫小豐被他話中透出的凜然殺氣唬得一愣,小心地問道:"父王的傷勢已然恢複了嗎?"
賀崇木然片刻,低沉的聲音說道:"父王旬月前已然薨逝了。"
突然聽到賀渾已死的消息,莫小豐隻覺得心像是被針紮了一下,禁不住渾身一震,直盯著賀崇身上那一襲大紅錦袍,難以置信地問道:"前些時你在信中不是還說父王傷勢已近痊愈,怎麽突然就。。。"
賀崇歎息一聲,抬手擦了擦眼睛,說道:"父王在陣前身中七箭,其中兩箭俱傷及心脈,其實在撤軍返迴晉陽的途中就已駕鶴西去了。之所以秘不發喪,全係杜輔玄和鹹陽公的主張,為的是穩定軍心,民心。"
“可是。。。"莫小豐原本想問的是既然賀渾已死,為何賀崇在迴京的當天便向皇帝提出允準他前往趙郡迎親的請求,可話到嘴邊,又覺不妥,隻得哽咽了幾聲,遮掩過去。
賀崇平靜地看著他,淡藍的眸子中全然不見了往日的倨傲和跳脫,更憑添了幾分從容淡定,說道:"杜先生認為,父王身後,最可憂慮者不在關中,漠北,而在洛陽。因此,必須在對外公布父王死訊之前,做一些相應的部署,以備不測。根據你前日信中談及朝中的情形,形勢有進一步趨向複雜,甚至惡化的可能,為盡量爭取時間,隻好委屈你前去趙郡走一趟了。"
安排自己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前去迎親,無疑會令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誤認為賀渾安然無恙,有利於維持京幾乃至全國的穩定。然而,一旦等到將來公布賀渾的死訊之日,他豈不是要背上一樁不孝的惡名,遭受天下人的指摘和唾罵嗎?
想到這裏,莫小豐猶豫了。
“你此次前往李魚川,並不單單是為了迎親,還需擔負起另一項重要的使命:勸阻李希宗等人借'桃李盟會'之機籌組民軍,抵禦柔然。"賀崇鄭重向他交待道。
莫小豐驚訝地問道:"這是為何呀?"
“內患不除,不可再生事端!"賀崇毅然答道。
莫小豐不解道:"今日在宮中,您不是曾說過不可依柔然開列的數目向其繳納貢奉嗎?如今為何又要阻止民軍保家抗狄?”
賀崇冷笑道:"你不是也打算用緩兵之計盡量拖延向柔然繳納糧餉嗎?依本朝每年所出,隻怕難以滿足柔然的過份索求吧?但是,拒絕柔然的過份索求不等於要在北境挑起戰事,以致使咱們處於南北受敵的險境。這麽淺顯的道理,你難道不懂嗎?"
莫小豐心想:"你這分明是先假設侯鑒將發動叛亂而預先做的防範措施,而非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實而采取的對策,不是有點兒先入為主,過份自信了嗎?"
賀崇見他低頭不語,又解說道:"柔然盡管先輸了一陣,可憑借其多出突厥數倍的軍力,眼前很難料定誰將成為草原上最終的霸主,因此,咱們隻可旁觀,切忌主動招惹柔然,防止日後招來其兇狠的報複。我這也是替北境諸州數十萬蒼生考慮呀。"
因賀崇提及突厥,使莫小豐想起了另一件事,拱手表示自己將遵命勉力為之的同時,又向他稟報道:"經過對'冶廬'的反複勘察,以及模擬推測,現已基本斷定:所謂的冶廬遇襲事件很可能是一起內部人有意製造的惡性事件。聯係到種長樂本是突厥人這一情況,他會不會已經參與了突厥對柔然發動的這場暴動?”
賀崇麵色陰鬱地點了點頭,說道:"據鹹陽公講,父王氣絕之前還曾叮囑他要在晉陽城外擇一處穩妥所在,以便盡快將‘冶廬'北遷至霸府附近,利於隨時向軍中供應宿鐵利器。可是卻想不到,種長樂非但不辭而別,而且還殘殺了奉父王之命向他學習冶鑄技藝的數十條性命,辜負了父王待他的一番好意。此番,種長樂有可能也會前往李魚川應約赴‘桃李盟會',你須相機行事,無論用何手段,將其生擒或斬殺,以儆效尤。"
莫小豐咧了咧嘴,後悔方才多嘴,給自己新添了一樁棘手的差事。幸好賀崇可能也意識到了憑莫小豐之能,想要擒殺名列"桃李品"三大品上宗之一的種長樂,決非一件易事,隨即改口道:"你這趟去,還是要以迎親和勸阻江湖中人結成義軍抗狄兩件大事為重,其它的事能做便做,不用勉強。"
莫小豐忙躬身答道:"愚弟記下了。"
賀崇拍了拍他的肩頭,語重心長地囑咐道:"父王身後,這輔掌朝政,殄滅逆賊的重擔就落在你我二人的身上了。今後咱們兄弟須當同心協力,共赴危難。為兄如有思慮不周之處,還望賢弟當麵指正,莫要放在心上。"
莫小豐聽到賀崇這發自肺腑的話,鼻子一酸,正欲開口說話,忽聽門外傳來小德子的聲音:"啟稟公子,張循先生登門請您赴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