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在趙郡衙署的側堂,封瞻問莫小豐道:"太原公真的認為刺殺馮郡守的兇手是柔然哨探嗎?"
莫小豐有意反問道:"怎麽,封兄以為不是嗎?"
"我是在想,柔然人每每於冬春兩季南下擄掠,所圖者無非糧草衣帛等物,非遇抵擋,並不主動與官軍交戰。"封瞻掃了一眼堂內放著的那架沙漏,說道,"正因如此,往年臨近冬春時節,諸州郡衙署都會派員到各墟落督促百姓將家中衣糧等物藏匿起來。柔然之所以先行派遣哨探潛入,就是為了設法尋找到百姓藏匿衣糧的所在,給即將南下的遊騎當好向導。既然如此,柔然哨探為何又要刺殺郡守,驚動衙署呢?"
莫小豐點了點頭:"說得有理。那麽,你認為兇手又會是誰呢?"
封瞻退步抱拳答道:"在下尚不敢妄下斷言,方才隻是想提醒太原公莫要被一支弩箭誤導了查案的方向。"
莫小豐抱拳還禮道:"謝過封兄了。實不相瞞,我也有此疑惑,隻是兇手留下的線索太少,不便另作推斷罷了。封兄留意到沒有,馮郡守遇襲的地點是一十字路口,兇手射殺馮郡守後也有可能向西逃竄?"
封瞻立馬便領會了他的意思,說道:"太原公是說兇手可能逃往李魚川?我這就派人迴去,將這兩日新來參與盟會的人員名冊帶來給您。"
"還需派人暗中盯著這些人,謹防其在李魚川作亂。"莫小豐叮囑道。
封瞻前腳剛走,趙郡主簿孫修就引著赴定州問詢消息的軍士走了進來,語氣裏帶著幾分興奮地向莫小豐報告道:“太原公,柔然遊騎果然南下了。"
莫小豐一怔,目光移向孫修身後的軍士,問道:"詳細說說,是怎麽迴事?"
那軍士邁步上前,躬身施了一禮,從懷中摸出份信函呈上,爾後稟報道:"這是定州趙刺史寫給您的親筆信。據定州衙署派往狄境的諜候探得的消息,兩日前柔然已在飛孤陘北三十裏的棧亭集結了大約三四千騎軍,應是隨時準備南下擄掠。"
莫小豐展開定州刺史的親筆信觀瞧,見信中所寫與軍士稟報的情形大致相同,隻是多了一大段定州刺史表示他會作嚴密部署,決不放柔然遊騎侵入趙郡的話。
"孫主簿,你可知定州現有多少兵力?"他抬頭問孫修道。
孫修答道:"定州如今已成邊州,丞相率軍西征前尚有一萬多軍士駐守,現在所剩恐怕隻有不到一半兵力了。"
見莫小豐沉吟不語,他又補充道:"即便有一萬多兵力,也難以抵擋柔然鐵騎淩厲的攻勢,所以以往通常的做法是集中大部兵力固守州縣城池,確保州縣治所不陷於柔然之手,至於城池以外的各處墟落,則采取堅壁清野的策略,但求能夠保全大部百姓及衣糧等物不被柔然掠去,其餘的就顧不得了。"
"為什麽不在飛孤陘等要塞設伏,阻擋柔然遊騎南下呢?"莫小豐想了想,又問。
孫修苦笑道:"您有所不知,一來飛孤陘地勢易攻難守,加之柔然遊騎彪悍迅捷,若不付出相當代價,很難阻擋住其兵鋒;二來我朝尊奉柔然為上邦,未得朝廷允準便以重兵與柔然遊騎交戰,不論勝負,刺史,郡守都需擔負輕啟戰端的責任,因此,曆任州郡長吏大多不願和柔然正麵交鋒。"
"真是豈有此理!"莫小豐拍案大怒道,"刺史,郡守身為一方父母,理當保境安民,豈能坐視北狄恣意踐踏我領地,蹂躪我百姓!"
"太原公請息怒,下官倒是認為,在駐郡軍力不足以抵擋柔然鐵騎的形勢下,采取固守城池兼堅壁清野的策略不失為有效的應對之道。隻要柔然人一不繼續南下迫近京幾,二不長時間在我境內逗留,任憑其搜刮搶掠些衣糧什物,已經是狄我兩方最佳的相處之道了。"
莫小豐本想斥責孫修此說太過懦弱,縱敵,可話到嘴邊,腦子裏忽然一閃念,想到孫修未嚐不是在暗示自己問題實則出在上層,而非州郡,便改變了主意,轉而問道:"就定州所報,柔然已在飛狐陘外集結了三四千騎軍,這一規模和以往相比,有無大的變化?"
孫修搖頭答道:"定州方麵的情形下官不大了解,單就柔然遊騎侵入趙郡的規模來說,通常都是少則三五十騎,多則一二百騎的小股人馬,並不曾見有上千人騎的大隊。"
"孫主簿,在朝廷委任的新郡守到任前,暫時由你主持趙郡的軍政庶務,務需隨時保持與定州衙署的聯係,及時獲取柔然遊騎的最新動向。"莫小豐以侍中的身份向孫修下令道,"在接到朝廷的迴複前,我會留駐此間,有什麽事隨時稟報。"
孫修拱手領命,隨即又稟報道:"太原公勞累了大半日,早些歇息吧。適才得報,已經有若幹形跡可疑的嫌犯陸續押解到了郡城。下官今夜會親自主持訊問,一旦有了查獲,明日一早即來向您稟報。"
"孫主簿有勞了。一經發現重大線索,不需等到明日,可隨時來報。"莫小豐起身相送,同時交待道。
待孫修告辭離開,他返身問封瞻道:"封兄對孫修方才所說怎麽看?"
封瞻冷笑道:“依在下之見,他不過是為怯敵畏戰尋找借口罷了。"
"唔,既然州郡長吏都不願與柔然遊騎正麵交鋒,那麽封兄以為,僅憑數百習武之士,能夠阻擋得了柔然遊騎嗎?"莫小豐點點頭,又問。
封瞻凜然答道:"事在人為,麵對柔然的恣意妄為,唯有奮起反抗,方可令其知難而退,不再敢覬覦他人家園!"
"說得好!"莫小豐脫口讚道。
封瞻受到他的鼓勵,慨然抱拳表示:"隻要太原公一聲令下,封瞻願率'桃葉’子弟充作前驅,誓將北狄逐出關外,收複幽冀故土!"
莫小豐猛然想起自己此行還擔負著勸和止戰的重要使命,隻得尷尬地笑笑,將話題岔開,問封瞻道:"李公昨日對我說,此次通過比武競技的方式推選武林盟主可能還需要些時日,他這是有什麽難言之隱嗎?"
封瞻搖搖頭,老實地答道:"盟會的事一向都是家父和舍妹參與籌劃的,我不大了解。"
"你說你的功夫都是令妹傳授的?"莫小豐有些失望,望了一眼堂外,隨口問道。
"是啊!羽衣她雖因幼時生過一場大病,無法修練武技,卻對武林各門派之功夫路數了然於胸,我就是在她的指點下兼修了南北數家的武技,前不久才被評定為三品武士的。"一說起妹妹封羽衣,封瞻臉上便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莫小豐有意反問道:"怎麽,封兄以為不是嗎?"
"我是在想,柔然人每每於冬春兩季南下擄掠,所圖者無非糧草衣帛等物,非遇抵擋,並不主動與官軍交戰。"封瞻掃了一眼堂內放著的那架沙漏,說道,"正因如此,往年臨近冬春時節,諸州郡衙署都會派員到各墟落督促百姓將家中衣糧等物藏匿起來。柔然之所以先行派遣哨探潛入,就是為了設法尋找到百姓藏匿衣糧的所在,給即將南下的遊騎當好向導。既然如此,柔然哨探為何又要刺殺郡守,驚動衙署呢?"
莫小豐點了點頭:"說得有理。那麽,你認為兇手又會是誰呢?"
封瞻退步抱拳答道:"在下尚不敢妄下斷言,方才隻是想提醒太原公莫要被一支弩箭誤導了查案的方向。"
莫小豐抱拳還禮道:"謝過封兄了。實不相瞞,我也有此疑惑,隻是兇手留下的線索太少,不便另作推斷罷了。封兄留意到沒有,馮郡守遇襲的地點是一十字路口,兇手射殺馮郡守後也有可能向西逃竄?"
封瞻立馬便領會了他的意思,說道:"太原公是說兇手可能逃往李魚川?我這就派人迴去,將這兩日新來參與盟會的人員名冊帶來給您。"
"還需派人暗中盯著這些人,謹防其在李魚川作亂。"莫小豐叮囑道。
封瞻前腳剛走,趙郡主簿孫修就引著赴定州問詢消息的軍士走了進來,語氣裏帶著幾分興奮地向莫小豐報告道:“太原公,柔然遊騎果然南下了。"
莫小豐一怔,目光移向孫修身後的軍士,問道:"詳細說說,是怎麽迴事?"
那軍士邁步上前,躬身施了一禮,從懷中摸出份信函呈上,爾後稟報道:"這是定州趙刺史寫給您的親筆信。據定州衙署派往狄境的諜候探得的消息,兩日前柔然已在飛孤陘北三十裏的棧亭集結了大約三四千騎軍,應是隨時準備南下擄掠。"
莫小豐展開定州刺史的親筆信觀瞧,見信中所寫與軍士稟報的情形大致相同,隻是多了一大段定州刺史表示他會作嚴密部署,決不放柔然遊騎侵入趙郡的話。
"孫主簿,你可知定州現有多少兵力?"他抬頭問孫修道。
孫修答道:"定州如今已成邊州,丞相率軍西征前尚有一萬多軍士駐守,現在所剩恐怕隻有不到一半兵力了。"
見莫小豐沉吟不語,他又補充道:"即便有一萬多兵力,也難以抵擋柔然鐵騎淩厲的攻勢,所以以往通常的做法是集中大部兵力固守州縣城池,確保州縣治所不陷於柔然之手,至於城池以外的各處墟落,則采取堅壁清野的策略,但求能夠保全大部百姓及衣糧等物不被柔然掠去,其餘的就顧不得了。"
"為什麽不在飛孤陘等要塞設伏,阻擋柔然遊騎南下呢?"莫小豐想了想,又問。
孫修苦笑道:"您有所不知,一來飛孤陘地勢易攻難守,加之柔然遊騎彪悍迅捷,若不付出相當代價,很難阻擋住其兵鋒;二來我朝尊奉柔然為上邦,未得朝廷允準便以重兵與柔然遊騎交戰,不論勝負,刺史,郡守都需擔負輕啟戰端的責任,因此,曆任州郡長吏大多不願和柔然正麵交鋒。"
"真是豈有此理!"莫小豐拍案大怒道,"刺史,郡守身為一方父母,理當保境安民,豈能坐視北狄恣意踐踏我領地,蹂躪我百姓!"
"太原公請息怒,下官倒是認為,在駐郡軍力不足以抵擋柔然鐵騎的形勢下,采取固守城池兼堅壁清野的策略不失為有效的應對之道。隻要柔然人一不繼續南下迫近京幾,二不長時間在我境內逗留,任憑其搜刮搶掠些衣糧什物,已經是狄我兩方最佳的相處之道了。"
莫小豐本想斥責孫修此說太過懦弱,縱敵,可話到嘴邊,腦子裏忽然一閃念,想到孫修未嚐不是在暗示自己問題實則出在上層,而非州郡,便改變了主意,轉而問道:"就定州所報,柔然已在飛狐陘外集結了三四千騎軍,這一規模和以往相比,有無大的變化?"
孫修搖頭答道:"定州方麵的情形下官不大了解,單就柔然遊騎侵入趙郡的規模來說,通常都是少則三五十騎,多則一二百騎的小股人馬,並不曾見有上千人騎的大隊。"
"孫主簿,在朝廷委任的新郡守到任前,暫時由你主持趙郡的軍政庶務,務需隨時保持與定州衙署的聯係,及時獲取柔然遊騎的最新動向。"莫小豐以侍中的身份向孫修下令道,"在接到朝廷的迴複前,我會留駐此間,有什麽事隨時稟報。"
孫修拱手領命,隨即又稟報道:"太原公勞累了大半日,早些歇息吧。適才得報,已經有若幹形跡可疑的嫌犯陸續押解到了郡城。下官今夜會親自主持訊問,一旦有了查獲,明日一早即來向您稟報。"
"孫主簿有勞了。一經發現重大線索,不需等到明日,可隨時來報。"莫小豐起身相送,同時交待道。
待孫修告辭離開,他返身問封瞻道:"封兄對孫修方才所說怎麽看?"
封瞻冷笑道:“依在下之見,他不過是為怯敵畏戰尋找借口罷了。"
"唔,既然州郡長吏都不願與柔然遊騎正麵交鋒,那麽封兄以為,僅憑數百習武之士,能夠阻擋得了柔然遊騎嗎?"莫小豐點點頭,又問。
封瞻凜然答道:"事在人為,麵對柔然的恣意妄為,唯有奮起反抗,方可令其知難而退,不再敢覬覦他人家園!"
"說得好!"莫小豐脫口讚道。
封瞻受到他的鼓勵,慨然抱拳表示:"隻要太原公一聲令下,封瞻願率'桃葉’子弟充作前驅,誓將北狄逐出關外,收複幽冀故土!"
莫小豐猛然想起自己此行還擔負著勸和止戰的重要使命,隻得尷尬地笑笑,將話題岔開,問封瞻道:"李公昨日對我說,此次通過比武競技的方式推選武林盟主可能還需要些時日,他這是有什麽難言之隱嗎?"
封瞻搖搖頭,老實地答道:"盟會的事一向都是家父和舍妹參與籌劃的,我不大了解。"
"你說你的功夫都是令妹傳授的?"莫小豐有些失望,望了一眼堂外,隨口問道。
"是啊!羽衣她雖因幼時生過一場大病,無法修練武技,卻對武林各門派之功夫路數了然於胸,我就是在她的指點下兼修了南北數家的武技,前不久才被評定為三品武士的。"一說起妹妹封羽衣,封瞻臉上便露出了自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