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猷點頭道:"是的,下官在派人送往鄴都的信中,已經向大將軍提出了建言。"
實際上,對於侯鑒謀叛這件事,賀崇應當是早有預料,並有所準備的。莫小豐可謂是心知肚明,方才之所以會表現的如此驚詫,主要是因為他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天聖夫人身上。
順著陳長猷提示的方向,他略一思忖,問道:"唐雙舉近來有什麽動靜?"
"公布丞相噩耗的第二天,唐雙舉來霸府吊唁時,曾當麵向我表示:他將盡快將丞相薨逝的消息報告給侯司空,相信侯鑒會親赴晉陽向丞相致祭的。除此之外,他大多待在館舍內,並沒發現和什麽人有過往來。"
陳長猷話音未落,忽聽房外有軍士稟報道:“稟錄事,高刺史綁了高公子來霸府求見您。"
一看到高季式攜雙手被縛的高兆走進房來,陳長猷就連忙起身,趨步走至高兆近前,伸手便要給他解開綁繩,口中嘖嘖有聲地問道:"哎呀,高公,你這是做什麽呀?"
高季式急忙攔阻道:"長猷不可如此,老夫今日是縛子請罪來的。"
陳長猷愕然望著高兆,停下了手上的動作。
高季式將他拉至一旁,低聲說道:"自你帶太原公離開衙署之後,老夫思來想去,覺得劫匪將太原公關押在衙後兇屋這件事過於蹊蹺,於是,便傳了不肖子前來問話。萬萬沒想到,這小子禁不住老夫一番訓斥,竟坦白了前些時替人做下的一樁逆案。老夫聽聞後,不敢有片刻耽擱,立即綁了他來向長猷你請罪,並懇求你看在老夫的薄麵上,允準這不孝子戴罪立功,留他一條性命。"
陳長猷扶著他坐下,問道:"公子到底做了什麽呀?"
"逆子,你自己說!"高季式厲聲嗬斥高兆道。
高兆瑟縮了下身子,戰戰兢兢地說道:"我也沒做什麽呀?不就是向人透露了些霸府內護衛何時交接班之類的情況嘛。"
高季式怒聲斥道:"把話說明白點兒,你向誰泄露了軍機要務?!"
陳長猷邊攔阻著欲起身要去踹兒子的高季式,邊對高兆說道:"公子莫慌,把事情說完整些。"
高兆向後挪動了幾步,穩穩心神,說道:"旬月前,唐雙舉唐長史邀我至館驛飲宴,席間曾向我打聽丞相在何處會見親信僚屬,還有霸府護衛等情形,我也是酒後一時興起,便將所知道的情況告訴了他。誰知,沒過幾天,就發生了刺客潛入霸府行刺的事。因害怕這件事會牽連到我父子身上,我便沒敢告知父親。陳先生,除此之外,我可是什麽也沒幹啊!"
陳長猷緩緩走至高兆麵前,一雙眼睛緊盯著他,問道:"公子的意思,是唐雙舉派人潛入霸府行刺的?"
高兆神色緊張地點點頭。
"我且問你,那日唐雙舉向你打聽霸府內的情形時,可還有誰在場,能夠作證?"
高兆脫口而出道:"魏伯起魏記室當時也在。"
陳長猷微微一怔,繼續問道:"在聽說霸府發生行刺事件後,公子難道就沒有去找唐雙舉查問一下,事情究竟是不是他指使人做的?"
高兆瞄了一眼他爹,哭喪著臉解釋道:"我即便是去問唐雙舉了,他要是不承認,我能怎麽辦?再說,那天我確實酒後失言,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唯恐他會攀扯我父子,所以就沒敢去找他。。。"
"混賬!你自己做下的好事,和老夫有何幹係?"高季式衝兒子咆哮道。
"高公對此事怎麽看?"陳長猷轉過身衝他問道。
高季式忙起身賠罪道:"都怪老夫教子無方,致使這不孝子口無遮攔,鑄成大錯。老夫不敢推諉塞責,唯望霸府從速查明真相,將刺客緝拿歸案,並奏請朝廷治老夫父子之罪。"
陳長猷伸手相扶道:"高公言重了。下官當立即向太原公稟報此事,相信太原公應不會遷罪於高公的。不過,在事情尚沒有查明之前,可能要委屈公子,暫在此處留上些日子了。"
"多謝長猷關照,這不孝子要打要罰,任憑太原公處治。"高季式抱拳說道。
陳長猷拱手還禮道:"如果沒有別的事,高公請迴吧。緝拿劫匪一事,還請多加留意。"
“請轉稟太原公,老夫定當竭盡所能,盡快將劫匪捉拿到案!"高季式似是受到極大的鼓舞,聲音洪亮地說道。
在送走高季式,並命軍士將高兆押下去之後,陳長猷衝自屏風後走出來的莫小豐躬身施了一禮,賠禮道:“下官方才自作主張了,如有不妥,還望太原公傳命糾正。"
莫小豐擺手說道:“你做的很好。高季式今日能縛子前來請罪,至少表明他對父王還沒生異心,也沒有辜負了陳先生你對他的信任呐!"
陳長猷眨眨眼睛,問道:"適才高兆所言,太原公想必都聽到了。您認為會是唐雙舉指使的人潛入霸府行刺的嗎?"
"目前幾名人犯皆在逃,僅憑高兆一人的供述,還不足以認定係唐雙舉所為吧。"莫小豐搖頭說道,“方才高兆提到的那個魏某人,陳先生熟悉嗎?"
陳長猷拱手答道:"太原公也見過此人的。伯起兄是經司馬令舉薦,和下官一同入丞相幕府的。隻是因我倆來晉陽不久,司馬令便遭人殺害,殞命於禦史獄中,而附馬又不知何故離朝出奔,伯起兄難免乜受了些牽連,前些時大將軍主持霸府庶務,命他暫時協助地方職掌案牘,實則將他調離了霸府。"
經他提醒,莫小豐依稀迴想起了魏伯起的模樣,試探著問陳長猷道:"這位魏伯起是否和先生一樣,當初是父王親自安排到司馬令身邊去的?他與唐雙舉很熟嗎?"
陳長猷當即否認道:"據下官所知,魏伯起出身河間世家,是一年前投效於司馬門下的。下官曾聽他說起過,其和唐雙舉有通家之好,自幼便熟識。"
"你覺得此人如何?"莫小豐緊接著問道。
陳長猷坦然答道:"魏伯起頗有世家子弟之風,喜清談,好功名,尤擅辭賦文章。太原公,下官雖和魏伯起相識不久,對其所知有限,可也感覺他不像是能和唐雙舉串通一氣,作奸犯科之人。"
莫小豐對他的這一判斷未置可否,背著雙手來迴在屋內踱了幾趟,招手喚過陳長猷,低低的聲音向他交待了一番,爾後盯著他問道:"先生以為可行否?"
"下官認為可以一試。"陳長猷拱手說道。
實際上,對於侯鑒謀叛這件事,賀崇應當是早有預料,並有所準備的。莫小豐可謂是心知肚明,方才之所以會表現的如此驚詫,主要是因為他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天聖夫人身上。
順著陳長猷提示的方向,他略一思忖,問道:"唐雙舉近來有什麽動靜?"
"公布丞相噩耗的第二天,唐雙舉來霸府吊唁時,曾當麵向我表示:他將盡快將丞相薨逝的消息報告給侯司空,相信侯鑒會親赴晉陽向丞相致祭的。除此之外,他大多待在館舍內,並沒發現和什麽人有過往來。"
陳長猷話音未落,忽聽房外有軍士稟報道:“稟錄事,高刺史綁了高公子來霸府求見您。"
一看到高季式攜雙手被縛的高兆走進房來,陳長猷就連忙起身,趨步走至高兆近前,伸手便要給他解開綁繩,口中嘖嘖有聲地問道:"哎呀,高公,你這是做什麽呀?"
高季式急忙攔阻道:"長猷不可如此,老夫今日是縛子請罪來的。"
陳長猷愕然望著高兆,停下了手上的動作。
高季式將他拉至一旁,低聲說道:"自你帶太原公離開衙署之後,老夫思來想去,覺得劫匪將太原公關押在衙後兇屋這件事過於蹊蹺,於是,便傳了不肖子前來問話。萬萬沒想到,這小子禁不住老夫一番訓斥,竟坦白了前些時替人做下的一樁逆案。老夫聽聞後,不敢有片刻耽擱,立即綁了他來向長猷你請罪,並懇求你看在老夫的薄麵上,允準這不孝子戴罪立功,留他一條性命。"
陳長猷扶著他坐下,問道:"公子到底做了什麽呀?"
"逆子,你自己說!"高季式厲聲嗬斥高兆道。
高兆瑟縮了下身子,戰戰兢兢地說道:"我也沒做什麽呀?不就是向人透露了些霸府內護衛何時交接班之類的情況嘛。"
高季式怒聲斥道:"把話說明白點兒,你向誰泄露了軍機要務?!"
陳長猷邊攔阻著欲起身要去踹兒子的高季式,邊對高兆說道:"公子莫慌,把事情說完整些。"
高兆向後挪動了幾步,穩穩心神,說道:"旬月前,唐雙舉唐長史邀我至館驛飲宴,席間曾向我打聽丞相在何處會見親信僚屬,還有霸府護衛等情形,我也是酒後一時興起,便將所知道的情況告訴了他。誰知,沒過幾天,就發生了刺客潛入霸府行刺的事。因害怕這件事會牽連到我父子身上,我便沒敢告知父親。陳先生,除此之外,我可是什麽也沒幹啊!"
陳長猷緩緩走至高兆麵前,一雙眼睛緊盯著他,問道:"公子的意思,是唐雙舉派人潛入霸府行刺的?"
高兆神色緊張地點點頭。
"我且問你,那日唐雙舉向你打聽霸府內的情形時,可還有誰在場,能夠作證?"
高兆脫口而出道:"魏伯起魏記室當時也在。"
陳長猷微微一怔,繼續問道:"在聽說霸府發生行刺事件後,公子難道就沒有去找唐雙舉查問一下,事情究竟是不是他指使人做的?"
高兆瞄了一眼他爹,哭喪著臉解釋道:"我即便是去問唐雙舉了,他要是不承認,我能怎麽辦?再說,那天我確實酒後失言,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唯恐他會攀扯我父子,所以就沒敢去找他。。。"
"混賬!你自己做下的好事,和老夫有何幹係?"高季式衝兒子咆哮道。
"高公對此事怎麽看?"陳長猷轉過身衝他問道。
高季式忙起身賠罪道:"都怪老夫教子無方,致使這不孝子口無遮攔,鑄成大錯。老夫不敢推諉塞責,唯望霸府從速查明真相,將刺客緝拿歸案,並奏請朝廷治老夫父子之罪。"
陳長猷伸手相扶道:"高公言重了。下官當立即向太原公稟報此事,相信太原公應不會遷罪於高公的。不過,在事情尚沒有查明之前,可能要委屈公子,暫在此處留上些日子了。"
"多謝長猷關照,這不孝子要打要罰,任憑太原公處治。"高季式抱拳說道。
陳長猷拱手還禮道:"如果沒有別的事,高公請迴吧。緝拿劫匪一事,還請多加留意。"
“請轉稟太原公,老夫定當竭盡所能,盡快將劫匪捉拿到案!"高季式似是受到極大的鼓舞,聲音洪亮地說道。
在送走高季式,並命軍士將高兆押下去之後,陳長猷衝自屏風後走出來的莫小豐躬身施了一禮,賠禮道:“下官方才自作主張了,如有不妥,還望太原公傳命糾正。"
莫小豐擺手說道:“你做的很好。高季式今日能縛子前來請罪,至少表明他對父王還沒生異心,也沒有辜負了陳先生你對他的信任呐!"
陳長猷眨眨眼睛,問道:"適才高兆所言,太原公想必都聽到了。您認為會是唐雙舉指使的人潛入霸府行刺的嗎?"
"目前幾名人犯皆在逃,僅憑高兆一人的供述,還不足以認定係唐雙舉所為吧。"莫小豐搖頭說道,“方才高兆提到的那個魏某人,陳先生熟悉嗎?"
陳長猷拱手答道:"太原公也見過此人的。伯起兄是經司馬令舉薦,和下官一同入丞相幕府的。隻是因我倆來晉陽不久,司馬令便遭人殺害,殞命於禦史獄中,而附馬又不知何故離朝出奔,伯起兄難免乜受了些牽連,前些時大將軍主持霸府庶務,命他暫時協助地方職掌案牘,實則將他調離了霸府。"
經他提醒,莫小豐依稀迴想起了魏伯起的模樣,試探著問陳長猷道:"這位魏伯起是否和先生一樣,當初是父王親自安排到司馬令身邊去的?他與唐雙舉很熟嗎?"
陳長猷當即否認道:"據下官所知,魏伯起出身河間世家,是一年前投效於司馬門下的。下官曾聽他說起過,其和唐雙舉有通家之好,自幼便熟識。"
"你覺得此人如何?"莫小豐緊接著問道。
陳長猷坦然答道:"魏伯起頗有世家子弟之風,喜清談,好功名,尤擅辭賦文章。太原公,下官雖和魏伯起相識不久,對其所知有限,可也感覺他不像是能和唐雙舉串通一氣,作奸犯科之人。"
莫小豐對他的這一判斷未置可否,背著雙手來迴在屋內踱了幾趟,招手喚過陳長猷,低低的聲音向他交待了一番,爾後盯著他問道:"先生以為可行否?"
"下官認為可以一試。"陳長猷拱手說道。